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兵锋 第一章吐谷浑寇边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大唐军魂最新章节!
贞观六年正月初八,新年的第一个正式朝会,所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作为正四品下的特卫中郎将李业诩也参加了此次朝会,一些归附的胡将也在朝堂上站着。
朝会刚开始,尚书省左右仆射房玄龄和李靖联表上疏,奏请在军中试行募兵制及向各内附部落征集一定数目的兵员等。
疏中说道,今天下连续几年丰足,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然边患未除,国内时有反叛,边关百姓时常遭受掳掠祸害,府兵战力不强,边军战备力量薄弱,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百姓安定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军队的建设,逐步试行募兵制,以常备军替代目前亦农亦兵的府兵。新募集的士兵用新式方法加以训练,使之成为抗击外敌入侵、镇压境内反叛、威服周边四夷的精锐武装力量。
疏中也详细说明了募兵制的具体实施方法:募兵令可先在京畿道或者周边几道内试行,待一定时间后再在其他各道内推行。按一定人口比例征集兵员,各被征士兵入伍后,本人免交赋税,并由朝廷发给薪饷,家中赋税可减免征收,也不再摊派瑶役。每名士兵服役期三年,三年兵役期满后,可选择退役或者自愿延长服役期,但不得超过一定年限。若服役间立下军功,不但朝廷有赏赐,此军人所在的当地州县,也有奖赏,军功卓著者,可以授以中下级军官,并以军功累积升迁等…
疏中还有应征入伍士兵伤残、死亡的抚恤等说明。
同时也向各内附部落征兵,各部落每年有最低的兵源要求,被征的士兵到军中后,与其他各族士兵混编,待遇没有异同,军功的奖赏同等于汉族士兵,服役期满后,同样可以选择退役和继续服役,有军功者退役后,可以选择在关内安家立户,并允许娶汉家女结婚。
同时要求各内附的部落每年进贡朝廷一定数量的牛羊、马匹,朝廷回赠以同等价值的茶叶、丝绸、瓷器等高档物品。
这个提案李靖是和房玄龄、候君集等一众朝中重臣商议,再和李世民详细交换意见后,由李靖和房玄龄提出的,其中也自有李业诩的主意。
此提案一提出,马上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反对之声不绝。许多朝臣跳出来,指责疏中的提议不顾当前国情,一味扩军,乃失民心之举。向各内附部落征兵更是有失堂堂华夏之礼仪,恃强凌弱,失信于天下。
反对此项最激烈的还是魏征,以天下百姓未安,当以偃武修文,修养生息,及征兵胡兵、胡汉通婚有违礼制为由,在朝堂上陈述此举的祸害之处,并梗着脖子与候君集一通激辩。
朝中的一些其他重臣,如长孙无忌、王珪、戴胄、唐俭等人,李世民虽然曾和他们细谈,但均未表态。
反对的都是朝中的一些文臣,武将自是都举双手支持,那些归附的胡将,对从他们部落征兵,却没有什么反对之声。
最后,除了魏征,试行募兵制的事倒不太有人提起了,因为特卫军中在年前都已经开始试行了,朝堂上的争论都集中到要不要向内附的部落征兵的事宜上。
正在朝堂上争论不可开交的时候,李世民微微地向站在边上的两个胡将挑挑眉。
右武候大将军阿史那思摩、左领军将军执失思力出列,用挺流利的汉语大声地说,突厥各部即已归唐,所辖之地成为朝廷治下的州县,族人成为大唐的子民,其所部人马和大唐所有臣民一样,均应参加军队的募兵,他们的族人也以参加大唐的军队为荣。
粗犷的声音盖过了争吵声,闹哄哄的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
这些归附的胡将是在李世民和李靖半威胁半利诱下,妥协的。
李业诩第一次见到了这两位在历史上留下赫赫英名的突厥将领,也对李世民和李靖的这手安排佩服之极。
在边上一直未表态的长孙无忌、王珪和戴胄等也在这个时候表示支持试行募兵制及向内附部落征兵,文臣中的这几位大员一表态,朝堂上反对的声音一下子少了很多。
一直看着热闹的皇帝李世民这才开口说话,意思是说募兵制只是试行,如果成效不错,又不损伤国体,那才全面推行,如果天下百姓都不支持,那自然也无法施行。而向各内附部落征兵,既然部落头人都不反对,且同为大唐子民,那有何不可?
