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谒金门 第二百八十四章 shang京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重生于康熙末年最新章节!
剿匪自二月十五开始,三月初一结束,为时半月,期间剿抚匪寨四座,斩首悍匪两百余人,招抚匪丁四百余,妇孺老弱三百余人。
这是沂蒙山数十年来首次剿匪大捷,李雄将要带着兵丁北上济南府庆功。 曹颙却没有同往,因为得了音讯,曹寅夫妇上京贺寿,已经到了沂州。
在蒙阴县衙,据邱老汉辨认,那位田氏却是老汉的儿媳妇。 当晓得儿子是为了媳妇毙命时,老人家差点没背过气去,对这田氏亦是口出恶寒。 不过,到底是朴实乡民,待晓得媳妇已经助官府“剿匪”为儿子报了血仇,气也就消了大半,领了官府的一些剿匪赏银,一道回家去了。
案子了结,曹颙也算是少了一桩心事,一路快马加鞭,当天下午回到沂州。
父子去年八月相别,也有半年了。 看着曹寅顶着花白头发站在厅上,笑吟吟地等着自己时,曹颙险些落下泪来,快着上前两步,施礼道:“父亲!”
曹寅亲手扶起曹颙,仔细地打量了,最后视线落到他的腿上,问道:“可都好利索了?既是你旧疾之处,且不可轻忽,省的留下病症!”
曹颙点点头:“嗯,尽好了,父亲无需挂怀,本就是小伤罢了!”
庄先生原是陪着曹寅在这边说话的,见父子相会,正想着要不要暂且回避,就见父子两个齐齐地望向自己个儿。 眼中都是问询之意。
他捋了捋胡子,好生为难,这要是实话实说,累得曹寅担心;若是现编瞎话,这方才已经说得差不多了。
曹颙瞧着庄先生的表情,哪里还有个不明白地?立时转了话题,对庄先生道:“先生。 衙门里那个蒙阴邱老汉的案子结了,其媳妇正是被山匪给劫去。 ”
庄先生笑着点点头。 这些消息前些日子往来的书信中早就提过,如今说来不过是转移曹寅的注意力罢了。
果不其然,就听曹寅问道:“什么案子?为何越级告到这边衙门?”
越级接状纸,也算是官场忌讳。
虽然曹颙素日行事算是稳妥,但是曹寅心中却还是放心不下,毕竟儿子年纪甚轻,又没有做过地方官。 地方虽不如京城人事倾轧的那么严重。 但是其中上下往来亦有些“规矩”是要守的,否则很容易得罪人而不自知。
就像去年春日的烧锅之事,虽然明面上看着太平无事,但是其中不晓得树下几个敌人。 否则,也不会有这次地惊马之变。
想到这些,曹寅望向儿子的目光带了几分关切。 他已经是年近花甲,膝下只有这一子,父子之情倒比头些年要看得重些。
曹颙请父亲与庄先生坐了。 而后将邱老汉地案子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曹寅细细听了,见儿子处理得还算妥当,又指点了两句,才算是放下心来。
庄先生见他们父子还有话要谈,便起身先告退。 往自己院子去了。
厅上只剩下父子二人,曹颙问道:“母亲在内宅吗?父亲见了天佑没有?”
曹寅点点头,笑道:“你母亲同你媳妇说话呢,天佑不错,是个好孩子。 ”
曹颙想起一事来,开口问道:“父亲,天佑的大名可是有了?”
曹寅闻言一怔,随后摆摆手,说:“这个不着急起,进学前定了便是。 ”
曹颙听了。 不禁心下生疑。 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五、六岁见驾后有的大名,莫非父亲对起名这块是弱项?不是不着急起。 而是想不起合适的?是跟着族谱,与曹延孝、曹延威兄弟范个“延”字,还是如历史上曹雪芹那般,只取一个单字?
