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一年三熟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拔山河最新章节!
第162章 一年三熟
“为何这么少?”长生放下了文书,很不悦的问道。如果是其他农作物也就罢了,但水稻这种高产农作物,绝对不会只上缴这么少的数量。
在yù米、马铃薯和番薯未引进到中国之前,水稻是中国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宋朝的时候中国南方种植水稻的亩产产量是欧洲小麦亩产产量的四十五倍,也就是同样长的时间内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进行种植,欧洲人能收获一斤小麦,中国人就能够收获四十五斤的水稻。这其中有耕种技术、自然环境和选种育种的因素在内,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水稻的高产。
主簿李和凑了上来,轻声说道:“侯爷,据我了解,这里每年上缴的粮食在在朱崖洲屯兵中已经是名列前茅了。”
“就这样还是名列前茅?”长生有些不可思议的瞪了李和一眼,此时长生甚至开始怀疑,李和与这小都统是不是早有勾结。以朱崖洲特殊的气候,即便是没有牛耕,没有先进的耕种方法,也不可能会有这么底的产量。
发觉长生目光锐利,李和吓得一哆嗦,顿时不敢再言语。
李和虽然害怕,但是却没有心虚的表情,长生转念一想,又一次拿起了文书记录。
“咦……”长生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屯田兵种出来的粮食,每年只上缴一次,而且都是在九月份。这一刻,长生想到了一个非常可笑的可能
“你们屯田兵每年应该会训练四个月吧,都是几月训练?”长生开口问。
“回禀侯爷,我们寻常都是在秋收后开始训练,一般是九月底开始,到次年ūn耕末时结束。”小都统答道。
“那这么说你们每年只种一季稻了?”长生接着问。
“都督说的是。”
“都是何时耕种?何时收获?”长生又一次的问道。
小都统有些mí茫的愣了愣,他不明白长生为什么问这种最基本的农业常识。不过小都统还是老实的回答说:“自然是ūn耕、夏耘、秋收、冬藏。不过因为冬日里要训练,所以ūn耕只能赶上一个末尾了。”
“果然如此!”这一刻,长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朱崖洲水稻的产量会这么低了。
ūn耕、夏耘、秋收、冬藏是古人在农业社会初期总结出来的种植经验,后来甚至还被写入了战国和汉代的农书当中。而当时社会的中心是黄河流域,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活动范围也仅限于黄河流域,而后来东周、秦、两汉时期,黄河流域依然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域,所以“ūn耕、夏耘、秋收和冬藏”主要是针对黄河流域所说。照搬到南方特别是朱崖洲这种地方自然是水土不服。
另一点便是种植作物不同。在推广冬小麦以前,黄河流域的人主要是种植粟和黍作为粮食作物,而这两种作物符合“ūn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特同样的特点应用到原产与西亚的小麦上面,虽然不能说完全不长,但产量会少的可怜。而这个耕种方式用在南方水稻种植上,等于是费掉了一次播种收获的机会,而朱崖洲这种一年三熟的地方,相当于只获得了三分之一的产量。
“你们怎么不进行复种?难道没有双季稻么?”长生开口问道,根据长生所知,如今大雍朝的双季稻已经推广到了庭湖南岸,按理说岭南也早该有双季稻了。
“双季稻是有的,不过我们每年要进行四个月的训练,所以无法种植双季稻。”小都尉开口答道。
“哦,那百姓呢?附近的百姓都种上双季稻了吧?”长生接着问。
“这也没有。”小都尉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咱们这里地不够种双季稻的话两三年地就废了,还得重新开垦新地,不如种普通水稻来的好。”
“那岭南呢?岭南其他几个郡怎么样?他们种双季稻么?”长生扭头问旁边的李和。
“回禀都督,岭南其他几个郡倒是有种植双季稻的,但是也并不多。我听说种双季稻得靠着沼地才行,要不然的话土地用不了几年就废了。”李和开口答道。
长生点了点头,心中已经大致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种过地的人都知道,不能够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的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否则会造成土地活流失,而且容易传染病虫害,所以一般都会采取轮种的方式。而在古代没有大规模工业生产化补充土壤的情况下,连续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会让土地很快的失去力。所以原始社会的人往往会采区放火烧林的方式开辟出新的土地,等种一两年后土地失去了活力便再放火烧林开辟新地,这便是最早的刀耕火种。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很多落后的地方依然采取这种破坏的耕种方法。
朱崖洲的土地每年只种一季稻,从收割到来年耕种之间的几个月里,稻田里会长出杂草,同时土地的力也会慢慢的恢复,在ūn耕之时用犁将这些杂草刨到土里,杂草就会慢慢烂掉,成为料,为新的水稻提供养料。
刚刚李和也提到,岭南人种植双季稻都是在沼泽边。沼泽地中富含有机物,是天然的料,所以在沼泽附近连续种稻,对土地力的流失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长生接着问道:“岭南种两季双季稻需要多长时间?”
