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一本书引发的风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
第454章 一本书引发的风暴
宝鼎没有想到一本书竟然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土的风暴。
望着始皇帝削瘦的身躯、憔悴的面孔和鬓角上的白发,宝鼎黯然无语,心里懊悔不已。早知这本书会jī化法家和其他诸子百家的矛盾,会jī化大秦官僚集团和关东博士集团的矛盾,会jī化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会jī化“集权”和“分封”的矛盾,会提前引发“焚书”一案,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向始皇帝进献此策的。
太子扶苏坐在一侧,脸è苍白,神情疲惫,深陷的眼窝和焦虑的眼神把他这段时间所承受的重压清晰地表lù了出来。
隗状和李斯相对而坐,两人的目光不时撞击,积郁以久的矛盾在这一刻毫不掩饰地爆发出来,互不相让。
太尉恬、御史大夫赵亥、驷车庶长公子腾、郎中令嘉、长史周青臣尽显疲态,各自安静地坐在一边,虽然神态各异,但无不愁容满面。
中郎毅把自己的身影掩藏在yīn影之中,看不到他的表情,只看到他手上那只笔半悬于空中,已经半晌没有落下了。
御书房内的气氛极度压抑,让人窒息。
宝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稍稍平缓了一下iōng中的窒闷。
大家都在等待他说话,但他脑子太了,一时之间竟然茫然无语。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十几年的努力尽数付之东流。无论他如何改变国策,无论他是否让帝国产生储君,也无论他是否掌控军权,他都始终无法解决、压制或者缓解集权和分封这对根本的矛盾。
历史上大秦帝国的覆灭就是源自这对矛盾。宝鼎初来乍到的时候不知道,后来了解了这个时代知道了这对矛盾,但以这个时代的局限和他的智慧来说,他根本找寻不到解决之策。
历史还是回到了它固有的轨迹上。宝鼎一度改变了历史,他帮助大秦提前完成了南征,帮助大秦提前稳定了北疆局势,甚至让大秦在统一五年后就开始了实施休养生息之策,缓解了帝国中央财政的崩溃危机,但宝鼎也同样阻止了始皇帝对豪贵族的打击,对功臣的压制,再加上封国的建立打开了分封的大由此直接导致了“集权”和“分封”这对矛盾的猛烈冲撞,现如今更是到了爆发的边缘。
和原来的历史相比,目前的局势更糟糕,国内的矛盾更jī烈,中央和地方的对抗更严重。宝鼎十几年的努力,不但未能延缓帝国倾覆的步伐,反而加快了帝国崩溃的速度。
宝鼎陷入深深的无助和自责。
他呆呆地望着铜灯上摇曳的火苗,思绪不知不觉间穿越了时空,记忆的闸突然打开,他想到了父母,想到了iǎ妹,想到了学姐,想到了胖子,接着再度回到这个世界,他想到了曾经拥有这副躯体的兄弟,想到了对他的承诺。
我要保护自己的亲人,我要守护自己的帝国。
宝鼎抬头望向始皇帝,躬身为礼,“为守护大秦,臣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此言一出,始皇帝的眼内顿时lù出喜李斯更是难以自制地lù出了笑容,而太子扶苏、右丞相隗状等大臣则是心神震颤,目瞪口呆。
“今日到此为止,诸位爱卿退下歇息吧。”始皇帝大手一挥,慢条斯理地说道,“武烈王暂留,朕要问问河西的事情。”
=
屋内就剩下了始皇帝和宝鼎。
始皇帝起身站起来,走到宝鼎的身边坐下,轻轻拍了一下宝鼎的肩膀,低声说道,“你能及时赶回来,朕很高兴,非常高兴。”
直到此刻为止,始皇帝才真正信任了宝鼎。他很庆幸当初自己做出了把宝鼎请回咸阳的决断,也很庆幸自己长久以来给予了他足够的信任。正是得益于兄弟间的这份信任,宝鼎历经十几年的锤炼,终于成了大秦的鼎柱,帝国的守护者。
“北方的局势怎么样?”始皇帝问道。
“曝布在陇西支援大月氏,章邯在辽东支持东胡,司马尚在代北正面阻御匈奴。”宝鼎说道,“在我看来,依靠大月氏和东胡在东西两翼的牵制,北疆足以赢得十年以上的休养时间。”
“这个以夷制夷的布局何时能够完成?”
