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小说网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 第44章 反应第二:反复刺探,随机应变 (2)
第44章 反应第二:反复刺探,随机应变 (2)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最新章节!
要探察对方的实情,必须通过反复的观察、推敲,以小见大,对对方加以测探和推测。对自己不清楚的地方,要反复探求,直到弄明白为止。这样就如同给对方撒下一张大网,等待对方主动落入网中,或者直接用网将对方罩住。
另外,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随机应变,巧妙地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让对方无孔可入,把自己的言辞变得无懈可击。这样在谈话中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让对方心服口服。很多人都知道晏子使楚的故事。楚王凌厉的语言攻势和侮辱都被晏子一一反驳以致无话可说,不得不折服。更重要的是,晏子通过这次出使刺探到了楚国的情况,这是楚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
齐国的重臣晏子一直都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得到了这个消息后,就召集了楚国所有的大臣,商量着怎样给晏子一个下马威,顺便扬扬楚国的国威。
楚王知道晏子个子矮小,就特地在城门旁开了一扇小门,准备迎接晏子。晏子来到楚国的城门下,然而楚国的城门紧紧地关着。守门的侍卫打开了那扇小门,让晏子从小门进城。
晏子知道楚王有心侮辱自己,便对守门的侍卫说:“请你去禀报楚王,问他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我自然应该从这个小门洞里进去;如果我出使的不是狗国,那我还得从大门走进去。”
侍卫们被他的这一番话说得无地自容,而站在城墙上的楚国大臣也都面面相觑。侍卫急忙传话到内宫,楚王一听,十分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城。
晏子来参见楚王,楚王还在为刚才的事情耿耿于怀,便想借机羞辱晏子一番。于是,他淡淡一笑,看着晏子矮小的身材说道:“你们齐国一定是没人了。”
晏子反问道:“大王何出此言?我们齐国的都城有成千上万户人家,要是大家都把衣袖撑起来,就可以遮天蔽日;如果大家都挥洒一下汗水,就像下了一场大雨。人多的时候都是肩膀挨着肩膀,需要侧着身子才能过去。”
楚王听完哈哈大笑:“既然如此,齐国怎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当使者呢?”
晏子不动声色地回答道:“大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自己的规矩:派遣使者要根据出使国家的情况来定。如果出使的是贤明的国家,就派德才兼备的人做使者;如果出使的是无能的国家,就派碌碌无为的人做使者。所以,我就被派到您这里来了。”
楚王吃了哑巴亏,觉得非常尴尬,心想:这个小矮子果然不好对付,以后说话一定要小心。
作为使者,晏子得到了应有的款待。但是楚王不死心,还想乘机捉弄晏子一下。酒兴正酣的时候,大堂上突然走来了两个武士,他们正押着一个犯人。
楚王问犯人犯的是什么罪。一个武士回答说,犯的是偷盗罪。
楚王问犯人是哪个国家的。另一个武士说是齐国人,在楚国偷东西,被他们抓个正着。
楚王不怀好意地笑了,对晏子说:“难道齐国人很善于偷盗吗?”话音刚落,在场的楚国大臣就哄堂大笑。
晏子没有笑,很镇定地离开自己的座位,来到楚王面前,作揖说道:“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生长在淮南,结出的橘子就又大又甜;可是同样的橘树,如果生长在淮北,结出来的就是又涩又小的枳。这是因为两地水土不同的缘故。同样,我们齐国人在齐国生活得好好的,个个讲礼仪,识大体,一到了楚国就成了小偷,这也是水土不同的结果吧!”