“双季稻的话便是ūn种夏收,秋种冬收。就算是凑不足一年的时间,也就差个月余。”李和马上答道。
听了李和的回答,长生脑中又腾起了一个疑问。
后世海南岛以及广东地区可是能够种植三季稻的,可听李和的意思,岭南地区种双季稻便需要十一个月的时间,照这么算的话根本就种不出三季稻。
“现在还没有三季稻,看来是经过一千多年的选种和培养后,三季稻才出现的。这么算即便是朱崖洲也不可能做到一年三熟了。可若是连朱崖洲都做不到一年三熟,岭南其他的地方就更无法做到了。如今岭南比中原优越的地方就是气候,可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灌溉体系也要完善的多,岭南只是一年两熟的话,就算是有耕牛,在产粮上比起中原来是毫无优势的,更何况岭南开采出来的耕地要少,耕牛也少。这跟后世的实际情况不符啊!一定有我没有想到的。”长生紧锁眉头,开始思考起来。
朱崖洲人口少底子薄,而且作为一个海岛与外界的联系也不多。想要迅速的发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发展农业,利用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将朱崖洲打造成一个高产的农业基地。但耕种技术的差异和生产工具的落后却无法让朱崖洲与中原拉开太大的差距。
“三季稻这种高产稻种在二十世纪才出现在岭南,现在肯定还没有培养出来,不过倒是可以试一试轮种,在双季稻后接种其他作物,来实现一年三熟,而且轮种作物还得熟的快……”长生脑中闪出了一个个农作物,可又都被否定掉。
“我能够想起的农作物中,熟得快的粮食作物全都是源自美洲,现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不行,算起来的话时间还是不够。双季稻倒是能熟,可轮种后的作物未必会熟,顶多能够做到两年五熟而已。从硬件上不行,看起来得想别的办法了,得从技术上下手,尝试着找突破点了。”
长生知道,坐在这里干想是不可能找到突破点的,还是要去实地的看一下才行。想到这,长生站起身来,大跨步的向外走去。
……
“侯爷,这里就是存放种子的地方。”小都统指了指前面的一座粮仓,接着说道:“这里十二个时辰都会有人把守,侯爷要不要进去看看?”
长生点了点头,那小都统立刻招呼人将粮仓打开。
粮仓内非常整洁干燥,也没有异味,可见平日里对粮仓保养的很不错。长生走上前去,抓起了一把粮食,放在鼻间闻了闻。
“侯爷,这些都是去年存下来的种子,今年的新粮还没下来,种子也自然没存。”小都统解释道。
“恩,很不错……”长生仿佛突然想到了些什么,话音突然止住,随后马上转口问道:“平日里这些种子都放在这里么?”