不过,就算是父亲给天佑起个大名叫“霑”,曹颙也不会像过去那些忐忑。 曹家的顶梁柱还在,曹家正一点点避免原来的历史轨道。
*
曹颙与初瑜现下住的就是内宅正房,如今曹寅夫妇来了,断没有让父母住偏房侧院地道理。 幸好先下东屋这边都空着,曹颙他们小两口只住了西暖阁,倒也不用现腾房。
因早就得了二老要来的消息,东屋的行李铺盖、物什器皿都换了簇新的。
李氏坐在东屋炕上,抱着大孙子,笑得合不拢嘴。 小家伙半岁大了,变得有些爱动,老是伸着小胳膊晃来晃去的,什么东西都抓。
初瑜领着五儿,坐在炕边,陪着说话。 李氏瞧了瞧笑眯眯的五儿,赞道:“这点年纪,就能看出是个美人胎子,长得比她几个姐姐都俊呢!”
五儿周岁虽才二岁半,虚岁却是四岁了,也那个听出好话赖话来,晓得得是赞自己好,便笑着往初瑜怀里靠。
初瑜笑着摸了摸五儿的头,说道:“瞧母亲说得,瞧着姐姐与三妹妹,想来儿时也都是不逊于五儿的。 ”
李氏摇摇头,道:“她们这一辈地姊妹五个,前边的四个虽然长得还算好些,但是眉目之间都有些像你们的爷爷,稍显刚毅。 男儿家还没什么,女儿家这般,性子太要强了些,往后指不定要吃这块儿的亏。 瞧着五儿却是同她四个姐姐都不同,眉目更肖似其母,看着柔顺些。 ”
初瑜听了这话,想想自己的几个大姑小姑,除了四儿还小,见得次数少,还看不出什么,其他三位性子不同,但是却都有些倔强,正如婆婆所言。
东院的田氏,西院地韩路两位师母、怜秋姊妹两个听说李氏来了,都过来给她请安。
田氏所出的双胞胎半月前百日。 早落地地那个,如今虽比不上天佑大,但也胖嘟嘟的,看着健壮得很;晚落地的那个,则比哥哥瘦小些,不过这几个月一直好药调理,看着也同寻常孩子差不离。
李氏去年过来住过。 与众人都是熟识的,笑吟吟地将众人让了坐。 说了会子家常话。 又叫绣鹭给田氏与怜秋补了孩子们的百日礼与抓周礼。
说话间,紫晶过来请示,厨房席面已经备好,在哪里摆席为老爷太太接风洗尘。
初瑜不好自专,请婆婆做主,李氏笑着说:“没有外人,你瞧着安排就是!”
初瑜请田氏等人陪着婆婆说话。 自己随紫晶出去布置席面去了。 还是如除夕那般,摆在正房这边。 堂上一桌,屋里一桌,只是人数不如除夕多,而后使人往前院请曹颙父子等人。
曹延孝与曹延威两兄弟辈分低,没有与堂祖同席的道理,便安排在外堂把盏执壶。 虽说曹寅父子孝中忌酒,但也是那个意思。 庄先生与韩师爷、路师爷作陪。 魏黑并不在内。 虽然在曹颙面前自在些,但是他向来以仆从自居的,自然不肯逾礼。
里面这桌,几位来请安地奶奶、太太、姨娘都留了,陪着李氏吃席,由初瑜带着紫晶摆碗布菜。
虽然李氏叫初瑜同坐。 但是毕竟有规矩在,初瑜岂是不懂事地?自然是执意侍候婆婆用饭了。
这次上京,曹李两家是同往地,乘了几艘大船,行的水路。 进了沂州境内,因曹寅夫妇要来接儿子、媳妇,方分开。
虽然还有大半月才道万寿节,但是水路行程慢些,顶多要再逗留一两日,便要往运河去。 曹家地坐船还在那边驻留。
且不说曹寅一家团聚。 其乐融融,李煦与李鼎父子。 正站一路北上的船头闲话。
虽然也是父子同往京城,但是终究不如曹家体面。 早先朝廷的邸报上,进京贺寿的外臣名单中,并未见曹颙,李煦只做寻常。
毕竟曹颙年岁轻,外放又刚一年,在地方也没听说有什么建树。 虽说是一路守道,但是如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哪里有什么功劳好得的?