楚王听了无言以对,几个回合的交锋丢尽了面子。晏子出色地完成了出使楚国的任务。
晏子回到齐国后,对齐王说:“楚王胆大妄为,而且多数大臣都是乌合之众,如果在这个时候攻打楚国,他们一定会溃不成军。”他的看法得到了齐王的赞同,于是齐王发兵征讨楚国。结果齐军连连大胜,获得了楚国的许多城池。
在和楚王的几次交锋中,晏子都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并且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推测探知了楚国的实情,抓住了攻打楚国的大好时机。在谈话中,晏子没有让楚王占上风,反而让楚国的君臣觉得非常丢人,不敢再轻视他。所以说,在和别人谈话时,要学会随机应变,这样自己才能把握事态的发展,不至于有出格的语言或举动,并且会使对方哑口无言,诚心诚意地佩服你。而在谈话中,也要注意试探对方,以便了解实情。晏子不光在言语上更胜一筹,而且通过自己在出使楚国遇到的种种刁难情况,推测出了楚国的实力。
反应术讲究灵活运用语言,主张以静制动,可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不论对方如何刁难与苛求,镇定地对待才是上策。
谈话和打仗一样,也是有技术的,尤其是探求别人实情的谈话,更要有技术含量。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语言上结一张大网,网罗对方谈话的任何方面;同时,要善于观察,从对方的话中知道其下一步要做什么;最后,谈话的时候尽量少暴露自己,要尽可能多而且迅速地获得别人的信息。
反应术讲究灵活运用语言,主张以静制动,可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不论对方如何刁难与苛求,镇定地对待才是上策。除此之外,本篇还说“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这里阐述了观此知彼、观古知今这种推理、类比的哲学,这种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春秋时代的郑国国王郑庄公,因为母亲姜氏策划弟弟造反,在平定了弟弟的造反后,诅咒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再也不想见母亲了。
可是,庄公回到国都以后,久而不见母亲,渐渐地开始后悔,不觉自言自语道:“我杀了弟弟,又赶走了母亲,实在是罪过啊!”
有一个叫颍考叔的人,为人正直无私,以孝敬父母、诚信交友而小有名气。他看到庄公的情况后,对人说:“母亲不像母亲,但是,儿子不能不像儿子,庄公今天的举动有伤风化。”于是,颍考叔带了数只头鸮鸟,以献野味为名来见庄公。
庄公问:“这是什么鸟?”
颍考叔说:“这种鸟叫‘鸮’,白天看不见泰山,晚上可以明察秋毫。小的时候靠母亲抚养,长大以后就把母亲吃了。这是一种不孝之鸟,所以要把它吃掉。”
庄公面有愧色,沉默不语。
此时正好厨师献上一只蒸羊,庄公就给颍考叔一条羊腿。颍考叔拣好肉,用纸包裹起来,然后收到怀里。庄公看到他的举动,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颍考叔说:“臣家中有老母,但由于家贫,我只能用普通饭菜来孝敬她,因而她老人家从未享用过如此美味。所以,我要把好肉收藏起来带回家中,孝敬老母亲。”
庄公感叹:“你真是孝子啊!”说到此,庄公不觉长叹一声。
颍考叔问:“主公为何长叹?”
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奉养,得尽人子之心。寡人贵为诸侯,反不如你。”
颍考叔佯为不知,又问:“姜夫人不是好好的吗?何为无母?”
庄公就将姜氏与太叔(庄公弟弟)共谋造反的事情细细地讲述了一遍,最后说:“寡人已发下‘黄泉’之誓,如今追悔莫及。”
颍考叔说:“太叔已死,姜夫人只有您一个儿子,如果您不奉养她,与鸮鸟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您觉得因为当初发下的誓言为难,我有一计,可以解决问题。”
庄公问:“是什么计策呢?”
