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战冀南(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抗日之雪耻最新章节!
第三百四十一章:战冀南(一)
韩云华是一个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日军既然敢把他当傻子的玩,那么韩云华也就不客气了。当即韩云华下令冀南的各部队立即停止休整全力向日军各据点、各县市发动大规模攻击,这一次不是以杀伤日军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收复失地惩处汉奸为第一打击目标。
这一次韩云华没有使用自己最擅长的游击战、阵地战相结合的新模式,而是完全采取阵地战。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冀、鲁、豫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全县面积1333平方公里,耕地140万亩。全县辖6个镇,14个乡,651个行政村,人口53万。大名县属黄河冲积平原,黑龙港流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漳河、卫河、马夹河三条河流横贯全境,全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合花生、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和各类干鲜果品的种植。
但是很可惜,这里地理位置固然重要,然而日伪势力、溃军、正规军、游击队、土匪流寇、乡绅地主各方面的势力都想把广平县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敌我顽多方势力相互交杂,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国民政府在这里都不能说是主人,八路军就更不要说了。
韩云华所部进驻大名县,最震惊的莫过于冀南行政公署了,这个冀南行政公署并不是国民政府组建的,而是由自己的组建的这么一个行政机构。1937年,随着冀南地区社会混乱局面的澄清和对人民群众的普遍发动,以及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抗日斗争局面在冀南地区进一步打开。这时,在全区建立一个民主的、统一的行政权威机构,用以协调各方面关系,统筹各项工作的开展,已显得十分迫切而又必要了。讨论也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真正说是要行动还得要说起这么一个人——。
1938年7月5日,一二九师政委由太行抵达冀南,提出了建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方案。同月,冀鲁豫边区省委抽调大批干部、党员组成工作队,到各地开展群众工作和政权工作,改造与完善县、区、村政权,使各级政权大部分为所掌握,为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做了必要准备。 8月14日,在南宫召开冀南各县代表会议。经几天民主讨论协商,决定撤销冀南军政委员会筹委会,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会议选举杨秀峰为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主任,宋任穷为副主任。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下辖5个专署,计51个县。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后,及党中央立即向徐向前、、宋任穷和冀鲁豫边区省委发出关于冀南新政府成立后的工作指示,要求新政府“在区内发布各种公告、法律、命令,提高威信,以完全新的姿态在人民面前出现”。
根据上述指示,省委和主任公署抓紧付诸实施,公布符合冀南人民意愿的八大施政纲领。主要内容是: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体同胞,建立坚强的根据地,抗战到底;建立民主廉洁的县抗日政府,严惩贪官污吏;整顿各县金融,发展农村经济,提倡土货生产;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合理税收;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改善民生的原则下,安定民生,发挥人民抗战积极性;实施抗日教育,普遍发动群众,组织战委会和工农妇学商各抗日团体及自卫队;肃清汉奸敌探,实行抗日戒严。“我们实行这八大施政方针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坚决抗日,二是拥护,三是实施民主,四是改善民生。”宋任穷同志曾分析道。
说起这个冀南行政公署大家也许没有多少映像,但是要是说起“狼牙山五壮士”大家就不会陌生了,其实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冀南行政公署下辖的部队即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班长就是全国闻名的马宝玉。 1941年9月25日,日军3500人疯狂进攻河北易县八路军部队,为了掩护主力转移到外线作战,并使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在班长马宝玉的率领下,主动把敌人吸引到狼牙山的悬崖绝壁,据险抵抗,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毅然砸枪跳崖,3人壮烈牺牲,2人负伤幸存。
