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李园不死,合纵必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
第189章 李园不死。合纵必成
宝鼎的意思很明确,你们现在控制军队,未来我设法控制朝政,军政联手,则无往而不利。
当前咸阳政局复杂,中土形势微妙,南北局势更不明朗,所以短期内老秦人要巧妙利用瞬息万变的局势,延缓或者阻扰咸阳的东征之策,先整顿军队,先把西北疆稳住,先把骑军的武力提高起来,然后再择机攻打赵国。
“关东人继楚人之后战败于河北,不得不暂时交出军权,但这是暂时的,大王和关东人会积极推动东征,再战河北。”宝鼎看看诸位老将,郑重说道,“我以武烈侯的身份给你们一个告诫,两年内不要考虑东征,否则必定大败而归。此仗若败。前功尽弃。”
今日的武烈侯是一等封君爵,大王之下就是武烈侯了,这个身份非常尊贵显赫。公子宝鼎的意思就是不要看我年轻,不要以为你们这帮老家伙们重出江湖了就可以为所欲为,我的爵位在你们这些老家伙上面,我说话,你们必须得听,不要当耳边风不屑一顾,以致于最后惹出麻烦。
“你给个理由。”公孙豹当即质问道,“你是不是还执意要实施西北策略?你知道现在我们无法两线作战,又急切需要月氏人的战马,尤其需要月氏人与匈奴人打个两败俱伤,所以目前我们根本不具备夺取河西的条件。”
“西北策略需要时间,更需要时机。”白览也附和道,“你的策略没有问题,只要长期坚持实施最终还是能拿下河西。以我们的估猜,这个策略至少需要十年到十五年才能实现。”
果然,宝鼎就知道这些老家伙一出山就想大显身手,根本没有耐心再等两年。
“姚贾并没有真正破坏掉关东人的合纵,他拿着大秦的金子四处散财,以为几块金子就能买通关东各国的君王和权贵,简直是笑话。他算什么东西?他也算纵横家?他能和公孙衍、苏秦、张仪、鲁仲连相提并论?正如我师傅所说,姚贾此行,不过是拿着我大秦的金子给他自己结交各国权贵而已,他竟然还有脸回来向大王邀功请赏,所以他该死。”
众人心知肚明,知道宝鼎这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突然间颠覆局势,就是因为拿赵国质子平都侯的性命做赌注,硬是颠倒黑白,诬杀了姚贾,给了大王一个大大的巴掌。现在宝鼎在这里说姚贾罪有应得,纯粹是给自己找理由。
“当年邯郸大战历时两年之久,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仅仅是因为信陵君、春申君率军救援吗?不是,是合纵之力太强大。”
“当年蒙骜伐魏,信陵君飞车回国,合纵赵魏韩楚燕五国大军击败秦军,直杀函谷关下,关中震动。我想问诸位,当年蒙骜的大军难道比不上今日的秦军?蒙骜无力抵御关东的合纵大军,你们就能抵御?”
“庞煖出任赵国上将军之后,积极合纵。楚国考烈王和其令尹春申君积极配合,于是在十年前的春天,赵魏韩楚卫五国联军再攻我大秦,这次假若不是楚国的春申君受到李园的掣肘,无心前线战事,在吕不韦的攻击下仓促后撤,关中必定告急。”
“如今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都不在了。没有名震天下的大人物了,关东诸国的合纵是不是就无法成功?不是,肯定不是。从三次关东合纵大军西击我大秦来看,关东诸国之所以合纵,不是因为有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也不是因为有纵横家鲁仲连和庞煖,更不是因为赵韩魏三国同出于晋,而是因为赵国是关东诸国的屏障,这道屏障倒了,关东诸国就再也无法抵挡我大秦的攻击,难逃败亡之祸。”
“各国的大王和各国的公卿大臣不管是为了各自的王国还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当赵国倾覆在即的时候,肯定要出兵求援,而楚国实力最强,只要楚国出兵,其它诸国必定追随。至于齐国,因为君王后把持朝政,所以它的策略一直是保持中立,但君王后老了,她薨亡之刻,是不是就是齐军合纵之时?”
一帮老将沉默不语。他们承认,宝鼎说得有道理。关东诸国一旦合纵,直杀函谷关,那河北之战必定半途而废,而此刻秦军的主力都在河北,假如合纵军击败秦国的南部军,杀到函谷关下威胁关中,那老秦人肯定要承担罪责。
“在武烈侯看来,关东诸国的这次合纵一定能成功?”王翦皱眉问道。
历史上这次合纵确有其事。但记载是给姚贾或者是茅焦破坏了。从先秦史料的只言片语来推测,给姚贾破坏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韩非给姚贾陷害而死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但韩非到底为何而死,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所以这个证据的真假也就值得商榷了。
宝鼎为了说服老秦人暂时不要攻打赵国,以免在咸阳的有意掣肘下遭遇败绩,他找了一大堆理由,结果他自己也给这些理由说服了。以姚贾的身份地位以及他本人并不值得称道的过去,还有当时中土各国的形势,的确不具备破坏合纵的可能,毕竟这关系到各国的生死存亡,韩魏楚燕齐五国肯定不愿意看到赵国的败亡。
当赵国岌岌可危之际,关东诸国为什么没有合纵救援,而是眼睁睁地看着赵国败亡,然后紧随赵国之后,一个接一个的亡国了?难道各国的大王和公卿大臣都在这一刻变成了睁眼瞎,都变成了愚蠢短视之徒,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都要争先恐后地去做亡国奴?
这显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史载尉缭在大秦统一期间把间谍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大秦才在最后的统一大战中顺利征服了各国。难道说,关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失败是因为尉缭的秘兵发挥了作用?
宝鼎也觉得不可能。这个时代等级森严,身份地位不在同一个层次的人。发生交集的机会微乎其微,更不要说在上位者面前指手划脚,左右上位者的想法了。秘兵搞刺杀搜寻情报的确可以,但若想进入权力中枢影响一国国策,那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像苏秦那样位高权重的大间谍,毕竟是旷古绝今、世所罕见。
王国的权力和财富掌握在极少数的权贵公卿手中,哪个权贵公卿家里没有钱?不论是姚贾这位使者也好,黑冰台的秘兵也好,靠几车金子就能贿赂买通一个权贵,然后这个权贵就能影响或者直接决定王国的命运。事实上也是不可能。每个王国的权力层都有不同的势力,一个国策的产生常常要经过激烈的博弈,即使是大王、相国,也无法做到一言九鼎,更不要说其它的权贵公卿了。
从利益大小来说,出卖王国获得的利益有多大?风险有多大?各国权贵公卿都不是白痴,这么简单的帐还是算得清楚。以李牧之死为例,秦国的反间计之所以成功,不是秦国的计策高明,也不是秦国秘兵手段高超,而是当时赵国邯郸激烈的权力博弈使然,就算当时没有秦国的反间计,李牧又能活多久?当年的廉颇和今日的李牧何其相似?官职地位功勋和对王国的重要性一模一样,但赵王就是要杀他,廉颇跑得快,赵王没有得逞,而李牧跑得慢,结果给杀了。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乐毅也是如此,他也是跑得快,否则肯定给燕王杀了。
所以说秘兵在秦国统一大战中肯定发挥了作用,但作用肯定有限。宝鼎在黑冰台待了一阵,对此自然知道得很清楚。合纵关系到关东诸国的存亡,各国位高权重者肯定会权衡利弊得失,靠姚贾的金块和黑冰的秘密活动根本没有阻止的可能。
这样综合分析下来,关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之所以失败,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正是这个原因导致赵国败亡,导致关东诸国败亡,让秦国迅速统一了中土。
抛开齐国不说,历史上齐国直到亡国的一刻都一兵不发,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关东诸国合纵,每次楚国都是绝对主力,楚军坚持到最后,则合纵成功,反之,合纵失败。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估猜,这次合纵失败是因为楚国的原因。
楚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此次合纵失败,导致韩魏燕三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国灭亡?难道和楚国令尹李园有关?