最后反对的人都没了言语,连魏征也只是忿忿的在一旁憋着气,没话说了,李世民宣布此两项提议交与政事堂由几位宰相再审议,审议通过后即下发诏令,开始执行。
―――――――――――――――――――
上元节过后,李世民正式发布诏命,重新设立军器监,归属于兵部,以兵部尚书候君集兼领军器监大匠,特卫中郎将李业诩领军器监少匠职,下设军器研究署、弩坊署、甲坊署等,李业诩兼领军器研究署令,已经恢复原名陈天宁的流云小道任军器监丞,正七品上。
原先废置的军器监,归属于工部,由一名正四品上的军器监大匠领,而新设置的军器监则归属于兵部,由兵部尚书兼领,原先正六品上的少匠也变成了正四品下,级别提高了不少。
军器监设立后,马上从工部及工部将作监抽调一大批人员,开始运作起来。
长安城东,特卫军营不远处,有几处新修建的房舍,一些房子用坚固的大块石头和石柱建造,这些房舍外面有高大围墙围着,占地很广,戒备森严。这是军器监的秘密研制基地,进行新型武器的研制、试验、改良和生产,唐军主要装备的唐刀、弓弩等,及李业诩所设计的一些武器,都在这里进行改良、研制并试产。
军器监里还有一处更秘密的房舍,除了少数人外都不可以进内,这里是没有对外公布的军器监火器署,进行火药及火器的研究制作。
流云小道,不,现在应该叫陈天宁,也从一名整天无所事事的小道士变成了大唐一名七品官员,虽从品级上看还是不入流的小官,但在军器监里却是一名重要人物,主要负责火药及火器的研究。十六岁的陈天宁天资聪慧,喜爱钻研,火药的配方也已经试制了好多种,如今正在试制一种新式的火器。
――――――――――――――
上一年,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彠等人上表请求行封禅,被李世民拒绝。
上元节过后,众多文武百官也以天下大安,四夷臣服为由,上表奏请李世民封禅泰山。
朝会上,面对众臣的封禅请求,李世民则说:“你们都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朕不以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给富足,虽不封禅,又有什么关系?昔秦始皇行封禅礼,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代岂能认为文帝的贤德不如秦始皇!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诚心敬意呢!”
历史上行泰山封禅的皇帝不多,而能伴随皇帝封禅的大臣也少,封禅之君臣皆能铭刻于泰山之顶,让后人景仰,如此名声诱惑下,还是有很多朝臣们请求行封禅。每次朝会上都有人提议,被自己的臣子一通歌功颂德的赞美,到后来李世民也有些动心了。
历史上但凡有成就的帝王,都想到泰山封禅,诏告天下。李世民即位后,文治武功皆表现不错,这两年天下还是比较安定,对外的几次用兵都是大胜而归,大唐国力提升的很快,天下已经初现繁盛景象,李世民心里其实早就有这个心思了,只是怕太耗费财力而已。
还是魏征跳了出来反对,“陛下虽然有理由去封禅,然承隋亡大乱之后,户口未恢复,仓廪尚虚,而陛下的车驾东去泰山,千乘万骑,其供顿劳费,必然难以承担。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如今自伊、洛以东至海、岱,人烟稀少,满莽极目,这乃引戎狄进入大唐腹地,展示我方的虚弱。况且赏赐供给无数,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也不能补偿老百姓的劳苦。崇虚名而实受实害,陛下怎么能采用呢!”
