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强大的外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完成设计之前,英国工程师发现,如果首部的B炮塔为四联装,那么战舰的重心位置将超过设计极限,导致战舰的稳定性严重降低。显然,这在主力舰上,几乎是不可接受的设计缺陷。
问题是,这个时候,“乔治五世”级的设计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推到三乘四的主炮配制方案,就得重新设计舰体,与重新设计一种战列舰几乎没有区别,也就不可能保证准时开工建造,而英国皇家海军又急需获得全新的战列舰。
要知道,“北卡罗来纳”级在一九三七年开工,中国海军的五艘主力舰都在一九三七年之前进行过现代化改造,日本海军的四艘“金刚”级也完成了改造,德意志第二帝国则即将动工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连法国与意大利都准备建造快速战列舰。如果英国皇家海军还不赶紧建造快速战列舰的话,那么在一九四零年左右,就只能用老掉牙的主力舰去对付敌人的快速战列舰。
可以说,这个时候,最拖不起的就是建造工程。
结果就是,英国皇家海军不得不做出妥协,把B炮塔由四联装改为双联装,解决了重心偏高的问题。
这样一来,“乔治五世”级的主炮只剩下了十门。
显然,十门十四英寸舰炮肯定比不上八门十五英寸舰炮,而增加的炮击密度,也抵消不了投掷量与弹药威力上存在的巨大差距。
虽然当时有人提出了改动火力配制的想法,比如换上三座三联装十五英寸主炮炮塔。但是木已成舟,而且主炮配制改动都会影响到舰体的整体结构,不但需要重新设计,还会影响到建造工程。
英国皇家海军不得不接受最终的结果。
可以说,“乔治五世”级是“华盛顿条约”作废之后建造的所有快速战列舰中,火力最差的一种。在第一代快速战列舰中,“乔治五世”级的主炮火力仅相当于“北卡罗来纳”级的百分之六十。“俾斯麦”级、“黎塞留”级与“维托里奥-维内托”级的百分之七十,比中国海军的五艘快速战列舰都差了一大截,仅比日本海军的四艘“金刚”级勉强好一些,根本算不上强大。
当然,除了火力,“乔治五世”级在其他方面都不算差。
虽然最高航速没有达到英国皇家海军要求的三十节,但是也达到了二十九节。比“北卡罗来纳”级高一些,与“俾斯麦”级持平,比“黎塞留”级、“维托里奥-维内托”级与改进后的“金刚”级略低,只是明显低于中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这个速度,已经足够让其充当航母的贴身保镖了。
至于防护,更是“乔治五世”级的特色。
有趣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在此之前,一直不太重视防护,有很多将领都认为,火力与速度就是最好的防护。最极端的就是费希尔。在他眼里,速度就是最好的防护手段,不然也不会搞出战列巡洋舰。
当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残酷战斗,让英国皇家海军对防护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只是,在“纳尔逊”级上。这一认识并没得到体现。主要就是。“纳尔逊”级实际上是妥协下的产物。即在“华盛顿条约”签署之前,日本拒绝放弃正在建造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而且宣称这两艘战列舰是由国内民众捐款建造的,如果取消建造工程。会让民众感到十分失望。结果就是,日本获得了建造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的权利。而美国海军则获得了完成第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机会,英国皇家海军由此得到的则是建造两艘标准排水量不超过三万吨的战列舰的权利。也正是如此,英国皇家海军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动工建造了两艘“纳尔逊”级。只是,“纳尔逊”级的设计工作是在大战期间进行的,而且对开工时间有极为明确的要求,对排水量也有严格限制,所以并没有对基本设计做太大的改动,保留了大战期间的特色。
直到“乔治五世”级,英国皇家海军才开始加强主力舰的防护。
“乔治五世”级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一种采用“重点防护”概念设计的主力舰,其主装甲带最厚处达到了十五英寸,也就是三百八十一毫米,比“纳尔逊”级高了百分之十,而且采用了侧倾安装方式,其实际防护效果还能提高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即相当于四百二十毫米左右的垂直装甲。
