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幻之盛唐最新章节!
第四十六章
按理说这两位也都是没少见过世面的主,怎么说也本不至于为一场激战就这般溢于颜表,但后来接触多了我才明白,
要说这太子当年也算带过兵的,原来是当年契丹首领可突干欲叛离唐朝,将当时亲唐契丹王邵固弑杀,另立屈烈部为新王,且胁同奚众,降附突厥。邵固妻陈氏,及奚王李鲁苏夫妇,相继奔唐,玄宗乃令幽州长史,知范阳节度使赵含章,发兵往讨,又命中书舍人裴宽,给事中薛侃,就关内河东河南北分道,广募勇士,充当兵弁。随即有制拜当时的忠王为河北大元帅,以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为副,统领十八总管,出击奚契丹。后为开元三杰之一的宰相张说劝阻,改命朔方节度使信安王袆,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与赵含章出塞讨虏,击破可突干,收降奚众,班师献俘。后来被立为太子后,更不让他接触军队了,所以这太子只是过了几回空头元帅瘾。故有此反应也不希奇。
老皇帝更不用说了,虽然当年执掌卫尉卿,手握万骑军,但当时都是统治上层内部的宫廷政争,虽然再怎么残酷激烈,是不会出现大军对阵撕杀的场面的,死的失败者都是被一边倒的屠杀。真要是想带兵对付谁,自是有人代劳,也不轮不到他自己动手。当然不会有这么刺激的场面的。故而一时心情激动也不奇怪了。
自是有机灵的人赶紧顺势献上那敌大将的首级,那人头尤留生前表情瞠目裂嘴显的极是不甘,却引起齐刷刷一片抽冷滋牙声。“竟是此僚”
我一时不明所以,皇帝也不以为意,自是有人娓娓道来,加其他人的补充,加上俘虏的一些供述,前后事情大概有个轮廓,这敌大将名曰熊雷,安氏叛军之中亦是大有名气的人物,在安禄山倚为臂助的内外三十六番将之中排名不低,身为安禄山近身带甲的风云雷电四大卫将(侍卫长)之一,据说此君若不是为人性格暴烈,得罪者甚众军中地位还会更高。
自安禄山任幽州军下讨击使起就追随左右,在土护真河之战中,拼死护安禄山脱围身受数百创而不死为安禄山拔为亲卫将,人称不死熊将,单论亲信程度尚在叛军征西行营名义上的总招讨崔佑乾之上,善使一双棍锤,极是犀利。当年随安禄山在长安述职,在与宰相杨国忠门下争斗中因一气之下力毙过多名京师好手而闻名,最后闹的皇帝亲自出面为两大重臣调停,各自训斥抚恤了一番,故而识的得他的人却还不少。
在他统领下的,而我们后来所面对的,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就是大名鼎鼎的曳落河,所谓曳落河,大家也不陌生,,是安禄山经营三大节度期间,以最精壮的死囚、战俘、奴隶重重淘汰,反复死斗选拔出来的死军,伤亡率之奇高,以至于安禄山不得不用重金从外族购买死囚、奴隶,又通过对契丹等族发动战事,掠劫其部族的精壮男子来补充损耗,历经多年经营才勉强凑足八千之数,与追随安禄山出生入死其他亲卫部队不同,这是一只纯粹死士构成的部队,其凶悍勇猛,连边境上那些最骁勇的游牧民族也要敬畏三分(在契丹等族语中一意为勇武之士、二为恶鬼)当年安禄山入京述职时,诸王公对曳落河的气势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帝还大加赞叹了一回。
但真正让曳落河的名震天下的,是在东都洛阳攻略之役中,熊雷和另一卫将贺电各领八百曳落河为前锋,强攻天下名关——虎牢关,杀的守关的十几万关洛新军丢盔弃甲抱头鼠窜,一路被追的没命狂奔的溃不成军竟然直接冲进了洛阳,兵败之速,以至于除招讨元帅封常清等只身出逃外,东都留守绝大多数文武百官还来不反应就做了俘虏,雷霆双杀将之威名也响彻中原,朝廷震怒之下杀资深元帅高仙芝、封常清以谢天下,才有了本来养病的哥舒翰出山主持大局。没想此役却栽在了这不知名的山坡上。
这一来听的我是直冒冷汗,与身后脸色不见得好的部下诸将亦交换了惊异眼神,大有心戚戚哉的感受,难怪后来被围那批人,被杀的人越少越勇猛,恐怖的个个刀枪入体面不改色,顺手还能砍翻数人。身上反复插了几把刀枪,还能鼓起余勇撕咬你几口。
