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向西向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捺钵王朝之辽圣宗最新章节!
斜轸说道:
“西南的情形不知你是否知道。西南战事多年来从没有停止过。主要是为了争夺党项人世袭的河西那一块肥肉。可都是对付些土兵,并没有什么大战。去年年底西南招讨使韩匡嗣病死,他的儿子韩德威今年年初接任,没想到刚一到任就出了大事。先是党项十五部一起侵边,朝廷派刚刚征讨阻卜回军的耶律速撒半道直接去支援,不久接到捷报,朝廷下诏表扬还派使者带着犒赏前去慰劳。以为没事儿了。不想刚入三月,紧急军报飞到,说到党项又叛,天德军一场大战节度使颓剌父子双双战死。朝廷震惊,像这等大员阵亡的败仗好久没有过了。”
两三个月前正在举行入葬大礼,挞凛就在大营之中,天德军节度使战死的军报传来他也是知道的。当时就为那里的烽火突起战事惨败感到颇为震惊,还曾想到韩德威打仗看来不行。却不清楚具体情况。斜轸几年前做过西南招讨使,对那里的形势应该知之甚清,而他将要介入北院的军事全局,正需要了解情况,于是问道。
“这事我是知道的。只是不明就里。党项土著势力分散,历来都是小打小闹,怎么韩招讨一到就大打起来了呢?”
斜轸咧嘴苦笑:“韩招讨运气不好。去年赵光义的头上掉了个金元宝。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献地归附。他自然高兴极了,正想一统天下,银夏这个老顽疾藩镇就自己送上门来。脑袋一热,想乘机连阴山以南大河内外一起收了,出一口高梁河骑驴逃跑的恶气。便支持王承美去夺回老巢旧丰州。韩招讨刚去,没有准备,结果一战大败。”
“噢,后来韩招讨毕竟得胜了。”
“是啊。为了扭转战局,朝廷专门下了一道旨意,赐韩德威尚方宝剑,所有属下可以先斩后奏。又增派了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率兵增援。说是打胜了,可是不过抓了几个跟着起哄的小部族首领,还有一些部族投降了。而罪魁祸首王承美那贼早就带着战利品撤回新丰州庆功领赏去了。”
“这个王承美我听说过。是党项藏才族人,是世代居住丰州的当地豪酋。太祖皇帝打下河西,他爹以地归降。穆宗时荒忽朝政边防松弛,这个反复小人率领部族南投了宋国。他既然想要夺回旧地,怎么又轻易撤了呢?”
“不是他想撤,是李继捧的族人不服,纷纷起兵,定难五州全都反了。赵光义不但没有吃到一块大肥肉,反而吞了个火炭团,惹得烽烟四起。银夏都消化不了,不要说北地阴山了。没了宋军支持,王承美只好退回他的新丰州。”
作为老边将挞凛知道,这里说的旧丰州在阴山南麓金河一带,就是目下辽国的丰州和西南招讨司所在地。王承美的父亲投宋之后,开封在大河以西浊轮川以东划给他一片封地仍然叫做丰州。当时这片土地还在北汉版图之内,开封其实是用他作为与北汉和定难军争夺这块地盘的一个楔子。
“既然已经胜了,干嘛又要增兵呢?”
“现在就是这个问题。韩招讨新官上任三把火,本想立功显名,却遭当头一棒,损兵折将,这口气总是要出。单单教训党项那些墙头草,根本用不着增兵,西南两万人马,还有后来增派的北院大王速撒的五千援兵,根本用不了。”
“难道韩招讨是想要报复姓王的打到新丰州去?”
