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初出茅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捺钵王朝之辽圣宗最新章节!
统和十七年(999年)的年关将近,南京城里张灯结彩。人们毫不理会十几年的父母官耶律休哥故去,留守府刚刚换了新主人。南京的居民们过了十余年的太平日子,觉得战争硝烟已经远逝长空。城中的酒楼食肆灯光璀璨,勾栏花院翠袖招摇,商铺地摊风灯成串。
延芳淀又是一番冬日景象,它没有南京城的繁华锦绣,有的是一片辽阔疏朗的银色世界。平展展铺着雪花的湖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镜子的边缘蜿蜒婀娜,镶嵌着玉树琼花和一丛丛艳丽的腊梅。千回百转的碎石甬道扫得光可照人,好像系着无数琼楼玉宇的深色飘带。身穿臃肿宫装的太监宫女们格外忙碌,在各处殿宇楼阁、帷幕庭院和园子里的树上挂起形状各异的灯笼和五颜六色的绢花,御厨房里彻夜炊烟袅袅灯火通明,美味佳肴的香气溢满空中。
外面一片节日气氛,行营的议事帐中却在讨论开战。
新任南京留守梁国王耶律隆庆经过半个多月的辛苦努力拿出了一份敌情报告,正在侃侃解说:
“宋国王镇守南京十六年,战绩赫赫,功不可没,可是后期却入了歧途,文恬武嬉,坐视敌人放手备战。宋贼一边假意求和,一边加紧磨刀。去年赵光义死了,赵恒继位,雄州知州何承矩向朝廷告哀,示好求和。就是宋国王代为转达的。朝廷英明,没有接受。而就是这个姓何的,是宋贼的河北缘边屯田使,专门主持备战。现在的拒马河南岸,宋贼利用低洼地势连通一片泽国,形成了对付契丹骑兵的水上防线,号称是一道‘水长城’。这道长城已经从泥沽海口延伸到莫州一带。宋贼已经陆续在千里边境线上修建了军寨十六座,兵铺一百五十个。现在契丹铁骑南下只有西边长城口一条通道了,再这样坐视下去,要不了多久契丹想要出兵都不可能了。母后,皇上,小王以为,应该立即出兵南伐,不能让宋贼得逞。”
耶律斜轸第一个旗帜鲜明地站出来支持道:
“臣以为梁国王的主张非常正确。南北最后一次大战,就是收复易州一战,至今已经十年,如果南北已经缔结和约,和平自当越长久越好。可现在南北只是暂时停战,宋贼正在修养声息加紧备战。臣以为,如果仗早晚要打,晚打不如早打,不能让敌人准备妥当再打。老臣以为应该现在开始着手,明冬之前开战。”
他今年五十七岁了,眉毛胡子都染上了霜,两颊塌陷,面色灰暗。这位北枢密位极人臣,尽享荣华,最钟情者不过两样:权位和酒色。然这两样都是大耗心血体力的,现在刚上了些年纪便显得力不从心透支过度了。
北府宰相萧继远也道:
“梁国王年纪虽轻,见识深远,臣听了觉得恍然大悟,宋国王在南京的那一套早就应该改变了。这次南伐,梁国王做主帅必能旗开得胜,臣愿意为先锋。”
殿中没有人反对。耶律隆庆现在是南京留守,主持南北和战是他的职责所在。他认真考察了边境军情,所提出的报告自当具有权威性。北枢密院主掌军国大事,负责搜集敌国情报,北枢密为南京留守背书说明这个意见的成熟稳妥。
韩德让心里喟叹:这几个人一唱一和,不仅把开战弄得板上钉钉,连时间和主帅都定好了。耶律休哥走了,把不战而实现南北和平的希望也带走了。整个契丹只有他出身皇族战功累累手握兵权远见卓识,可以无所顾忌地密谋媾和。如今是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了。既然战争迟早会来,耶律斜轸的话就是对的:晚打不如早打。于是说道:
“老臣赞成南伐,这次应该是了结南北恩怨的大战,出动兵力最少也要十五万,所以要尽快集括军队,皇上也要准备御驾亲征。”
一句话说得耶律隆庆怔住了,萧继远也红了脸。根据契丹祖制,出兵超过十五万必要皇帝御驾亲征。耶律隆庆要是随征最多就是先锋。继远忙道:
“韩辅政说的对,梁国王应为先锋,在下任为驱遣。”
耶律隆绪脸上拂过一丝笑意,他觉得韩德让的话说得很适时。这个二弟初出茅庐雄心万丈,且不说他毫无军事经验,不能让人放心;就是战之必胜也不能让他独领大军任意展翅,那样的话,只怕自己这个傀儡都当不长了。为什么御驾亲征太后总要不辞劳苦亲自同行,不是她喜欢战场硝烟,而是出于同样的道理。他索性替母后说出来,道:
“朕以为此次南伐梁国王用心筹划成竹在胸,率兵出战自是当仁不让。只是梁国王第一次上战场,朕应该押阵助威。以前每次大战都靠母后临战指挥,此次也还要恭请母后不辞辛苦亲临前线,朕愿意为母后保驾护航。”
萧燕燕微微颔首,道:
“梁国王提议南伐,哀家也赞成,可是梁国王没有说这一次南伐的目标是什么呢。”
隆庆上前挺胸握拳道:
“母后英明,儿臣想的是收复两州三关。儿臣知道不易,所以要先打破敌人的防御体系,逼退宋贼,等到两州三关成了几座孤城,就是摘取果实之时。”
燕燕投去赞许的目光,口中赞道:
“好!哀家同意皇帝的提议,这次南伐就以梁国王为前锋,哀家和皇帝一起御驾亲征。”
时间一晃就到了第二年的深秋。立冬过后的第三天,狹底堝的阅兵场上举行了隆重的南伐誓师大会。十五万大军齐集,如同漫坡的潮水覆盖了方圆数十里的田野。刀枪如林铠甲曜日,猎猎秋风将如云的旌旗吹得隆隆作响。太后、皇帝、耶律隆庆和从征的重臣们迎风站在检阅台上。隆庆身穿黑色紧身战袍,外罩雪亮银甲,头顶亮银盔,脚踏鹿皮靴,容光焕发神采飞扬,英俊的脸庞更加显得光彩照人。他身边的皇帝耶律隆绪本来身材颀长,面如朗月,却被他相衬显得有些瘦弱苍白。只是那一种云淡风轻不动声色的气质稳如磐石。
隆庆名为前锋,实是主帅。虽是第一次指挥大战,甚至是第一次上战场,可是他一点也不胆怯,显得胸有成竹信心百倍。他已经练兵多日,随着他的令旗挥动,军队依次进行祭天地、射鬼箭、列队行进等各项仪式。眼看红日当头,时近正午,仪式就要结束。誓师之后大军就要直接出发,先向西经过涿州、易州、开赴边境,然后突破边关进入敌国,那一刻便是战争的开始。
忽然几匹快马从南京城的方向卷尘而来,检阅台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骑在最前面的是北枢密院的一名传令官。传令官一直策马驰到检阅台近前才跳下马背。见他手里举着北枢密院的腰牌,重重卫兵都让开通道。年轻人气喘吁吁跑步来到太后身边,单膝跪地低头沉声报道:
“报告太后、皇上,北枢密薨了!”
“你说什么?”太后颤声问道。
“北枢密今天早上刚刚薨了。”
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耶律隆庆更是目瞪口呆。北枢密耶律斜轸前几日突然病了,所以不能参加这次南伐。太后命他留下养病,同时坐镇南京保障后勤。没想到这么快就病故了,而且正是在出兵这天。耶律隆庆嘴角抽了抽,北枢密是他的盟友和支持者,对这次南伐非常卖力。可能就是由于准备开战过度劳累,才会被病魔击垮。他感到伤心,更感到不吉。
“母后,怎么办?”隆庆哭丧着脸问太后。
萧燕燕脸上笼罩着一层阴霾,问道:
“北枢密临终有什么遗言吗?”
