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二章 斯大林的愤怒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地道战之一代功枭最新章节!
三一二章 斯大林的愤怒
石原莞尔舒舒服服地靠坐在沙发上,翻看着手里的会谈纪要。
会谈纪要是外相松冈洋右同德国特使斯塔瑪的会谈记录。
经过三天会谈,松冈洋右与斯塔瑪达成了四点共识:
一)日、德、意三国希望美国不参加欧洲战争和干涉日本对法属印度支那以及荷属东印度的合理要求。
二)德国不要求日本介入其对英战争。
三)只有以日、德、意三国坚决一致的态度,才能抑制美国的行动。
四)德国为避免日美在东亚的冲突而尽力。
看完会谈纪要,石原莞尔把会谈纪要放下,他站起身来,伸展双臂,做了几下扩胸运动。
石原莞尔的神态很轻松。
实际上,轻松的不只是石原莞尔一个人,欧洲大战爆发以来,日本朝野上下都流露出一种轻松又兴奋的气息。
现在,虽然没人敢公开说,但实际上,对帝国在支那的惨败,很多人都在暗自庆幸,这庆幸的人之中,自然少不了石原莞尔。
因为没有陷在支那战场,日本现在的战略地位好到爆,前景一片光明。如果陷在了支那战场,那么,日本现在不仅没有战略优势,反而极其危险。
这种危险别人不容易看得到,但石原莞尔看得到,他看的很清楚。
石原莞尔很轻松,这不仅仅是帝国现在处在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位,他个人的地位同样如此,他在帝国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他的“第一战略家”的荣耀必将载入帝国的史册。
关于同德国、意大利两国缔结同盟,这事儿早就在做,从一九三六年缔结的日德防共协定那会儿就开始了。
同德意缔结同盟,日本的目的是凭此加强日本的国际地位,同时谋求北方的安全和孤立中国。
当然,对日本来说,同盟是针对苏联一国的,并且目的在于防卫遭受攻击,即具有所谓防御同盟的性质,换言之,也就是加强防共协定。
但是,德国却主张将同盟的针对对象扩大到英国等国,于是双方发生了意见分歧。
而且,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焦点争论的异常激烈,那就是当同盟的一方受到第三国攻击时,关于参战问题,同盟的另一方是否要保有独立自主地加以考虑的余地的问题。
其后,缔结同盟谈判随着德国与苏联苟合,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而终止。
现在,是德国人主动上门来求日本缔结同盟条约。
德国为什么要主动上门来求缔结同盟条约?德国的目的很清楚,希特勒要撕毁刚刚签订不久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准备进攻苏联了。
希特勒要进攻苏联,这意味着希特勒丧失了快速占领英国的信心。
这很好,有英国这根钉子钉在欧洲,等到两国合作,打败苏联之后,德国就轻易不敢不信守承诺。
一九四一年的春天到了,载仁亲王的那张盘根错节的老脸似乎被这春的气息感染了,滋润了,变得舒展多了。
载仁亲王高兴,今天,就是日德意三国缔结同盟签约的日子。
不久之前,德国特使斯塔瑪带着会谈纪要返回德国后,很快又回到了东京。
和斯塔瑪一起来东京的,还有意大利特使诺雷诺科,他们一到,就和松冈洋右展开了密集的磋商。
谈判桌上,日本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当然,虽然日本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德意两国不是别的国家,双方真是要合作的,所以,他们也不为己甚,差不多就行了。
在缔结的同盟条约中,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好处,除了在东南亚和苏联远东的权益,还从德意两国得到了大量的技术和物资援助,而日本为这些付出的代价只是牵制苏联部署在远东的六十万苏军,不让这六十万苏军撤回到欧洲去参战。
当然,日本想要在苏联获得更多的利益,那就得发动主动进攻。这些,都在条约中有明确的规定。