颍考叔说:“掘地直至能涌出泉水,建一地下室,先迎姜夫人在地下宫室居住,告诉她主公想念母亲之情,她是会答应的。主公在地下宫室中见母亲,没有违背‘黄泉’之誓,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庄公大喜,命令颍考叔招募壮士五百人,掘地深十余丈,泉水涌出,修建了一座地下颍室。
地下颍室修好以后,颍考叔来见姜夫人,告诉他庄公思念母亲的心情,请她前往地下颍室相见。郑庄公与母亲和好如初,留下了一个流芳千古的孝子美名。
颍考叔极其巧妙地运用类推之法,化解了郑庄公心里的难题,他的这一做法可以说是运用鬼谷子纵横学说的极佳范例,令人不得不佩服。
要探察对方的实情,必须通过反复的观察、推敲,以小见大,对对方加以测探和推测。对自己不清楚的地方,要反复探求,直到弄明白为止。这样就如同给对方撒下一张大网,等待对方主动落入网中,或者直接用网将对方罩住。
另外,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随机应变,巧妙地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让对方无孔可入,把自己的言辞变得无懈可击。这样在谈话中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让对方心服口服。很多人都知道晏子使楚的故事。楚王凌厉的语言攻势和侮辱都被晏子一一反驳以致无话可说,不得不折服。更重要的是,晏子通过这次出使刺探到了楚国的情况,这是楚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
齐国的重臣晏子一直都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得到了这个消息后,就召集了楚国所有的大臣,商量着怎样给晏子一个下马威,顺便扬扬楚国的国威。
楚王知道晏子个子矮小,就特地在城门旁开了一扇小门,准备迎接晏子。晏子来到楚国的城门下,然而楚国的城门紧紧地关着。守门的侍卫打开了那扇小门,让晏子从小门进城。
晏子知道楚王有心侮辱自己,便对守门的侍卫说:“请你去禀报楚王,问他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我自然应该从这个小门洞里进去;如果我出使的不是狗国,那我还得从大门走进去。”
侍卫们被他的这一番话说得无地自容,而站在城墙上的楚国大臣也都面面相觑。侍卫急忙传话到内宫,楚王一听,十分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城。
晏子来参见楚王,楚王还在为刚才的事情耿耿于怀,便想借机羞辱晏子一番。于是,他淡淡一笑,看着晏子矮小的身材说道:“你们齐国一定是没人了。”
晏子反问道:“大王何出此言?我们齐国的都城有成千上万户人家,要是大家都把衣袖撑起来,就可以遮天蔽日;如果大家都挥洒一下汗水,就像下了一场大雨。人多的时候都是肩膀挨着肩膀,需要侧着身子才能过去。”
楚王听完哈哈大笑:“既然如此,齐国怎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当使者呢?”
晏子不动声色地回答道:“大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自己的规矩:派遣使者要根据出使国家的情况来定。如果出使的是贤明的国家,就派德才兼备的人做使者;如果出使的是无能的国家,就派碌碌无为的人做使者。所以,我就被派到您这里来了。”
楚王吃了哑巴亏,觉得非常尴尬,心想:这个小矮子果然不好对付,以后说话一定要小心。
作为使者,晏子得到了应有的款待。但是楚王不死心,还想乘机捉弄晏子一下。酒兴正酣的时候,大堂上突然走来了两个武士,他们正押着一个犯人。
楚王问犯人犯的是什么罪。一个武士回答说,犯的是偷盗罪。
楚王问犯人是哪个国家的。另一个武士说是齐国人,在楚国偷东西,被他们抓个正着。
楚王不怀好意地笑了,对晏子说:“难道齐国人很善于偷盗吗?”话音刚落,在场的楚国大臣就哄堂大笑。
晏子没有笑,很镇定地离开自己的座位,来到楚王面前,作揖说道:“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生长在淮南,结出的橘子就又大又甜;可是同样的橘树,如果生长在淮北,结出来的就是又涩又小的枳。这是因为两地水土不同的缘故。同样,我们齐国人在齐国生活得好好的,个个讲礼仪,识大体,一到了楚国就成了小偷,这也是水土不同的结果吧!”