然,到江宁与曹家汇合,晓得曹颙也是在奉旨进京贺寿外臣之列,李煦心里便有些不是滋味儿。
站在船头,瞧着夕阳笼罩地运河,水波荡漾中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萧瑟之意。 李煦叹了口气,说道:“老太太病的实不是时候!”
虽然只有没头没尾的一句话,但是李鼎略一思索,便晓得父亲的意思。
虽说这两年,因与前两江总督噶礼的关系,使得李煦受了康熙申斥,但是康熙最念旧情,逢年节对李煦之母文氏老太君的赏赐依旧丰厚。
虽说文老太君在宫里当差的时间不若孙老太君年头那么久,但是毕竟做过康熙保姆,又是当初地老人中唯一在世的一个,年逾八旬,在康熙面前还是有几分体面的。
难道曹家能靠儿子,自己家却只能靠老祖母吗?李鼎心下不服,开口问道:“父亲,既是曹家已经抬旗,江宁织造理应由内务府安排人接任,为何曹家姑丈还在任上?”
李煦摇了摇头,回道:“没这么简单。 当年曹家太老爷南下,带着人修建了织造衙门。 江宁织造不仅是江宁织造,江宁织造府也是曹府,是曹家祖孙三代生活之地。 万岁爷最是要颜面的,待老臣本就优容;更不要说曹家前几年那出‘举家还债’的戏码,使得万岁爷心里熨帖,自然越发恩厚。 现下想想,为父却是糊涂了,名利之心日盛,忘记了万岁爷早先的脾气!”
李鼎这次进京,同几年前地曹颙一样,也是要进是侍卫处的当差的,听到父亲说到万岁爷的脾气,心下很是好奇,问道:“父亲,不是说君心难测吗?难道,万岁爷还有什么喜好与禁忌是父亲晓得的?”
问完话,李鼎便晓得缘故了。 万岁爷除去天子之尊,也不过是个老人罢了,并不比寻常人多只眼睛或者多只耳朵。 自己早年也是陛见过的,只是因当时气氛庄严肃穆,他又不像现下这般胆大,都是低头磕头请安,对皇帝的印象只是恍惚记得罢了。
父亲在万岁爷身边当过差,晓得些其脾气秉性也不算稀罕事。
李煦说道:“这些年为父不在京中,与万岁爷得见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只觉得万岁爷越发威严,君臣相处,言谈虽是随和,但再也不见早年的亲近,只是让人心生惶恐。
为父亦生出惊慌之心,为了家族前程,未雨绸缪。 却忘记了万岁爷的脾气,最是不耐烦别人有贪欲地。
你越是想要求什么,他就算本想要给你地,也要收了回去;反之,亦然。
你曹家姑丈这两年云淡风轻,鲜少在官场往来应和,有淡出江南政局之心。 怕是他心里巴不得卸了这织造职务,回京养老或是到曹颙任上含饴弄孙。
他是这般,曹颙亦是如此,在京城时便是不显山不露水,除了几个至亲与没有势力的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其他权贵,都是半点不沾地。
不知他们父子是有意如此,还是性格使然,却也未必能如愿。
忠心既是表过了,剩下的自然是万岁爷的荣宠,怎么会允他们父子这般冷清下去?为了保全曹家财物,不使其受搬家劳损,使你姑姑、姑丈有养老之地,怕是万岁爷不会让内务府往江宁安排人了。 ”
“求而不得啊!”李鼎沉吟着:“只是不知,曹家姑父是如父亲般,忘记了万岁爷的脾气,还是反其道而行之?”