宝鼎越想越觉得有可能。楚国令尹李园是当今楚王的舅舅,是赵国人,不管他曾经和赵国有多深的仇恨,他若想在楚国维持自己的权势,那首先就要确保赵国这道屏障始终能够挡住秦国,始终能够牵制秦国,否则楚国就要和秦国直接对抗,这对他而言有害无利。
李园能够在楚国崛起,能够杀了春申君这个在楚国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大权贵,当然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他当然知道合纵联军支援赵国的重大意义。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推测了。
楚国有“屈、景、昭”三大世代权贵,春申君又在楚国经营了二十多年,而且他的口碑非常不错,家中的门客之多,享受的待遇之高,更是高居战国四大公子之首。李园一个外来人杀了春申君,压制着楚国权贵,攫取了楚国大权,他在楚国的敌人想必多如牛毛。这种敌对关系必然影响到国政,李园要干什么,他的对手就反对什么。李园要合纵,要救赵国,楚国权贵必然反对。
李园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他是因为杀了春申君才出现在史书中,至于后来他的结局怎样,他何时死的,又是怎么死的,历史都没有记载。不过几年后当今楚王悍,也就是李园的外甥死了,他的另一个外甥熊犹继位,但随即就被考烈王熊元的庶子熊负刍杀了,负刍做了楚王。这样推测起来,在楚王悍驾崩之前,李园肯定死了,否则不至于出现负刍弑君自立的事情。
关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失败是不是因为李园之死而失败?李园是不是死在楚国激烈的权力斗争中?
宝鼎忽然灵光一闪,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出现在脑海中。假如我杀死李园,那就等于破坏了这次关东诸国的合纵,我就可以再次建下显赫功勋。假如我在杀死李园的过程中,混乱楚国的局势,岂不是可以让楚国失去救援赵国的最佳机会?
这一切本来就是历史的结果,我不过顺应历史的轨迹,顺流而行而已。我没有改变历史,那么我就肯定能成功,但是,假如历史因为我的加入而突然改变,我不但没有杀死李园,反而让他活下来了,那整个中土的历史轨迹岂不要因此而改变?如果整个中土的历史轨迹因此而改变,我是不是有更多的机会改变大秦的命运,改变未来帝国的命运?或者,在我有生之年,都不会再有帝国?
一时间,宝鼎心烦意乱,陷入沉思之中。
几位老将军耐心等待,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
良久,宝鼎终于从烦乱的心神中摆脱出来,语出惊人,“李园不死,合纵必成。”
李园?几位老将军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皱眉沉思,旋即,大家都明白了宝鼎的意思。
合纵自苏秦而来,苏秦说服齐赵韩魏燕五国攻秦,秦国大败。其后有乐毅合纵六国大军攻齐,齐国大败。自此合纵连横成为七国征战的主要方式,但自秦楚鄢郢大战,秦赵长平大战后,楚赵两个大国受到空前重创,合纵随即就成了关东诸国专门对抗秦国的制胜法宝。秦一旦攻赵,赵就向关东各国求援,关东诸国则合纵抗秦,而合纵军的主力就是楚国。
长平大战后,关东诸国有三次合纵攻秦,春申君和楚军都是绝对主力。现在春申君不在了,楚国令尹是李园,而李园偏偏又是赵人,可以想像这次合纵十有八九会成功,除非杀死李园。
公子宝鼎本人就是个刺客,他是靠刺杀起家的,现在他说出这句话,那意思很明显,他回到封邑是假,刺杀李园是真。
“如此说来,姚贾的确该死。”王翦捋须轻叹,“合纵能否成功,关键在楚国,楚国是否出兵,关键在李园。姚贾带着几车金子在燕齐韩魏韩楚跑了一圈,然后回来告诉大王,他成功破坏了关东诸国的合纵,这其实就是欺君之罪。”
“姚贾刚刚回到咸阳,李园和李牧就在魏国大梁见面,关东秘兵随后就进入咸阳试图刺杀大王。”宝鼎说道,“这件事足以说明,赵楚韩魏四国合纵已经基本成功,只要秦军再一次攻打赵国,韩魏楚三国联军必定杀向函谷关。另外,我得到消息,太子丹已经到了邯郸,不出意外的话,赵燕两国此次必能握手言和,这样一来,今年内,五国合纵已成定局,假如齐国也加入合纵,那就是规模空前的六国合纵。”
不管是五国合纵还是六国合纵,形势对秦国都不利,因为今年匈奴人极有可能南下入侵,要报复去年三王被杀的耻辱,所以秦军今年当然不能轻易出动,以不变应万变方为上策。
几位老将军基本上认同了宝鼎的看法,不再急于杀进河北了,还是先稳住自家的阵脚再说。
“咸阳宫对今年的局势有什么看法?”麃公问道。
“咸阳宫?”宝鼎冷笑,心里的怒火突然冒了出来,“我现在是众矢之的,只要杀了我,大秦就是他们的天下。南阳现在就是一个狩猎场,大王、关东人和楚人联手把我赶到南阳,四面围杀,就等着我突围了。”
公孙豹笑了起来,“你小子还知道自己是头猎物啊?”他张开双手比划了一下,“南阳这个狩猎场无险可守,你可以四面出击,但敌人也可以四面攻击。你的突破口选择得很好。大丈夫就该做人所不敢做之事。兄弟阋墙手足相残,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不是大丈夫所为。大丈夫就该杀出去,杀出一条血路,宁可死在敌人的剑下,也不能死在自家兄弟的手上。”公孙豹说到这里长长地叹了口气,“武安君临死之前,最痛苦的就是这件事,他纵横沙场几十年,杀敌无数,最后却死在自家兄弟手上,让轻亲者痛仇者快,让关东诸国鼓掌相庆。”
“直到现在,老秦人的心里还在流血,眼里还在流泪。”司马锌望着宝鼎,突然大声说道,“你小子记住,你即使要死,也不要死在自家兄弟手上,让老秦人既流血又流泪,痛苦不堪。”