“那倒不是,朝廷有严命,大丧期间不许挑起和宋国的战端。”
“那他想干什么?”挞凛大惑不解了。
“他提出要北灭突厥!因为王承美那贼除了有开封的支持,还勾结了阴山一带的突厥。既然不能报复宋军,就要惩治突厥。这件事枢密院没有人赞成。可是不知道太后是个什么想法。”
提到突厥,挞凛敏感起来。阴山以北属西北招讨使司下的倒塌岭节度使司统辖,是挞凛的职份所在。他知道,突厥曾经强盛于隋唐,是当时的主要边患。唐代成功地打败突厥,从此这一支强悍的北方民族一部分融入中原,一部分卷旗西去。只有一小部分既没有西去也没有驯服的残部仍然留在阴山,虽然他们中间不乏有人还想东山再起,但已经不是西北招讨司的主要祸患。要说王承美勾结突厥,是完全可能的。还有人说党项根源上就来自于突厥呢。挞凛没有见到西南招讨司的报告,没想到这个韩德威居然要大兵北讨突厥,简直是不可思议。突厥强盛时最善诱敌深入,然后隐藏在荒漠之中发动突袭,令中原大军疲于奔命被动挨打。现在剩下些倏忽来去的残部,动用大军更是大砲打蚊子,劳师糜饷又难以奏功。看来这个韩招讨是为了挽回面子急于要打个大胜仗,根本不了解情况就盲目决策。
他听出北枢密话中的不满,也明白了这事为什么不能在朝会上说。想起耶律古老在这里等着催饷备询,多日不得接见,当时还觉得有些奇怪,以为枢密院效率低下,这时也知晓了其中原委。
转眼到了御帐,许多卫兵一路侍卫站立。斜轸问一个守在门口随时听候招呼的太监:
“现在谁在里面?”
太监陪着笑脸道:“南面室昉老丞相才走,太后和皇上刚刚得空,还没有传见别人。大人稍等,小人进去禀报。”
太后显得很疲倦,倚在坐榻的靠枕上,端着一杯茶正在慢慢啜饮。耶律隆绪隔着一张矮几坐在旁边。小皇帝的脸上红润了许多,比起在葬礼上见到时好像健壮了些,显得气宇轩昂神采丰逸。二人给两宫圣上请了安。太后和挞凛寒暄了几句,很高兴他们叔侄三人都得了差事准备开始做事。然后她接过斜轸带来的报告,看了看就皱起了眉头,将报告递给皇帝,对斜轸说道:
“西南一会儿说打了胜仗一会儿又说贼人复叛。还有,为什么要打突厥呢?”
斜轸听太后的口气,心里有了底,清了清喉咙,端坐说道:
“太后明见。西南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反反复复,皆是因为那一带党项、突厥、吐蕃、宋国诸般势力争夺,时战时和,境内党项叛服无常。微臣之见,西南不宜再增大兵。现在银夏对宋开战,宋人应该暂时无暇东顾,我们应该靖边守土静观其变,同时防止银夏党项向东扩张和招纳境内党项叛逃。不应该大举兴兵北上攻打突厥。如果兵不够,只要命西南部族出几千人便可。”
斜轸一口气说完枢密院的意见,有些忐忑地看着太后。萧燕燕先是温和地问隆绪道:
“皇帝看完了吗?北枢密院的意见是西南不再增兵出击,皇帝以为如何?”
十四岁的隆绪除了练习弓马骑射,每天都在师傅的教导下学习汉文和契丹文,听讲经史,开始读奏章了解朝廷政务。所有大政决断还是由母后一人做出,但是现在都不忽略他的存在,要让他先说话。他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渐渐懂了很多东西,但是同时也知道自己见识还浅,而皇帝金口玉言是不能说错话的。所以除了只有他和太后两个人的时候,试着表达自己的见解之外,从来不在大臣面前轻易表态。仍是一如既往地说道:
“一切全凭母后决断。”
“挞凛,你对西部边事并不生疏,你觉得怎样?”