“回禀侯爷,种子都放在此处。”小都统有些莫名长生问什么会多此一问。
“那什么时候种下去?”长生接着问。
“自然是ūn耕后了。”
“有办法了!原来这么简单!”长生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长生在屯田兵营内转了整整好几圈,但却一直没有发现育苗盘。后来长生一问才知道,这个时代水稻的育苗都是在普通的开放式土地中进行的,等到长出了秧苗以后再进行填补质的移秧。
这种育苗方式自然比不上使用育苗盘来得好。种子发芽主要是消耗的自身能量,对土壤和水的消耗并不是很大,育苗盘完全可以提供种子发芽成为秧苗所需要的养料,而且育苗盘体积小,方便管理,还可以随时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吸收阳光,促进秧苗的生长,同时用育苗盘育秧还可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更重要的是育苗盘育秧不会占用土地,用育苗盘育苗的同时,土地中的农作物还会照常生长,等到农作物成熟收获了以后直接将育苗盘中已经长成的秧苗移植到土壤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这中间产生的时间差,配合着适当的轮种,足以让朱崖洲做到一年三熟!A
第162章 一年三熟
“为何这么少?”长生放下了文书,很不悦的问道。如果是其他农作物也就罢了,但水稻这种高产农作物,绝对不会只上缴这么少的数量。
在yù米、马铃薯和番薯未引进到中国之前,水稻是中国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宋朝的时候中国南方种植水稻的亩产产量是欧洲小麦亩产产量的四十五倍,也就是同样长的时间内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进行种植,欧洲人能收获一斤小麦,中国人就能够收获四十五斤的水稻。这其中有耕种技术、自然环境和选种育种的因素在内,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水稻的高产。
主簿李和凑了上来,轻声说道:“侯爷,据我了解,这里每年上缴的粮食在在朱崖洲屯兵中已经是名列前茅了。”
“就这样还是名列前茅?”长生有些不可思议的瞪了李和一眼,此时长生甚至开始怀疑,李和与这小都统是不是早有勾结。以朱崖洲特殊的气候,即便是没有牛耕,没有先进的耕种方法,也不可能会有这么底的产量。
发觉长生目光锐利,李和吓得一哆嗦,顿时不敢再言语。
李和虽然害怕,但是却没有心虚的表情,长生转念一想,又一次拿起了文书记录。
“咦……”长生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屯田兵种出来的粮食,每年只上缴一次,而且都是在九月份。这一刻,长生想到了一个非常可笑的可能
“你们屯田兵每年应该会训练四个月吧,都是几月训练?”长生开口问。
“回禀侯爷,我们寻常都是在秋收后开始训练,一般是九月底开始,到次年ūn耕末时结束。”小都统答道。
“那这么说你们每年只种一季稻了?”长生接着问。
“都督说的是。”
“都是何时耕种?何时收获?”长生又一次的问道。
小都统有些mí茫的愣了愣,他不明白长生为什么问这种最基本的农业常识。不过小都统还是老实的回答说:“自然是ūn耕、夏耘、秋收、冬藏。不过因为冬日里要训练,所以ūn耕只能赶上一个末尾了。”
“果然如此!”这一刻,长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朱崖洲水稻的产量会这么低了。
ūn耕、夏耘、秋收、冬藏是古人在农业社会初期总结出来的种植经验,后来甚至还被写入了战国和汉代的农书当中。而当时社会的中心是黄河流域,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活动范围也仅限于黄河流域,而后来东周、秦、两汉时期,黄河流域依然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域,所以“ūn耕、夏耘、秋收和冬藏”主要是针对黄河流域所说。照搬到南方特别是朱崖洲这种地方自然是水土不服。
另一点便是种植作物不同。在推广冬小麦以前,黄河流域的人主要是种植粟和黍作为粮食作物,而这两种作物符合“ūn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特同样的特点应用到原产与西亚的小麦上面,虽然不能说完全不长,但产量会少的可怜。而这个耕种方式用在南方水稻种植上,等于是费掉了一次播种收获的机会,而朱崖洲这种一年三熟的地方,相当于只获得了三分之一的产量。
“你们怎么不进行复种?难道没有双季稻么?”长生开口问道,根据长生所知,如今大雍朝的双季稻已经推广到了庭湖南岸,按理说岭南也早该有双季稻了。
“双季稻是有的,不过我们每年要进行四个月的训练,所以无法种植双季稻。”小都尉开口答道。
“哦,那百姓呢?附近的百姓都种上双季稻了吧?”长生接着问。
“这也没有。”小都尉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咱们这里地不够种双季稻的话两三年地就废了,还得重新开垦新地,不如种普通水稻来的好。”
“那岭南呢?岭南其他几个郡怎么样?他们种双季稻么?”长生扭头问旁边的李和。
“回禀都督,岭南其他几个郡倒是有种植双季稻的,但是也并不多。我听说种双季稻得靠着沼地才行,要不然的话土地用不了几年就废了。”李和开口答道。
长生点了点头,心中已经大致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种过地的人都知道,不能够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的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否则会造成土地活流失,而且容易传染病虫害,所以一般都会采取轮种的方式。而在古代没有大规模工业生产化补充土壤的情况下,连续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会让土地很快的失去力。所以原始社会的人往往会采区放火烧林的方式开辟出新的土地,等种一两年后土地失去了活力便再放火烧林开辟新地,这便是最早的刀耕火种。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很多落后的地方依然采取这种破坏的耕种方法。
朱崖洲的土地每年只种一季稻,从收割到来年耕种之间的几个月里,稻田里会长出杂草,同时土地的力也会慢慢的恢复,在ūn耕之时用犁将这些杂草刨到土里,杂草就会慢慢烂掉,成为料,为新的水稻提供养料。
刚刚李和也提到,岭南人种植双季稻都是在沼泽边。沼泽地中富含有机物,是天然的料,所以在沼泽附近连续种稻,对土地力的流失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长生接着问道:“岭南种两季双季稻需要多长时间?”
