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喜欢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傲唐最新章节!
==============
华清宫华清殿,被打搅了兴致的皇帝李隆基有点不情愿地接待了有急事相禀报的郭子仪、韦见素等人。没被请见的杨晞也以华清宫侍众禁军将领的身份陪侍在侧。
“陛下,从鄯州、凉州、安西数度传来消息,吐蕃人时常来犯,我大唐边关频繁告急!”郭子仪禀奏后,将怀中一份奏本取了出来,“陛下,吐蕃人趁我大唐内乱起来的时候,四处出击,时常犯我大唐边关,并侵占数地,臣恳请陛下下诏组建大军,讨伐吐蕃人。”
郭子仪没有任何的客套,在李隆基召见并问询他们这些人来华清宫的目的后,马上陈明的事由。
“陛下,臣附议!”武部侍郎高适马上站出来,支持郭子仪的提议,“如今我大唐内乱已经平息,当是解决外患的时候。吐蕃人趁火打劫,趁安禄山起乱的时候,攻我安西,侵我青海之地,我大唐万不能容忍此情况出现,臣恳请陛下下诏,组建大军讨伐吐蕃。”
但韦见素、房琯等跟着郭子仪来面圣的其他大臣,并未站出来支持郭子仪和高适的说法,但他们也没反对,只是静候皇帝李隆基的反应。韦见素、房琯等人并不支持马上对吐蕃用兵,毕竟现在内乱刚平,再展开大规模的战事,朝廷有些承受不了,百姓也会怨声载道,他们觉得即使要出兵,也要再缓缓,等过几年再说,现在应该与吐蕃和谈,要求吐蕃人退兵才是上策。
郭子仪、高适急切的请求并未换来李隆基马上的表态,从未想过此问题的李隆基,表现的很惊讶。
见皇帝如此表现,郭子仪更是心忧,再次站出来陈请道:“陛下,安西与青海形势很是危急,安西及陇右、朔方的兵马大部都内调平叛,现在也未全部归建,如此情况下,无论如何都是抵挡不住吐蕃人的攻击的。要是不组建大军讨伐,以武力夺回对安西和青海的控制,这两处地方,将再不会受我大唐的控制。臣恳请陛下下诏讨伐吐蕃,臣愿意率军出征!”
“陛下,臣也愿率军出征!”高适马上跟着站出来,大声请命。
看两位亲近之人这样表现,杨晞也忍不住了,跟在高适后面站出来,大声请命:“陛下,臣也认为,对付吐蕃人的威胁,只能以战争解决,以战才能止战,不然会有更多大唐的边关遭受吐蕃人的攻击,有数不清的大唐百姓遭受吐蕃人的残害!臣也愿意率军出征,扫除吐蕃人的威胁。”
杨晞也跟着出来掺合,李隆基有点意外,忍不住问询道:“杨晞,你为何也这样认为?”
在李隆基的心目中,杨晞的地位并不比郭子仪、韦见素、房琯等宰相低,主要是杨晞在危难时候力挽狂澜,拯救了大唐,并最叛乱最终平息。杨晞的所作所为让他惊愕并欣赏,杨晞的诸多见解也让他吃惊,让他大感兴趣。今天杨晞跟在后面掺合,原本对此事没太多兴趣的李隆基,马上就发问了。
见李隆基对他们的请命没什么表示,但杨晞跟着附议了几句后,李隆基马上反问了,郭子仪和高适都挺是吃惊,但吃惊之余,又有一丝欢喜起来。
看来一会前杨晞所讲的话没错,或许真的是他可以把皇帝说动。
他们也不再言语,静听杨晞将会如何回答皇帝的问询。
“陛下,臣以为安西和青海之地万不能失,所以必须要举大军讨伐吐蕃!”
“哦?!你为何这么认为?”李隆基似乎有点兴趣了,他喜欢看到杨晞那自信说话的样子。
“陛下,安西是控制西域的要充,安西不复,北庭也将不存,天山一带的国土尽丧失吐蕃、突厥人之手,因此安西驻军必须恢复,安西的吐蕃人一定要赶出去,安西境内的叛乱必须要平定!”