小校从怀里掏出一个牛皮封套,说道:
“北枢密留下一份遗折。”
燕燕命太监接过来,对隆庆说道:
“一切照旧进行,命军队出发。宿营的时候商议北枢密的后事。”
军队像洪流一样滚滚前行,队伍中间禁卫军簇拥着太后和皇帝的两座高大銮驾。燕燕请韩德让坐进自己的车里,说道:
“四哥,北枢密死在南伐誓师出发的时候,是不是不吉利呢?耶律斜轸辅佐皇帝十六年,突然就不在了。他和宋国王两个朝廷肱骨重臣前后脚离去,就像这外面秋风落叶一样,让人心里空落落地难受。”
韩德让和萧燕燕亲密无间,但对很多人和事的看法并不一样。对这个耶律斜轸,萧燕燕有很多赞赏和不舍,可是韩德让对他却完全没有好感,对他的突然离世有几分伤感也有几分庆幸。这两个辅政之间除了争权夺利嫉妒不服,更重要的是政见完全不同。耶律隆庆替补耶律休哥做了南京留守,朝廷的天平向韩德让的对立面倾斜。可是忽然耶律斜轸也死了,天平又平衡过来了,甚至倒向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扫清了一大障碍。他攥住萧燕燕放在膝上的手道:
“死生有命,没有什么不吉利。燕燕你不要伤心,这些年耶律斜轸有功劳有苦劳,但也有顽固守旧拖累朝政的时候。商议恤典时从优从厚就是了。北枢密是众臣之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决定由谁来接替他。”
燕燕将一张纸递给德让道:
“这是斜轸的遗折,除了说些感恩的话,提到了继任的人选,还是举荐耶律抹只。”
“燕燕,你觉得这个耶律抹只行吗?”
萧燕燕抬头看着韩德让,和她在朝堂上的冷峻宛若两人,双眸间全是温存和柔弱,她把手从男人的把握中抽出,捧起那双骨节棱棱的大手放到自己的面颊上,歪头享受着那凉爽光滑的感觉,答非所问地说道:
“四哥,十六年了,谢谢你一直陪在我的身边。你对我的好,我拿什么也难以报答。现在我老了,你还爱我吗?”
韩德让捧起她的脸,端详着这张青春不在的面孔。萧燕燕今年四十五岁了,细细的皱纹爬上眼角眉梢,厚厚的脂粉也掩盖不住了。但他们之间不但情爱依旧,还增添了深入骨髓的亲情。他在燕燕的耳边低声说道:
“你永远青春美貌,我才老了,你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快乐。”
燕燕脸上飞起桃红,道:“四哥,我相信你,你对我好,因为你爱我。但是我对你好却不只因为我爱你。”
“那是因为什么?”
“因为你是对朝廷有用的人。你是我所知道的最有头脑最有本事的人。”
韩德让轻抚着她的面颊笑道:
“燕燕,你怎么会平白无故地夸起我来了?”
“不是平白无故。我想好了,这个北枢密只有你来做最合适。我找你来就是想和你说这件事。”
统和十七年(999年)的年关将近,南京城里张灯结彩。人们毫不理会十几年的父母官耶律休哥故去,留守府刚刚换了新主人。南京的居民们过了十余年的太平日子,觉得战争硝烟已经远逝长空。城中的酒楼食肆灯光璀璨,勾栏花院翠袖招摇,商铺地摊风灯成串。
延芳淀又是一番冬日景象,它没有南京城的繁华锦绣,有的是一片辽阔疏朗的银色世界。平展展铺着雪花的湖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镜子的边缘蜿蜒婀娜,镶嵌着玉树琼花和一丛丛艳丽的腊梅。千回百转的碎石甬道扫得光可照人,好像系着无数琼楼玉宇的深色飘带。身穿臃肿宫装的太监宫女们格外忙碌,在各处殿宇楼阁、帷幕庭院和园子里的树上挂起形状各异的灯笼和五颜六色的绢花,御厨房里彻夜炊烟袅袅灯火通明,美味佳肴的香气溢满空中。
外面一片节日气氛,行营的议事帐中却在讨论开战。
新任南京留守梁国王耶律隆庆经过半个多月的辛苦努力拿出了一份敌情报告,正在侃侃解说:
“宋国王镇守南京十六年,战绩赫赫,功不可没,可是后期却入了歧途,文恬武嬉,坐视敌人放手备战。宋贼一边假意求和,一边加紧磨刀。去年赵光义死了,赵恒继位,雄州知州何承矩向朝廷告哀,示好求和。就是宋国王代为转达的。朝廷英明,没有接受。而就是这个姓何的,是宋贼的河北缘边屯田使,专门主持备战。现在的拒马河南岸,宋贼利用低洼地势连通一片泽国,形成了对付契丹骑兵的水上防线,号称是一道‘水长城’。这道长城已经从泥沽海口延伸到莫州一带。宋贼已经陆续在千里边境线上修建了军寨十六座,兵铺一百五十个。现在契丹铁骑南下只有西边长城口一条通道了,再这样坐视下去,要不了多久契丹想要出兵都不可能了。母后,皇上,小王以为,应该立即出兵南伐,不能让宋贼得逞。”