有了这份条约,使得日本从德意两国获得大量技术和物资援助的同时,又能进退自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身的战略主动。
德意日三国缔结同盟条约的情报很快就分别放到了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的案头。
伦敦,又被浓浓的雾气笼罩。
伦敦人不喜欢伦敦的雾,但现在,却恨不得伦敦天天都被大雾笼罩,因为有大雾,德国人就不会来轰炸伦敦了。
丘吉尔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浓浓的大雾,心情格外清朗。
别人不知道,但作为英国的最高统帅,丘吉尔知道,英国的抵抗已经到极限了。现在好了,在英国最艰难的时候,希特勒先失去了耐心,他要去进攻苏联。
德国人的把戏能瞒得过斯大林,但瞒不过他丘吉尔。实际上,早在去年十一月,丘吉尔就发现了不对劲。
那时,丘吉尔就密切注意德国这方面的一举一动,而他越注意就越感到希特勒似乎在实施一个巨大的阴谋。
从那时往前推,希特勒开始实施阴谋的时间还要推前三个月,也就是去年七月。
从去年七月开始,德国在表面上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让世人相信,德国要全力进攻英国,为此,他们大造舆论,制造假象,大量地印发英国地图,给部队配备大量英语翻译,并在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沿岸集结大量的渡海及登陆工具,在海岸上配置了许多火箭,派部队频繁地进行登陆作战演习,造成部队要大规模进攻英国的假象。
丘吉尔发现不对劲,就是因为有情报提到那些火箭是假的。
然后,德军大规模东调,但他们却放风说,他们是为了在进攻英国之前,到东部地区去休整。
等到这一切都布置完毕后,德国开始从外交上入手,进一步迷惑苏联人,他们首先在外交上停止了往常那种对苏联的攻击,而把矛头转向英国。
德国驻苏联外交官,主动会晤苏联高级官员,向他们解释说,德军调往东部,只是为进攻英国而稍作休整,至于德国向波兰大举增兵,实际上是派年轻的士兵去替换将要退役的老兵。
德军向芬兰大量增兵后,德国驻苏大使便去拜会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予以解释,并且通知说,德国将取道芬兰向挪威北部派遣增援部队,又解释说,德军进入罗马尼亚是派军事代表去帮助罗马尼亚训练部队。
对此,苏联一直没有反应,情报中说,苏联西部边境各军区军以上的司令部均驻在城市里,部队也照常进行野营训练,前沿各师的阵地上只有个别连队值班。各军区的通信部队还在参加国防施工,野战炮兵和高射炮兵照常在射击场打靶或在军区集训,苏联空军的飞机多集中于少数几个机场上。
对苏联的这种反应,丘吉尔觉得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苏联人的脑袋都让驴给踢了,否则没的解释。
当然,除了苏联人的脑袋都让驴给踢了,其他解释还是有的,那就是苏联人不相信德国会这么疯狂。
德国有进攻苏联的危险,但苏联人认为德国进攻苏联,应该是德国登陆英国之后;或者,日本在远东进攻苏联,并且局势不乐观,牵制了苏联很大一部分力量。
如果继续深究,苏联人有此明显的误判,根子还在斯大林掀起的肃反运动。
肃反运动不仅把苏军中绝大部分最优秀的将领杀害,更令其他人有话也不敢随便说,生怕一不小心就惹祸上身。
对此,丘吉尔有些无奈,他既希望苏联人能够顶住德国人的攻势,但又不能给苏联人发出警告。
对任何可能妨碍希特勒攻击苏联的举动,丘吉尔一点都不敢做。
现在,因德意日三国缔结同盟,丘吉尔完全可以肯定,希特勒马上就要进攻苏联了。
实际上,德意日三国缔结同盟不奇怪,奇怪的是缔结同盟的过程,也就是德国太主动了。
正是因为这一点,丘吉尔才对希特勒要进攻德国坚信不疑。
德国进攻苏联,这对英国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今后,要是还有比这更好的消息,那就是苏联顶住了希特勒的攻势,让德国军团陷在苏联广袤的土地上。
现在,丘吉尔最担心的就是日本了。
德意日缔结同盟条约,针对的必然是苏联,而一旦日本加入进攻苏联的行列,那苏联就危险了。
如果苏联快速崩溃,那可能就是世界末日了,至少,对英国是这样。到时候,即便美国人参战,对英国的意义也不大了。
可恶的美国人,可恶的中国人,苏联极可能应为他们的私心而遭受灭顶之灾。