宝鼎当即发誓。一帮老家伙都在这里,司马锌这句话等于挑明了,老秦人可以给公子宝鼎绝对支持,但绝对反对公子宝鼎引发内讧,挑起内战,即使公子宝鼎掉进了陷阱,像长安君成蛟一样做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那宁愿逃跑,也不要重演兄弟相残的悲剧。
这句话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老秦人也不支持公子宝鼎统率军队,掌控军权,最起码现在不支持。很明显,公子宝鼎是个疯狂的人,一旦他控制了军队,那极有可能造反,或者是上当中计被迫造反,总之公子宝鼎掌握军队必将置整个派系于极度危险的境地,所以还是赤手空拳的好。
这两年宝鼎都是赤手空拳打天下,还不是一样创造奇迹,不过这次宝鼎的对手是关东六国,对手的实力太强大,赤手空拳的宝鼎似乎有些势单力薄了。
“我以武烈侯的身份恳求你们,在我没有杀死李园之前,你们不要出兵攻打赵国。”宝鼎说道,“给我两年时间,两年内,我一定杀死李园,彻底断绝关东诸国合纵之路,然后你们可以尽起大军,直杀河北,拿下统一中土的第一功。”
这场谈话持续到深夜,公子宝鼎和一帮老将军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感觉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
在过去的两年内,公子宝鼎和老秦人实现了他们的初期目标。当初在晋阳的时候,公子宝鼎和王翦议定的目标就是两个,一个是公子宝鼎封君,一个是白氏和司马氏解禁,为此他们做出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这个策略目前实现了,但接踵而至的后果是,公子宝鼎被赶出了咸阳,这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秦王政把公子宝鼎赶出咸阳,未必就是想置他于死地,但楚系和关东人肯定要置他于死地。现在的形势和当年长安君崛起时候的形势非常相似,但当年长安君的背后有夏太后,还有个靠山,所以后来长安君还能统率军队,楚系和关东人为了扳倒长安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如今公子宝鼎不但在朝内没有靠山,还与楚系和关东人结下了仇怨,由此可以推测到宝鼎到了封邑之后的艰难处境。
对南阳形成包围的有京畿内史和三川、汉中、南郡。三川郡的郡守是关东人,汉中郡的郡守是巴蜀人,南郡的郡守是楚系外戚,这三个郡只要任何一个在背后下黑手,南阳郡都会出事,而出事的后果就是宝鼎这个武烈侯肯定要承担责任,如果后果严重,宝鼎就完了。
这是内忧,外患就是韩魏楚可能攻打南阳。公子宝鼎就国南阳,说白了就是外放,贬黜,这个消息传到关东,关东诸国马上就会意识到咸阳想杀了公子宝鼎,公子宝鼎死了,老秦人受到打击,咸阳局势就会混乱,这对关东诸国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所以谁也不敢保证韩魏楚不乘机攻打南阳。一旦韩魏楚攻打南阳,周边内史和三郡救援迟缓,那南阳可能失陷。南阳失陷,宝鼎就彻底玩完,就算援军杀到夺回了南阳也救不了他。
穰侯魏冉就是个例子。他的封地是陶邑,地处中原,原为宋地重镇,商贸发达。齐灭宋,陶邑归齐。六国合纵破齐,为秦所得,昭襄王赐给了魏冉。魏冉被赶出咸阳回到封地后,陶邑屡遭魏国攻击,最后魏冉死了,陶邑也没了。看上去这事很正常,昭襄王赐给魏冉富裕的郡邑,格外荣宠了,但仔细一想,陶邑是什么地方?中原腹地,四战之地,昭襄王把那个地方赐给魏冉,其实就是一个陷阱,魏冉只要被赶回封地,必死无疑。
这倒不是阴谋论,这是事实。陶邑就是现在的山东定陶,在黄河南部。它的东面是齐国,南面是楚国,西面是魏国,北面是赵国。当时秦国已经拿下了魏国的河西郡,也就是秦国的河内郡。从河内郡的朝歌到白马津渡河,再南下到陶邑,有三四百里路,所以陶邑及其附近地区就是秦国孤悬在中原的一个触角,危如累卵的一个地方。昭襄王把这个地方赐给魏冉,居心何在?陶邑丢了,等于秦国的土地丢了,魏冉必死,而赵魏楚齐等国都想攻占陶邑,就看时机了,结果魏国等到了最好的时机。
昭襄王是不是借刀杀人,谁也不知道,只能揣测,但今日宝鼎去南阳,咸阳肯定有借刀杀人的意思。
内忧外患,宝鼎的处境极度困窘,所以当麃公问到咸阳宫对局势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宝鼎终于忍不住发火了。
咸阳宫当然知道局势对大秦不利,更知道姚贾的关东之行成效甚微,但当初秦王政和宝鼎在设计的时候,姚贾出使的主要目的是挑起燕王喜和太子丹之间的矛盾,只要燕王喜不给太子丹大权,燕赵结盟就难以成功。燕赵不能结盟,河北大战的胜算就大大增加。结果事与愿违,河北大战打败了,关东诸国在赵国两次击败秦军后,士气大振,合纵之势已经不可阻止。
现在秦王政一肚子怨气。蒙武和关东系将领让他蒙羞,姚贾更是让他成了笑柄。姚贾刚刚回到咸阳,升官加爵了,马上就传来楚国李园和赵国李牧秘会大梁的消息。关东诸国不但没有放弃合纵,反而紧锣密鼓地加快了合纵进程。秦王政这个脸丢大了,但这怨不得姚贾,形势发展太快,他也不知道秦军会再次战败,结果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时候又爆出姚贾是赵国内奸的消息,这等于给了秦王政一个大巴掌,所以姚贾不得不死了。
秦王政心知肚明,关东人也是了然于胸,咸阳这一连串的风暴都是源自公子宝鼎,都是因为大王、关东人和楚系要打击公子宝鼎、要压制老秦人造成的,只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公子宝鼎如此暴戾,刺杀、谋杀、诬杀,无所不用其极。
没办法了,必须把他赶出咸阳,把他围杀在封邑里,这个野蛮的公子就是一头疯狂的嗜血猛兽,今日不杀他,明日必被他所吞噬。
宝鼎为此怒不可遏,他一心一意为了大秦,为了拯救未来的帝国,其实也就是拯救大秦的权贵公卿和他们的后代,结果好心没好报,一大帮子人冲上来要杀他,他能不怒气冲天?
