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节喜讯(3)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衣香最新章节!
“陛下要大赦天下,你五姐要回京了……”盛修颐从宫里回来后,对东瑗说道。
东瑗忍不住惊喜:“是真的?”
盛修颐就笑笑点了点她的鼻头,道:“我扯谎做什么?可能七月底,你五姐就要回来。你们家里姊妹,除了宫里的淑妃娘娘,只有你五姐和你比较亲近吧?”
倒也不怎么亲近。
在娘家的时候觉得很平常,可出嫁后,总想着家里的姊妹们。
十一妹在宫里,相见着实不易;其他姊妹还来不及有什么交情,她们就出嫁了。只剩下五姐……
当年薛江晚挑拨东瑗和十一妹的感情时,五姐做过和事佬,东瑗出嫁时,她也陪过。那些记忆,放佛就是姊妹的一生,弥足珍贵。
听说她要回京,东瑗忍不住高兴。
“三皇子…….”盛修颐见东瑗高兴,顿了一顿才说道。
三皇子,就是盛贵妃娘娘诞下的皇子。元昌帝走得急,甚至没能给年幼的三皇子封王。
“三皇子……怎么了?”东瑗仔细看盛修颐的脸色,小心翼翼问道。
盛修颐则笑起来:“陛下封了他南昌王。下个月,他就要去南昌,听说太妃娘娘也要同去……”
太妃娘娘,就是三皇子的母亲、盛修颐的姐姐。
东瑗听到这里,拉了盛修颐的手,道:“这不是好事吗?太妃娘娘一辈子在宫里过着拘束的日子。如今随了王爷去南昌,虽然苦了些,可万事自己做主,不是很好吗?”
盛修颐笑,反握了东瑗的手:“我知道,我今日还见到了太妃娘娘,她也是很高兴的。虽说前朝有过这样的特例,可说到底是陛下和太后娘娘的恩典。只是……以后娘相见太妃娘娘一面就不容易了……”
见东瑗微愣担忧,盛修颐又笑:“来日方长。总归是好事。”
东瑗连忙点头:“的确是好事,你告诉娘了吗?”
“明日再说吧。”盛修颐有些疲惫,起身去了净房,“三弟也见了太妃娘娘。可能他告诉了娘呢。”
次日东瑗去给盛夫人请安,果然见盛夫人情绪有几分异样。
三奶奶也来请安。
盛夫人很喜欢三奶奶那份娴静不争,说话也不像以前避开二奶奶那样避开三奶奶,跟东瑗妯娌道:“……听说了吗?三皇子封了南昌王,月底就要去江西了。太后娘娘特意恩准太妃娘娘同去。”
东瑗笑着安慰盛夫人,又把昨晚安慰盛修颐的话说了一遍。
三奶奶也在一旁道:“我听我娘家大嫂说,宫里规矩多。她每次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总是小心谨慎,生怕错了一步。我想着,太妃娘娘整日在宫里,更是不易。去了江西,没什么规矩,活得也自在,是不是娘?”
盛夫人连连颔首。拉了三***手,笑道:“说的对,我的儿。”然后又对东瑗道。“玉儿生了副七窍玲珑心……”
东瑗也笑。
单嘉玉虽然腼腆,说话行事却是十分惹人怜爱。
盛夫人很喜欢她,东瑗也觉得她很亲热。
听到盛夫人夸赞,单嘉玉微微垂了首,脸颊染了红潮:“我总怕嘴笨,说得不得法,叫娘听着笑话。”
盛夫人就轻搂了她:“我的儿,你还是嘴笨的?那我们都是不会说话的了。”
说得东瑗和满屋子服侍的丫鬟们都笑起来。
东瑗和三奶奶请安后,各自回了自己的院子。
盛夫人还在想太妃娘娘和南昌王的事,等东瑗和三奶奶单嘉玉走后。她跟康妈妈两人唠嗑:“我也不能离了这宅子,将来见一面也难。不过孩子们说得对,可喜太妃娘娘能自在过些日子。她从进太子府那天,就没有舒心过。今日有太后娘娘和陛下的这番恩典,也是福气,我应该高兴的…….”