显然,这个防护指标,已经超过了战列舰的基本指标。
按照定义,战列舰的防护水准至少要在常规交战距离内挡住自身主炮打出的穿甲弹,而“乔治五世”级配备的是十四英寸主炮,而其主装甲带的防护能力,在通常交战距离内能挡住最新式的十五英寸穿甲弹,以及部分十六英寸穿甲弹,只对在大战期间诞生的十五英寸与十六英寸穿甲弹没有多少价值。
此外,“乔治五世”级的水平防护也相当出色。
建成的时候,“乔治五世”级的水平装甲厚度为六英寸,即一百五十二毫米。只是,英国皇家海军很快就发现,六英寸厚的水平装甲远远不足以应付现代海战,因此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改造,主要就是在关键部位增加了一层厚度为两英寸,即五十一毫米厚的附加水平装甲,使关键部位的水平装甲厚度超过了两百毫米。要知道,即便是晚了好几年建成的“依阿华”级的水平装甲总厚度也才两百毫米出头,而当时几乎所有快速战列舰的水平装甲总厚度都在一百七十毫米以内。
问题是,这一改造与“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没有半点关系。
“威尔士亲王”号在一九四一年五月才正式服役,而且随后就参加了围剿“俾斯麦”号的作战行动。虽然“威尔士亲王”号在这场小规模海战中的表现极为出色,但是也因此错过了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机会。等到“威尔士亲王”号闲下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完成现代化改造了。
“约克公爵”号在一九四一年底建成服役,没有赶上有价值的海战,但是也没有机会进行现代化改造。主要就是,在“约克公爵”建成之后,“乔治五世”号就开进船坞,开始现代化改造。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安排,要到一九四二年底,“约克公爵”号才能进行现代化改造。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乔治五世”号不在此次出征的队列中。
第二印度洋舰队组建的时候,“乔治五世”号的改造工作还没结束呢。
出发之前,“威尔士亲王”号与“约克公爵”号只来得及做了一些小改动,主要就是增加高射炮的数量,并且在主桅杆顶部安装了一部对空搜索与警戒雷达,原本设置在后桅杆顶部的对海搜索雷达移动到桅杆中部的平台上,顶部换上了一部炮瞄雷达,“威尔士亲王”号还增加了旗舰的必要设施。
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标准,“威尔士亲王”号与“约克公爵”号已经足够强大了。
出发的时候,两艘战舰上各有十六门一百三十三毫米高平两用炮,六座八联装“砰砰”炮、四座双联装四十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大约四十门二十毫米“厄利空”机关炮,高射炮总量达到了一百一十门左右。
光看数量,确实不少,不比当时任何一种防空战舰差。
问题是,这些高射炮都管用吗?
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舰从来没有参与过高强度防空作战行动,根本就没有机会检验其防空火力的有效性。
当然,太平洋战场上的惨烈战斗,能够从侧面说明一些问题。
拿美国海军来说,最初的时候,美国海军主力舰上的副炮也是高倍径的高平两用炮,但是很快美军就发现,这种注重对付中小型战舰的副炮的射速过低,而且其过远的射程在防空作战中根本没有价值。结果就是,美国海军很快就在所有快速战列舰上配备了身管短得多的专用大口径高射炮。在中等口径高射炮方面,“博福斯”四十毫米机关炮的性能已经得到了实战检验,而且被多个国家采购与仿制。问题是,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上,主要的中等口径高射炮是“砰砰”炮。这种高射炮的性能如何,根本没有没得到过验证,只是肯定不会比瑞典制造的高射炮好到哪里去,不然美国海军早就采用了。事实上,在规模有限的几次对空作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就发现,“砰砰”炮的作战效率并不高,不然也不会在一九四一年开始装备“博福斯”高射炮。
由此可见,两艘快速战列舰的防空能力只是看上去强大。
也许,在北海战场上,用来对付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英国战舰的防空火力已经足够了。可是到了印度洋上,面对已经在战场上厮杀了两年,而且多次创造奇迹的中国海军航空兵,恐怕就没有那么理想了。(未完待续……RQ