杨晞慷慨激昂的话震惊了李隆基及诸臣,连躲在帷幔后偷听的杨玉环也惊呆了,谁都没想到从未去过安西的杨晞,竟然如此看重安西大都护府的存在。
在诸人的惊异中,杨晞把安西与北庭两个治理天山南北的都护府存在的意义大概说了一遍,并陈述了非常多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都不能失的理由。
“陛下,臣完全认可杨大将军所陈之言,安西和北庭万不能放弃,一定要派兵收复!”高适在杨晞讲话的停顿间隙,马上站出来支持,并随后再次请愿,“陛下,臣在安西戍过边,臣愿领军出征,收复安西,复我安西和北庭。”
如今的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因安西军内调平叛,只有少数军镇还在我大唐军队的掌握之中,大部领地被吐蕃人及反叛的突厥各部落占领,大唐在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的影响力降到了极低点。若不马上增兵,后果将不堪设想,曾在陇右呆过的高适是心急如焚,一再请命率军出征。
郭子仪也马上站出来附议,支持杨晞的论断。但李隆基不置可否,只是示意杨晞继续讲述。
见李隆基意外地对他所说产生兴趣,郭子仪和高适马上支持,韦见素也想站出来支持,房琯及其他大臣没有反对,杨晞非常受鼓舞,马上接着讲述道:“陛下,安西因为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控制西域的要害,万不能有失。而青海之地,更是通往安西及北庭的门户,要是青海完全被吐蕃人占领,我大唐通往安西及北庭的道路就会被完全阻断,更不能有失!”
“青海除了地理位置极端重要外,还有一个更加不能放弃的原因,就是青海是一个非常好的牧场!”杨晞深吸了口气,侃侃而谈,“青海一带,幅地极广,青海沿岸都是水草丰美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极佳的牧马地,听说那里还盛产良马。陛下,若整个青海完全在我大唐掌控之下,光青海一地可以牧养的马就可以有数百万匹,能完全满足我大唐军队所需了。依臣所见,青海一带比之安西、安北甚至辽东更为重要,特别是河湟谷地及黄河九曲更是如此,是万不可丢失的地方。”
听杨晞一下子点出了有关青海的两点关键性的战略长要点,郭子仪很是吃惊。他知道杨晞从来没去过青海和安西,依杨晞的年龄和阅历,对青海和安西事务也不会有太多的了解,这段时间至少他没和杨晞讨论过安西及青海的事,两个人之间几乎也几乎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些。但今天他却从杨晞嘴里听到了高论,一下子起了兴致,希望能听到杨晞讲述更多,因此也没站出来插嘴。
李隆基也挺是吃惊,他没料到杨晞能看的这么远,想的这么多,当下扬扬手示意道:“杨爱卿,你所讲的挺有道理,朕想听听你的继续分析!”
“陛下,虽然这些年以来,我大唐对吐蕃的战事有许多的败绩,但依臣所见,现在的吐蕃国力并不是非常强,要是采取措施得当,那吐蕃的力量必定会大受影响,甚至遭受沉重打击也不一定!”杨晞的兴致更加高了,像个战略分析师一样讲的更加详细,“想必陛下也知道,吐蕃人所占据的吐蕃高原大部地方一年四季气候寒冷,天气晴暖的季节很短暂,作物生长异常困难。高原地势又非常高,根本不适合耕种放牧,甚至大部地方不适合人畜生存!这应该是吐蕃人努力往各个方向寻求突破,以谋更好的生存之地的主要原因。他们希望能占领富饶之地,成为他们新的生存地方。我大唐的青海与安西,就是他们觊觎的主要目标。这些年他们攻占了我安西及青海的地些地方,他们就将大部的力量都转移到了这些地方,青海一带,他们屯积了数十万的人马,而且他们凭借青海之地的产出得到了这些人马的所需物质……”