“是应该高兴。”康妈妈笑着道。
盛夫人莞尔。
她心里还是舍不得。
说着说着。话题就越来越轻松,从南昌王和太妃娘娘身上绕到了诚哥儿身上,又从诚哥儿身上绕到怀着身子的两位儿媳妇身上。
“当初阿瑗进门,海哥儿媳妇就跟她不对付,两人一直不温不火的;玉儿一进门,阿瑗对她亲热不已。可见两个人的情分如何,要看缘分。阿瑗和玉儿那孩子有缘分。”盛夫人想着两个儿媳妇的和睦,不免笑道。
想到这里,她觉得二奶奶跟着二爷回了徽州府也好。
二***性格有些好强,她和东瑗一直不怎么亲热。要是让她看到单嘉玉进门就和东瑗亲近,只怕心里怀疑这两妯娌合伙孤立她,又要闹事。
如今这样,最是如意了。
康妈妈没有盛夫人想的那么多,她也喜欢两位少奶奶和睦,就笑着对盛夫人道:“大***性格和三奶奶有些像,两人都不是那斤斤计较之人。既是妯娌,就是有缘分的。”
盛夫人点点头。
没过几日,关于南昌王的事,京城都传遍了。
不过又传来另一个消息:五皇子封了成禧王,他并不跟南昌王去江西,而是留在京都。
太妃娘娘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反悔,不肯跟南昌王走,要留下来陪着成禧王。
毕竟成禧王才满两岁,南昌王已经快十四岁了,总得取舍一个。
南昌王和陛下年纪相仿,他能留在陛下眼皮底下,陛下也放心。可想着先帝临终前反复念叨过要好好待南昌王,为了先帝的遗愿,陛下才开恩往南昌王带着盛太妃离京。
只要南昌王走就行,盛太妃去不去,陛下和太后娘娘无所谓。
唯一想要太妃娘娘走的,只有南昌王。他年纪小,从来没有离开过太妃娘娘。听说太妃娘娘不去,他就哭着找了盛修颐,让盛修颐劝太妃娘娘。
最后闹成了太妃娘娘不走,南昌王也不走的尴尬境地。
陛下只得又开一恩,让南昌王爷留在京都。他每个月从内务府领取月俸,另外在山东有几千亩良田。
但是南昌府的封地就收回了。
对这件事,盛昌侯气得不行,骂南昌王没用,只比陛下小几个月,居然因为舍不得娘亲,就放弃封地。
要知道,现在封地还能有自己的护卫军。
留在京城,就什么都没有,任人宰割。
东瑗和盛修颐倒觉得不错。
“南昌王的性格闲散,从未想过谋权篡位,何必非要去南昌,弄些护卫军,让陛下也不放心他?将来陛下的疑心加重,给南昌王安个莫须有的罪名才安心,岂不是叫南昌王不得善终?在陛下眼皮底下衣食无忧,也是好事……”盛修颐对盛昌侯道。
从这一方面想,能和母亲、弟弟在一起,又有盛家,留在京城也不算坏事。
毕竟南昌王的性格,根本不会有什么作为。
盛昌侯也渐渐认命了。
南昌王不走,陛下更加欢喜了,就又是一道恩典:太妃娘娘愿意住在宫里就住在宫里,愿意去南昌王府住就去南昌王府。
太妃娘娘大约还是喜欢宫里,没有出来。
盛夫人和东瑗妯娌可以随时去看她。
盛夫人去太妃娘娘的宫里时,四下无人,太妃娘娘对盛夫人道:“……听说要去南昌府,我心惊肉跳的。放出去的王爷,能有什么好下场?留在陛下眼皮底下,让陛下放心,王爷才能安稳。后来不让带成禧王走,我就明白了陛下和太后的意思,趁机留了下来。娘,您回去把这话告诉爹爹,免得爹爹生气,怪南昌王不争……”
盛夫人笑道:“太妃放心,颐哥儿已经跟侯爷说过这话…….”而后,她笑容微敛,“只是苦了娘娘,又离不得这牢笼。”
盛太妃笑道:“娘不用难过。我在这宫里年月久了,出去反而不舒服。这里一草一木我都了然。况且只要南昌王和成禧王安分守己,陛下和太后娘娘就不会亏待我。我在宫里,两位王爷也更加安分。我这样最好了……”
说来说去,都是替她两个儿子打算,盛夫人不免露出凄容。
哪个做娘的不是这样?