“今明两年就能看到效果。”宝鼎回答得非常肯定。
始皇帝迟疑了片刻,问道,“直道是否要修筑完成?”
“在国内局势没有彻底稳定以前,我们在北疆都是被动防御,而直道修筑的意义在于主动防御,在于向北方拓展疆土。”宝鼎摇摇头,“我的建议是,直道修筑就此搁置。”说到这里宝鼎转头望着始皇帝,言辞恳切地说道,“中央财政即便摆脱了危机,钱粮也要囤积于咸阳,最少要保证三十万大军三年的征伐所需,这是维持帝国稳定的底线。我们要确保这个底线,所以未来几年无论如何不能大兴土木,不能把有限的财赋费在无助于帝国强大和稳定的事情上面。”
始皇帝神è微凝,问道,“你对局势如此悲观?”
“赵国因何而亡?”宝鼎问道,“假如赵国没有连续三年的天灾,我们能否一战而定?假如关东诸国不是失去赵国这个屏障,我们能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统一中土?”
始皇帝眉头紧锁,继续追问道,“你对局势的发展有何看法?”
“我很悲观。”宝鼎直言不讳地说道,“中央对关东地区的控制力太弱,即便我们建了封国,实施了郡国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但因为关东人尚未忘记亡国的仇恨,尚未摆脱饥寒困苦,再加上我们的主要兵力都放在京畿和北疆的镇戍上,关东的镇戍力量严重不足,而朝堂上的各种矛盾却愈演愈烈,由此导致咸阳政局动不安,国内局势始终不稳。这次关东地区再爆危机,事实上已经把帝国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即便我们这次强行压制了危机,但根本矛盾却没有解决,危机还会爆发,迟早有一天关东会大我们的军队要再次征伐天下。”
始皇帝的脸è非常难看。
宝鼎的话太刺耳,让他难以接受,但事实的确严峻。大秦经过统一战争之后,本土军队最多不过三十万,而这三十万大军现在主要集中在京畿和北疆,但如今大秦疆域广袤,各地都要镇戍,这导致北疆不得不大量征募边郡青壮以充实镇戍力量,而关东等地的镇戍力量虽然薄弱,但咸阳却不敢下令征募当地壮勇以充实军队,一则担心地方势力乘机坐大,二则担心关东人乘机造反,所以只能靠咸阳的中央卫戍军和北疆的镇戍军实施威慑。
在这种情况下,关东地区的叛如果像水一般席卷而至,关东地区的郡国镇戍力量不要说戡了,恐怕连自保都很困难,而中央在彻底失去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后,只能靠大秦本土军队长途远征。
目前大秦可以实际控制的军队只有中央卫戍军和北疆镇戍军,但在关东大的时候,大秦本土同样需要戍守军队,北疆也需要镇戍力量,这样能够进入关东平叛的军队实在有限,局势发展对咸阳极其不利,中土有可能再次陷入分裂和战
宝鼎继续说道,“为此,我们要推迟关东大的时间,因为大秦本土国力需要时间恢复,大秦的中央财政也需要时间好转,咸阳必须囤积足够多的钱粮和武器才能确保军队的战斗力,才能在未来国内局势大的时候发动雷霆一击,力挽狂澜。”
“中土形势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始皇帝皱眉问道。
宝鼎苦笑,郑重点头,“我认为中土局势正在失控。”
“有何依据?”始皇帝追问道。
“目前局面下,咸阳宫还有退路吗?除了独尊法家、罢黜百家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宝鼎反问道,“此策一出,关东士人也就没有退路了,只有反抗到底,关东各地的暴会进入一个爆发期,而地方势力必然借口兵力不足,财赋不足,在暗中推bō助澜关东局势,以此来威bī咸阳,向咸阳要权力,要财赋,而咸阳为了平叛,为了尽快稳定关东局势,只有向地方放权,如此一来地方势力迅速壮大。”
始皇帝冷哼一声,目lù杀机。
“等到叛平定了,关东局势渐渐稳定,咸阳打算收权了,但收得回来吗?”宝鼎无奈叹气,“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必然爆发,最终演变为冲突。地方形成割据事实,而中央受制于兵力和财赋不足,又无法实施打击,结果可想而知。”
始皇帝听不下去了,断然挥手阻止,“你和他们一样,也要劝阻朕?”