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管辖下的部队,在冀南行政公署成立后,冀南平原游击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区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抗战局面。广大人民群众为了驱逐日寇保卫家乡,掀起了参加八路军的热潮。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参军打东洋”的动人场面。使我军飞速发展。加之收编的各类武装,这时我们的部队不是成倍、而是十几倍、几十倍地增长。
这样,部队的吃饭问题就提上日程。所以,行署成立后迅速制定了财政、工商、贸易、税收以及减轻群众负担的一些规章制度,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政策。第一是制定了“棉花运销救国捐和不资敌货出境税暂行办法”,依法收税。第二是纳公粮。不搞平均摊派,实行合理负担。制定了“冀南公平负担暂行办法”。按土地多少划分等级,实行累进税办法。有一个起征点,然后土地越多,征收也越多。地主阶级多负担一些,贫穷农民少负担些。多者多纳,少者少纳,大家都负担点,这样比较合理。第三是开设银行。1939年10月冀南公署办了个冀南银行,发行货币叫冀南票,在太行、太岳和冀鲁豫地区都通用。冀南地区比较富些,人口也比太行、太岳多,太行、太岳的物资、兵员要由冀南供给和补充一部分。在短短时间内,伴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平原抗日根据地也初具规模。究其原因,首先是党中央、北方局及一二九师的正确领导。其次,冀南地方党有相当基础,冀南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三、正确贯彻执行了统一战线政策。争取和团结了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的各界知名爱国人士,争取收编了一些各类武装,壮大了我军力量,推动了各项工作迅猛发展。第四、时机有利。当时日军正集中进攻徐州、武汉,后方兵力不足,许多县城及广大农村为我军控制,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标志着冀南大地上第一个抗日人民政府正式建立,以此为标志,以南宫为中心,西起平汉铁路,东抵津浦铁路,北至沧石公路,南跨漳河51个县、3万多平方公里的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
但是截至到1939年,冀南行政公署所起的作用已经很大了,但是由于韩云华所部的一切行动都属于八路军的高级机密,所以冀南行政公署直到现在也只是知道一个模糊的大概。对于这些被日军打的像丧家之犬的八路军,整个冀南行政公署很多人都是持不欢迎的态度的,毕竟这些人一来大大加大了冀南行政公署的压力,更加重了冀南老百姓的压力。
不过冀南行政公署的领导们也清楚,不管如何,韩云华所部也是隶属于的部队,尽管所属的系统或者是战斗序列同他们不一样,但是友军“落难”他们该帮助的还是得帮助的,再加上听说日军这次足足派了将近两千人前来围剿这批从山东或者是河南逃过来的八路军,所以冀南行政公署也派了两个步兵营过来帮忙并且知会了115师陈光陈大师长。
接到冀南行政公署发来的电报后,陈大师长顿时有些哭笑不得,那个杀神还需要你们帮忙吗?就你们冀南行政公署的那些破烂还不过人家一个步兵营收拾呢。不过陈大师长也知道冀南行政公署毕竟只是一个地方性的行政组织,对于军事指挥并不是作最擅长的,他们能再这样的情况下拉出两个步兵营前来帮忙已经很不错了,所以陈大师长也不好拒绝冀南行政公署的好意,只得将这个消息发给韩云华,让韩云华自己处理。
韩云华的反应第一是感动,第二才是哭笑不得。感动是很感激冀南行政公署能在大军压境的时候还记得他们这支友军,同时在他们比较“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尽管这只刚刚伸出来的援助之手所起到的作用确实是有限,但是这份心意确实让人感动,因为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八路军。
韩云华也没有拒绝冀南行政公署的这份心意,因为韩云华对于时任冀南行政公署主人的杨秀峰有一定的了解,杨秀峰于1897的7年2月27日,出生在直隶省迁安县杨团堡村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四知堂。曾祖父杨德,是“四知堂”的始立者,其尊崇孔孟之训,讲求为人处事不愧对天地良心,昭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故称“四知”。祖父杨静修,在本县办教育一生,都是秀才出身;父亲杨叙伦,是清末举人,后毕业于北京高等实业学堂。