魏征的话发人省醒,许多支持封禅的人听了也沉默了。
但支持的人比反对的人多的多,李靖和房玄龄则没有在这件事上表态,他们觉得李世民如果想去显摆,也不能太拂了皇帝的面子,争论许久,封禅的事还是没有结论,
李业诩是听了这些,对魏征这个人总算有了大致的了解。此人生性耿直,忠贞事主,心里装着天下百姓,有不平事即会上言,但思想上还是比较僵化保守,没有长远的目光,也没有太多利于国民的提议上奏,凡事以礼德为由,有违礼仪的事儿,或者他认为不对的事,都会进谏直言。
历史上的魏征,朝政上也是没有太多的成就,他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皆为儒家的传统思想,并没有突破性的想法,而前几年提出的偃武修文之策,虽然被李世民称道,却也一直没被采用,留存历史上的英名,也只是一位敢于直言的谏臣。
若唐初真的如魏征提议般偃武修文,那也不会有盛世大唐的广大疆域。
而此后几件突发事情,转移了众人的视线,封禅事情的争论也就不了了之。
过了正月,连绵不断的雨一直下着,黄河数处决堤,河南、河北道数州被淹,大批房屋、田地被冲毁,数十万百姓遭灾,死伤无数。
朝廷火速派出抚慰使,下去救灾,封堵决口,安置灾民。各州府官吏也尽职所能,全力抗洪抢险,朝廷动用了数万民工及府兵封堵溃败的河堤。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才终于将决口封堵住。也幸好连续几年的好收成,各粮仓中存粮颇多,灾民都能领到朝廷分发的口粮,才不至于因灾荒而使大量灾民流离失所,四处逃荒。
黄河的洪灾告一段落,李世民和朝臣们才舒了一口气,正在积极布置善后事情时,西北传来紧急军情。
贞观六年三月十一日,西北的吐谷浑进犯兰州。
兰州、鄯州一线受到攻击!
兰州六百里加急军报送到长安,李世民大惊,火速召集几位重要的朝臣商议军事,特卫中郎将李业诩也被传召入宫…
--------
第三卷开始,请兄弟姐妹们继续支持哟!
贞观六年正月初八,新年的第一个正式朝会,所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作为正四品下的特卫中郎将李业诩也参加了此次朝会,一些归附的胡将也在朝堂上站着。
朝会刚开始,尚书省左右仆射房玄龄和李靖联表上疏,奏请在军中试行募兵制及向各内附部落征集一定数目的兵员等。
疏中说道,今天下连续几年丰足,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然边患未除,国内时有反叛,边关百姓时常遭受掳掠祸害,府兵战力不强,边军战备力量薄弱,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百姓安定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军队的建设,逐步试行募兵制,以常备军替代目前亦农亦兵的府兵。新募集的士兵用新式方法加以训练,使之成为抗击外敌入侵、镇压境内反叛、威服周边四夷的精锐武装力量。
疏中也详细说明了募兵制的具体实施方法:募兵令可先在京畿道或者周边几道内试行,待一定时间后再在其他各道内推行。按一定人口比例征集兵员,各被征士兵入伍后,本人免交赋税,并由朝廷发给薪饷,家中赋税可减免征收,也不再摊派瑶役。每名士兵服役期三年,三年兵役期满后,可选择退役或者自愿延长服役期,但不得超过一定年限。若服役间立下军功,不但朝廷有赏赐,此军人所在的当地州县,也有奖赏,军功卓著者,可以授以中下级军官,并以军功累积升迁等…
疏中还有应征入伍士兵伤残、死亡的抚恤等说明。
同时也向各内附部落征兵,各部落每年有最低的兵源要求,被征的士兵到军中后,与其他各族士兵混编,待遇没有异同,军功的奖赏同等于汉族士兵,服役期满后,同样可以选择退役和继续服役,有军功者退役后,可以选择在关内安家立户,并允许娶汉家女结婚。
同时要求各内附的部落每年进贡朝廷一定数量的牛羊、马匹,朝廷回赠以同等价值的茶叶、丝绸、瓷器等高档物品。
这个提案李靖是和房玄龄、候君集等一众朝中重臣商议,再和李世民详细交换意见后,由李靖和房玄龄提出的,其中也自有李业诩的主意。
此提案一提出,马上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反对之声不绝。许多朝臣跳出来,指责疏中的提议不顾当前国情,一味扩军,乃失民心之举。向各内附部落征兵更是有失堂堂华夏之礼仪,恃强凌弱,失信于天下。