宝鼎摇头,“危机已经爆发了,现在咸阳做出让步,不会对解决危机有任何帮助,而地方势力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们必然要让危机愈演愈烈,以此来bī迫咸阳放权。既然危机化解不了,咸阳早晚都要放权,那咸阳还有什么可以退让的?还有什么可以妥协的?”
始皇帝微微颔首,对宝鼎这句话非常赞同。
始皇帝同样没有想到一本书会引发一场席卷关东的风暴,由此可见“分封”贵族集团对“分封”的渴求已经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
事实上如果不是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加快了“集权”的步伐,事情也不会严重到如此地步,局势也不止于失控,但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不会承认自己策略上的失误,他们只会把责任归咎于“分封”贵族集团。
“分封”贵族集团无奈之下,只好联合关东地区的地方势力bī迫咸阳放权,这进一步jī化了双方的矛盾,迫使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不得不加大打击关东地方势力的力度。关东地方势力的基础力量就是关东士人。在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看来,只要把关东士人彻底击倒,把儒家等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彻底摧毁,那么地方势力必然遭到重创,这样即便中央放权,地方势力也难以发展壮大,只待时机成熟则果断收权,如此就必然能遏制和打击“分封”贵族集团,加快中央集权的步伐。
然而,宝鼎则对局势的发展非常悲观,他不但不认同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的乐观态度,反而认为地方势力会利用这次机会迅速发展壮大,最终演变成中央和地方的冲突,归结其原因,就是中央即便借助这次重创关东士人的机会打击“分封”贵族集团,但“分封”贵族集团从自身利益考虑,必定会保护关东士人。中央的命令到了关东地区,肯定得不到贯彻执行。
始皇帝和李斯等人过于自信,高估了中央的权威,低估了关东地方势力,最终是自食其果,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宝鼎已经没有挽救之策,只能顺应形势发展,依靠大秦本土力量和强悍的武力来逆转乾坤,至于能否成功,那只有天知道了。
“以你所见,咸阳需要几年的准备时间?”
始皇帝虽然不认同宝鼎的看法,但关东地方势力越来越强大是事实,而咸阳现在不具备威慑地方的实力也是事实,所以中央和地方在这场博弈中都有胜出的可能,假如地方势力抢占了先机,那中央就被动了,中央卫戍军就必须出关远征了。
宝鼎没有说话。他其实很清楚,不出意外的话,始皇帝驾崩之刻,就是国内大之时。始皇帝做了三十余年的大秦君王,建有统一中土的盖世功勋,其个人威信非常高,“分封”贵族集团除非被bī得走投无路了,否则绝不会在始皇帝活着的时候,公开割据地方分裂大秦。
历史上始皇帝五十岁驾崩,如果他的命运没有改变的话,满打满算也就不足七年的寿命了。七年的时间太短,按照现今的局势发展下去,国内局势只会越来越紧张,宝鼎只能放弃北伐,竭尽全力帮助始皇帝建设中央,建设军队,先确保中央对大秦本土疆域的控制,确保中央对京畿卫戍军和北疆镇戍军的控制,唯有如此,将来他或许还有力挽狂澜的可能。
“如果不再爆发新的危机,估计咸阳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可以做好所有准备。”宝鼎说道。
“五年?”始皇帝想了片刻,问道,“你决定放弃北伐?”