=
庆贺封君的事告一段落后,宝鼎马上举荐苍头霍宝为紫府副率,并拟制了未来十年黑冰台秘军的主要任务和具体行动规划,然后呈奏咸阳宫。
未来三年是大秦统一中土的关键时期,秘军要把主要力量放在赵国、楚国和齐国。
赵国是大秦统一步伐的开始,而要想击败赵国,不但要破坏关东诸国的合纵,更要实施反间之策,挑起邯郸的内斗,让郭开和李牧斗个你死我活。宝鼎更是大胆预言,李牧就是赵国最后一道长城,李牧不死,秦军不胜,赵国更不会亡。
楚国是关东诸国合纵的主要倡导者和主要力量,若要破坏关东诸国的合纵,必须混乱楚国局势,为此必须联合楚国本土贵族和春申君的遗留力量,诛杀楚国令尹李园,甚至不惜帮助楚人另立大王。
齐国休养生息几十年了,其国力之强盛可想而知,一旦君王后薨亡,田氏贵族重掌朝政,齐国极有可能加入合纵大军,这将直接影响到秦国的安危,延缓秦国统一中土的步伐,所以秦国秘军要在齐国大肆活动,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齐国改变现行国策,不遗余力地支持齐国保持中立之策。
宝鼎本来没指望秦王政会同意自己的举荐,他只是想给苍头升一级爵位,让苍头在黑冰台有更大的权限,这对自己将来有好处,但出乎预料的是,第二天秦王政的命令就下来了,苍头爵升五大夫,出任秘军副率,持黑鹰金牌。秦王政在命令书上还特意注明,在秘军统率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坐镇紫府的情况下,由副率苍头代行其职,主掌紫府。
宝鼎拿着这份任命书研究了半天,不得不承认秦王政是位绝代雄主。
秦王政是大王,站在权力的最高点,他俯瞰这个世界,他的胸襟和见识绝非普通人可以比拟。老秦人也罢,关东人也罢,楚人和巴蜀人也罢,都是他统治王国的工具。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利益,那就是君王的利益,君王的利益凌驾于王国利益之上,有利于王国利益的举措未必有利于君王的利益,所以,不要把君王当作一个有感情的生物,尤其不能把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当作有感情的生物。君王是没有感情的,只有利益,所以昭襄王杀死了武安君,赶走了穰侯等四大权贵;所以秦王政逼反了长安君,禁锢了赵太后,赶走了吕不韦;所以,公子宝鼎告诫自己,千万不要以己心来揣测秦王政,那必定错得离谱,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秦王政需要什么?权力,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了权力是否就能拥有一切?当然不是,权力用得好,可以建功立业,可以给王国带来长治久安,反之,亡国灭种,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无须赘述。秦王政正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如何让权力用得更好,如何让权力转化为统一四海的千古伟业,这才是秦王政殚精竭虑,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人的位置不同,理想和抱负自然不同,所要考虑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不同,至于眼界、见识和胸怀等等更是大相径庭。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屁股决定脑袋。
宝鼎前世的丰富知识帮助他迅速融入到这个时代,同时也带给他迥异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和经验,他从秦王政的这份任命书里看到了很多东西,为此他不得不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从一个后世人的视角来全方位思考秦王政这个人。
君王以君王的利益至上,君王的利益包括什么?第一当然是权力,第二才是王国的利益。君王在现行制度下如何才能掌控最大的权力?当君王掌控了足够的权力,影响和决定了王国的利益,那么这两者之间又如何协调和统一?
有一点可以确定,当王国的利益不断扩大,必能给君王带来更大的权力。秦王政现在正在走上一条正确的统治之路,然后他统一了中土,接着他显然走错了统治之路,然后帝国在他死后瞬间崩溃。
谁创造了历史?是秦王政还是中土的苍生?抑或两者同时创造了这段恢弘的历史?那么改变这段历史又该从何着手?
宝鼎迷茫了,感觉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秦王政在这份任命书中有非常清晰的暗示,秦王政并没有抛弃他,依旧让他主掌紫府,控制黑冰台,那么不难推测到,秦王政对身边的关东人也只是给予了部分信任,或许用更准确的话说,关东人就是他手里的工具。蒙氏败于河北,姚贾招摇撞骗,这两件事必定刺激了秦王政,所以他的策略也在改。
让公子宝鼎长久控制黑冰台的最大好处就是大秦秘军始终掌握在老秦人手里,这可以让秦王政更加放心。不管怎么说,就如宝鼎在红翎社寓里的震天一吼,“纠纠老秦,共赴国难。”只有老秦人,才会与大秦共赴国难,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么由此推测,公子宝鼎以秘军统率的身份离开咸阳去封邑,就不是外放就国,也不是惨遭贬黜,而是另有目的。什么目的呢?还是让他冲锋陷阵,继续与楚系斗个你死我活?或者,让他像苏秦一样,到关东某国做个间谍?
公子宝鼎决定与秦王政好好谈一次,开诚布公地谈一次,兄弟间做一次最私密的接触。
老秦人已经给了他巨大压力,老将军们表态了,绝对不支持他搞内讧,如果兄弟阋墙,那死的肯定是他,因为老秦人不想再一次受到打击,不想错过统一天下的建功机会,不想看到咸阳陷入无休无止的风暴之中,更不想重蹈覆辙失去对大秦军队的控制,因为只有控制军队才能确保老秦人有足够的实力守护自己的王国。
总之一句话,老秦人有老秦人的利益诉求,有老秦人的利益底线,在他们的利益基本上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不再无条件的支持宝鼎,不会陪着宝鼎在生死一线间疯狂起舞。如此一来,宝鼎的处境愈发艰难,而此刻秦王政突然雪中送炭,这里面隐藏的东西就多了。
秦王政是大王,大王以君王利益至上,大王是一个人和朝堂上的所有势力做斗争,秦王政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孤独君王,那么,这位孤独的君王现在在想什么?
=
琴氏家主回到了咸阳,夜郎公主随同而至。
武烈侯公子宝鼎得到消息后,急不可耐,当即冲出紫府,直奔琴氏府邸兰苑。
赵仪已经先期赶到兰苑,把出塞故事和最近咸阳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详细告之。隗清和琴氏兄妹虽然在陆续接到的书信里大致了解了这些事,但此刻听到赵仪娓娓道来,还是有惊心动魄之感。
琴氏兄妹为公子宝鼎终于封君而高兴不已,隗清却敏锐地预感到公子宝鼎要被赶出咸阳了。公子宝鼎一旦到了封邑,群敌环伺,内忧外患,危如累卵,随时都有倾覆之祸。
她越想越是烦躁,为公子宝鼎的命运忧心忡忡。就在这个时候,公子宝鼎到了。公子宝鼎如此匆忙而来,更加应证了她的猜测。
琴氏这座兰苑的大门一直对公子宝鼎敞开着,但奇怪的是,公子宝鼎直到今天才第一次登门。
大家寒暄了一番,琴氏兄妹连道恭贺。隗清对自己的两个孩子使了个眼色,琴氏兄妹心领神会,找个借口拉着赵仪出去了。唐老爹则挥手清退堂内婢女,然后站在了堂外石阶上。
再次见到隗清,宝鼎还是有些不堪,难以抵挡这个女人的魅力,但或许是因为心情的关系,他很快便平静下来。
“姐姐知道我的来意?”宝鼎笑着问道。
隗清微微点头,黛眉轻蹙,“为什么不是洛阳,而是南阳?”
“这要问他。”宝鼎笑道,“姐姐当真知道我的来意?”
隗清目露疑惑之色,忽然想到他现在是紫府主人,心里顿时一阵猛跳,眼里不由自主地掠过一丝惊慌。
“还记得那夜我和隗氏大兄去骊山吗?”宝鼎淡然说道,“那夜我很兴奋,睡不着,爬到大树上数星星,偶一低头,正好看到隗氏大兄梦游行宫……”
隗清瞬间便平静下来,看到宝鼎一本正经地说着隗状梦游,立即忍俊不禁,“扑哧”娇笑,“我看你才是梦游。半夜不睡爬到大树上数星星,你竟然还有这等怪癖?”
宝鼎脸露浅笑,“姐姐,我想见他,就我和他。”
隗清目露难色,沉吟不语。
宝鼎感觉隗清的表现很反常,秘密被戳穿了,不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像没事人一样,这使得他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难道隗清和秦王政不是那种关系?隗清是陪某位嫔妃泡温泉?