耶律斜轸第一个旗帜鲜明地站出来支持道:
“臣以为梁国王的主张非常正确。南北最后一次大战,就是收复易州一战,至今已经十年,如果南北已经缔结和约,和平自当越长久越好。可现在南北只是暂时停战,宋贼正在修养声息加紧备战。臣以为,如果仗早晚要打,晚打不如早打,不能让敌人准备妥当再打。老臣以为应该现在开始着手,明冬之前开战。”
他今年五十七岁了,眉毛胡子都染上了霜,两颊塌陷,面色灰暗。这位北枢密位极人臣,尽享荣华,最钟情者不过两样:权位和酒色。然这两样都是大耗心血体力的,现在刚上了些年纪便显得力不从心透支过度了。
北府宰相萧继远也道:
“梁国王年纪虽轻,见识深远,臣听了觉得恍然大悟,宋国王在南京的那一套早就应该改变了。这次南伐,梁国王做主帅必能旗开得胜,臣愿意为先锋。”
殿中没有人反对。耶律隆庆现在是南京留守,主持南北和战是他的职责所在。他认真考察了边境军情,所提出的报告自当具有权威性。北枢密院主掌军国大事,负责搜集敌国情报,北枢密为南京留守背书说明这个意见的成熟稳妥。
韩德让心里喟叹:这几个人一唱一和,不仅把开战弄得板上钉钉,连时间和主帅都定好了。耶律休哥走了,把不战而实现南北和平的希望也带走了。整个契丹只有他出身皇族战功累累手握兵权远见卓识,可以无所顾忌地密谋媾和。如今是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了。既然战争迟早会来,耶律斜轸的话就是对的:晚打不如早打。于是说道:
“老臣赞成南伐,这次应该是了结南北恩怨的大战,出动兵力最少也要十五万,所以要尽快集括军队,皇上也要准备御驾亲征。”
一句话说得耶律隆庆怔住了,萧继远也红了脸。根据契丹祖制,出兵超过十五万必要皇帝御驾亲征。耶律隆庆要是随征最多就是先锋。继远忙道:
“韩辅政说的对,梁国王应为先锋,在下任为驱遣。”
耶律隆绪脸上拂过一丝笑意,他觉得韩德让的话说得很适时。这个二弟初出茅庐雄心万丈,且不说他毫无军事经验,不能让人放心;就是战之必胜也不能让他独领大军任意展翅,那样的话,只怕自己这个傀儡都当不长了。为什么御驾亲征太后总要不辞劳苦亲自同行,不是她喜欢战场硝烟,而是出于同样的道理。他索性替母后说出来,道:
“朕以为此次南伐梁国王用心筹划成竹在胸,率兵出战自是当仁不让。只是梁国王第一次上战场,朕应该押阵助威。以前每次大战都靠母后临战指挥,此次也还要恭请母后不辞辛苦亲临前线,朕愿意为母后保驾护航。”
萧燕燕微微颔首,道:
“梁国王提议南伐,哀家也赞成,可是梁国王没有说这一次南伐的目标是什么呢。”
隆庆上前挺胸握拳道:
“母后英明,儿臣想的是收复两州三关。儿臣知道不易,所以要先打破敌人的防御体系,逼退宋贼,等到两州三关成了几座孤城,就是摘取果实之时。”
燕燕投去赞许的目光,口中赞道:
“好!哀家同意皇帝的提议,这次南伐就以梁国王为前锋,哀家和皇帝一起御驾亲征。”
时间一晃就到了第二年的深秋。立冬过后的第三天,狹底堝的阅兵场上举行了隆重的南伐誓师大会。十五万大军齐集,如同漫坡的潮水覆盖了方圆数十里的田野。刀枪如林铠甲曜日,猎猎秋风将如云的旌旗吹得隆隆作响。太后、皇帝、耶律隆庆和从征的重臣们迎风站在检阅台上。隆庆身穿黑色紧身战袍,外罩雪亮银甲,头顶亮银盔,脚踏鹿皮靴,容光焕发神采飞扬,英俊的脸庞更加显得光彩照人。他身边的皇帝耶律隆绪本来身材颀长,面如朗月,却被他相衬显得有些瘦弱苍白。只是那一种云淡风轻不动声色的气质稳如磐石。
隆庆名为前锋,实是主帅。虽是第一次指挥大战,甚至是第一次上战场,可是他一点也不胆怯,显得胸有成竹信心百倍。他已经练兵多日,随着他的令旗挥动,军队依次进行祭天地、射鬼箭、列队行进等各项仪式。眼看红日当头,时近正午,仪式就要结束。誓师之后大军就要直接出发,先向西经过涿州、易州、开赴边境,然后突破边关进入敌国,那一刻便是战争的开始。
忽然几匹快马从南京城的方向卷尘而来,检阅台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骑在最前面的是北枢密院的一名传令官。传令官一直策马驰到检阅台近前才跳下马背。见他手里举着北枢密院的腰牌,重重卫兵都让开通道。年轻人气喘吁吁跑步来到太后身边,单膝跪地低头沉声报道:
“报告太后、皇上,北枢密薨了!”