“我只有放弃北伐。”宝鼎叹道,“几十万大军出塞作战,即便打赢了,还要镇戍,这对大秦国力的损耗难以想像。我详细估算过了,就算中央财政好转,以大秦目前的国力,也无法长期镇戍那等遥远而贫瘠的边塞。乐观估计的话,大秦至少需要一到两代人几十年的稳步发展,才能达到北上拓疆的国力。”
始皇帝当然不会相信宝鼎这番妄自菲薄的见解,但他从这番话里听出了宝鼎对国内局势的担心和对咸阳的绝对支持。放弃北伐也就意味着延缓北疆的发展步伐,北疆得不到发展,宝鼎的实力就得不到增加,这明显就是宝鼎支持中央的一种态度。
“朕对太子非常失望。”始皇帝转移了话题。
宝鼎暗自紧张,他可不想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扶植起来的太子被废了,就算暂时离开咸阳也不行。咸阳缺少太子,将会大大增加政局发展的变数,甚至有可能引发新的危机。大秦假如爆发新的危机,宝鼎就无法保证咸阳还能有五年左右的准备时间了。
“太子还年轻,对国政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很多时候难免有些冲动,有些理想化。”宝鼎说道,“太子做为大秦未来的皇帝,当然要集权中央,当然要维护帝国的稳定,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所以他在这次危机中所持的某些观点还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实施仁政,修改刑律,废除酷刑和连坐制,这个建议就值得考虑嘛。”
始皇帝的脸è顿时冷了下来,“你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bī着朕不得不修改国策了,但他呢?他难道不知道仁政背后所隐藏的东西?如果他连这些东西都看不到,他将来如何做大秦的一国之君?”
宝鼎也把脸放了下来,“太子的本你难道不知道?这样的太子即便进取不足,但守成绰绰有余,而未来的帝国的确需要这样的皇帝,需要一位让帝国在和平统一的环境下休养生息的皇帝。”
始皇帝的神è更为难看。
宝鼎不待他开口,断然说道,“如果你要他离开咸阳,那就让他去北疆,让他去统率北军。我留在咸阳,我来统率蓝田大营,我来镇戍本土。”
始皇帝略感诧异地望着宝鼎。
宝鼎为了保住太子,竟然主动放弃北军的控制权,放弃自己所拥有的北疆武力,这可以说是做出了最大的妥协。当然了,始皇帝绝不会同意宝鼎离开北疆。宝鼎和北疆武力是大秦政治格局中的“第三股”势力,是稳定咸阳政局的关键所在,假如他离开了北疆,大秦政治格局中的“第三股”势力也就不再存在,大秦的政治格局将发生剧变,而这种变化对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非常不利。
宝鼎不过是以此来表个态度,但这就足够了。
=
=
=A
第454章 一本书引发的风暴
宝鼎没有想到一本书竟然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土的风暴。
望着始皇帝削瘦的身躯、憔悴的面孔和鬓角上的白发,宝鼎黯然无语,心里懊悔不已。早知这本书会jī化法家和其他诸子百家的矛盾,会jī化大秦官僚集团和关东博士集团的矛盾,会jī化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会jī化“集权”和“分封”的矛盾,会提前引发“焚书”一案,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向始皇帝进献此策的。
太子扶苏坐在一侧,脸è苍白,神情疲惫,深陷的眼窝和焦虑的眼神把他这段时间所承受的重压清晰地表lù了出来。
隗状和李斯相对而坐,两人的目光不时撞击,积郁以久的矛盾在这一刻毫不掩饰地爆发出来,互不相让。
太尉恬、御史大夫赵亥、驷车庶长公子腾、郎中令嘉、长史周青臣尽显疲态,各自安静地坐在一边,虽然神态各异,但无不愁容满面。