“我可以替你带句话。”隗清忽然展颜一笑,“就一句。”
“纠纠老秦,共赴国难。”宝鼎不假思索地说道,“就一句。”
=
=
=
第189章 李园不死。合纵必成
宝鼎的意思很明确,你们现在控制军队,未来我设法控制朝政,军政联手,则无往而不利。
当前咸阳政局复杂,中土形势微妙,南北局势更不明朗,所以短期内老秦人要巧妙利用瞬息万变的局势,延缓或者阻扰咸阳的东征之策,先整顿军队,先把西北疆稳住,先把骑军的武力提高起来,然后再择机攻打赵国。
“关东人继楚人之后战败于河北,不得不暂时交出军权,但这是暂时的,大王和关东人会积极推动东征,再战河北。”宝鼎看看诸位老将,郑重说道,“我以武烈侯的身份给你们一个告诫,两年内不要考虑东征,否则必定大败而归。此仗若败。前功尽弃。”
今日的武烈侯是一等封君爵,大王之下就是武烈侯了,这个身份非常尊贵显赫。公子宝鼎的意思就是不要看我年轻,不要以为你们这帮老家伙们重出江湖了就可以为所欲为,我的爵位在你们这些老家伙上面,我说话,你们必须得听,不要当耳边风不屑一顾,以致于最后惹出麻烦。
“你给个理由。”公孙豹当即质问道,“你是不是还执意要实施西北策略?你知道现在我们无法两线作战,又急切需要月氏人的战马,尤其需要月氏人与匈奴人打个两败俱伤,所以目前我们根本不具备夺取河西的条件。”
“西北策略需要时间,更需要时机。”白览也附和道,“你的策略没有问题,只要长期坚持实施最终还是能拿下河西。以我们的估猜,这个策略至少需要十年到十五年才能实现。”
果然,宝鼎就知道这些老家伙一出山就想大显身手,根本没有耐心再等两年。
“姚贾并没有真正破坏掉关东人的合纵,他拿着大秦的金子四处散财,以为几块金子就能买通关东各国的君王和权贵,简直是笑话。他算什么东西?他也算纵横家?他能和公孙衍、苏秦、张仪、鲁仲连相提并论?正如我师傅所说,姚贾此行,不过是拿着我大秦的金子给他自己结交各国权贵而已,他竟然还有脸回来向大王邀功请赏,所以他该死。”
众人心知肚明,知道宝鼎这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突然间颠覆局势,就是因为拿赵国质子平都侯的性命做赌注,硬是颠倒黑白,诬杀了姚贾,给了大王一个大大的巴掌。现在宝鼎在这里说姚贾罪有应得,纯粹是给自己找理由。
“当年邯郸大战历时两年之久,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仅仅是因为信陵君、春申君率军救援吗?不是,是合纵之力太强大。”
“当年蒙骜伐魏,信陵君飞车回国,合纵赵魏韩楚燕五国大军击败秦军,直杀函谷关下,关中震动。我想问诸位,当年蒙骜的大军难道比不上今日的秦军?蒙骜无力抵御关东的合纵大军,你们就能抵御?”
“庞煖出任赵国上将军之后,积极合纵。楚国考烈王和其令尹春申君积极配合,于是在十年前的春天,赵魏韩楚卫五国联军再攻我大秦,这次假若不是楚国的春申君受到李园的掣肘,无心前线战事,在吕不韦的攻击下仓促后撤,关中必定告急。”
“如今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都不在了。没有名震天下的大人物了,关东诸国的合纵是不是就无法成功?不是,肯定不是。从三次关东合纵大军西击我大秦来看,关东诸国之所以合纵,不是因为有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也不是因为有纵横家鲁仲连和庞煖,更不是因为赵韩魏三国同出于晋,而是因为赵国是关东诸国的屏障,这道屏障倒了,关东诸国就再也无法抵挡我大秦的攻击,难逃败亡之祸。”
“各国的大王和各国的公卿大臣不管是为了各自的王国还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当赵国倾覆在即的时候,肯定要出兵求援,而楚国实力最强,只要楚国出兵,其它诸国必定追随。至于齐国,因为君王后把持朝政,所以它的策略一直是保持中立,但君王后老了,她薨亡之刻,是不是就是齐军合纵之时?”
一帮老将沉默不语。他们承认,宝鼎说得有道理。关东诸国一旦合纵,直杀函谷关,那河北之战必定半途而废,而此刻秦军的主力都在河北,假如合纵军击败秦国的南部军,杀到函谷关下威胁关中,那老秦人肯定要承担罪责。
“在武烈侯看来,关东诸国的这次合纵一定能成功?”王翦皱眉问道。
历史上这次合纵确有其事。但记载是给姚贾或者是茅焦破坏了。从先秦史料的只言片语来推测,给姚贾破坏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韩非给姚贾陷害而死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但韩非到底为何而死,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所以这个证据的真假也就值得商榷了。
宝鼎为了说服老秦人暂时不要攻打赵国,以免在咸阳的有意掣肘下遭遇败绩,他找了一大堆理由,结果他自己也给这些理由说服了。以姚贾的身份地位以及他本人并不值得称道的过去,还有当时中土各国的形势,的确不具备破坏合纵的可能,毕竟这关系到各国的生死存亡,韩魏楚燕齐五国肯定不愿意看到赵国的败亡。
当赵国岌岌可危之际,关东诸国为什么没有合纵救援,而是眼睁睁地看着赵国败亡,然后紧随赵国之后,一个接一个的亡国了?难道各国的大王和公卿大臣都在这一刻变成了睁眼瞎,都变成了愚蠢短视之徒,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都要争先恐后地去做亡国奴?
这显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史载尉缭在大秦统一期间把间谍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大秦才在最后的统一大战中顺利征服了各国。难道说,关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失败是因为尉缭的秘兵发挥了作用?
宝鼎也觉得不可能。这个时代等级森严,身份地位不在同一个层次的人。发生交集的机会微乎其微,更不要说在上位者面前指手划脚,左右上位者的想法了。秘兵搞刺杀搜寻情报的确可以,但若想进入权力中枢影响一国国策,那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像苏秦那样位高权重的大间谍,毕竟是旷古绝今、世所罕见。
王国的权力和财富掌握在极少数的权贵公卿手中,哪个权贵公卿家里没有钱?不论是姚贾这位使者也好,黑冰台的秘兵也好,靠几车金子就能贿赂买通一个权贵,然后这个权贵就能影响或者直接决定王国的命运。事实上也是不可能。每个王国的权力层都有不同的势力,一个国策的产生常常要经过激烈的博弈,即使是大王、相国,也无法做到一言九鼎,更不要说其它的权贵公卿了。
从利益大小来说,出卖王国获得的利益有多大?风险有多大?各国权贵公卿都不是白痴,这么简单的帐还是算得清楚。以李牧之死为例,秦国的反间计之所以成功,不是秦国的计策高明,也不是秦国秘兵手段高超,而是当时赵国邯郸激烈的权力博弈使然,就算当时没有秦国的反间计,李牧又能活多久?当年的廉颇和今日的李牧何其相似?官职地位功勋和对王国的重要性一模一样,但赵王就是要杀他,廉颇跑得快,赵王没有得逞,而李牧跑得慢,结果给杀了。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乐毅也是如此,他也是跑得快,否则肯定给燕王杀了。
所以说秘兵在秦国统一大战中肯定发挥了作用,但作用肯定有限。宝鼎在黑冰台待了一阵,对此自然知道得很清楚。合纵关系到关东诸国的存亡,各国位高权重者肯定会权衡利弊得失,靠姚贾的金块和黑冰的秘密活动根本没有阻止的可能。
这样综合分析下来,关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之所以失败,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正是这个原因导致赵国败亡,导致关东诸国败亡,让秦国迅速统一了中土。
抛开齐国不说,历史上齐国直到亡国的一刻都一兵不发,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关东诸国合纵,每次楚国都是绝对主力,楚军坚持到最后,则合纵成功,反之,合纵失败。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估猜,这次合纵失败是因为楚国的原因。
楚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此次合纵失败,导致韩魏燕三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国灭亡?难道和楚国令尹李园有关?
