宝石小说网 > 天烽 > 作品相关 古代兵器(转载)

作品相关 古代兵器(转载)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天烽最新章节!

    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不需要借助火药而作为杀伤能源,用于与敌人格斗的械具。主要用于近距离白刃格斗。冷兵器的种类很多,按使用特点可分为打击用,如大木棒、锤等;刺杀用,如剑、矛等;劈砍用,如斧、钺等;多用途,如匕首、军刀等。冷兵器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狩猎工具,最初是用木头、兽骨、石块等制作,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使用青铜、铁和钢等金属制造。火药出现后,随着火器的制造和使用,冷兵器逐步退出战争舞台,但也有一些冷兵器如匕首、短剑等,至今仍在继续使用。

    狼牙棒

    形如棍棒、头部装有狼牙钉刺的打击用冷兵器。狼牙棒系木制,棒长4──5尺,粗大的一端表面用铁皮包裹并带有铁钉,打击威力很大。此外,还有一种在棒的两端都装有铁刺的狼牙棒。

    剑

    中国古代用于近战刺杀和劈砍的尖刃冷兵器。分剑身和剑柄两部分。剑身细长,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剑柄短,便于手握。剑常配有剑鞘。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剑和钢剑。现代剑只用作锻炼身体的器械,或用于艺术表演。

    中国春秋末期越国君王勾践使用的一把青铜剑。此剑于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越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即“勾践”,“乍”即“作”)铭文。该剑出土时置于黑色漆木剑鞘内,剑身光亮,无锈蚀,刃薄锋利。铸造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矛

    古代用于直刺,扎挑格斗的冷兵器。大量装备于古代军队中。由矛头和矛柄组成。矛头多以金属制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制作,也有用金属材料的。矛长通常为1.8──2.7米,有的达4米多。矛头一般长40厘米,有的达80多厘米。早期的矛头为石头和兽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来有了青铜和铁制矛头。现代火器出现后,矛逐渐从军队装备中消失。

    吴王夫差矛

    中国春秋末期吴国君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铜矛。此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存矛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矛头为青铜铸造,长29.5厘米,最宽5.5厘米。矛刃锋利,正面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铭文。其铸造工艺精细为同类兵器所少见。

    戟

    中国古代将戈和矛功能合为一体的格斗用冷兵器。由戟柄和戟头组成。戟柄为竹、木质,戟头为金属材料。早期使用的是戟是青铜质,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戟。戟最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骑兵使用的重要利器。(见图战国三戈戟)

    刀

    中国古代用于近距离砍和劈的单刃格斗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刀身狭长,刃薄脊厚。刀柄或长或短。刀是古代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早期为石刀,后来发展为青铜刀、铁刀和钢刀。其种类很多,有大刀、腰刀、环首刀等。

    匕首

    一种短小似剑的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20──30厘米,由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现代军队中的特种部队普遍用作防身自卫和野外生存的工具。

    锤

    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一种打击兵器。有两种形式:一种由锤头和锤柄组成,锤头为石质、铜质或铁质,锤柄为木质,也有用铁质的;另一种是在锤头系一根绳索,靠士兵掷出打击,称流星锤。锤起源于早期人类捕杀野兽和采集野果,当时是在短木锤的顶端安一石块以增加砸击的力量,而后发展为青铜和铁制锤,并成为古代骑兵的重要装备。

    鄂尔多斯式铜锤头

    十八般兵器

    中国民间对古代兵器的泛称。其名称来源于十八般武艺,具体说法不一,最常见的是指刀、枪、剑、戟、斧、钺、叉、矛、盾、弓、弩、鞭、锏、挝、殳、钯、绵绳、白打。

    盾

    古代军队使用的手持防护器具。形状有长方形、梯形或圆形。材料为皮革、木材、藤条或金属等。大盾高约1米,宽约60──80厘米;小盾高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盾作为一种防护兵器使用历史悠久,至今仍是单兵防护的必备器具。

    戈

    中国古代军队用于钩杀和啄击格斗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为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质,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戈盛行于中国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以后已绝迹。

    铠甲

    古代军队将士身上穿的防护器具。最初是以藤木和皮革等原料制造,十分简陋;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和铁制铠甲,可以有效地防御青铜和铁制兵器的攻击。有的铠甲还巾有金、银,显得富丽华美。古代铠甲由3部分组成;甲身、甲裙和甲袖。甲身固定编织,甲裙和甲袖可以上下伸缩,便于作战。河北省出土的一种铠甲,由2589个金属片编成,总重16.85千克。现代火器出现以后,作为防御冷兵器的铠甲随之消失。现代军队装备的头盔和尼龙防弹衣等,则是古代铠甲的发展。

    火器

    泛指利用火药等的燃烧、爆炸作用或发射的弹丸进行杀伤和破坏的兵器。如中国古代的火、火箭、火枪、火铳、火炮和现代的枪、炮、炸弹、手榴弹、地雷、水雷等。火器的出现和使用是武器发展的一大飞跃。火器比冷兵器威力大,破坏作用强。

    铁火炮

    中国宋、元时期军队装备的铁壳爆炸性火器。又称震天雷。用生铁铸成外壳,形如罐子、合碗等不同样式,内装火药,并留有安放引火线的小孔。点燃后,火药在密闭的铁壳内燃烧,产生高压气体,使铁壳爆碎伤人,是当时威力较大的一种火器,广泛用于攻守城战、水战和野战。按其大小和用途不同,有的用抛掷,有的以手投放,也有的从城上推下。宋、元时期,军中多装备有铁火炮。明朝以后,在铁火炮的基础上,爆炸性火器有了进一步发展,陆续出现了地雷、水雷和爆炸性炮弹。