中郎毅把自己的身影掩藏在yīn影之中,看不到他的表情,只看到他手上那只笔半悬于空中,已经半晌没有落下了。
御书房内的气氛极度压抑,让人窒息。
宝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稍稍平缓了一下iōng中的窒闷。
大家都在等待他说话,但他脑子太了,一时之间竟然茫然无语。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十几年的努力尽数付之东流。无论他如何改变国策,无论他是否让帝国产生储君,也无论他是否掌控军权,他都始终无法解决、压制或者缓解集权和分封这对根本的矛盾。
历史上大秦帝国的覆灭就是源自这对矛盾。宝鼎初来乍到的时候不知道,后来了解了这个时代知道了这对矛盾,但以这个时代的局限和他的智慧来说,他根本找寻不到解决之策。
历史还是回到了它固有的轨迹上。宝鼎一度改变了历史,他帮助大秦提前完成了南征,帮助大秦提前稳定了北疆局势,甚至让大秦在统一五年后就开始了实施休养生息之策,缓解了帝国中央财政的崩溃危机,但宝鼎也同样阻止了始皇帝对豪贵族的打击,对功臣的压制,再加上封国的建立打开了分封的大由此直接导致了“集权”和“分封”这对矛盾的猛烈冲撞,现如今更是到了爆发的边缘。
和原来的历史相比,目前的局势更糟糕,国内的矛盾更jī烈,中央和地方的对抗更严重。宝鼎十几年的努力,不但未能延缓帝国倾覆的步伐,反而加快了帝国崩溃的速度。
宝鼎陷入深深的无助和自责。
他呆呆地望着铜灯上摇曳的火苗,思绪不知不觉间穿越了时空,记忆的闸突然打开,他想到了父母,想到了iǎ妹,想到了学姐,想到了胖子,接着再度回到这个世界,他想到了曾经拥有这副躯体的兄弟,想到了对他的承诺。
我要保护自己的亲人,我要守护自己的帝国。
宝鼎抬头望向始皇帝,躬身为礼,“为守护大秦,臣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此言一出,始皇帝的眼内顿时lù出喜李斯更是难以自制地lù出了笑容,而太子扶苏、右丞相隗状等大臣则是心神震颤,目瞪口呆。
“今日到此为止,诸位爱卿退下歇息吧。”始皇帝大手一挥,慢条斯理地说道,“武烈王暂留,朕要问问河西的事情。”
=
屋内就剩下了始皇帝和宝鼎。
始皇帝起身站起来,走到宝鼎的身边坐下,轻轻拍了一下宝鼎的肩膀,低声说道,“你能及时赶回来,朕很高兴,非常高兴。”
直到此刻为止,始皇帝才真正信任了宝鼎。他很庆幸当初自己做出了把宝鼎请回咸阳的决断,也很庆幸自己长久以来给予了他足够的信任。正是得益于兄弟间的这份信任,宝鼎历经十几年的锤炼,终于成了大秦的鼎柱,帝国的守护者。
“北方的局势怎么样?”始皇帝问道。
“曝布在陇西支援大月氏,章邯在辽东支持东胡,司马尚在代北正面阻御匈奴。”宝鼎说道,“在我看来,依靠大月氏和东胡在东西两翼的牵制,北疆足以赢得十年以上的休养时间。”
“这个以夷制夷的布局何时能够完成?”
“今明两年就能看到效果。”宝鼎回答得非常肯定。
始皇帝迟疑了片刻,问道,“直道是否要修筑完成?”
“在国内局势没有彻底稳定以前,我们在北疆都是被动防御,而直道修筑的意义在于主动防御,在于向北方拓展疆土。”宝鼎摇摇头,“我的建议是,直道修筑就此搁置。”说到这里宝鼎转头望着始皇帝,言辞恳切地说道,“中央财政即便摆脱了危机,钱粮也要囤积于咸阳,最少要保证三十万大军三年的征伐所需,这是维持帝国稳定的底线。我们要确保这个底线,所以未来几年无论如何不能大兴土木,不能把有限的财赋费在无助于帝国强大和稳定的事情上面。”
始皇帝神è微凝,问道,“你对局势如此悲观?”
“赵国因何而亡?”宝鼎问道,“假如赵国没有连续三年的天灾,我们能否一战而定?假如关东诸国不是失去赵国这个屏障,我们能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统一中土?”
始皇帝眉头紧锁,继续追问道,“你对局势的发展有何看法?”