世界上,就没人比丘吉尔更狠苏联的了,但这个时候,丘吉尔却以千万分的诚心祈祷,祈祷苏联挺住,像他一样挺住,挫败德军的进攻。
罗斯福最头疼的就是远东,不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他都不喜欢。
远东的局势不是最难把握的,是根本把握不了。
日本人会进攻苏联吗?不知道。
中国人会进攻日本吗?一定会的,但什么时候,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可恶的东方人
罗斯福签署命令,禁止向日本输出任何物资,但,石油除外。
对日本输出石油与否,是最后一根稻草,是决定美国参战与否的最后一根稻草。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富丽堂皇又庄严肃穆的大办公室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坐在沙发上,他们中间的茶几上放着德意日三国缔结同盟条约的情报。
斯大林的脸色阴沉到了极点。
斯大林的威严日重一日,即便以莫洛托夫在苏联的地位,这一刻,斯大林的威压依旧带给他莫大的压力。
莫洛托夫的脸色和斯大林一样阴沉,形势太严峻了。
前几年的肃反运动,给苏联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所有的社会层面都造成极其沉重的伤害和破坏。
如果没有肃反运动,那现在就是外部形势再严峻十分,苏联也能够面对,但现在,以苏联目前的状况,情势严峻到了极点。
不论是德国,还是日本,如果只它们中的一个,不管是谁,他们都有信心面对,但是,如果德国和日本同时进攻,那他们没有丝毫信心,可以坚持下去。
现在的情势很诡谲,德国在没有攻克英国之前,进攻苏联的可能性极小,但要是日本在远东发动进攻,那希特勒就很可能趁火打劫。
在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看来,他们现在最大的危险不是德国,而是日本。日本一直有北上南下两条路线的争论,现在,毫无疑问,是日本北上最好的时机。
日本一动,就会yin*德国进攻他们。
这一刻,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都清楚,现在,唯一能牵制日本的,就只有他们一向根本不放在眼里的中国人了。
莫洛托夫到了蔚县,中国共产党党中央以最高规格,热情接待。
莫洛托夫和其他的苏联人不同,他是真正的精英,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被任何偏见所影响。
在莫洛托夫身上,既没有丝毫盛气凌人,也没有因有求于人而自贬身价的言行,一切都恰到好处。
时间紧迫,当晚,莫洛托夫就与中国共产党举行了正式会谈。会谈中,莫洛托夫正式请求,一旦日本进攻苏联,中国共产党出兵东北。
太祖代表中国共产党,明确表态,同意苏联出兵的请求,不过,他们虽然能够决定出兵与否,但真的能否出兵,决定权实际上并不在他们手里。
莫洛托夫明白太祖的意思,这种规模的战争,以中国共产党现在的弹药后勤补给能力,根本无法支撑下去,所以,出兵与否的决定权是在黑神军手里。
第二天,莫洛托夫就到了北京。
韩立洪没有见莫洛托夫,莫洛托夫尽管贵为苏联的二号人物,但在谈判成功之前,莫洛托夫还没有见他的资格。
在北京,同莫洛托夫会面的是总理和唐旭。
总理代表共产党,唐旭代表黑神军。
谈判时,唐旭依旧是一贯的风格,一点也不拐弯抹角,挥起大榔头就砸。
唐旭提出,要中国出兵可以,但有条件,条件就是归还中国自康熙以来被俄国强占掠夺去的领土。
饶是莫洛托夫的涵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也被唐旭气了个七荤八素。
原本,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商议的底线是外蒙,但现在,唐旭根本就不提外蒙这茬儿。
莫洛托夫熟知这段历史,他面无表情地道:“唐先生,《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不是你说的不平等条约。”