**
请帮忙将明天的保底月票投给九把。 。 。
双倍啊,双倍。 感谢了^_^。 。
剿匪自二月十五开始,三月初一结束,为时半月,期间剿抚匪寨四座,斩首悍匪两百余人,招抚匪丁四百余,妇孺老弱三百余人。
这是沂蒙山数十年来首次剿匪大捷,李雄将要带着兵丁北上济南府庆功。 曹颙却没有同往,因为得了音讯,曹寅夫妇上京贺寿,已经到了沂州。
在蒙阴县衙,据邱老汉辨认,那位田氏却是老汉的儿媳妇。 当晓得儿子是为了媳妇毙命时,老人家差点没背过气去,对这田氏亦是口出恶寒。 不过,到底是朴实乡民,待晓得媳妇已经助官府“剿匪”为儿子报了血仇,气也就消了大半,领了官府的一些剿匪赏银,一道回家去了。
案子了结,曹颙也算是少了一桩心事,一路快马加鞭,当天下午回到沂州。
父子去年八月相别,也有半年了。 看着曹寅顶着花白头发站在厅上,笑吟吟地等着自己时,曹颙险些落下泪来,快着上前两步,施礼道:“父亲!”
曹寅亲手扶起曹颙,仔细地打量了,最后视线落到他的腿上,问道:“可都好利索了?既是你旧疾之处,且不可轻忽,省的留下病症!”
曹颙点点头:“嗯,尽好了,父亲无需挂怀,本就是小伤罢了!”
庄先生原是陪着曹寅在这边说话的,见父子相会,正想着要不要暂且回避,就见父子两个齐齐地望向自己个儿。 眼中都是问询之意。
他捋了捋胡子,好生为难,这要是实话实说,累得曹寅担心;若是现编瞎话,这方才已经说得差不多了。
曹颙瞧着庄先生的表情,哪里还有个不明白地?立时转了话题,对庄先生道:“先生。 衙门里那个蒙阴邱老汉的案子结了,其媳妇正是被山匪给劫去。 ”
庄先生笑着点点头。 这些消息前些日子往来的书信中早就提过,如今说来不过是转移曹寅的注意力罢了。
果不其然,就听曹寅问道:“什么案子?为何越级告到这边衙门?”
越级接状纸,也算是官场忌讳。
虽然曹颙素日行事算是稳妥,但是曹寅心中却还是放心不下,毕竟儿子年纪甚轻,又没有做过地方官。 地方虽不如京城人事倾轧的那么严重。 但是其中上下往来亦有些“规矩”是要守的,否则很容易得罪人而不自知。
就像去年春日的烧锅之事,虽然明面上看着太平无事,但是其中不晓得树下几个敌人。 否则,也不会有这次地惊马之变。
想到这些,曹寅望向儿子的目光带了几分关切。 他已经是年近花甲,膝下只有这一子,父子之情倒比头些年要看得重些。
曹颙请父亲与庄先生坐了。 而后将邱老汉地案子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曹寅细细听了,见儿子处理得还算妥当,又指点了两句,才算是放下心来。
庄先生见他们父子还有话要谈,便起身先告退。 往自己院子去了。
厅上只剩下父子二人,曹颙问道:“母亲在内宅吗?父亲见了天佑没有?”
曹寅点点头,笑道:“你母亲同你媳妇说话呢,天佑不错,是个好孩子。 ”
曹颙想起一事来,开口问道:“父亲,天佑的大名可是有了?”
曹寅闻言一怔,随后摆摆手,说:“这个不着急起,进学前定了便是。 ”
曹颙听了。 不禁心下生疑。 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五、六岁见驾后有的大名,莫非父亲对起名这块是弱项?不是不着急起。 而是想不起合适的?是跟着族谱,与曹延孝、曹延威兄弟范个“延”字,还是如历史上曹雪芹那般,只取一个单字?