“我很悲观。”宝鼎直言不讳地说道,“中央对关东地区的控制力太弱,即便我们建了封国,实施了郡国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但因为关东人尚未忘记亡国的仇恨,尚未摆脱饥寒困苦,再加上我们的主要兵力都放在京畿和北疆的镇戍上,关东的镇戍力量严重不足,而朝堂上的各种矛盾却愈演愈烈,由此导致咸阳政局动不安,国内局势始终不稳。这次关东地区再爆危机,事实上已经把帝国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即便我们这次强行压制了危机,但根本矛盾却没有解决,危机还会爆发,迟早有一天关东会大我们的军队要再次征伐天下。”
始皇帝的脸è非常难看。
宝鼎的话太刺耳,让他难以接受,但事实的确严峻。大秦经过统一战争之后,本土军队最多不过三十万,而这三十万大军现在主要集中在京畿和北疆,但如今大秦疆域广袤,各地都要镇戍,这导致北疆不得不大量征募边郡青壮以充实镇戍力量,而关东等地的镇戍力量虽然薄弱,但咸阳却不敢下令征募当地壮勇以充实军队,一则担心地方势力乘机坐大,二则担心关东人乘机造反,所以只能靠咸阳的中央卫戍军和北疆的镇戍军实施威慑。
在这种情况下,关东地区的叛如果像水一般席卷而至,关东地区的郡国镇戍力量不要说戡了,恐怕连自保都很困难,而中央在彻底失去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后,只能靠大秦本土军队长途远征。
目前大秦可以实际控制的军队只有中央卫戍军和北疆镇戍军,但在关东大的时候,大秦本土同样需要戍守军队,北疆也需要镇戍力量,这样能够进入关东平叛的军队实在有限,局势发展对咸阳极其不利,中土有可能再次陷入分裂和战
宝鼎继续说道,“为此,我们要推迟关东大的时间,因为大秦本土国力需要时间恢复,大秦的中央财政也需要时间好转,咸阳必须囤积足够多的钱粮和武器才能确保军队的战斗力,才能在未来国内局势大的时候发动雷霆一击,力挽狂澜。”
“中土形势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始皇帝皱眉问道。
宝鼎苦笑,郑重点头,“我认为中土局势正在失控。”
“有何依据?”始皇帝追问道。
“目前局面下,咸阳宫还有退路吗?除了独尊法家、罢黜百家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宝鼎反问道,“此策一出,关东士人也就没有退路了,只有反抗到底,关东各地的暴会进入一个爆发期,而地方势力必然借口兵力不足,财赋不足,在暗中推bō助澜关东局势,以此来威bī咸阳,向咸阳要权力,要财赋,而咸阳为了平叛,为了尽快稳定关东局势,只有向地方放权,如此一来地方势力迅速壮大。”
始皇帝冷哼一声,目lù杀机。
“等到叛平定了,关东局势渐渐稳定,咸阳打算收权了,但收得回来吗?”宝鼎无奈叹气,“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必然爆发,最终演变为冲突。地方形成割据事实,而中央受制于兵力和财赋不足,又无法实施打击,结果可想而知。”
始皇帝听不下去了,断然挥手阻止,“你和他们一样,也要劝阻朕?”
宝鼎摇头,“危机已经爆发了,现在咸阳做出让步,不会对解决危机有任何帮助,而地方势力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们必然要让危机愈演愈烈,以此来bī迫咸阳放权。既然危机化解不了,咸阳早晚都要放权,那咸阳还有什么可以退让的?还有什么可以妥协的?”
始皇帝微微颔首,对宝鼎这句话非常赞同。
始皇帝同样没有想到一本书会引发一场席卷关东的风暴,由此可见“分封”贵族集团对“分封”的渴求已经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
事实上如果不是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加快了“集权”的步伐,事情也不会严重到如此地步,局势也不止于失控,但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不会承认自己策略上的失误,他们只会把责任归咎于“分封”贵族集团。
“分封”贵族集团无奈之下,只好联合关东地区的地方势力bī迫咸阳放权,这进一步jī化了双方的矛盾,迫使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不得不加大打击关东地方势力的力度。关东地方势力的基础力量就是关东士人。在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看来,只要把关东士人彻底击倒,把儒家等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彻底摧毁,那么地方势力必然遭到重创,这样即便中央放权,地方势力也难以发展壮大,只待时机成熟则果断收权,如此就必然能遏制和打击“分封”贵族集团,加快中央集权的步伐。
然而,宝鼎则对局势的发展非常悲观,他不但不认同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的乐观态度,反而认为地方势力会利用这次机会迅速发展壮大,最终演变成中央和地方的冲突,归结其原因,就是中央即便借助这次重创关东士人的机会打击“分封”贵族集团,但“分封”贵族集团从自身利益考虑,必定会保护关东士人。中央的命令到了关东地区,肯定得不到贯彻执行。
始皇帝和李斯等人过于自信,高估了中央的权威,低估了关东地方势力,最终是自食其果,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宝鼎已经没有挽救之策,只能顺应形势发展,依靠大秦本土力量和强悍的武力来逆转乾坤,至于能否成功,那只有天知道了。
“以你所见,咸阳需要几年的准备时间?”