宝鼎越想越觉得有可能。楚国令尹李园是当今楚王的舅舅,是赵国人,不管他曾经和赵国有多深的仇恨,他若想在楚国维持自己的权势,那首先就要确保赵国这道屏障始终能够挡住秦国,始终能够牵制秦国,否则楚国就要和秦国直接对抗,这对他而言有害无利。
李园能够在楚国崛起,能够杀了春申君这个在楚国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大权贵,当然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他当然知道合纵联军支援赵国的重大意义。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推测了。
楚国有“屈、景、昭”三大世代权贵,春申君又在楚国经营了二十多年,而且他的口碑非常不错,家中的门客之多,享受的待遇之高,更是高居战国四大公子之首。李园一个外来人杀了春申君,压制着楚国权贵,攫取了楚国大权,他在楚国的敌人想必多如牛毛。这种敌对关系必然影响到国政,李园要干什么,他的对手就反对什么。李园要合纵,要救赵国,楚国权贵必然反对。
李园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他是因为杀了春申君才出现在史书中,至于后来他的结局怎样,他何时死的,又是怎么死的,历史都没有记载。不过几年后当今楚王悍,也就是李园的外甥死了,他的另一个外甥熊犹继位,但随即就被考烈王熊元的庶子熊负刍杀了,负刍做了楚王。这样推测起来,在楚王悍驾崩之前,李园肯定死了,否则不至于出现负刍弑君自立的事情。
关东诸国最后一次合纵失败是不是因为李园之死而失败?李园是不是死在楚国激烈的权力斗争中?
宝鼎忽然灵光一闪,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出现在脑海中。假如我杀死李园,那就等于破坏了这次关东诸国的合纵,我就可以再次建下显赫功勋。假如我在杀死李园的过程中,混乱楚国的局势,岂不是可以让楚国失去救援赵国的最佳机会?
这一切本来就是历史的结果,我不过顺应历史的轨迹,顺流而行而已。我没有改变历史,那么我就肯定能成功,但是,假如历史因为我的加入而突然改变,我不但没有杀死李园,反而让他活下来了,那整个中土的历史轨迹岂不要因此而改变?如果整个中土的历史轨迹因此而改变,我是不是有更多的机会改变大秦的命运,改变未来帝国的命运?或者,在我有生之年,都不会再有帝国?
一时间,宝鼎心烦意乱,陷入沉思之中。
几位老将军耐心等待,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
良久,宝鼎终于从烦乱的心神中摆脱出来,语出惊人,“李园不死,合纵必成。”
李园?几位老将军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皱眉沉思,旋即,大家都明白了宝鼎的意思。
合纵自苏秦而来,苏秦说服齐赵韩魏燕五国攻秦,秦国大败。其后有乐毅合纵六国大军攻齐,齐国大败。自此合纵连横成为七国征战的主要方式,但自秦楚鄢郢大战,秦赵长平大战后,楚赵两个大国受到空前重创,合纵随即就成了关东诸国专门对抗秦国的制胜法宝。秦一旦攻赵,赵就向关东各国求援,关东诸国则合纵抗秦,而合纵军的主力就是楚国。
长平大战后,关东诸国有三次合纵攻秦,春申君和楚军都是绝对主力。现在春申君不在了,楚国令尹是李园,而李园偏偏又是赵人,可以想像这次合纵十有八九会成功,除非杀死李园。
公子宝鼎本人就是个刺客,他是靠刺杀起家的,现在他说出这句话,那意思很明显,他回到封邑是假,刺杀李园是真。
“如此说来,姚贾的确该死。”王翦捋须轻叹,“合纵能否成功,关键在楚国,楚国是否出兵,关键在李园。姚贾带着几车金子在燕齐韩魏韩楚跑了一圈,然后回来告诉大王,他成功破坏了关东诸国的合纵,这其实就是欺君之罪。”
“姚贾刚刚回到咸阳,李园和李牧就在魏国大梁见面,关东秘兵随后就进入咸阳试图刺杀大王。”宝鼎说道,“这件事足以说明,赵楚韩魏四国合纵已经基本成功,只要秦军再一次攻打赵国,韩魏楚三国联军必定杀向函谷关。另外,我得到消息,太子丹已经到了邯郸,不出意外的话,赵燕两国此次必能握手言和,这样一来,今年内,五国合纵已成定局,假如齐国也加入合纵,那就是规模空前的六国合纵。”
不管是五国合纵还是六国合纵,形势对秦国都不利,因为今年匈奴人极有可能南下入侵,要报复去年三王被杀的耻辱,所以秦军今年当然不能轻易出动,以不变应万变方为上策。
几位老将军基本上认同了宝鼎的看法,不再急于杀进河北了,还是先稳住自家的阵脚再说。
“咸阳宫对今年的局势有什么看法?”麃公问道。
“咸阳宫?”宝鼎冷笑,心里的怒火突然冒了出来,“我现在是众矢之的,只要杀了我,大秦就是他们的天下。南阳现在就是一个狩猎场,大王、关东人和楚人联手把我赶到南阳,四面围杀,就等着我突围了。”
公孙豹笑了起来,“你小子还知道自己是头猎物啊?”他张开双手比划了一下,“南阳这个狩猎场无险可守,你可以四面出击,但敌人也可以四面攻击。你的突破口选择得很好。大丈夫就该做人所不敢做之事。兄弟阋墙手足相残,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不是大丈夫所为。大丈夫就该杀出去,杀出一条血路,宁可死在敌人的剑下,也不能死在自家兄弟的手上。”公孙豹说到这里长长地叹了口气,“武安君临死之前,最痛苦的就是这件事,他纵横沙场几十年,杀敌无数,最后却死在自家兄弟手上,让轻亲者痛仇者快,让关东诸国鼓掌相庆。”
“直到现在,老秦人的心里还在流血,眼里还在流泪。”司马锌望着宝鼎,突然大声说道,“你小子记住,你即使要死,也不要死在自家兄弟手上,让老秦人既流血又流泪,痛苦不堪。”
宝鼎当即发誓。一帮老家伙都在这里,司马锌这句话等于挑明了,老秦人可以给公子宝鼎绝对支持,但绝对反对公子宝鼎引发内讧,挑起内战,即使公子宝鼎掉进了陷阱,像长安君成蛟一样做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那宁愿逃跑,也不要重演兄弟相残的悲剧。