《尼布楚条约》是那位被上一世的一些滥文人吹捧的盛极一时的圣主康熙大帝,在打了胜仗的情况下跟俄国签订的条约,割让了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恰克图条约》是康熙大帝的好儿子,四阿哥雍正大帝跟俄国签订的条约,割让了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话莫洛托夫本不该说,他这是给唐旭气的。
莫洛托夫说完,唐旭立刻道:“不管是不是不平等条约,反正你要我们出兵,我们就这条件。”
斯大林暴跳如雷。
在斯大林的怒火中,墙壁上悬挂的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杰作《1581年11月16日伊凡雷帝和被他杀死的儿子》被狠狠掷出的茶杯毁损。
自从肃反结束之后,斯大林在苏联的地位比沙皇还沙皇十倍,就是彼得大帝的权势也远远比不了斯大林。
斯大林的意志,不管是什么意志,都绝对是整个苏联的意志,没有人敢反对。
像斯大林这种人,他的权威是不容触犯的。
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触犯,比如希特勒就可以蔑视斯大林的威严,而斯大林也不会生气。
但希特勒可以,可不代表中国人可以。
一旁,莫洛托夫默默站着,他是第一次见斯大林如此失态。
莫洛托夫理解斯大林的感受,中国人真是太过嚣张了,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任何人也不敢说出来的。
苏联现在的困境是斯大林一手造成的,被一向任他们予取予夺的中国人肆意羞辱完全是斯大林自己咎由自取。
这才是斯大林暴怒的真正原因。
平静下来后,斯大林重新坐下,然后对莫洛托夫道:“莫洛托夫同志,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莫洛托夫道:“斯大林同志,一切都是实力说话。”
斯大林知道,莫洛托夫绝没有讥讽他的意思,莫洛托夫的意思是等过了这一关,即便答应了,条约重订就完了,但心里还是一阵不舒服。
斯大林沉默不语,他心里难受极了。
苏联是狮子,德国是饿虎,日本是一头野狼,中国是一只家狗。
现在的情况是,野狼咬狮子,会把饿虎引过来,而家狗又能扯野狼后退,所以,狮子就得接受家狗的勒索。
至少,得谈。A
三一二章 斯大林的愤怒
石原莞尔舒舒服服地靠坐在沙发上,翻看着手里的会谈纪要。
会谈纪要是外相松冈洋右同德国特使斯塔瑪的会谈记录。
经过三天会谈,松冈洋右与斯塔瑪达成了四点共识:
一)日、德、意三国希望美国不参加欧洲战争和干涉日本对法属印度支那以及荷属东印度的合理要求。
二)德国不要求日本介入其对英战争。
三)只有以日、德、意三国坚决一致的态度,才能抑制美国的行动。
四)德国为避免日美在东亚的冲突而尽力。
看完会谈纪要,石原莞尔把会谈纪要放下,他站起身来,伸展双臂,做了几下扩胸运动。
石原莞尔的神态很轻松。
实际上,轻松的不只是石原莞尔一个人,欧洲大战爆发以来,日本朝野上下都流露出一种轻松又兴奋的气息。
现在,虽然没人敢公开说,但实际上,对帝国在支那的惨败,很多人都在暗自庆幸,这庆幸的人之中,自然少不了石原莞尔。
因为没有陷在支那战场,日本现在的战略地位好到爆,前景一片光明。如果陷在了支那战场,那么,日本现在不仅没有战略优势,反而极其危险。
这种危险别人不容易看得到,但石原莞尔看得到,他看的很清楚。
石原莞尔很轻松,这不仅仅是帝国现在处在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位,他个人的地位同样如此,他在帝国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他的“第一战略家”的荣耀必将载入帝国的史册。
关于同德国、意大利两国缔结同盟,这事儿早就在做,从一九三六年缔结的日德防共协定那会儿就开始了。
同德意缔结同盟,日本的目的是凭此加强日本的国际地位,同时谋求北方的安全和孤立中国。
当然,对日本来说,同盟是针对苏联一国的,并且目的在于防卫遭受攻击,即具有所谓防御同盟的性质,换言之,也就是加强防共协定。
但是,德国却主张将同盟的针对对象扩大到英国等国,于是双方发生了意见分歧。
而且,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焦点争论的异常激烈,那就是当同盟的一方受到第三国攻击时,关于参战问题,同盟的另一方是否要保有独立自主地加以考虑的余地的问题。