始皇帝虽然不认同宝鼎的看法,但关东地方势力越来越强大是事实,而咸阳现在不具备威慑地方的实力也是事实,所以中央和地方在这场博弈中都有胜出的可能,假如地方势力抢占了先机,那中央就被动了,中央卫戍军就必须出关远征了。
宝鼎没有说话。他其实很清楚,不出意外的话,始皇帝驾崩之刻,就是国内大之时。始皇帝做了三十余年的大秦君王,建有统一中土的盖世功勋,其个人威信非常高,“分封”贵族集团除非被bī得走投无路了,否则绝不会在始皇帝活着的时候,公开割据地方分裂大秦。
历史上始皇帝五十岁驾崩,如果他的命运没有改变的话,满打满算也就不足七年的寿命了。七年的时间太短,按照现今的局势发展下去,国内局势只会越来越紧张,宝鼎只能放弃北伐,竭尽全力帮助始皇帝建设中央,建设军队,先确保中央对大秦本土疆域的控制,确保中央对京畿卫戍军和北疆镇戍军的控制,唯有如此,将来他或许还有力挽狂澜的可能。
“如果不再爆发新的危机,估计咸阳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可以做好所有准备。”宝鼎说道。
“五年?”始皇帝想了片刻,问道,“你决定放弃北伐?”
“我只有放弃北伐。”宝鼎叹道,“几十万大军出塞作战,即便打赢了,还要镇戍,这对大秦国力的损耗难以想像。我详细估算过了,就算中央财政好转,以大秦目前的国力,也无法长期镇戍那等遥远而贫瘠的边塞。乐观估计的话,大秦至少需要一到两代人几十年的稳步发展,才能达到北上拓疆的国力。”
始皇帝当然不会相信宝鼎这番妄自菲薄的见解,但他从这番话里听出了宝鼎对国内局势的担心和对咸阳的绝对支持。放弃北伐也就意味着延缓北疆的发展步伐,北疆得不到发展,宝鼎的实力就得不到增加,这明显就是宝鼎支持中央的一种态度。
“朕对太子非常失望。”始皇帝转移了话题。
宝鼎暗自紧张,他可不想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扶植起来的太子被废了,就算暂时离开咸阳也不行。咸阳缺少太子,将会大大增加政局发展的变数,甚至有可能引发新的危机。大秦假如爆发新的危机,宝鼎就无法保证咸阳还能有五年左右的准备时间了。
“太子还年轻,对国政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很多时候难免有些冲动,有些理想化。”宝鼎说道,“太子做为大秦未来的皇帝,当然要集权中央,当然要维护帝国的稳定,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所以他在这次危机中所持的某些观点还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实施仁政,修改刑律,废除酷刑和连坐制,这个建议就值得考虑嘛。”
始皇帝的脸è顿时冷了下来,“你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bī着朕不得不修改国策了,但他呢?他难道不知道仁政背后所隐藏的东西?如果他连这些东西都看不到,他将来如何做大秦的一国之君?”
宝鼎也把脸放了下来,“太子的本你难道不知道?这样的太子即便进取不足,但守成绰绰有余,而未来的帝国的确需要这样的皇帝,需要一位让帝国在和平统一的环境下休养生息的皇帝。”
始皇帝的神è更为难看。
宝鼎不待他开口,断然说道,“如果你要他离开咸阳,那就让他去北疆,让他去统率北军。我留在咸阳,我来统率蓝田大营,我来镇戍本土。”
始皇帝略感诧异地望着宝鼎。
宝鼎为了保住太子,竟然主动放弃北军的控制权,放弃自己所拥有的北疆武力,这可以说是做出了最大的妥协。当然了,始皇帝绝不会同意宝鼎离开北疆。宝鼎和北疆武力是大秦政治格局中的“第三股”势力,是稳定咸阳政局的关键所在,假如他离开了北疆,大秦政治格局中的“第三股”势力也就不再存在,大秦的政治格局将发生剧变,而这种变化对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非常不利。
宝鼎不过是以此来表个态度,但这就足够了。
=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