“你说什么?”太后颤声问道。
“北枢密今天早上刚刚薨了。”
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耶律隆庆更是目瞪口呆。北枢密耶律斜轸前几日突然病了,所以不能参加这次南伐。太后命他留下养病,同时坐镇南京保障后勤。没想到这么快就病故了,而且正是在出兵这天。耶律隆庆嘴角抽了抽,北枢密是他的盟友和支持者,对这次南伐非常卖力。可能就是由于准备开战过度劳累,才会被病魔击垮。他感到伤心,更感到不吉。
“母后,怎么办?”隆庆哭丧着脸问太后。
萧燕燕脸上笼罩着一层阴霾,问道:
“北枢密临终有什么遗言吗?”
小校从怀里掏出一个牛皮封套,说道:
“北枢密留下一份遗折。”
燕燕命太监接过来,对隆庆说道:
“一切照旧进行,命军队出发。宿营的时候商议北枢密的后事。”
军队像洪流一样滚滚前行,队伍中间禁卫军簇拥着太后和皇帝的两座高大銮驾。燕燕请韩德让坐进自己的车里,说道:
“四哥,北枢密死在南伐誓师出发的时候,是不是不吉利呢?耶律斜轸辅佐皇帝十六年,突然就不在了。他和宋国王两个朝廷肱骨重臣前后脚离去,就像这外面秋风落叶一样,让人心里空落落地难受。”
韩德让和萧燕燕亲密无间,但对很多人和事的看法并不一样。对这个耶律斜轸,萧燕燕有很多赞赏和不舍,可是韩德让对他却完全没有好感,对他的突然离世有几分伤感也有几分庆幸。这两个辅政之间除了争权夺利嫉妒不服,更重要的是政见完全不同。耶律隆庆替补耶律休哥做了南京留守,朝廷的天平向韩德让的对立面倾斜。可是忽然耶律斜轸也死了,天平又平衡过来了,甚至倒向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扫清了一大障碍。他攥住萧燕燕放在膝上的手道:
“死生有命,没有什么不吉利。燕燕你不要伤心,这些年耶律斜轸有功劳有苦劳,但也有顽固守旧拖累朝政的时候。商议恤典时从优从厚就是了。北枢密是众臣之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决定由谁来接替他。”
燕燕将一张纸递给德让道:
“这是斜轸的遗折,除了说些感恩的话,提到了继任的人选,还是举荐耶律抹只。”
“燕燕,你觉得这个耶律抹只行吗?”
萧燕燕抬头看着韩德让,和她在朝堂上的冷峻宛若两人,双眸间全是温存和柔弱,她把手从男人的把握中抽出,捧起那双骨节棱棱的大手放到自己的面颊上,歪头享受着那凉爽光滑的感觉,答非所问地说道:
“四哥,十六年了,谢谢你一直陪在我的身边。你对我的好,我拿什么也难以报答。现在我老了,你还爱我吗?”
韩德让捧起她的脸,端详着这张青春不在的面孔。萧燕燕今年四十五岁了,细细的皱纹爬上眼角眉梢,厚厚的脂粉也掩盖不住了。但他们之间不但情爱依旧,还增添了深入骨髓的亲情。他在燕燕的耳边低声说道:
“你永远青春美貌,我才老了,你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快乐。”
燕燕脸上飞起桃红,道:“四哥,我相信你,你对我好,因为你爱我。但是我对你好却不只因为我爱你。”
“那是因为什么?”
“因为你是对朝廷有用的人。你是我所知道的最有头脑最有本事的人。”
韩德让轻抚着她的面颊笑道:
“燕燕,你怎么会平白无故地夸起我来了?”
“不是平白无故。我想好了,这个北枢密只有你来做最合适。我找你来就是想和你说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