其后,缔结同盟谈判随着德国与苏联苟合,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而终止。
现在,是德国人主动上门来求日本缔结同盟条约。
德国为什么要主动上门来求缔结同盟条约?德国的目的很清楚,希特勒要撕毁刚刚签订不久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准备进攻苏联了。
希特勒要进攻苏联,这意味着希特勒丧失了快速占领英国的信心。
这很好,有英国这根钉子钉在欧洲,等到两国合作,打败苏联之后,德国就轻易不敢不信守承诺。
一九四一年的春天到了,载仁亲王的那张盘根错节的老脸似乎被这春的气息感染了,滋润了,变得舒展多了。
载仁亲王高兴,今天,就是日德意三国缔结同盟签约的日子。
不久之前,德国特使斯塔瑪带着会谈纪要返回德国后,很快又回到了东京。
和斯塔瑪一起来东京的,还有意大利特使诺雷诺科,他们一到,就和松冈洋右展开了密集的磋商。
谈判桌上,日本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当然,虽然日本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德意两国不是别的国家,双方真是要合作的,所以,他们也不为己甚,差不多就行了。
在缔结的同盟条约中,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好处,除了在东南亚和苏联远东的权益,还从德意两国得到了大量的技术和物资援助,而日本为这些付出的代价只是牵制苏联部署在远东的六十万苏军,不让这六十万苏军撤回到欧洲去参战。
当然,日本想要在苏联获得更多的利益,那就得发动主动进攻。这些,都在条约中有明确的规定。
有了这份条约,使得日本从德意两国获得大量技术和物资援助的同时,又能进退自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身的战略主动。
德意日三国缔结同盟条约的情报很快就分别放到了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的案头。
伦敦,又被浓浓的雾气笼罩。
伦敦人不喜欢伦敦的雾,但现在,却恨不得伦敦天天都被大雾笼罩,因为有大雾,德国人就不会来轰炸伦敦了。
丘吉尔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浓浓的大雾,心情格外清朗。
别人不知道,但作为英国的最高统帅,丘吉尔知道,英国的抵抗已经到极限了。现在好了,在英国最艰难的时候,希特勒先失去了耐心,他要去进攻苏联。
德国人的把戏能瞒得过斯大林,但瞒不过他丘吉尔。实际上,早在去年十一月,丘吉尔就发现了不对劲。
那时,丘吉尔就密切注意德国这方面的一举一动,而他越注意就越感到希特勒似乎在实施一个巨大的阴谋。
从那时往前推,希特勒开始实施阴谋的时间还要推前三个月,也就是去年七月。
从去年七月开始,德国在表面上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让世人相信,德国要全力进攻英国,为此,他们大造舆论,制造假象,大量地印发英国地图,给部队配备大量英语翻译,并在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沿岸集结大量的渡海及登陆工具,在海岸上配置了许多火箭,派部队频繁地进行登陆作战演习,造成部队要大规模进攻英国的假象。
丘吉尔发现不对劲,就是因为有情报提到那些火箭是假的。
然后,德军大规模东调,但他们却放风说,他们是为了在进攻英国之前,到东部地区去休整。
等到这一切都布置完毕后,德国开始从外交上入手,进一步迷惑苏联人,他们首先在外交上停止了往常那种对苏联的攻击,而把矛头转向英国。
德国驻苏联外交官,主动会晤苏联高级官员,向他们解释说,德军调往东部,只是为进攻英国而稍作休整,至于德国向波兰大举增兵,实际上是派年轻的士兵去替换将要退役的老兵。
德军向芬兰大量增兵后,德国驻苏大使便去拜会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予以解释,并且通知说,德国将取道芬兰向挪威北部派遣增援部队,又解释说,德军进入罗马尼亚是派军事代表去帮助罗马尼亚训练部队。