杨秀峰受家庭影响,5岁入私塾读书。之后进本村初级小学学习。1911年,他在县立高小毕业后,考入滦县直隶第三师范,从此,也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1916年,他又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在史地部攻读,期间,因家庭经济拮据,辍学返迁安县立师范讲习所任教一年。1921年高师毕业,先后执教于江西省立鄱阳中学、直隶河间中学、通县女子师范、京兆中学、北京平民中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大附中等学校。在读书和任教期间,他目睹了辛亥革命的成败,积极求索改造社会、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途径。他先后参加了五四、五卅等革命运动,并在大革命期间加入了中国。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他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者。 1929年秋,杨秀峰以公费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社会学院学习。在这里,杨秀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30年3月,经张畏凡等人介绍,加入中国,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跃升为共产主义者。
可以说杨秀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有理想有魄力的热血青年。1934年10月,杨秀峰回到中国。他先在天津市河北法商学院任教授,自1935年起,又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等校兼课。他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从事革命活动。他把课堂作为阵地,向青年学生讲授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宣传中国 的抗日救国主张,指出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 这个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给杨秀峰的主要任务是在北平、天津文化教育界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领导文化教育界的上层人士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秀峰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毅然放弃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的优越生活,投笔从戎,深入太行,建立抗日武装,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 1938年8月,冀南行政公署成立。为便于进行工作,杨秀峰担任了冀南行署主任。为了适应抗战需要,培养大量军事、政治、财经、文教、行政等方面的人才,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于1938年8月在冀中深县成立了以杨秀峰为院长的河北抗战学院。他还陆续创办了冀南抗日干部学校、冀南抗战学院、冀太行政干部学校、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均兼校长。
这都是杨秀峰前半生的工作经历,其实韩云华之所以能记得这位老革命家很大程度上是受后世邓公的影响,邓公在1939年夏天赴延安的途中谈到杨秀峰的时候,曾这样评价他:“ 文官不要钱,武臣不怕死——杨兼而有之。”
对于这么一位老革命家韩云华还是很尊敬的,尽管这两个步兵营所能起到的作用确实很有限,但是韩云华还是选择留下。
此时的大名县已经是风雨激荡,整个大名县的日伪军也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气息,平时一个小队就敢随意出动的他们,这几天要么呆在城里或者呆在城外的各大据点里,要么就一个中队一个中队的出动,同时还要有最少一个骑兵小队支援。
不过这一切都不在韩云华的意料之外,要是这个时候日伪军要还没有察觉到点什么的话,韩云华可真就对日军的所谓的精锐失望了。但是知道归知道。然而韩云华并不担心,反正他现在手里多的是兵力,除了教导师的三个旅以外,还有原山东的两个残兵旅,合起来也有一个全部由老兵、战斗经验十足的老兵组成的步兵团。再加上陈光所部的一个步兵旅两个步兵团以及冀南行政公署的两个三百八十人的步兵营,韩云华手里现在整整掌握了近5万人,要是再害怕小鬼子的这两三千人可真就没法混了。
韩云华十一贪心的人,要么就不动声色地小干,要么就大动干戈地大干一场。这一次他将手中所有的兵力全部散了出去,一旅负责处理大名县所有的日伪军,二旅在昨天晚上就同三旅一起出发,进占广平县、魏县、陈光所部则是被韩云华调到临漳县、至于剩下的原山东的那两个残兵旅则是接到韩云华的命令,就地整编为教导师警卫团,团长由原来山东省委省政府二旅一团团长张定国担任,暂时没有政治委员、没有参谋长。韩云华这个领导只是派了一个步兵连过去,给警卫团送过去一小批武器弹药,之后韩云华便命令警卫团迅速向肥乡县进发,并且通知了警卫团团长张定国一声,他会派一小支精锐在肥乡县等他们,命令他们在三天内拿下肥乡县。
同时韩云华还给各部下达了决死命令,各部只管消灭敌人,至于地盘就全部交由冀南行政公署负责占领消化,部队打到哪里,他的指挥部就设在哪里,务必要将日军打疼甚至于打死。
为了更大程度地调动日军,韩云华还命令塞北的那些部队开始行动,隐蔽在暗处的装甲部队也开始向锡林浩特发动歼灭战,务必要全歼或者迫使蒙古贵族德王以及那帮汉奸伪军投降,将整个大草原纳入八路军的管辖范围,还中国人民一个朗朗晴空的北方。RO