后来陆续才知,这支曳落河队伍名义上是随安禄山养子孙孝哲的幽州军帐下,实际暗行督战监察诸将之责,由于孙部贪功追击唐军溃部,遭天降火球所惊,耽误了时间,丢了率先夺取长安的大功,早就心有不甘,接到消息后,又不肯让人后,派族弟孙延秀,点给精甲劲骑六千追击出逃的汉家皇帝,但部队分散在外得到消息出兵的晚了,西边有残卒逃回说明厉害,虽然不以为然,但还是说动正在附近扫荡的熊雷所部曳落河,快马追加抢夺追击出逃皇帝的大功,因此让我们又平白多了三千以上的意料之外劲敌。
也就是这队人马,使人化装成难民,避过了游骑的耳目,从背后袭击留后的虎威营,上演了前后夹击的一幕,以迅类不及掩耳之势,把四出监哨八百多号精壮人马一个不漏的全包了饺子,连求救的烟火信号都没法发出来,
因此,我们此战虽然是惨胜,那也是十分侥幸了,因为一开战曳落河冲在最前,在谷道也最先被截击,虽然本事再怎么强横也抵御不了滚石檑木的巨力,当即折损了千人,主将孙延秀更是当场毙命,导致临时领军的熊雷,因为担心孙部不听号令,将余曳落河分散指挥,更有督战押阵的意味,虽然短时内可以迅速整军再战,但曳落河可怕的战力也被分散了,如果光是这三千曳落河,采取个个击破。就足够让我们这些数量虽众,却实力不均的杂牌军吃不了兜着走。
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寻死路,有句老话说的好,永远不要和你不了解的敌人作战,这句话不但适合对方也适合我们。我说这战这么打的这么乱,原来因为一照面,那主将孙延秀就因为冲的太前,被淹没在滚石檑木之中。而熊雷虽然战绩累累素有悍勇之名,但也是个出名喜欢猛打猛冲,嗜杀好战的主,发现遇伏,对安禄山相当重要的亲军无故在他手上折损了千多人,这是开战以来还没有过的事情,当场反应就是暴怒不顾一切找人最多的地方的硬干杀将上来,结果就变成了后来这种奇怪的混战局面。当然另一方面,这也要感谢我部拼凑起来的人马,大多数不知情,不晓得曳落河的厉害,大有所谓的无知者无畏的因素在里面。
于是在一片“陛下天命所归”“逆贼覆灭指日可待”异口同声的恭维赞叹声中,皇帝龙颜大悦,又解下身上一方玉诀扔给我,在周围人一片惊羡神往的表情,看来也是件值钱的宝贝。那位一向温敛的太子殿下也禁不住微微的眼神一变,又无若其事恢复浅笑。看来这见东西不只是饰物那么简单,也许还有特殊的意义吧。
以上种种,多是来自太子那边人陈述,显然这位太子殿下虽然一直很低调,在立为太子之前,默默无闻,世人对其最多的影象还是以孝道著称忠王的那个忠字。但暗中并不是无所作为,起码情治手段上下了不少工夫,算起来他应该是杨国忠之外第二个觉得安禄山有威胁,很是关注的人吧。
另外,还有一件让我揣测不已的事,当时小白以皇命为由在那群家伙中拖拉的不肯走,我急了,当着许多人的面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你们速速护卫他退下,一切责任有我担当”。他们颇有些吃惊的迟疑了一下,还是照办了。
这句话本身没有没有什么问题,但虽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但当着皇帝的面讲出来,古往今来恐怕就只有我一人了,如果不采取不久措施消除影响,恐怕会留下后遗症,无论好似当作野心家的前兆,还是纯粹的赤子之心,那都要看我的表现了。但老皇帝的态度让我是不出点什么来,也只能憋在肚子里郁闷。
后我才打听到,那事后果然有人不爽,故意挑起此事,追究逾礼背法大不敬的情由,在老皇帝那里只是未可置否,只是的淡淡说了句:“人才难得,没有私心的将才更难得”。而太子则是面有喜色进言,“此乃好事,能重情义而知变通,是难得一遇的将才,虽性情乖张,却勇而知义。要是没有自己的性情也不是人才了,而是奴才了,惟命是从的奴才要多少有多少,已经够多了,但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却十分难得啊”。那韦大宰相摸着胡须更是说了一句“此子还真是个福将啊”,于是一切事端就没有了下文。
而另一方面,我编的履历无从考证和巧合也实在太多了,再加上这一直以来的经历也是奇巧不断,别人都死的差不多了,我却一点批都没碰破,最后还能杀死敌军主将,结果就是传成了福将,虽然运气这种东西说不清楚,但按照我看的那么多书上的记载,显然一个好运的福将比什么智将勇将都让对手头痛。