挞凛原本只带着耳朵来,没想到会问到自己。事情多少涉及西北,即使全不涉及,说到边事自己也没有理由推说一点不懂。看来机谋深算的北枢密叫自己来也是有一番用心的。来不及细想,直话直说道:
“西南的报告臣还没来得及看,不过臣以为枢密使的话有道理。现在不是对银夏和河西、河东用兵的良机,更不是进讨突厥的时候。臣虽然长年呆在西北,可是对各方边事军事也有些许了解。倘若趁着南北歇兵,朝廷有余力出战,与其在西边打还不如在东边打。对宋战争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打渤海和生女真可以解决东北的痼疾,还可以为南北战争消除隐患。”
此话一出倒是让斜轸吃了一惊,他想到挞凛会发言,却没想到他在支持自己西南弥兵的同时,却提出了一个自己没有想到,也没有和自己商量过的东线作战主张。不过听起来这话却说得有理。东边一直就是巨大隐患,加上这次渤海人乘丧作乱,的确是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只是不知两人就这样一致否决了韩德威的请求,太后会不会不高兴。
谁想太后呵呵笑道:
“挞凛说得好。哀家希望听真话,以后你就是要一直这样。枢密院也虑得周密。没想到挞凛你也想到了东征。哀家正想和你们商议出兵讨伐渤海余孽和叛逆女真这件事呢。”
太后的态度完全出乎了两位大臣的预料,但也心下佩服。挞凛不用说,冒然发表意见竟正与上意契合,当然喜出望外。斜轸一想,东征的确比西讨明智,只怪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赶紧附和道:
“太后和挞凛的话令臣茅塞顿开。其实枢密院早就以为东边一仗应该打,只是国家大丧,西南用兵,南边的军队又不能动,觉得难以筹措。就是挞凛这话,与其西讨不如东征,早就该教训那些龟孙贼獠了!那西南韩招讨那里怎么答复他呢?”
燕燕果断道:“西南只能命韩德威就菜下饭,有多大力量做多大事,虽然要惩罚那些入侵贼寇,但主旨是巩固边防,最多像北院所说的调集几千当地部族兵支持,不能再投入兵力了。”
斜轸由衷赞道:“太后英明。耶律抹只新任东京留守,是不是就让他统兵出征?”
燕燕看了一眼挞凛道:“耶律抹只坐镇东京负责后勤,这一次用耶律普宁为帅,萧恒德为主将,你们以为如何?”
斜轸说道:
“西南的情形不知你是否知道。西南战事多年来从没有停止过。主要是为了争夺党项人世袭的河西那一块肥肉。可都是对付些土兵,并没有什么大战。去年年底西南招讨使韩匡嗣病死,他的儿子韩德威今年年初接任,没想到刚一到任就出了大事。先是党项十五部一起侵边,朝廷派刚刚征讨阻卜回军的耶律速撒半道直接去支援,不久接到捷报,朝廷下诏表扬还派使者带着犒赏前去慰劳。以为没事儿了。不想刚入三月,紧急军报飞到,说到党项又叛,天德军一场大战节度使颓剌父子双双战死。朝廷震惊,像这等大员阵亡的败仗好久没有过了。”
两三个月前正在举行入葬大礼,挞凛就在大营之中,天德军节度使战死的军报传来他也是知道的。当时就为那里的烽火突起战事惨败感到颇为震惊,还曾想到韩德威打仗看来不行。却不清楚具体情况。斜轸几年前做过西南招讨使,对那里的形势应该知之甚清,而他将要介入北院的军事全局,正需要了解情况,于是问道。
“这事我是知道的。只是不明就里。党项土著势力分散,历来都是小打小闹,怎么韩招讨一到就大打起来了呢?”
斜轸咧嘴苦笑:“韩招讨运气不好。去年赵光义的头上掉了个金元宝。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献地归附。他自然高兴极了,正想一统天下,银夏这个老顽疾藩镇就自己送上门来。脑袋一热,想乘机连阴山以南大河内外一起收了,出一口高梁河骑驴逃跑的恶气。便支持王承美去夺回老巢旧丰州。韩招讨刚去,没有准备,结果一战大败。”
“噢,后来韩招讨毕竟得胜了。”
“是啊。为了扭转战局,朝廷专门下了一道旨意,赐韩德威尚方宝剑,所有属下可以先斩后奏。又增派了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宁率兵增援。说是打胜了,可是不过抓了几个跟着起哄的小部族首领,还有一些部族投降了。而罪魁祸首王承美那贼早就带着战利品撤回新丰州庆功领赏去了。”
“这个王承美我听说过。是党项藏才族人,是世代居住丰州的当地豪酋。太祖皇帝打下河西,他爹以地归降。穆宗时荒忽朝政边防松弛,这个反复小人率领部族南投了宋国。他既然想要夺回旧地,怎么又轻易撤了呢?”