完成设计之前,英国工程师发现,如果首部的B炮塔为四联装,那么战舰的重心位置将超过设计极限,导致战舰的稳定性严重降低。显然,这在主力舰上,几乎是不可接受的设计缺陷。
问题是,这个时候,“乔治五世”级的设计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推到三乘四的主炮配制方案,就得重新设计舰体,与重新设计一种战列舰几乎没有区别,也就不可能保证准时开工建造,而英国皇家海军又急需获得全新的战列舰。
要知道,“北卡罗来纳”级在一九三七年开工,中国海军的五艘主力舰都在一九三七年之前进行过现代化改造,日本海军的四艘“金刚”级也完成了改造,德意志第二帝国则即将动工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连法国与意大利都准备建造快速战列舰。如果英国皇家海军还不赶紧建造快速战列舰的话,那么在一九四零年左右,就只能用老掉牙的主力舰去对付敌人的快速战列舰。
可以说,这个时候,最拖不起的就是建造工程。
结果就是,英国皇家海军不得不做出妥协,把B炮塔由四联装改为双联装,解决了重心偏高的问题。
这样一来,“乔治五世”级的主炮只剩下了十门。
显然,十门十四英寸舰炮肯定比不上八门十五英寸舰炮,而增加的炮击密度,也抵消不了投掷量与弹药威力上存在的巨大差距。
虽然当时有人提出了改动火力配制的想法,比如换上三座三联装十五英寸主炮炮塔。但是木已成舟,而且主炮配制改动都会影响到舰体的整体结构,不但需要重新设计,还会影响到建造工程。
英国皇家海军不得不接受最终的结果。
可以说,“乔治五世”级是“华盛顿条约”作废之后建造的所有快速战列舰中,火力最差的一种。在第一代快速战列舰中,“乔治五世”级的主炮火力仅相当于“北卡罗来纳”级的百分之六十。“俾斯麦”级、“黎塞留”级与“维托里奥-维内托”级的百分之七十,比中国海军的五艘快速战列舰都差了一大截,仅比日本海军的四艘“金刚”级勉强好一些,根本算不上强大。
当然,除了火力,“乔治五世”级在其他方面都不算差。
虽然最高航速没有达到英国皇家海军要求的三十节,但是也达到了二十九节。比“北卡罗来纳”级高一些,与“俾斯麦”级持平,比“黎塞留”级、“维托里奥-维内托”级与改进后的“金刚”级略低,只是明显低于中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这个速度,已经足够让其充当航母的贴身保镖了。
至于防护,更是“乔治五世”级的特色。
有趣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在此之前,一直不太重视防护,有很多将领都认为,火力与速度就是最好的防护。最极端的就是费希尔。在他眼里,速度就是最好的防护手段,不然也不会搞出战列巡洋舰。
当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残酷战斗,让英国皇家海军对防护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只是,在“纳尔逊”级上。这一认识并没得到体现。主要就是。“纳尔逊”级实际上是妥协下的产物。即在“华盛顿条约”签署之前,日本拒绝放弃正在建造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而且宣称这两艘战列舰是由国内民众捐款建造的,如果取消建造工程。会让民众感到十分失望。结果就是,日本获得了建造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的权利。而美国海军则获得了完成第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机会,英国皇家海军由此得到的则是建造两艘标准排水量不超过三万吨的战列舰的权利。也正是如此,英国皇家海军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动工建造了两艘“纳尔逊”级。只是,“纳尔逊”级的设计工作是在大战期间进行的,而且对开工时间有极为明确的要求,对排水量也有严格限制,所以并没有对基本设计做太大的改动,保留了大战期间的特色。
直到“乔治五世”级,英国皇家海军才开始加强主力舰的防护。
“乔治五世”级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一种采用“重点防护”概念设计的主力舰,其主装甲带最厚处达到了十五英寸,也就是三百八十一毫米,比“纳尔逊”级高了百分之十,而且采用了侧倾安装方式,其实际防护效果还能提高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即相当于四百二十毫米左右的垂直装甲。