回到盛昌侯府,盛夫人就把太妃的话告诉了盛昌侯。
盛昌侯也感叹,说太妃娘娘用心良苦。
没过几日,内务府开始替成禧王建府邸。
转眼到了八月中旬,韩大太太派了人来告诉东瑗,韩家老太太去了。
七月韩家三爷韩乃华娶亲,本想接老太太来,只是老太太自三月病了一场,就一直未愈,连韩乃华的大喜都没有来。
熬了几个月,老太太终于熬不住,寿终正寝了。
东瑗唏嘘,让盛家外院的管家去安庆府替盛家祭拜,她怀着孩子,哪里都去不成。
“不晓得薛家是否去祭拜?”东瑗把这件事告诉盛夫人,盛夫人就问道,“要是薛家也去祭拜,可以让管事一同前去,路上也相互照应……”
东瑗听着半晌没有说话。
她好些日子没有去薛家了。
自从盛修颐那次被诬陷入狱,东瑗对薛家的心就冷了几分。她倒也不是怪薛老侯爷狠心,毕竟政治就是这样狠毒肮脏。
可抛开政治,她仍觉得心酸。
大概是投入太多,把亲情想的跟前世一样纯粹,她无法接受老侯爷为了把天庆帝牢牢掌握在手里,陷害盛修颐。
当然,这薛家的养育之情相比,这点伤害东瑗不应该记在心上。她只是需要时间跨过心理那道坎。RQ
“陛下要大赦天下,你五姐要回京了……”盛修颐从宫里回来后,对东瑗说道。
东瑗忍不住惊喜:“是真的?”
盛修颐就笑笑点了点她的鼻头,道:“我扯谎做什么?可能七月底,你五姐就要回来。你们家里姊妹,除了宫里的淑妃娘娘,只有你五姐和你比较亲近吧?”
倒也不怎么亲近。
在娘家的时候觉得很平常,可出嫁后,总想着家里的姊妹们。
十一妹在宫里,相见着实不易;其他姊妹还来不及有什么交情,她们就出嫁了。只剩下五姐……
当年薛江晚挑拨东瑗和十一妹的感情时,五姐做过和事佬,东瑗出嫁时,她也陪过。那些记忆,放佛就是姊妹的一生,弥足珍贵。
听说她要回京,东瑗忍不住高兴。
“三皇子…….”盛修颐见东瑗高兴,顿了一顿才说道。
三皇子,就是盛贵妃娘娘诞下的皇子。元昌帝走得急,甚至没能给年幼的三皇子封王。
“三皇子……怎么了?”东瑗仔细看盛修颐的脸色,小心翼翼问道。
盛修颐则笑起来:“陛下封了他南昌王。下个月,他就要去南昌,听说太妃娘娘也要同去……”
太妃娘娘,就是三皇子的母亲、盛修颐的姐姐。
东瑗听到这里,拉了盛修颐的手,道:“这不是好事吗?太妃娘娘一辈子在宫里过着拘束的日子。如今随了王爷去南昌,虽然苦了些,可万事自己做主,不是很好吗?”
盛修颐笑,反握了东瑗的手:“我知道,我今日还见到了太妃娘娘,她也是很高兴的。虽说前朝有过这样的特例,可说到底是陛下和太后娘娘的恩典。只是……以后娘相见太妃娘娘一面就不容易了……”
见东瑗微愣担忧,盛修颐又笑:“来日方长。总归是好事。”
东瑗连忙点头:“的确是好事,你告诉娘了吗?”