这句话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老秦人也不支持公子宝鼎统率军队,掌控军权,最起码现在不支持。很明显,公子宝鼎是个疯狂的人,一旦他控制了军队,那极有可能造反,或者是上当中计被迫造反,总之公子宝鼎掌握军队必将置整个派系于极度危险的境地,所以还是赤手空拳的好。
这两年宝鼎都是赤手空拳打天下,还不是一样创造奇迹,不过这次宝鼎的对手是关东六国,对手的实力太强大,赤手空拳的宝鼎似乎有些势单力薄了。
“我以武烈侯的身份恳求你们,在我没有杀死李园之前,你们不要出兵攻打赵国。”宝鼎说道,“给我两年时间,两年内,我一定杀死李园,彻底断绝关东诸国合纵之路,然后你们可以尽起大军,直杀河北,拿下统一中土的第一功。”
这场谈话持续到深夜,公子宝鼎和一帮老将军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感觉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
在过去的两年内,公子宝鼎和老秦人实现了他们的初期目标。当初在晋阳的时候,公子宝鼎和王翦议定的目标就是两个,一个是公子宝鼎封君,一个是白氏和司马氏解禁,为此他们做出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这个策略目前实现了,但接踵而至的后果是,公子宝鼎被赶出了咸阳,这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秦王政把公子宝鼎赶出咸阳,未必就是想置他于死地,但楚系和关东人肯定要置他于死地。现在的形势和当年长安君崛起时候的形势非常相似,但当年长安君的背后有夏太后,还有个靠山,所以后来长安君还能统率军队,楚系和关东人为了扳倒长安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如今公子宝鼎不但在朝内没有靠山,还与楚系和关东人结下了仇怨,由此可以推测到宝鼎到了封邑之后的艰难处境。
对南阳形成包围的有京畿内史和三川、汉中、南郡。三川郡的郡守是关东人,汉中郡的郡守是巴蜀人,南郡的郡守是楚系外戚,这三个郡只要任何一个在背后下黑手,南阳郡都会出事,而出事的后果就是宝鼎这个武烈侯肯定要承担责任,如果后果严重,宝鼎就完了。
这是内忧,外患就是韩魏楚可能攻打南阳。公子宝鼎就国南阳,说白了就是外放,贬黜,这个消息传到关东,关东诸国马上就会意识到咸阳想杀了公子宝鼎,公子宝鼎死了,老秦人受到打击,咸阳局势就会混乱,这对关东诸国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所以谁也不敢保证韩魏楚不乘机攻打南阳。一旦韩魏楚攻打南阳,周边内史和三郡救援迟缓,那南阳可能失陷。南阳失陷,宝鼎就彻底玩完,就算援军杀到夺回了南阳也救不了他。
穰侯魏冉就是个例子。他的封地是陶邑,地处中原,原为宋地重镇,商贸发达。齐灭宋,陶邑归齐。六国合纵破齐,为秦所得,昭襄王赐给了魏冉。魏冉被赶出咸阳回到封地后,陶邑屡遭魏国攻击,最后魏冉死了,陶邑也没了。看上去这事很正常,昭襄王赐给魏冉富裕的郡邑,格外荣宠了,但仔细一想,陶邑是什么地方?中原腹地,四战之地,昭襄王把那个地方赐给魏冉,其实就是一个陷阱,魏冉只要被赶回封地,必死无疑。
这倒不是阴谋论,这是事实。陶邑就是现在的山东定陶,在黄河南部。它的东面是齐国,南面是楚国,西面是魏国,北面是赵国。当时秦国已经拿下了魏国的河西郡,也就是秦国的河内郡。从河内郡的朝歌到白马津渡河,再南下到陶邑,有三四百里路,所以陶邑及其附近地区就是秦国孤悬在中原的一个触角,危如累卵的一个地方。昭襄王把这个地方赐给魏冉,居心何在?陶邑丢了,等于秦国的土地丢了,魏冉必死,而赵魏楚齐等国都想攻占陶邑,就看时机了,结果魏国等到了最好的时机。
昭襄王是不是借刀杀人,谁也不知道,只能揣测,但今日宝鼎去南阳,咸阳肯定有借刀杀人的意思。
内忧外患,宝鼎的处境极度困窘,所以当麃公问到咸阳宫对局势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宝鼎终于忍不住发火了。
咸阳宫当然知道局势对大秦不利,更知道姚贾的关东之行成效甚微,但当初秦王政和宝鼎在设计的时候,姚贾出使的主要目的是挑起燕王喜和太子丹之间的矛盾,只要燕王喜不给太子丹大权,燕赵结盟就难以成功。燕赵不能结盟,河北大战的胜算就大大增加。结果事与愿违,河北大战打败了,关东诸国在赵国两次击败秦军后,士气大振,合纵之势已经不可阻止。
现在秦王政一肚子怨气。蒙武和关东系将领让他蒙羞,姚贾更是让他成了笑柄。姚贾刚刚回到咸阳,升官加爵了,马上就传来楚国李园和赵国李牧秘会大梁的消息。关东诸国不但没有放弃合纵,反而紧锣密鼓地加快了合纵进程。秦王政这个脸丢大了,但这怨不得姚贾,形势发展太快,他也不知道秦军会再次战败,结果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时候又爆出姚贾是赵国内奸的消息,这等于给了秦王政一个大巴掌,所以姚贾不得不死了。
秦王政心知肚明,关东人也是了然于胸,咸阳这一连串的风暴都是源自公子宝鼎,都是因为大王、关东人和楚系要打击公子宝鼎、要压制老秦人造成的,只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公子宝鼎如此暴戾,刺杀、谋杀、诬杀,无所不用其极。
没办法了,必须把他赶出咸阳,把他围杀在封邑里,这个野蛮的公子就是一头疯狂的嗜血猛兽,今日不杀他,明日必被他所吞噬。
宝鼎为此怒不可遏,他一心一意为了大秦,为了拯救未来的帝国,其实也就是拯救大秦的权贵公卿和他们的后代,结果好心没好报,一大帮子人冲上来要杀他,他能不怒气冲天?