对此,苏联一直没有反应,情报中说,苏联西部边境各军区军以上的司令部均驻在城市里,部队也照常进行野营训练,前沿各师的阵地上只有个别连队值班。各军区的通信部队还在参加国防施工,野战炮兵和高射炮兵照常在射击场打靶或在军区集训,苏联空军的飞机多集中于少数几个机场上。
对苏联的这种反应,丘吉尔觉得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苏联人的脑袋都让驴给踢了,否则没的解释。
当然,除了苏联人的脑袋都让驴给踢了,其他解释还是有的,那就是苏联人不相信德国会这么疯狂。
德国有进攻苏联的危险,但苏联人认为德国进攻苏联,应该是德国登陆英国之后;或者,日本在远东进攻苏联,并且局势不乐观,牵制了苏联很大一部分力量。
如果继续深究,苏联人有此明显的误判,根子还在斯大林掀起的肃反运动。
肃反运动不仅把苏军中绝大部分最优秀的将领杀害,更令其他人有话也不敢随便说,生怕一不小心就惹祸上身。
对此,丘吉尔有些无奈,他既希望苏联人能够顶住德国人的攻势,但又不能给苏联人发出警告。
对任何可能妨碍希特勒攻击苏联的举动,丘吉尔一点都不敢做。
现在,因德意日三国缔结同盟,丘吉尔完全可以肯定,希特勒马上就要进攻苏联了。
实际上,德意日三国缔结同盟不奇怪,奇怪的是缔结同盟的过程,也就是德国太主动了。
正是因为这一点,丘吉尔才对希特勒要进攻德国坚信不疑。
德国进攻苏联,这对英国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今后,要是还有比这更好的消息,那就是苏联顶住了希特勒的攻势,让德国军团陷在苏联广袤的土地上。
现在,丘吉尔最担心的就是日本了。
德意日缔结同盟条约,针对的必然是苏联,而一旦日本加入进攻苏联的行列,那苏联就危险了。
如果苏联快速崩溃,那可能就是世界末日了,至少,对英国是这样。到时候,即便美国人参战,对英国的意义也不大了。
可恶的美国人,可恶的中国人,苏联极可能应为他们的私心而遭受灭顶之灾。
世界上,就没人比丘吉尔更狠苏联的了,但这个时候,丘吉尔却以千万分的诚心祈祷,祈祷苏联挺住,像他一样挺住,挫败德军的进攻。
罗斯福最头疼的就是远东,不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他都不喜欢。
远东的局势不是最难把握的,是根本把握不了。
日本人会进攻苏联吗?不知道。
中国人会进攻日本吗?一定会的,但什么时候,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可恶的东方人
罗斯福签署命令,禁止向日本输出任何物资,但,石油除外。
对日本输出石油与否,是最后一根稻草,是决定美国参战与否的最后一根稻草。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富丽堂皇又庄严肃穆的大办公室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坐在沙发上,他们中间的茶几上放着德意日三国缔结同盟条约的情报。
斯大林的脸色阴沉到了极点。
斯大林的威严日重一日,即便以莫洛托夫在苏联的地位,这一刻,斯大林的威压依旧带给他莫大的压力。
莫洛托夫的脸色和斯大林一样阴沉,形势太严峻了。
前几年的肃反运动,给苏联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所有的社会层面都造成极其沉重的伤害和破坏。
如果没有肃反运动,那现在就是外部形势再严峻十分,苏联也能够面对,但现在,以苏联目前的状况,情势严峻到了极点。
不论是德国,还是日本,如果只它们中的一个,不管是谁,他们都有信心面对,但是,如果德国和日本同时进攻,那他们没有丝毫信心,可以坚持下去。
现在的情势很诡谲,德国在没有攻克英国之前,进攻苏联的可能性极小,但要是日本在远东发动进攻,那希特勒就很可能趁火打劫。
在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看来,他们现在最大的危险不是德国,而是日本。日本一直有北上南下两条路线的争论,现在,毫无疑问,是日本北上最好的时机。
日本一动,就会yin*德国进攻他们。
这一刻,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都清楚,现在,唯一能牵制日本的,就只有他们一向根本不放在眼里的中国人了。