第三百四十一章:战冀南(一)
韩云华是一个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日军既然敢把他当傻子的玩,那么韩云华也就不客气了。当即韩云华下令冀南的各部队立即停止休整全力向日军各据点、各县市发动大规模攻击,这一次不是以杀伤日军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收复失地惩处汉奸为第一打击目标。
这一次韩云华没有使用自己最擅长的游击战、阵地战相结合的新模式,而是完全采取阵地战。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冀、鲁、豫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全县面积1333平方公里,耕地140万亩。全县辖6个镇,14个乡,651个行政村,人口53万。大名县属黄河冲积平原,黑龙港流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漳河、卫河、马夹河三条河流横贯全境,全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合花生、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和各类干鲜果品的种植。
但是很可惜,这里地理位置固然重要,然而日伪势力、溃军、正规军、游击队、土匪流寇、乡绅地主各方面的势力都想把广平县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敌我顽多方势力相互交杂,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国民政府在这里都不能说是主人,八路军就更不要说了。
韩云华所部进驻大名县,最震惊的莫过于冀南行政公署了,这个冀南行政公署并不是国民政府组建的,而是由自己的组建的这么一个行政机构。1937年,随着冀南地区社会混乱局面的澄清和对人民群众的普遍发动,以及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抗日斗争局面在冀南地区进一步打开。这时,在全区建立一个民主的、统一的行政权威机构,用以协调各方面关系,统筹各项工作的开展,已显得十分迫切而又必要了。讨论也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真正说是要行动还得要说起这么一个人——。
1938年7月5日,一二九师政委由太行抵达冀南,提出了建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方案。同月,冀鲁豫边区省委抽调大批干部、党员组成工作队,到各地开展群众工作和政权工作,改造与完善县、区、村政权,使各级政权大部分为所掌握,为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做了必要准备。 8月14日,在南宫召开冀南各县代表会议。经几天民主讨论协商,决定撤销冀南军政委员会筹委会,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会议选举杨秀峰为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主任,宋任穷为副主任。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下辖5个专署,计51个县。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后,及党中央立即向徐向前、、宋任穷和冀鲁豫边区省委发出关于冀南新政府成立后的工作指示,要求新政府“在区内发布各种公告、法律、命令,提高威信,以完全新的姿态在人民面前出现”。
根据上述指示,省委和主任公署抓紧付诸实施,公布符合冀南人民意愿的八大施政纲领。主要内容是: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体同胞,建立坚强的根据地,抗战到底;建立民主廉洁的县抗日政府,严惩贪官污吏;整顿各县金融,发展农村经济,提倡土货生产;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合理税收;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改善民生的原则下,安定民生,发挥人民抗战积极性;实施抗日教育,普遍发动群众,组织战委会和工农妇学商各抗日团体及自卫队;肃清汉奸敌探,实行抗日戒严。“我们实行这八大施政方针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坚决抗日,二是拥护,三是实施民主,四是改善民生。”宋任穷同志曾分析道。
说起这个冀南行政公署大家也许没有多少映像,但是要是说起“狼牙山五壮士”大家就不会陌生了,其实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冀南行政公署下辖的部队即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班长就是全国闻名的马宝玉。 1941年9月25日,日军3500人疯狂进攻河北易县八路军部队,为了掩护主力转移到外线作战,并使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在班长马宝玉的率领下,主动把敌人吸引到狼牙山的悬崖绝壁,据险抵抗,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毅然砸枪跳崖,3人壮烈牺牲,2人负伤幸存。