=
庆贺封君的事告一段落后,宝鼎马上举荐苍头霍宝为紫府副率,并拟制了未来十年黑冰台秘军的主要任务和具体行动规划,然后呈奏咸阳宫。
未来三年是大秦统一中土的关键时期,秘军要把主要力量放在赵国、楚国和齐国。
赵国是大秦统一步伐的开始,而要想击败赵国,不但要破坏关东诸国的合纵,更要实施反间之策,挑起邯郸的内斗,让郭开和李牧斗个你死我活。宝鼎更是大胆预言,李牧就是赵国最后一道长城,李牧不死,秦军不胜,赵国更不会亡。
楚国是关东诸国合纵的主要倡导者和主要力量,若要破坏关东诸国的合纵,必须混乱楚国局势,为此必须联合楚国本土贵族和春申君的遗留力量,诛杀楚国令尹李园,甚至不惜帮助楚人另立大王。
齐国休养生息几十年了,其国力之强盛可想而知,一旦君王后薨亡,田氏贵族重掌朝政,齐国极有可能加入合纵大军,这将直接影响到秦国的安危,延缓秦国统一中土的步伐,所以秦国秘军要在齐国大肆活动,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齐国改变现行国策,不遗余力地支持齐国保持中立之策。
宝鼎本来没指望秦王政会同意自己的举荐,他只是想给苍头升一级爵位,让苍头在黑冰台有更大的权限,这对自己将来有好处,但出乎预料的是,第二天秦王政的命令就下来了,苍头爵升五大夫,出任秘军副率,持黑鹰金牌。秦王政在命令书上还特意注明,在秘军统率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坐镇紫府的情况下,由副率苍头代行其职,主掌紫府。
宝鼎拿着这份任命书研究了半天,不得不承认秦王政是位绝代雄主。
秦王政是大王,站在权力的最高点,他俯瞰这个世界,他的胸襟和见识绝非普通人可以比拟。老秦人也罢,关东人也罢,楚人和巴蜀人也罢,都是他统治王国的工具。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利益,那就是君王的利益,君王的利益凌驾于王国利益之上,有利于王国利益的举措未必有利于君王的利益,所以,不要把君王当作一个有感情的生物,尤其不能把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当作有感情的生物。君王是没有感情的,只有利益,所以昭襄王杀死了武安君,赶走了穰侯等四大权贵;所以秦王政逼反了长安君,禁锢了赵太后,赶走了吕不韦;所以,公子宝鼎告诫自己,千万不要以己心来揣测秦王政,那必定错得离谱,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秦王政需要什么?权力,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了权力是否就能拥有一切?当然不是,权力用得好,可以建功立业,可以给王国带来长治久安,反之,亡国灭种,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无须赘述。秦王政正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如何让权力用得更好,如何让权力转化为统一四海的千古伟业,这才是秦王政殚精竭虑,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人的位置不同,理想和抱负自然不同,所要考虑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不同,至于眼界、见识和胸怀等等更是大相径庭。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屁股决定脑袋。
宝鼎前世的丰富知识帮助他迅速融入到这个时代,同时也带给他迥异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和经验,他从秦王政的这份任命书里看到了很多东西,为此他不得不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从一个后世人的视角来全方位思考秦王政这个人。
君王以君王的利益至上,君王的利益包括什么?第一当然是权力,第二才是王国的利益。君王在现行制度下如何才能掌控最大的权力?当君王掌控了足够的权力,影响和决定了王国的利益,那么这两者之间又如何协调和统一?
有一点可以确定,当王国的利益不断扩大,必能给君王带来更大的权力。秦王政现在正在走上一条正确的统治之路,然后他统一了中土,接着他显然走错了统治之路,然后帝国在他死后瞬间崩溃。
谁创造了历史?是秦王政还是中土的苍生?抑或两者同时创造了这段恢弘的历史?那么改变这段历史又该从何着手?
宝鼎迷茫了,感觉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秦王政在这份任命书中有非常清晰的暗示,秦王政并没有抛弃他,依旧让他主掌紫府,控制黑冰台,那么不难推测到,秦王政对身边的关东人也只是给予了部分信任,或许用更准确的话说,关东人就是他手里的工具。蒙氏败于河北,姚贾招摇撞骗,这两件事必定刺激了秦王政,所以他的策略也在改。
让公子宝鼎长久控制黑冰台的最大好处就是大秦秘军始终掌握在老秦人手里,这可以让秦王政更加放心。不管怎么说,就如宝鼎在红翎社寓里的震天一吼,“纠纠老秦,共赴国难。”只有老秦人,才会与大秦共赴国难,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么由此推测,公子宝鼎以秘军统率的身份离开咸阳去封邑,就不是外放就国,也不是惨遭贬黜,而是另有目的。什么目的呢?还是让他冲锋陷阵,继续与楚系斗个你死我活?或者,让他像苏秦一样,到关东某国做个间谍?
公子宝鼎决定与秦王政好好谈一次,开诚布公地谈一次,兄弟间做一次最私密的接触。
老秦人已经给了他巨大压力,老将军们表态了,绝对不支持他搞内讧,如果兄弟阋墙,那死的肯定是他,因为老秦人不想再一次受到打击,不想错过统一天下的建功机会,不想看到咸阳陷入无休无止的风暴之中,更不想重蹈覆辙失去对大秦军队的控制,因为只有控制军队才能确保老秦人有足够的实力守护自己的王国。
总之一句话,老秦人有老秦人的利益诉求,有老秦人的利益底线,在他们的利益基本上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不再无条件的支持宝鼎,不会陪着宝鼎在生死一线间疯狂起舞。如此一来,宝鼎的处境愈发艰难,而此刻秦王政突然雪中送炭,这里面隐藏的东西就多了。
秦王政是大王,大王以君王利益至上,大王是一个人和朝堂上的所有势力做斗争,秦王政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孤独君王,那么,这位孤独的君王现在在想什么?
=
琴氏家主回到了咸阳,夜郎公主随同而至。
武烈侯公子宝鼎得到消息后,急不可耐,当即冲出紫府,直奔琴氏府邸兰苑。
赵仪已经先期赶到兰苑,把出塞故事和最近咸阳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详细告之。隗清和琴氏兄妹虽然在陆续接到的书信里大致了解了这些事,但此刻听到赵仪娓娓道来,还是有惊心动魄之感。
琴氏兄妹为公子宝鼎终于封君而高兴不已,隗清却敏锐地预感到公子宝鼎要被赶出咸阳了。公子宝鼎一旦到了封邑,群敌环伺,内忧外患,危如累卵,随时都有倾覆之祸。
她越想越是烦躁,为公子宝鼎的命运忧心忡忡。就在这个时候,公子宝鼎到了。公子宝鼎如此匆忙而来,更加应证了她的猜测。
琴氏这座兰苑的大门一直对公子宝鼎敞开着,但奇怪的是,公子宝鼎直到今天才第一次登门。
大家寒暄了一番,琴氏兄妹连道恭贺。隗清对自己的两个孩子使了个眼色,琴氏兄妹心领神会,找个借口拉着赵仪出去了。唐老爹则挥手清退堂内婢女,然后站在了堂外石阶上。
再次见到隗清,宝鼎还是有些不堪,难以抵挡这个女人的魅力,但或许是因为心情的关系,他很快便平静下来。
“姐姐知道我的来意?”宝鼎笑着问道。
隗清微微点头,黛眉轻蹙,“为什么不是洛阳,而是南阳?”
“这要问他。”宝鼎笑道,“姐姐当真知道我的来意?”
隗清目露疑惑之色,忽然想到他现在是紫府主人,心里顿时一阵猛跳,眼里不由自主地掠过一丝惊慌。
“还记得那夜我和隗氏大兄去骊山吗?”宝鼎淡然说道,“那夜我很兴奋,睡不着,爬到大树上数星星,偶一低头,正好看到隗氏大兄梦游行宫……”
隗清瞬间便平静下来,看到宝鼎一本正经地说着隗状梦游,立即忍俊不禁,“扑哧”娇笑,“我看你才是梦游。半夜不睡爬到大树上数星星,你竟然还有这等怪癖?”
宝鼎脸露浅笑,“姐姐,我想见他,就我和他。”
隗清目露难色,沉吟不语。
宝鼎感觉隗清的表现很反常,秘密被戳穿了,不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像没事人一样,这使得他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难道隗清和秦王政不是那种关系?隗清是陪某位嫔妃泡温泉?
“我可以替你带句话。”隗清忽然展颜一笑,“就一句。”
“纠纠老秦,共赴国难。”宝鼎不假思索地说道,“就一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