第四十六章
按理说这两位也都是没少见过世面的主,怎么说也本不至于为一场激战就这般溢于颜表,但后来接触多了我才明白,
要说这太子当年也算带过兵的,原来是当年契丹首领可突干欲叛离唐朝,将当时亲唐契丹王邵固弑杀,另立屈烈部为新王,且胁同奚众,降附突厥。邵固妻陈氏,及奚王李鲁苏夫妇,相继奔唐,玄宗乃令幽州长史,知范阳节度使赵含章,发兵往讨,又命中书舍人裴宽,给事中薛侃,就关内河东河南北分道,广募勇士,充当兵弁。随即有制拜当时的忠王为河北大元帅,以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为副,统领十八总管,出击奚契丹。后为开元三杰之一的宰相张说劝阻,改命朔方节度使信安王袆,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与赵含章出塞讨虏,击破可突干,收降奚众,班师献俘。后来被立为太子后,更不让他接触军队了,所以这太子只是过了几回空头元帅瘾。故有此反应也不希奇。
老皇帝更不用说了,虽然当年执掌卫尉卿,手握万骑军,但当时都是统治上层内部的宫廷政争,虽然再怎么残酷激烈,是不会出现大军对阵撕杀的场面的,死的失败者都是被一边倒的屠杀。真要是想带兵对付谁,自是有人代劳,也不轮不到他自己动手。当然不会有这么刺激的场面的。故而一时心情激动也不奇怪了。
自是有机灵的人赶紧顺势献上那敌大将的首级,那人头尤留生前表情瞠目裂嘴显的极是不甘,却引起齐刷刷一片抽冷滋牙声。“竟是此僚”
我一时不明所以,皇帝也不以为意,自是有人娓娓道来,加其他人的补充,加上俘虏的一些供述,前后事情大概有个轮廓,这敌大将名曰熊雷,安氏叛军之中亦是大有名气的人物,在安禄山倚为臂助的内外三十六番将之中排名不低,身为安禄山近身带甲的风云雷电四大卫将(侍卫长)之一,据说此君若不是为人性格暴烈,得罪者甚众军中地位还会更高。
自安禄山任幽州军下讨击使起就追随左右,在土护真河之战中,拼死护安禄山脱围身受数百创而不死为安禄山拔为亲卫将,人称不死熊将,单论亲信程度尚在叛军征西行营名义上的总招讨崔佑乾之上,善使一双棍锤,极是犀利。当年随安禄山在长安述职,在与宰相杨国忠门下争斗中因一气之下力毙过多名京师好手而闻名,最后闹的皇帝亲自出面为两大重臣调停,各自训斥抚恤了一番,故而识的得他的人却还不少。
在他统领下的,而我们后来所面对的,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就是大名鼎鼎的曳落河,所谓曳落河,大家也不陌生,,是安禄山经营三大节度期间,以最精壮的死囚、战俘、奴隶重重淘汰,反复死斗选拔出来的死军,伤亡率之奇高,以至于安禄山不得不用重金从外族购买死囚、奴隶,又通过对契丹等族发动战事,掠劫其部族的精壮男子来补充损耗,历经多年经营才勉强凑足八千之数,与追随安禄山出生入死其他亲卫部队不同,这是一只纯粹死士构成的部队,其凶悍勇猛,连边境上那些最骁勇的游牧民族也要敬畏三分(在契丹等族语中一意为勇武之士、二为恶鬼)当年安禄山入京述职时,诸王公对曳落河的气势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帝还大加赞叹了一回。
但真正让曳落河的名震天下的,是在东都洛阳攻略之役中,熊雷和另一卫将贺电各领八百曳落河为前锋,强攻天下名关——虎牢关,杀的守关的十几万关洛新军丢盔弃甲抱头鼠窜,一路被追的没命狂奔的溃不成军竟然直接冲进了洛阳,兵败之速,以至于除招讨元帅封常清等只身出逃外,东都留守绝大多数文武百官还来不反应就做了俘虏,雷霆双杀将之威名也响彻中原,朝廷震怒之下杀资深元帅高仙芝、封常清以谢天下,才有了本来养病的哥舒翰出山主持大局。没想此役却栽在了这不知名的山坡上。
这一来听的我是直冒冷汗,与身后脸色不见得好的部下诸将亦交换了惊异眼神,大有心戚戚哉的感受,难怪后来被围那批人,被杀的人越少越勇猛,恐怖的个个刀枪入体面不改色,顺手还能砍翻数人。身上反复插了几把刀枪,还能鼓起余勇撕咬你几口。