显然,这个防护指标,已经超过了战列舰的基本指标。
按照定义,战列舰的防护水准至少要在常规交战距离内挡住自身主炮打出的穿甲弹,而“乔治五世”级配备的是十四英寸主炮,而其主装甲带的防护能力,在通常交战距离内能挡住最新式的十五英寸穿甲弹,以及部分十六英寸穿甲弹,只对在大战期间诞生的十五英寸与十六英寸穿甲弹没有多少价值。
此外,“乔治五世”级的水平防护也相当出色。
建成的时候,“乔治五世”级的水平装甲厚度为六英寸,即一百五十二毫米。只是,英国皇家海军很快就发现,六英寸厚的水平装甲远远不足以应付现代海战,因此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改造,主要就是在关键部位增加了一层厚度为两英寸,即五十一毫米厚的附加水平装甲,使关键部位的水平装甲厚度超过了两百毫米。要知道,即便是晚了好几年建成的“依阿华”级的水平装甲总厚度也才两百毫米出头,而当时几乎所有快速战列舰的水平装甲总厚度都在一百七十毫米以内。
问题是,这一改造与“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没有半点关系。
“威尔士亲王”号在一九四一年五月才正式服役,而且随后就参加了围剿“俾斯麦”号的作战行动。虽然“威尔士亲王”号在这场小规模海战中的表现极为出色,但是也因此错过了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机会。等到“威尔士亲王”号闲下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完成现代化改造了。
“约克公爵”号在一九四一年底建成服役,没有赶上有价值的海战,但是也没有机会进行现代化改造。主要就是,在“约克公爵”建成之后,“乔治五世”号就开进船坞,开始现代化改造。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安排,要到一九四二年底,“约克公爵”号才能进行现代化改造。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乔治五世”号不在此次出征的队列中。
第二印度洋舰队组建的时候,“乔治五世”号的改造工作还没结束呢。
出发之前,“威尔士亲王”号与“约克公爵”号只来得及做了一些小改动,主要就是增加高射炮的数量,并且在主桅杆顶部安装了一部对空搜索与警戒雷达,原本设置在后桅杆顶部的对海搜索雷达移动到桅杆中部的平台上,顶部换上了一部炮瞄雷达,“威尔士亲王”号还增加了旗舰的必要设施。
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标准,“威尔士亲王”号与“约克公爵”号已经足够强大了。
出发的时候,两艘战舰上各有十六门一百三十三毫米高平两用炮,六座八联装“砰砰”炮、四座双联装四十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大约四十门二十毫米“厄利空”机关炮,高射炮总量达到了一百一十门左右。
光看数量,确实不少,不比当时任何一种防空战舰差。
问题是,这些高射炮都管用吗?
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舰从来没有参与过高强度防空作战行动,根本就没有机会检验其防空火力的有效性。
当然,太平洋战场上的惨烈战斗,能够从侧面说明一些问题。
拿美国海军来说,最初的时候,美国海军主力舰上的副炮也是高倍径的高平两用炮,但是很快美军就发现,这种注重对付中小型战舰的副炮的射速过低,而且其过远的射程在防空作战中根本没有价值。结果就是,美国海军很快就在所有快速战列舰上配备了身管短得多的专用大口径高射炮。在中等口径高射炮方面,“博福斯”四十毫米机关炮的性能已经得到了实战检验,而且被多个国家采购与仿制。问题是,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上,主要的中等口径高射炮是“砰砰”炮。这种高射炮的性能如何,根本没有没得到过验证,只是肯定不会比瑞典制造的高射炮好到哪里去,不然美国海军早就采用了。事实上,在规模有限的几次对空作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就发现,“砰砰”炮的作战效率并不高,不然也不会在一九四一年开始装备“博福斯”高射炮。
由此可见,两艘快速战列舰的防空能力只是看上去强大。
也许,在北海战场上,用来对付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英国战舰的防空火力已经足够了。可是到了印度洋上,面对已经在战场上厮杀了两年,而且多次创造奇迹的中国海军航空兵,恐怕就没有那么理想了。(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