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管辖下的部队,在冀南行政公署成立后,冀南平原游击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区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抗战局面。广大人民群众为了驱逐日寇保卫家乡,掀起了参加八路军的热潮。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参军打东洋”的动人场面。使我军飞速发展。加之收编的各类武装,这时我们的部队不是成倍、而是十几倍、几十倍地增长。
这样,部队的吃饭问题就提上日程。所以,行署成立后迅速制定了财政、工商、贸易、税收以及减轻群众负担的一些规章制度,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政策。第一是制定了“棉花运销救国捐和不资敌货出境税暂行办法”,依法收税。第二是纳公粮。不搞平均摊派,实行合理负担。制定了“冀南公平负担暂行办法”。按土地多少划分等级,实行累进税办法。有一个起征点,然后土地越多,征收也越多。地主阶级多负担一些,贫穷农民少负担些。多者多纳,少者少纳,大家都负担点,这样比较合理。第三是开设银行。1939年10月冀南公署办了个冀南银行,发行货币叫冀南票,在太行、太岳和冀鲁豫地区都通用。冀南地区比较富些,人口也比太行、太岳多,太行、太岳的物资、兵员要由冀南供给和补充一部分。在短短时间内,伴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平原抗日根据地也初具规模。究其原因,首先是党中央、北方局及一二九师的正确领导。其次,冀南地方党有相当基础,冀南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三、正确贯彻执行了统一战线政策。争取和团结了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的各界知名爱国人士,争取收编了一些各类武装,壮大了我军力量,推动了各项工作迅猛发展。第四、时机有利。当时日军正集中进攻徐州、武汉,后方兵力不足,许多县城及广大农村为我军控制,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标志着冀南大地上第一个抗日人民政府正式建立,以此为标志,以南宫为中心,西起平汉铁路,东抵津浦铁路,北至沧石公路,南跨漳河51个县、3万多平方公里的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
但是截至到1939年,冀南行政公署所起的作用已经很大了,但是由于韩云华所部的一切行动都属于八路军的高级机密,所以冀南行政公署直到现在也只是知道一个模糊的大概。对于这些被日军打的像丧家之犬的八路军,整个冀南行政公署很多人都是持不欢迎的态度的,毕竟这些人一来大大加大了冀南行政公署的压力,更加重了冀南老百姓的压力。
不过冀南行政公署的领导们也清楚,不管如何,韩云华所部也是隶属于的部队,尽管所属的系统或者是战斗序列同他们不一样,但是友军“落难”他们该帮助的还是得帮助的,再加上听说日军这次足足派了将近两千人前来围剿这批从山东或者是河南逃过来的八路军,所以冀南行政公署也派了两个步兵营过来帮忙并且知会了115师陈光陈大师长。
接到冀南行政公署发来的电报后,陈大师长顿时有些哭笑不得,那个杀神还需要你们帮忙吗?就你们冀南行政公署的那些破烂还不过人家一个步兵营收拾呢。不过陈大师长也知道冀南行政公署毕竟只是一个地方性的行政组织,对于军事指挥并不是作最擅长的,他们能再这样的情况下拉出两个步兵营前来帮忙已经很不错了,所以陈大师长也不好拒绝冀南行政公署的好意,只得将这个消息发给韩云华,让韩云华自己处理。
韩云华的反应第一是感动,第二才是哭笑不得。感动是很感激冀南行政公署能在大军压境的时候还记得他们这支友军,同时在他们比较“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尽管这只刚刚伸出来的援助之手所起到的作用确实是有限,但是这份心意确实让人感动,因为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八路军。
韩云华也没有拒绝冀南行政公署的这份心意,因为韩云华对于时任冀南行政公署主人的杨秀峰有一定的了解,杨秀峰于1897的7年2月27日,出生在直隶省迁安县杨团堡村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四知堂。曾祖父杨德,是“四知堂”的始立者,其尊崇孔孟之训,讲求为人处事不愧对天地良心,昭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故称“四知”。祖父杨静修,在本县办教育一生,都是秀才出身;父亲杨叙伦,是清末举人,后毕业于北京高等实业学堂。