“明日再说吧。”盛修颐有些疲惫,起身去了净房,“三弟也见了太妃娘娘。可能他告诉了娘呢。”
次日东瑗去给盛夫人请安,果然见盛夫人情绪有几分异样。
三奶奶也来请安。
盛夫人很喜欢三奶奶那份娴静不争,说话也不像以前避开二奶奶那样避开三奶奶,跟东瑗妯娌道:“……听说了吗?三皇子封了南昌王,月底就要去江西了。太后娘娘特意恩准太妃娘娘同去。”
东瑗笑着安慰盛夫人,又把昨晚安慰盛修颐的话说了一遍。
三奶奶也在一旁道:“我听我娘家大嫂说,宫里规矩多。她每次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总是小心谨慎,生怕错了一步。我想着,太妃娘娘整日在宫里,更是不易。去了江西,没什么规矩,活得也自在,是不是娘?”
盛夫人连连颔首。拉了三***手,笑道:“说的对,我的儿。”然后又对东瑗道。“玉儿生了副七窍玲珑心……”
东瑗也笑。
单嘉玉虽然腼腆,说话行事却是十分惹人怜爱。
盛夫人很喜欢她,东瑗也觉得她很亲热。
听到盛夫人夸赞,单嘉玉微微垂了首,脸颊染了红潮:“我总怕嘴笨,说得不得法,叫娘听着笑话。”
盛夫人就轻搂了她:“我的儿,你还是嘴笨的?那我们都是不会说话的了。”
说得东瑗和满屋子服侍的丫鬟们都笑起来。
东瑗和三奶奶请安后,各自回了自己的院子。
盛夫人还在想太妃娘娘和南昌王的事,等东瑗和三奶奶单嘉玉走后。她跟康妈妈两人唠嗑:“我也不能离了这宅子,将来见一面也难。不过孩子们说得对,可喜太妃娘娘能自在过些日子。她从进太子府那天,就没有舒心过。今日有太后娘娘和陛下的这番恩典,也是福气,我应该高兴的…….”
“是应该高兴。”康妈妈笑着道。
盛夫人莞尔。
她心里还是舍不得。
说着说着。话题就越来越轻松,从南昌王和太妃娘娘身上绕到了诚哥儿身上,又从诚哥儿身上绕到怀着身子的两位儿媳妇身上。
“当初阿瑗进门,海哥儿媳妇就跟她不对付,两人一直不温不火的;玉儿一进门,阿瑗对她亲热不已。可见两个人的情分如何,要看缘分。阿瑗和玉儿那孩子有缘分。”盛夫人想着两个儿媳妇的和睦,不免笑道。
想到这里,她觉得二奶奶跟着二爷回了徽州府也好。
二***性格有些好强,她和东瑗一直不怎么亲热。要是让她看到单嘉玉进门就和东瑗亲近,只怕心里怀疑这两妯娌合伙孤立她,又要闹事。
如今这样,最是如意了。
康妈妈没有盛夫人想的那么多,她也喜欢两位少奶奶和睦,就笑着对盛夫人道:“大***性格和三奶奶有些像,两人都不是那斤斤计较之人。既是妯娌,就是有缘分的。”
盛夫人点点头。
没过几日,关于南昌王的事,京城都传遍了。
不过又传来另一个消息:五皇子封了成禧王,他并不跟南昌王去江西,而是留在京都。
太妃娘娘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反悔,不肯跟南昌王走,要留下来陪着成禧王。
毕竟成禧王才满两岁,南昌王已经快十四岁了,总得取舍一个。
南昌王和陛下年纪相仿,他能留在陛下眼皮底下,陛下也放心。可想着先帝临终前反复念叨过要好好待南昌王,为了先帝的遗愿,陛下才开恩往南昌王带着盛太妃离京。
只要南昌王走就行,盛太妃去不去,陛下和太后娘娘无所谓。