楚王听了无言以对,几个回合的交锋丢尽了面子。晏子出色地完成了出使楚国的任务。
晏子回到齐国后,对齐王说:“楚王胆大妄为,而且多数大臣都是乌合之众,如果在这个时候攻打楚国,他们一定会溃不成军。”他的看法得到了齐王的赞同,于是齐王发兵征讨楚国。结果齐军连连大胜,获得了楚国的许多城池。
在和楚王的几次交锋中,晏子都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并且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推测探知了楚国的实情,抓住了攻打楚国的大好时机。在谈话中,晏子没有让楚王占上风,反而让楚国的君臣觉得非常丢人,不敢再轻视他。所以说,在和别人谈话时,要学会随机应变,这样自己才能把握事态的发展,不至于有出格的语言或举动,并且会使对方哑口无言,诚心诚意地佩服你。而在谈话中,也要注意试探对方,以便了解实情。晏子不光在言语上更胜一筹,而且通过自己在出使楚国遇到的种种刁难情况,推测出了楚国的实力。
反应术讲究灵活运用语言,主张以静制动,可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不论对方如何刁难与苛求,镇定地对待才是上策。
谈话和打仗一样,也是有技术的,尤其是探求别人实情的谈话,更要有技术含量。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语言上结一张大网,网罗对方谈话的任何方面;同时,要善于观察,从对方的话中知道其下一步要做什么;最后,谈话的时候尽量少暴露自己,要尽可能多而且迅速地获得别人的信息。
反应术讲究灵活运用语言,主张以静制动,可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不论对方如何刁难与苛求,镇定地对待才是上策。除此之外,本篇还说“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这里阐述了观此知彼、观古知今这种推理、类比的哲学,这种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春秋时代的郑国国王郑庄公,因为母亲姜氏策划弟弟造反,在平定了弟弟的造反后,诅咒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再也不想见母亲了。
可是,庄公回到国都以后,久而不见母亲,渐渐地开始后悔,不觉自言自语道:“我杀了弟弟,又赶走了母亲,实在是罪过啊!”
有一个叫颍考叔的人,为人正直无私,以孝敬父母、诚信交友而小有名气。他看到庄公的情况后,对人说:“母亲不像母亲,但是,儿子不能不像儿子,庄公今天的举动有伤风化。”于是,颍考叔带了数只头鸮鸟,以献野味为名来见庄公。
庄公问:“这是什么鸟?”
颍考叔说:“这种鸟叫‘鸮’,白天看不见泰山,晚上可以明察秋毫。小的时候靠母亲抚养,长大以后就把母亲吃了。这是一种不孝之鸟,所以要把它吃掉。”
庄公面有愧色,沉默不语。
此时正好厨师献上一只蒸羊,庄公就给颍考叔一条羊腿。颍考叔拣好肉,用纸包裹起来,然后收到怀里。庄公看到他的举动,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颍考叔说:“臣家中有老母,但由于家贫,我只能用普通饭菜来孝敬她,因而她老人家从未享用过如此美味。所以,我要把好肉收藏起来带回家中,孝敬老母亲。”
庄公感叹:“你真是孝子啊!”说到此,庄公不觉长叹一声。
颍考叔问:“主公为何长叹?”
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奉养,得尽人子之心。寡人贵为诸侯,反不如你。”
颍考叔佯为不知,又问:“姜夫人不是好好的吗?何为无母?”
庄公就将姜氏与太叔(庄公弟弟)共谋造反的事情细细地讲述了一遍,最后说:“寡人已发下‘黄泉’之誓,如今追悔莫及。”
颍考叔说:“太叔已死,姜夫人只有您一个儿子,如果您不奉养她,与鸮鸟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您觉得因为当初发下的誓言为难,我有一计,可以解决问题。”
庄公问:“是什么计策呢?”
颍考叔说:“掘地直至能涌出泉水,建一地下室,先迎姜夫人在地下宫室居住,告诉她主公想念母亲之情,她是会答应的。主公在地下宫室中见母亲,没有违背‘黄泉’之誓,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庄公大喜,命令颍考叔招募壮士五百人,掘地深十余丈,泉水涌出,修建了一座地下颍室。
地下颍室修好以后,颍考叔来见姜夫人,告诉他庄公思念母亲的心情,请她前往地下颍室相见。郑庄公与母亲和好如初,留下了一个流芳千古的孝子美名。
颍考叔极其巧妙地运用类推之法,化解了郑庄公心里的难题,他的这一做法可以说是运用鬼谷子纵横学说的极佳范例,令人不得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