杨秀峰受家庭影响,5岁入私塾读书。之后进本村初级小学学习。1911年,他在县立高小毕业后,考入滦县直隶第三师范,从此,也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1916年,他又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在史地部攻读,期间,因家庭经济拮据,辍学返迁安县立师范讲习所任教一年。1921年高师毕业,先后执教于江西省立鄱阳中学、直隶河间中学、通县女子师范、京兆中学、北京平民中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大附中等学校。在读书和任教期间,他目睹了辛亥革命的成败,积极求索改造社会、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途径。他先后参加了五四、五卅等革命运动,并在大革命期间加入了中国。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他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者。 1929年秋,杨秀峰以公费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社会学院学习。在这里,杨秀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30年3月,经张畏凡等人介绍,加入中国,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跃升为共产主义者。
可以说杨秀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有理想有魄力的热血青年。1934年10月,杨秀峰回到中国。他先在天津市河北法商学院任教授,自1935年起,又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等校兼课。他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以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从事革命活动。他把课堂作为阵地,向青年学生讲授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宣传中国 的抗日救国主张,指出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 这个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给杨秀峰的主要任务是在北平、天津文化教育界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领导文化教育界的上层人士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秀峰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毅然放弃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的优越生活,投笔从戎,深入太行,建立抗日武装,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 1938年8月,冀南行政公署成立。为便于进行工作,杨秀峰担任了冀南行署主任。为了适应抗战需要,培养大量军事、政治、财经、文教、行政等方面的人才,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于1938年8月在冀中深县成立了以杨秀峰为院长的河北抗战学院。他还陆续创办了冀南抗日干部学校、冀南抗战学院、冀太行政干部学校、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均兼校长。
这都是杨秀峰前半生的工作经历,其实韩云华之所以能记得这位老革命家很大程度上是受后世邓公的影响,邓公在1939年夏天赴延安的途中谈到杨秀峰的时候,曾这样评价他:“ 文官不要钱,武臣不怕死——杨兼而有之。”
对于这么一位老革命家韩云华还是很尊敬的,尽管这两个步兵营所能起到的作用确实很有限,但是韩云华还是选择留下。
此时的大名县已经是风雨激荡,整个大名县的日伪军也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气息,平时一个小队就敢随意出动的他们,这几天要么呆在城里或者呆在城外的各大据点里,要么就一个中队一个中队的出动,同时还要有最少一个骑兵小队支援。
不过这一切都不在韩云华的意料之外,要是这个时候日伪军要还没有察觉到点什么的话,韩云华可真就对日军的所谓的精锐失望了。但是知道归知道。然而韩云华并不担心,反正他现在手里多的是兵力,除了教导师的三个旅以外,还有原山东的两个残兵旅,合起来也有一个全部由老兵、战斗经验十足的老兵组成的步兵团。再加上陈光所部的一个步兵旅两个步兵团以及冀南行政公署的两个三百八十人的步兵营,韩云华手里现在整整掌握了近5万人,要是再害怕小鬼子的这两三千人可真就没法混了。
韩云华十一贪心的人,要么就不动声色地小干,要么就大动干戈地大干一场。这一次他将手中所有的兵力全部散了出去,一旅负责处理大名县所有的日伪军,二旅在昨天晚上就同三旅一起出发,进占广平县、魏县、陈光所部则是被韩云华调到临漳县、至于剩下的原山东的那两个残兵旅则是接到韩云华的命令,就地整编为教导师警卫团,团长由原来山东省委省政府二旅一团团长张定国担任,暂时没有政治委员、没有参谋长。韩云华这个领导只是派了一个步兵连过去,给警卫团送过去一小批武器弹药,之后韩云华便命令警卫团迅速向肥乡县进发,并且通知了警卫团团长张定国一声,他会派一小支精锐在肥乡县等他们,命令他们在三天内拿下肥乡县。
同时韩云华还给各部下达了决死命令,各部只管消灭敌人,至于地盘就全部交由冀南行政公署负责占领消化,部队打到哪里,他的指挥部就设在哪里,务必要将日军打疼甚至于打死。
为了更大程度地调动日军,韩云华还命令塞北的那些部队开始行动,隐蔽在暗处的装甲部队也开始向锡林浩特发动歼灭战,务必要全歼或者迫使蒙古贵族德王以及那帮汉奸伪军投降,将整个大草原纳入八路军的管辖范围,还中国人民一个朗朗晴空的北方。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