“双季稻的话便是ūn种夏收,秋种冬收。就算是凑不足一年的时间,也就差个月余。”李和马上答道。
听了李和的回答,长生脑中又腾起了一个疑问。
后世海南岛以及广东地区可是能够种植三季稻的,可听李和的意思,岭南地区种双季稻便需要十一个月的时间,照这么算的话根本就种不出三季稻。
“现在还没有三季稻,看来是经过一千多年的选种和培养后,三季稻才出现的。这么算即便是朱崖洲也不可能做到一年三熟了。可若是连朱崖洲都做不到一年三熟,岭南其他的地方就更无法做到了。如今岭南比中原优越的地方就是气候,可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灌溉体系也要完善的多,岭南只是一年两熟的话,就算是有耕牛,在产粮上比起中原来是毫无优势的,更何况岭南开采出来的耕地要少,耕牛也少。这跟后世的实际情况不符啊!一定有我没有想到的。”长生紧锁眉头,开始思考起来。
朱崖洲人口少底子薄,而且作为一个海岛与外界的联系也不多。想要迅速的发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发展农业,利用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将朱崖洲打造成一个高产的农业基地。但耕种技术的差异和生产工具的落后却无法让朱崖洲与中原拉开太大的差距。
“三季稻这种高产稻种在二十世纪才出现在岭南,现在肯定还没有培养出来,不过倒是可以试一试轮种,在双季稻后接种其他作物,来实现一年三熟,而且轮种作物还得熟的快……”长生脑中闪出了一个个农作物,可又都被否定掉。
“我能够想起的农作物中,熟得快的粮食作物全都是源自美洲,现在这里根本就没有。不行,算起来的话时间还是不够。双季稻倒是能熟,可轮种后的作物未必会熟,顶多能够做到两年五熟而已。从硬件上不行,看起来得想别的办法了,得从技术上下手,尝试着找突破点了。”
长生知道,坐在这里干想是不可能找到突破点的,还是要去实地的看一下才行。想到这,长生站起身来,大跨步的向外走去。
……
“侯爷,这里就是存放种子的地方。”小都统指了指前面的一座粮仓,接着说道:“这里十二个时辰都会有人把守,侯爷要不要进去看看?”
长生点了点头,那小都统立刻招呼人将粮仓打开。
粮仓内非常整洁干燥,也没有异味,可见平日里对粮仓保养的很不错。长生走上前去,抓起了一把粮食,放在鼻间闻了闻。
“侯爷,这些都是去年存下来的种子,今年的新粮还没下来,种子也自然没存。”小都统解释道。
“恩,很不错……”长生仿佛突然想到了些什么,话音突然止住,随后马上转口问道:“平日里这些种子都放在这里么?”
“回禀侯爷,种子都放在此处。”小都统有些莫名长生问什么会多此一问。
“那什么时候种下去?”长生接着问。
“自然是ūn耕后了。”
“有办法了!原来这么简单!”长生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长生在屯田兵营内转了整整好几圈,但却一直没有发现育苗盘。后来长生一问才知道,这个时代水稻的育苗都是在普通的开放式土地中进行的,等到长出了秧苗以后再进行填补质的移秧。
这种育苗方式自然比不上使用育苗盘来得好。种子发芽主要是消耗的自身能量,对土壤和水的消耗并不是很大,育苗盘完全可以提供种子发芽成为秧苗所需要的养料,而且育苗盘体积小,方便管理,还可以随时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吸收阳光,促进秧苗的生长,同时用育苗盘育秧还可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更重要的是育苗盘育秧不会占用土地,用育苗盘育苗的同时,土地中的农作物还会照常生长,等到农作物成熟收获了以后直接将育苗盘中已经长成的秧苗移植到土壤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这中间产生的时间差,配合着适当的轮种,足以让朱崖洲做到一年三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