    火球

    中国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一种球状抛掷火器。使用时将其点燃,抛至敌方,以它所产生的火焰、毒烟杀伤敌方人马及烧毁敌方营房。火球出现于宋代初年(公元1000年前后),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进攻宋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双方曾大量使用。制作方法是将含硝量低、燃烧性能好的黑火药团和成球状,有的还掺入有毒或发烟物质及预制杀伤元件,用纸或麻包缚数层,外敷松脂,以防潮和助燃。火球主要用于攻守城池作战。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有霹雳火球、蒺藜球、毒药球和烟球等多种球形火器。

    火枪

    中国古代用竹子或纸做枪筒的火器。有飞火枪、突火枪等。飞火枪是用16层纸卷成枪筒,长2尺,内装火药和铁悄,点燃后喷出火焰和铁悄达丈余远。飞火枪小而轻,便于单兵携带。突火枪是以竹筒制作枪管,内装火药和弹丸。它是世界上最早发射弹丸的管形射击武器。

    猛火油柜

    中国古代一种喷火器具。猛火油即石油。约在西汉末年,中国发现并使用了石油。南北朝以后,石油被用于战争中的火攻。到北宋初年,火药用于军事后,军队装备了一种构造更完善的喷火器──“猛火油柜”。据《武经总要》记载,它以猛火油为燃料,用熟铜为柜,下有4脚,上有4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发射时,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猛火洞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成烈焰,用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水战时则可烧浮桥、战舰。还有一种小型喷火器,用铜葫芦代替沉重的油柜,便于携带、移动,用于守城战和水战。

    弓箭

    以弓发射的具有锋刃的一种远射兵器。古代军队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为铜或铁制,杆为竹或木质,羽为雕或鹰的羽毛。现在,弓箭作为兵器已从军队装备中消失,只在体育运动中及少数民族地区尚存。(左图:清代乾隆皇帝所用之弓箭)

    火铳

    中国元朝及明朝前期对以铜或铁铸造成的管状射击火器和统称。由前膛、药室和尾銎3部分组成。使用时点燃由药室引出的药线,引燃药室内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预装入前膛内的石弹或铁弹射出,杀伤敌方人马。火铳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至迟出现于元代(约公元14世纪初),后普遍用于海战和陆战。战时使用的火铳有:单管手铳,多管的三眼铳、五排枪、七星铳、十眼铳和大口径的碗口铳(口径为100─120毫米)等。

    鸟铳

    中国明朝后期对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统称。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组成。使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和扣动枪机,带动火绳点燃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方人马。鸟铳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年间经日本传入中国,明廷遂仿制,约此同时,又有鲁迷(今译鲁姆,位于今土耳其)鸟铳传入中国。最初仿制的鸟铳为前装、滑膛、火绳枪机,为近代步枪的雏形。口径约为9─13毫米,枪管长1─1.5米,全枪长1.3─2米,重2─4千克。弹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为明、清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装备之一。(右图为《神器谱》中的鲁密铳)

    巢车

    中国古代一种设有望楼,用以登高观察敌情的车辆。车上高悬望楼如鸟之巢,故名。又名楼车。楼车的名称见于《左传》。宋官方编修的《武经总要.攻城法》中同时收录了巢车与楼车两种,并称楼车为望楼车。据其文字及附图所示,巢车的形制同于《通典》;而楼车的形制则较为复杂完备。其车体为木质,底部有4轮,车上树望竿,竿上设置望楼,竿下装有转轴,并以6条绳索,分3层从6面将竿固定,绳索下端则以带环铁橛楔入地下。这种望楼车当是宋代的形制。(下图左为《武经总要》中的巢车;下图右为《武经总要》中的望楼车)

    铁蒺藜

    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又称蒺藜。有4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凡着地均有一刺朝上,刺尖如草木植物“蒺藜”,故名。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战国时期已使用铁蒺藜。秦汉以后,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御器材,除在道路、防御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外,部队驻营时,也有营区四周布设。宋代以后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明代军队广泛使用铁蒺藜。铁蒺藜制造简易,敷设方便。除用铁铸造外,也可以用竹、木、陶代替。2000多年来,它一直是战争中应用的障碍器材。

    地听

    中国古代战争中用于侦测有声源目标方位的器材。又称瓮听。地听最早应用于战国时期的城防战中。据《墨子.备穴》记载:当守城者发现敌军开掘地道时,立即在城内墙下挖井,井中放置一口新缸,缸口蒙一层薄牛皮,令听力聪敏的人伏在缸上,监听敌方的动静。敌方开凿地道时所发生的音响在地下传播的速度高,而且衰减小,容易引起缸体共振,从而可以侦测地下敌人所在的方位。这种简易可靠的侦察方法,也被用于地面战斗。

    蒙冲

    中国古代具有良好防护的进攻性快艇。又作艨冲、艨艟。东汉刘熙《释名.释船》载:“外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敌船也。”可见蒙冲船形狭而长,航速快,专用以突击敌方船只。蒙冲有3个特点:1以生牛皮蒙背,具有良好的防御性能。2开弩窗矛穴,具有出击和还击敌船的作战能力。3以桨为动力,具有快速航行的性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中,东吴大都督周瑜以“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点火后突入曹军船阵,一举烧毁了曹军舰队。这是中国军事史上以蒙冲突击的一个典型战例。

本站推荐:阴气撩人:鬼夫夜来蛇妻美人时空长河的旅者快穿攻略:病娇哥哥,帅炸天!第九特区阴阳鬼术快穿反派老公有点苏万界圣师最后一个捉鬼师快穿攻略:黑化BOSS,极致宠

天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宝石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碧海情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碧海情深并收藏天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