唯一想要太妃娘娘走的,只有南昌王。他年纪小,从来没有离开过太妃娘娘。听说太妃娘娘不去,他就哭着找了盛修颐,让盛修颐劝太妃娘娘。
最后闹成了太妃娘娘不走,南昌王也不走的尴尬境地。
陛下只得又开一恩,让南昌王爷留在京都。他每个月从内务府领取月俸,另外在山东有几千亩良田。
但是南昌府的封地就收回了。
对这件事,盛昌侯气得不行,骂南昌王没用,只比陛下小几个月,居然因为舍不得娘亲,就放弃封地。
要知道,现在封地还能有自己的护卫军。
留在京城,就什么都没有,任人宰割。
东瑗和盛修颐倒觉得不错。
“南昌王的性格闲散,从未想过谋权篡位,何必非要去南昌,弄些护卫军,让陛下也不放心他?将来陛下的疑心加重,给南昌王安个莫须有的罪名才安心,岂不是叫南昌王不得善终?在陛下眼皮底下衣食无忧,也是好事……”盛修颐对盛昌侯道。
从这一方面想,能和母亲、弟弟在一起,又有盛家,留在京城也不算坏事。
毕竟南昌王的性格,根本不会有什么作为。
盛昌侯也渐渐认命了。
南昌王不走,陛下更加欢喜了,就又是一道恩典:太妃娘娘愿意住在宫里就住在宫里,愿意去南昌王府住就去南昌王府。
太妃娘娘大约还是喜欢宫里,没有出来。
盛夫人和东瑗妯娌可以随时去看她。
盛夫人去太妃娘娘的宫里时,四下无人,太妃娘娘对盛夫人道:“……听说要去南昌府,我心惊肉跳的。放出去的王爷,能有什么好下场?留在陛下眼皮底下,让陛下放心,王爷才能安稳。后来不让带成禧王走,我就明白了陛下和太后的意思,趁机留了下来。娘,您回去把这话告诉爹爹,免得爹爹生气,怪南昌王不争……”
盛夫人笑道:“太妃放心,颐哥儿已经跟侯爷说过这话…….”而后,她笑容微敛,“只是苦了娘娘,又离不得这牢笼。”
盛太妃笑道:“娘不用难过。我在这宫里年月久了,出去反而不舒服。这里一草一木我都了然。况且只要南昌王和成禧王安分守己,陛下和太后娘娘就不会亏待我。我在宫里,两位王爷也更加安分。我这样最好了……”
说来说去,都是替她两个儿子打算,盛夫人不免露出凄容。
哪个做娘的不是这样?
回到盛昌侯府,盛夫人就把太妃的话告诉了盛昌侯。
盛昌侯也感叹,说太妃娘娘用心良苦。
没过几日,内务府开始替成禧王建府邸。
转眼到了八月中旬,韩大太太派了人来告诉东瑗,韩家老太太去了。
七月韩家三爷韩乃华娶亲,本想接老太太来,只是老太太自三月病了一场,就一直未愈,连韩乃华的大喜都没有来。
熬了几个月,老太太终于熬不住,寿终正寝了。
东瑗唏嘘,让盛家外院的管家去安庆府替盛家祭拜,她怀着孩子,哪里都去不成。
“不晓得薛家是否去祭拜?”东瑗把这件事告诉盛夫人,盛夫人就问道,“要是薛家也去祭拜,可以让管事一同前去,路上也相互照应……”
东瑗听着半晌没有说话。
她好些日子没有去薛家了。
自从盛修颐那次被诬陷入狱,东瑗对薛家的心就冷了几分。她倒也不是怪薛老侯爷狠心,毕竟政治就是这样狠毒肮脏。
可抛开政治,她仍觉得心酸。
大概是投入太多,把亲情想的跟前世一样纯粹,她无法接受老侯爷为了把天庆帝牢牢掌握在手里,陷害盛修颐。
当然,这薛家的养育之情相比,这点伤害东瑗不应该记在心上。她只是需要时间跨过心理那道坎。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