不过,就算是父亲给天佑起个大名叫“霑”,曹颙也不会像过去那些忐忑。 曹家的顶梁柱还在,曹家正一点点避免原来的历史轨道。
*
曹颙与初瑜现下住的就是内宅正房,如今曹寅夫妇来了,断没有让父母住偏房侧院地道理。 幸好先下东屋这边都空着,曹颙他们小两口只住了西暖阁,倒也不用现腾房。
因早就得了二老要来的消息,东屋的行李铺盖、物什器皿都换了簇新的。
李氏坐在东屋炕上,抱着大孙子,笑得合不拢嘴。 小家伙半岁大了,变得有些爱动,老是伸着小胳膊晃来晃去的,什么东西都抓。
初瑜领着五儿,坐在炕边,陪着说话。 李氏瞧了瞧笑眯眯的五儿,赞道:“这点年纪,就能看出是个美人胎子,长得比她几个姐姐都俊呢!”
五儿周岁虽才二岁半,虚岁却是四岁了,也那个听出好话赖话来,晓得得是赞自己好,便笑着往初瑜怀里靠。
初瑜笑着摸了摸五儿的头,说道:“瞧母亲说得,瞧着姐姐与三妹妹,想来儿时也都是不逊于五儿的。 ”
李氏摇摇头,道:“她们这一辈地姊妹五个,前边的四个虽然长得还算好些,但是眉目之间都有些像你们的爷爷,稍显刚毅。 男儿家还没什么,女儿家这般,性子太要强了些,往后指不定要吃这块儿的亏。 瞧着五儿却是同她四个姐姐都不同,眉目更肖似其母,看着柔顺些。 ”
初瑜听了这话,想想自己的几个大姑小姑,除了四儿还小,见得次数少,还看不出什么,其他三位性子不同,但是却都有些倔强,正如婆婆所言。
东院的田氏,西院地韩路两位师母、怜秋姊妹两个听说李氏来了,都过来给她请安。
田氏所出的双胞胎半月前百日。 早落地地那个,如今虽比不上天佑大,但也胖嘟嘟的,看着健壮得很;晚落地的那个,则比哥哥瘦小些,不过这几个月一直好药调理,看着也同寻常孩子差不离。
李氏去年过来住过。 与众人都是熟识的,笑吟吟地将众人让了坐。 说了会子家常话。 又叫绣鹭给田氏与怜秋补了孩子们的百日礼与抓周礼。
说话间,紫晶过来请示,厨房席面已经备好,在哪里摆席为老爷太太接风洗尘。
初瑜不好自专,请婆婆做主,李氏笑着说:“没有外人,你瞧着安排就是!”
初瑜请田氏等人陪着婆婆说话。 自己随紫晶出去布置席面去了。 还是如除夕那般,摆在正房这边。 堂上一桌,屋里一桌,只是人数不如除夕多,而后使人往前院请曹颙父子等人。
曹延孝与曹延威两兄弟辈分低,没有与堂祖同席的道理,便安排在外堂把盏执壶。 虽说曹寅父子孝中忌酒,但也是那个意思。 庄先生与韩师爷、路师爷作陪。 魏黑并不在内。 虽然在曹颙面前自在些,但是他向来以仆从自居的,自然不肯逾礼。
里面这桌,几位来请安地奶奶、太太、姨娘都留了,陪着李氏吃席,由初瑜带着紫晶摆碗布菜。
虽然李氏叫初瑜同坐。 但是毕竟有规矩在,初瑜岂是不懂事地?自然是执意侍候婆婆用饭了。
这次上京,曹李两家是同往地,乘了几艘大船,行的水路。 进了沂州境内,因曹寅夫妇要来接儿子、媳妇,方分开。
虽然还有大半月才道万寿节,但是水路行程慢些,顶多要再逗留一两日,便要往运河去。 曹家地坐船还在那边驻留。
且不说曹寅一家团聚。 其乐融融,李煦与李鼎父子。 正站一路北上的船头闲话。
虽然也是父子同往京城,但是终究不如曹家体面。 早先朝廷的邸报上,进京贺寿的外臣名单中,并未见曹颙,李煦只做寻常。
毕竟曹颙年岁轻,外放又刚一年,在地方也没听说有什么建树。 虽说是一路守道,但是如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哪里有什么功劳好得的?