“无论是青海还是安西,都是地域非常辽阔之地,比吐蕃高原更适合居住和生产,安西一带大部地方都适合放牧,要是被吐蕃人占领,不但可以挟西域各部共同抗击我大唐,其地所产的牛马也足够支撑吐蕃人的军事民生之用。黄河九曲及河湟谷地不是可以耕种的地方,青海沿岸都是极好的牧马地,因为与吐蕃接壤,是吐蕃人梦寐以求想得到的地方。若被吐蕃人完全得到了安西和青海之地,其国力必定大为增长,因此,安西和青海之地万不能落入吐蕃之手,要重新夺回安西和青海,必须要对吐蕃人发动大规模的战事,击败吐蕃人,让大唐成为这两块土地的真正王者……”
杨晞慷慨激昂地说了一通后,暂时停了一下,他要理一下思路,也要给李隆基及其他人以思考和反应的时间,接下来要怎么说,他还要看看他们的反应。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今天一定要把这些事说透,除了向在场的这些人证明他的眼光高深长远外,还想说服李隆基同意郭子仪和高适的请求,举大军讨伐吐蕃人。
两世都是军人,他喜欢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RS
==============
华清宫华清殿,被打搅了兴致的皇帝李隆基有点不情愿地接待了有急事相禀报的郭子仪、韦见素等人。没被请见的杨晞也以华清宫侍众禁军将领的身份陪侍在侧。
“陛下,从鄯州、凉州、安西数度传来消息,吐蕃人时常来犯,我大唐边关频繁告急!”郭子仪禀奏后,将怀中一份奏本取了出来,“陛下,吐蕃人趁我大唐内乱起来的时候,四处出击,时常犯我大唐边关,并侵占数地,臣恳请陛下下诏组建大军,讨伐吐蕃人。”
郭子仪没有任何的客套,在李隆基召见并问询他们这些人来华清宫的目的后,马上陈明的事由。
“陛下,臣附议!”武部侍郎高适马上站出来,支持郭子仪的提议,“如今我大唐内乱已经平息,当是解决外患的时候。吐蕃人趁火打劫,趁安禄山起乱的时候,攻我安西,侵我青海之地,我大唐万不能容忍此情况出现,臣恳请陛下下诏,组建大军讨伐吐蕃。”
但韦见素、房琯等跟着郭子仪来面圣的其他大臣,并未站出来支持郭子仪和高适的说法,但他们也没反对,只是静候皇帝李隆基的反应。韦见素、房琯等人并不支持马上对吐蕃用兵,毕竟现在内乱刚平,再展开大规模的战事,朝廷有些承受不了,百姓也会怨声载道,他们觉得即使要出兵,也要再缓缓,等过几年再说,现在应该与吐蕃和谈,要求吐蕃人退兵才是上策。
郭子仪、高适急切的请求并未换来李隆基马上的表态,从未想过此问题的李隆基,表现的很惊讶。
见皇帝如此表现,郭子仪更是心忧,再次站出来陈请道:“陛下,安西与青海形势很是危急,安西及陇右、朔方的兵马大部都内调平叛,现在也未全部归建,如此情况下,无论如何都是抵挡不住吐蕃人的攻击的。要是不组建大军讨伐,以武力夺回对安西和青海的控制,这两处地方,将再不会受我大唐的控制。臣恳请陛下下诏讨伐吐蕃,臣愿意率军出征!”
“陛下,臣也愿率军出征!”高适马上跟着站出来,大声请命。
看两位亲近之人这样表现,杨晞也忍不住了,跟在高适后面站出来,大声请命:“陛下,臣也认为,对付吐蕃人的威胁,只能以战争解决,以战才能止战,不然会有更多大唐的边关遭受吐蕃人的攻击,有数不清的大唐百姓遭受吐蕃人的残害!臣也愿意率军出征,扫除吐蕃人的威胁。”
杨晞也跟着出来掺合,李隆基有点意外,忍不住问询道:“杨晞,你为何也这样认为?”
在李隆基的心目中,杨晞的地位并不比郭子仪、韦见素、房琯等宰相低,主要是杨晞在危难时候力挽狂澜,拯救了大唐,并最叛乱最终平息。杨晞的所作所为让他惊愕并欣赏,杨晞的诸多见解也让他吃惊,让他大感兴趣。今天杨晞跟在后面掺合,原本对此事没太多兴趣的李隆基,马上就发问了。
见李隆基对他们的请命没什么表示,但杨晞跟着附议了几句后,李隆基马上反问了,郭子仪和高适都挺是吃惊,但吃惊之余,又有一丝欢喜起来。
看来一会前杨晞所讲的话没错,或许真的是他可以把皇帝说动。
他们也不再言语,静听杨晞将会如何回答皇帝的问询。
“陛下,臣以为安西和青海之地万不能失,所以必须要举大军讨伐吐蕃!”
“哦?!你为何这么认为?”李隆基似乎有点兴趣了,他喜欢看到杨晞那自信说话的样子。
“陛下,安西是控制西域的要充,安西不复,北庭也将不存,天山一带的国土尽丧失吐蕃、突厥人之手,因此安西驻军必须恢复,安西的吐蕃人一定要赶出去,安西境内的叛乱必须要平定!”