反对此项最激烈的还是魏征,以天下百姓未安,当以偃武修文,修养生息,及征兵胡兵、胡汉通婚有违礼制为由,在朝堂上陈述此举的祸害之处,并梗着脖子与候君集一通激辩。
朝中的一些其他重臣,如长孙无忌、王珪、戴胄、唐俭等人,李世民虽然曾和他们细谈,但均未表态。
反对的都是朝中的一些文臣,武将自是都举双手支持,那些归附的胡将,对从他们部落征兵,却没有什么反对之声。
最后,除了魏征,试行募兵制的事倒不太有人提起了,因为特卫军中在年前都已经开始试行了,朝堂上的争论都集中到要不要向内附的部落征兵的事宜上。
正在朝堂上争论不可开交的时候,李世民微微地向站在边上的两个胡将挑挑眉。
右武候大将军阿史那思摩、左领军将军执失思力出列,用挺流利的汉语大声地说,突厥各部即已归唐,所辖之地成为朝廷治下的州县,族人成为大唐的子民,其所部人马和大唐所有臣民一样,均应参加军队的募兵,他们的族人也以参加大唐的军队为荣。
粗犷的声音盖过了争吵声,闹哄哄的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
这些归附的胡将是在李世民和李靖半威胁半利诱下,妥协的。
李业诩第一次见到了这两位在历史上留下赫赫英名的突厥将领,也对李世民和李靖的这手安排佩服之极。
在边上一直未表态的长孙无忌、王珪和戴胄等也在这个时候表示支持试行募兵制及向内附部落征兵,文臣中的这几位大员一表态,朝堂上反对的声音一下子少了很多。
一直看着热闹的皇帝李世民这才开口说话,意思是说募兵制只是试行,如果成效不错,又不损伤国体,那才全面推行,如果天下百姓都不支持,那自然也无法施行。而向各内附部落征兵,既然部落头人都不反对,且同为大唐子民,那有何不可?
最后反对的人都没了言语,连魏征也只是忿忿的在一旁憋着气,没话说了,李世民宣布此两项提议交与政事堂由几位宰相再审议,审议通过后即下发诏令,开始执行。
―――――――――――――――――――
上元节过后,李世民正式发布诏命,重新设立军器监,归属于兵部,以兵部尚书候君集兼领军器监大匠,特卫中郎将李业诩领军器监少匠职,下设军器研究署、弩坊署、甲坊署等,李业诩兼领军器研究署令,已经恢复原名陈天宁的流云小道任军器监丞,正七品上。
原先废置的军器监,归属于工部,由一名正四品上的军器监大匠领,而新设置的军器监则归属于兵部,由兵部尚书兼领,原先正六品上的少匠也变成了正四品下,级别提高了不少。
军器监设立后,马上从工部及工部将作监抽调一大批人员,开始运作起来。
长安城东,特卫军营不远处,有几处新修建的房舍,一些房子用坚固的大块石头和石柱建造,这些房舍外面有高大围墙围着,占地很广,戒备森严。这是军器监的秘密研制基地,进行新型武器的研制、试验、改良和生产,唐军主要装备的唐刀、弓弩等,及李业诩所设计的一些武器,都在这里进行改良、研制并试产。
军器监里还有一处更秘密的房舍,除了少数人外都不可以进内,这里是没有对外公布的军器监火器署,进行火药及火器的研究制作。
流云小道,不,现在应该叫陈天宁,也从一名整天无所事事的小道士变成了大唐一名七品官员,虽从品级上看还是不入流的小官,但在军器监里却是一名重要人物,主要负责火药及火器的研究。十六岁的陈天宁天资聪慧,喜爱钻研,火药的配方也已经试制了好多种,如今正在试制一种新式的火器。
――――――――――――――
上一年,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彠等人上表请求行封禅,被李世民拒绝。
上元节过后,众多文武百官也以天下大安,四夷臣服为由,上表奏请李世民封禅泰山。
朝会上,面对众臣的封禅请求,李世民则说:“你们都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朕不以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给富足,虽不封禅,又有什么关系?昔秦始皇行封禅礼,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代岂能认为文帝的贤德不如秦始皇!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诚心敬意呢!”