然,到江宁与曹家汇合,晓得曹颙也是在奉旨进京贺寿外臣之列,李煦心里便有些不是滋味儿。
站在船头,瞧着夕阳笼罩地运河,水波荡漾中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萧瑟之意。 李煦叹了口气,说道:“老太太病的实不是时候!”
虽然只有没头没尾的一句话,但是李鼎略一思索,便晓得父亲的意思。
虽说这两年,因与前两江总督噶礼的关系,使得李煦受了康熙申斥,但是康熙最念旧情,逢年节对李煦之母文氏老太君的赏赐依旧丰厚。
虽说文老太君在宫里当差的时间不若孙老太君年头那么久,但是毕竟做过康熙保姆,又是当初地老人中唯一在世的一个,年逾八旬,在康熙面前还是有几分体面的。
难道曹家能靠儿子,自己家却只能靠老祖母吗?李鼎心下不服,开口问道:“父亲,既是曹家已经抬旗,江宁织造理应由内务府安排人接任,为何曹家姑丈还在任上?”
李煦摇了摇头,回道:“没这么简单。 当年曹家太老爷南下,带着人修建了织造衙门。 江宁织造不仅是江宁织造,江宁织造府也是曹府,是曹家祖孙三代生活之地。 万岁爷最是要颜面的,待老臣本就优容;更不要说曹家前几年那出‘举家还债’的戏码,使得万岁爷心里熨帖,自然越发恩厚。 现下想想,为父却是糊涂了,名利之心日盛,忘记了万岁爷早先的脾气!”
李鼎这次进京,同几年前地曹颙一样,也是要进是侍卫处的当差的,听到父亲说到万岁爷的脾气,心下很是好奇,问道:“父亲,不是说君心难测吗?难道,万岁爷还有什么喜好与禁忌是父亲晓得的?”
问完话,李鼎便晓得缘故了。 万岁爷除去天子之尊,也不过是个老人罢了,并不比寻常人多只眼睛或者多只耳朵。 自己早年也是陛见过的,只是因当时气氛庄严肃穆,他又不像现下这般胆大,都是低头磕头请安,对皇帝的印象只是恍惚记得罢了。
父亲在万岁爷身边当过差,晓得些其脾气秉性也不算稀罕事。
李煦说道:“这些年为父不在京中,与万岁爷得见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只觉得万岁爷越发威严,君臣相处,言谈虽是随和,但再也不见早年的亲近,只是让人心生惶恐。
为父亦生出惊慌之心,为了家族前程,未雨绸缪。 却忘记了万岁爷的脾气,最是不耐烦别人有贪欲地。
你越是想要求什么,他就算本想要给你地,也要收了回去;反之,亦然。
你曹家姑丈这两年云淡风轻,鲜少在官场往来应和,有淡出江南政局之心。 怕是他心里巴不得卸了这织造职务,回京养老或是到曹颙任上含饴弄孙。
他是这般,曹颙亦是如此,在京城时便是不显山不露水,除了几个至亲与没有势力的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其他权贵,都是半点不沾地。
不知他们父子是有意如此,还是性格使然,却也未必能如愿。
忠心既是表过了,剩下的自然是万岁爷的荣宠,怎么会允他们父子这般冷清下去?为了保全曹家财物,不使其受搬家劳损,使你姑姑、姑丈有养老之地,怕是万岁爷不会让内务府往江宁安排人了。 ”
“求而不得啊!”李鼎沉吟着:“只是不知,曹家姑父是如父亲般,忘记了万岁爷的脾气,还是反其道而行之?”
**
请帮忙将明天的保底月票投给九把。 。 。
双倍啊,双倍。 感谢了^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