杨晞慷慨激昂的话震惊了李隆基及诸臣,连躲在帷幔后偷听的杨玉环也惊呆了,谁都没想到从未去过安西的杨晞,竟然如此看重安西大都护府的存在。
在诸人的惊异中,杨晞把安西与北庭两个治理天山南北的都护府存在的意义大概说了一遍,并陈述了非常多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都不能失的理由。
“陛下,臣完全认可杨大将军所陈之言,安西和北庭万不能放弃,一定要派兵收复!”高适在杨晞讲话的停顿间隙,马上站出来支持,并随后再次请愿,“陛下,臣在安西戍过边,臣愿领军出征,收复安西,复我安西和北庭。”
如今的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因安西军内调平叛,只有少数军镇还在我大唐军队的掌握之中,大部领地被吐蕃人及反叛的突厥各部落占领,大唐在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的影响力降到了极低点。若不马上增兵,后果将不堪设想,曾在陇右呆过的高适是心急如焚,一再请命率军出征。
郭子仪也马上站出来附议,支持杨晞的论断。但李隆基不置可否,只是示意杨晞继续讲述。
见李隆基意外地对他所说产生兴趣,郭子仪和高适马上支持,韦见素也想站出来支持,房琯及其他大臣没有反对,杨晞非常受鼓舞,马上接着讲述道:“陛下,安西因为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控制西域的要害,万不能有失。而青海之地,更是通往安西及北庭的门户,要是青海完全被吐蕃人占领,我大唐通往安西及北庭的道路就会被完全阻断,更不能有失!”
“青海除了地理位置极端重要外,还有一个更加不能放弃的原因,就是青海是一个非常好的牧场!”杨晞深吸了口气,侃侃而谈,“青海一带,幅地极广,青海沿岸都是水草丰美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极佳的牧马地,听说那里还盛产良马。陛下,若整个青海完全在我大唐掌控之下,光青海一地可以牧养的马就可以有数百万匹,能完全满足我大唐军队所需了。依臣所见,青海一带比之安西、安北甚至辽东更为重要,特别是河湟谷地及黄河九曲更是如此,是万不可丢失的地方。”
听杨晞一下子点出了有关青海的两点关键性的战略长要点,郭子仪很是吃惊。他知道杨晞从来没去过青海和安西,依杨晞的年龄和阅历,对青海和安西事务也不会有太多的了解,这段时间至少他没和杨晞讨论过安西及青海的事,两个人之间几乎也几乎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些。但今天他却从杨晞嘴里听到了高论,一下子起了兴致,希望能听到杨晞讲述更多,因此也没站出来插嘴。
李隆基也挺是吃惊,他没料到杨晞能看的这么远,想的这么多,当下扬扬手示意道:“杨爱卿,你所讲的挺有道理,朕想听听你的继续分析!”
“陛下,虽然这些年以来,我大唐对吐蕃的战事有许多的败绩,但依臣所见,现在的吐蕃国力并不是非常强,要是采取措施得当,那吐蕃的力量必定会大受影响,甚至遭受沉重打击也不一定!”杨晞的兴致更加高了,像个战略分析师一样讲的更加详细,“想必陛下也知道,吐蕃人所占据的吐蕃高原大部地方一年四季气候寒冷,天气晴暖的季节很短暂,作物生长异常困难。高原地势又非常高,根本不适合耕种放牧,甚至大部地方不适合人畜生存!这应该是吐蕃人努力往各个方向寻求突破,以谋更好的生存之地的主要原因。他们希望能占领富饶之地,成为他们新的生存地方。我大唐的青海与安西,就是他们觊觎的主要目标。这些年他们攻占了我安西及青海的地些地方,他们就将大部的力量都转移到了这些地方,青海一带,他们屯积了数十万的人马,而且他们凭借青海之地的产出得到了这些人马的所需物质……”
“无论是青海还是安西,都是地域非常辽阔之地,比吐蕃高原更适合居住和生产,安西一带大部地方都适合放牧,要是被吐蕃人占领,不但可以挟西域各部共同抗击我大唐,其地所产的牛马也足够支撑吐蕃人的军事民生之用。黄河九曲及河湟谷地不是可以耕种的地方,青海沿岸都是极好的牧马地,因为与吐蕃接壤,是吐蕃人梦寐以求想得到的地方。若被吐蕃人完全得到了安西和青海之地,其国力必定大为增长,因此,安西和青海之地万不能落入吐蕃之手,要重新夺回安西和青海,必须要对吐蕃人发动大规模的战事,击败吐蕃人,让大唐成为这两块土地的真正王者……”
杨晞慷慨激昂地说了一通后,暂时停了一下,他要理一下思路,也要给李隆基及其他人以思考和反应的时间,接下来要怎么说,他还要看看他们的反应。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今天一定要把这些事说透,除了向在场的这些人证明他的眼光高深长远外,还想说服李隆基同意郭子仪和高适的请求,举大军讨伐吐蕃人。
两世都是军人,他喜欢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