莫洛托夫到了蔚县,中国共产党党中央以最高规格,热情接待。
莫洛托夫和其他的苏联人不同,他是真正的精英,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被任何偏见所影响。
在莫洛托夫身上,既没有丝毫盛气凌人,也没有因有求于人而自贬身价的言行,一切都恰到好处。
时间紧迫,当晚,莫洛托夫就与中国共产党举行了正式会谈。会谈中,莫洛托夫正式请求,一旦日本进攻苏联,中国共产党出兵东北。
太祖代表中国共产党,明确表态,同意苏联出兵的请求,不过,他们虽然能够决定出兵与否,但真的能否出兵,决定权实际上并不在他们手里。
莫洛托夫明白太祖的意思,这种规模的战争,以中国共产党现在的弹药后勤补给能力,根本无法支撑下去,所以,出兵与否的决定权是在黑神军手里。
第二天,莫洛托夫就到了北京。
韩立洪没有见莫洛托夫,莫洛托夫尽管贵为苏联的二号人物,但在谈判成功之前,莫洛托夫还没有见他的资格。
在北京,同莫洛托夫会面的是总理和唐旭。
总理代表共产党,唐旭代表黑神军。
谈判时,唐旭依旧是一贯的风格,一点也不拐弯抹角,挥起大榔头就砸。
唐旭提出,要中国出兵可以,但有条件,条件就是归还中国自康熙以来被俄国强占掠夺去的领土。
饶是莫洛托夫的涵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也被唐旭气了个七荤八素。
原本,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商议的底线是外蒙,但现在,唐旭根本就不提外蒙这茬儿。
莫洛托夫熟知这段历史,他面无表情地道:“唐先生,《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不是你说的不平等条约。”
《尼布楚条约》是那位被上一世的一些滥文人吹捧的盛极一时的圣主康熙大帝,在打了胜仗的情况下跟俄国签订的条约,割让了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恰克图条约》是康熙大帝的好儿子,四阿哥雍正大帝跟俄国签订的条约,割让了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话莫洛托夫本不该说,他这是给唐旭气的。
莫洛托夫说完,唐旭立刻道:“不管是不是不平等条约,反正你要我们出兵,我们就这条件。”
斯大林暴跳如雷。
在斯大林的怒火中,墙壁上悬挂的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杰作《1581年11月16日伊凡雷帝和被他杀死的儿子》被狠狠掷出的茶杯毁损。
自从肃反结束之后,斯大林在苏联的地位比沙皇还沙皇十倍,就是彼得大帝的权势也远远比不了斯大林。
斯大林的意志,不管是什么意志,都绝对是整个苏联的意志,没有人敢反对。
像斯大林这种人,他的权威是不容触犯的。
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触犯,比如希特勒就可以蔑视斯大林的威严,而斯大林也不会生气。
但希特勒可以,可不代表中国人可以。
一旁,莫洛托夫默默站着,他是第一次见斯大林如此失态。
莫洛托夫理解斯大林的感受,中国人真是太过嚣张了,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任何人也不敢说出来的。
苏联现在的困境是斯大林一手造成的,被一向任他们予取予夺的中国人肆意羞辱完全是斯大林自己咎由自取。
这才是斯大林暴怒的真正原因。
平静下来后,斯大林重新坐下,然后对莫洛托夫道:“莫洛托夫同志,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莫洛托夫道:“斯大林同志,一切都是实力说话。”
斯大林知道,莫洛托夫绝没有讥讽他的意思,莫洛托夫的意思是等过了这一关,即便答应了,条约重订就完了,但心里还是一阵不舒服。
斯大林沉默不语,他心里难受极了。
苏联是狮子,德国是饿虎,日本是一头野狼,中国是一只家狗。
现在的情况是,野狼咬狮子,会把饿虎引过来,而家狗又能扯野狼后退,所以,狮子就得接受家狗的勒索。
至少,得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