历史上行泰山封禅的皇帝不多,而能伴随皇帝封禅的大臣也少,封禅之君臣皆能铭刻于泰山之顶,让后人景仰,如此名声诱惑下,还是有很多朝臣们请求行封禅。每次朝会上都有人提议,被自己的臣子一通歌功颂德的赞美,到后来李世民也有些动心了。
历史上但凡有成就的帝王,都想到泰山封禅,诏告天下。李世民即位后,文治武功皆表现不错,这两年天下还是比较安定,对外的几次用兵都是大胜而归,大唐国力提升的很快,天下已经初现繁盛景象,李世民心里其实早就有这个心思了,只是怕太耗费财力而已。
还是魏征跳了出来反对,“陛下虽然有理由去封禅,然承隋亡大乱之后,户口未恢复,仓廪尚虚,而陛下的车驾东去泰山,千乘万骑,其供顿劳费,必然难以承担。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如今自伊、洛以东至海、岱,人烟稀少,满莽极目,这乃引戎狄进入大唐腹地,展示我方的虚弱。况且赏赐供给无数,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也不能补偿老百姓的劳苦。崇虚名而实受实害,陛下怎么能采用呢!”
魏征的话发人省醒,许多支持封禅的人听了也沉默了。
但支持的人比反对的人多的多,李靖和房玄龄则没有在这件事上表态,他们觉得李世民如果想去显摆,也不能太拂了皇帝的面子,争论许久,封禅的事还是没有结论,
李业诩是听了这些,对魏征这个人总算有了大致的了解。此人生性耿直,忠贞事主,心里装着天下百姓,有不平事即会上言,但思想上还是比较僵化保守,没有长远的目光,也没有太多利于国民的提议上奏,凡事以礼德为由,有违礼仪的事儿,或者他认为不对的事,都会进谏直言。
历史上的魏征,朝政上也是没有太多的成就,他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皆为儒家的传统思想,并没有突破性的想法,而前几年提出的偃武修文之策,虽然被李世民称道,却也一直没被采用,留存历史上的英名,也只是一位敢于直言的谏臣。
若唐初真的如魏征提议般偃武修文,那也不会有盛世大唐的广大疆域。
而此后几件突发事情,转移了众人的视线,封禅事情的争论也就不了了之。
过了正月,连绵不断的雨一直下着,黄河数处决堤,河南、河北道数州被淹,大批房屋、田地被冲毁,数十万百姓遭灾,死伤无数。
朝廷火速派出抚慰使,下去救灾,封堵决口,安置灾民。各州府官吏也尽职所能,全力抗洪抢险,朝廷动用了数万民工及府兵封堵溃败的河堤。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才终于将决口封堵住。也幸好连续几年的好收成,各粮仓中存粮颇多,灾民都能领到朝廷分发的口粮,才不至于因灾荒而使大量灾民流离失所,四处逃荒。
黄河的洪灾告一段落,李世民和朝臣们才舒了一口气,正在积极布置善后事情时,西北传来紧急军情。
贞观六年三月十一日,西北的吐谷浑进犯兰州。
兰州、鄯州一线受到攻击!
兰州六百里加急军报送到长安,李世民大惊,火速召集几位重要的朝臣商议军事,特卫中郎将李业诩也被传召入宫…
--------
第三卷开始,请兄弟姐妹们继续支持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