“不是他想撤,是李继捧的族人不服,纷纷起兵,定难五州全都反了。赵光义不但没有吃到一块大肥肉,反而吞了个火炭团,惹得烽烟四起。银夏都消化不了,不要说北地阴山了。没了宋军支持,王承美只好退回他的新丰州。”
作为老边将挞凛知道,这里说的旧丰州在阴山南麓金河一带,就是目下辽国的丰州和西南招讨司所在地。王承美的父亲投宋之后,开封在大河以西浊轮川以东划给他一片封地仍然叫做丰州。当时这片土地还在北汉版图之内,开封其实是用他作为与北汉和定难军争夺这块地盘的一个楔子。
“既然已经胜了,干嘛又要增兵呢?”
“现在就是这个问题。韩招讨新官上任三把火,本想立功显名,却遭当头一棒,损兵折将,这口气总是要出。单单教训党项那些墙头草,根本用不着增兵,西南两万人马,还有后来增派的北院大王速撒的五千援兵,根本用不了。”
“难道韩招讨是想要报复姓王的打到新丰州去?”
“那倒不是,朝廷有严命,大丧期间不许挑起和宋国的战端。”
“那他想干什么?”挞凛大惑不解了。
“他提出要北灭突厥!因为王承美那贼除了有开封的支持,还勾结了阴山一带的突厥。既然不能报复宋军,就要惩治突厥。这件事枢密院没有人赞成。可是不知道太后是个什么想法。”
提到突厥,挞凛敏感起来。阴山以北属西北招讨使司下的倒塌岭节度使司统辖,是挞凛的职份所在。他知道,突厥曾经强盛于隋唐,是当时的主要边患。唐代成功地打败突厥,从此这一支强悍的北方民族一部分融入中原,一部分卷旗西去。只有一小部分既没有西去也没有驯服的残部仍然留在阴山,虽然他们中间不乏有人还想东山再起,但已经不是西北招讨司的主要祸患。要说王承美勾结突厥,是完全可能的。还有人说党项根源上就来自于突厥呢。挞凛没有见到西南招讨司的报告,没想到这个韩德威居然要大兵北讨突厥,简直是不可思议。突厥强盛时最善诱敌深入,然后隐藏在荒漠之中发动突袭,令中原大军疲于奔命被动挨打。现在剩下些倏忽来去的残部,动用大军更是大砲打蚊子,劳师糜饷又难以奏功。看来这个韩招讨是为了挽回面子急于要打个大胜仗,根本不了解情况就盲目决策。
他听出北枢密话中的不满,也明白了这事为什么不能在朝会上说。想起耶律古老在这里等着催饷备询,多日不得接见,当时还觉得有些奇怪,以为枢密院效率低下,这时也知晓了其中原委。
转眼到了御帐,许多卫兵一路侍卫站立。斜轸问一个守在门口随时听候招呼的太监:
“现在谁在里面?”
太监陪着笑脸道:“南面室昉老丞相才走,太后和皇上刚刚得空,还没有传见别人。大人稍等,小人进去禀报。”
太后显得很疲倦,倚在坐榻的靠枕上,端着一杯茶正在慢慢啜饮。耶律隆绪隔着一张矮几坐在旁边。小皇帝的脸上红润了许多,比起在葬礼上见到时好像健壮了些,显得气宇轩昂神采丰逸。二人给两宫圣上请了安。太后和挞凛寒暄了几句,很高兴他们叔侄三人都得了差事准备开始做事。然后她接过斜轸带来的报告,看了看就皱起了眉头,将报告递给皇帝,对斜轸说道:
“西南一会儿说打了胜仗一会儿又说贼人复叛。还有,为什么要打突厥呢?”