后来陆续才知,这支曳落河队伍名义上是随安禄山养子孙孝哲的幽州军帐下,实际暗行督战监察诸将之责,由于孙部贪功追击唐军溃部,遭天降火球所惊,耽误了时间,丢了率先夺取长安的大功,早就心有不甘,接到消息后,又不肯让人后,派族弟孙延秀,点给精甲劲骑六千追击出逃的汉家皇帝,但部队分散在外得到消息出兵的晚了,西边有残卒逃回说明厉害,虽然不以为然,但还是说动正在附近扫荡的熊雷所部曳落河,快马追加抢夺追击出逃皇帝的大功,因此让我们又平白多了三千以上的意料之外劲敌。
也就是这队人马,使人化装成难民,避过了游骑的耳目,从背后袭击留后的虎威营,上演了前后夹击的一幕,以迅类不及掩耳之势,把四出监哨八百多号精壮人马一个不漏的全包了饺子,连求救的烟火信号都没法发出来,
因此,我们此战虽然是惨胜,那也是十分侥幸了,因为一开战曳落河冲在最前,在谷道也最先被截击,虽然本事再怎么强横也抵御不了滚石檑木的巨力,当即折损了千人,主将孙延秀更是当场毙命,导致临时领军的熊雷,因为担心孙部不听号令,将余曳落河分散指挥,更有督战押阵的意味,虽然短时内可以迅速整军再战,但曳落河可怕的战力也被分散了,如果光是这三千曳落河,采取个个击破。就足够让我们这些数量虽众,却实力不均的杂牌军吃不了兜着走。
另一方面也是他自寻死路,有句老话说的好,永远不要和你不了解的敌人作战,这句话不但适合对方也适合我们。我说这战这么打的这么乱,原来因为一照面,那主将孙延秀就因为冲的太前,被淹没在滚石檑木之中。而熊雷虽然战绩累累素有悍勇之名,但也是个出名喜欢猛打猛冲,嗜杀好战的主,发现遇伏,对安禄山相当重要的亲军无故在他手上折损了千多人,这是开战以来还没有过的事情,当场反应就是暴怒不顾一切找人最多的地方的硬干杀将上来,结果就变成了后来这种奇怪的混战局面。当然另一方面,这也要感谢我部拼凑起来的人马,大多数不知情,不晓得曳落河的厉害,大有所谓的无知者无畏的因素在里面。
于是在一片“陛下天命所归”“逆贼覆灭指日可待”异口同声的恭维赞叹声中,皇帝龙颜大悦,又解下身上一方玉诀扔给我,在周围人一片惊羡神往的表情,看来也是件值钱的宝贝。那位一向温敛的太子殿下也禁不住微微的眼神一变,又无若其事恢复浅笑。看来这见东西不只是饰物那么简单,也许还有特殊的意义吧。
以上种种,多是来自太子那边人陈述,显然这位太子殿下虽然一直很低调,在立为太子之前,默默无闻,世人对其最多的影象还是以孝道著称忠王的那个忠字。但暗中并不是无所作为,起码情治手段上下了不少工夫,算起来他应该是杨国忠之外第二个觉得安禄山有威胁,很是关注的人吧。
另外,还有一件让我揣测不已的事,当时小白以皇命为由在那群家伙中拖拉的不肯走,我急了,当着许多人的面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你们速速护卫他退下,一切责任有我担当”。他们颇有些吃惊的迟疑了一下,还是照办了。
这句话本身没有没有什么问题,但虽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但当着皇帝的面讲出来,古往今来恐怕就只有我一人了,如果不采取不久措施消除影响,恐怕会留下后遗症,无论好似当作野心家的前兆,还是纯粹的赤子之心,那都要看我的表现了。但老皇帝的态度让我是不出点什么来,也只能憋在肚子里郁闷。
后我才打听到,那事后果然有人不爽,故意挑起此事,追究逾礼背法大不敬的情由,在老皇帝那里只是未可置否,只是的淡淡说了句:“人才难得,没有私心的将才更难得”。而太子则是面有喜色进言,“此乃好事,能重情义而知变通,是难得一遇的将才,虽性情乖张,却勇而知义。要是没有自己的性情也不是人才了,而是奴才了,惟命是从的奴才要多少有多少,已经够多了,但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却十分难得啊”。那韦大宰相摸着胡须更是说了一句“此子还真是个福将啊”,于是一切事端就没有了下文。
而另一方面,我编的履历无从考证和巧合也实在太多了,再加上这一直以来的经历也是奇巧不断,别人都死的差不多了,我却一点批都没碰破,最后还能杀死敌军主将,结果就是传成了福将,虽然运气这种东西说不清楚,但按照我看的那么多书上的记载,显然一个好运的福将比什么智将勇将都让对手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