斜轸听太后的口气,心里有了底,清了清喉咙,端坐说道:
“太后明见。西南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反反复复,皆是因为那一带党项、突厥、吐蕃、宋国诸般势力争夺,时战时和,境内党项叛服无常。微臣之见,西南不宜再增大兵。现在银夏对宋开战,宋人应该暂时无暇东顾,我们应该靖边守土静观其变,同时防止银夏党项向东扩张和招纳境内党项叛逃。不应该大举兴兵北上攻打突厥。如果兵不够,只要命西南部族出几千人便可。”
斜轸一口气说完枢密院的意见,有些忐忑地看着太后。萧燕燕先是温和地问隆绪道:
“皇帝看完了吗?北枢密院的意见是西南不再增兵出击,皇帝以为如何?”
十四岁的隆绪除了练习弓马骑射,每天都在师傅的教导下学习汉文和契丹文,听讲经史,开始读奏章了解朝廷政务。所有大政决断还是由母后一人做出,但是现在都不忽略他的存在,要让他先说话。他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渐渐懂了很多东西,但是同时也知道自己见识还浅,而皇帝金口玉言是不能说错话的。所以除了只有他和太后两个人的时候,试着表达自己的见解之外,从来不在大臣面前轻易表态。仍是一如既往地说道:
“一切全凭母后决断。”
“挞凛,你对西部边事并不生疏,你觉得怎样?”
挞凛原本只带着耳朵来,没想到会问到自己。事情多少涉及西北,即使全不涉及,说到边事自己也没有理由推说一点不懂。看来机谋深算的北枢密叫自己来也是有一番用心的。来不及细想,直话直说道:
“西南的报告臣还没来得及看,不过臣以为枢密使的话有道理。现在不是对银夏和河西、河东用兵的良机,更不是进讨突厥的时候。臣虽然长年呆在西北,可是对各方边事军事也有些许了解。倘若趁着南北歇兵,朝廷有余力出战,与其在西边打还不如在东边打。对宋战争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打渤海和生女真可以解决东北的痼疾,还可以为南北战争消除隐患。”
此话一出倒是让斜轸吃了一惊,他想到挞凛会发言,却没想到他在支持自己西南弥兵的同时,却提出了一个自己没有想到,也没有和自己商量过的东线作战主张。不过听起来这话却说得有理。东边一直就是巨大隐患,加上这次渤海人乘丧作乱,的确是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只是不知两人就这样一致否决了韩德威的请求,太后会不会不高兴。
谁想太后呵呵笑道:
“挞凛说得好。哀家希望听真话,以后你就是要一直这样。枢密院也虑得周密。没想到挞凛你也想到了东征。哀家正想和你们商议出兵讨伐渤海余孽和叛逆女真这件事呢。”
太后的态度完全出乎了两位大臣的预料,但也心下佩服。挞凛不用说,冒然发表意见竟正与上意契合,当然喜出望外。斜轸一想,东征的确比西讨明智,只怪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赶紧附和道:
“太后和挞凛的话令臣茅塞顿开。其实枢密院早就以为东边一仗应该打,只是国家大丧,西南用兵,南边的军队又不能动,觉得难以筹措。就是挞凛这话,与其西讨不如东征,早就该教训那些龟孙贼獠了!那西南韩招讨那里怎么答复他呢?”
燕燕果断道:“西南只能命韩德威就菜下饭,有多大力量做多大事,虽然要惩罚那些入侵贼寇,但主旨是巩固边防,最多像北院所说的调集几千当地部族兵支持,不能再投入兵力了。”
斜轸由衷赞道:“太后英明。耶律抹只新任东京留守,是不是就让他统兵出征?”
燕燕看了一眼挞凛道:“耶律抹只坐镇东京负责后勤,这一次用耶律普宁为帅,萧恒德为主将,你们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