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宁纵横(一)
推荐阅读:弃宇宙、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灵飞经最新章节!
燕王能软能硬,手腕圆通,盐帮群豪江湖之士,论权术加起来还不如他一个零头,不过数日工夫,就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乐之扬深知燕王心意所在,奈何素无将才,治军练兵一窍不通,加上心不狠、手不硬,压服不了一众盐帮枭雄,唯有交给燕军将校处置,久而久之,渐受排挤,空有官衔、并无实权,北方盐帮势力,大多落入燕王手中。
乐之扬乐得清闲,索性将军务丢给副将,自个儿呆在王府为叶灵苏疗伤。几经施展,驭劲之法越发精纯,叶灵苏康复神速,十余日后,已能下地行走,体内真气流转,渐可驾驭,进而滋润五脏,精力与日俱增。
按说北平事了,燕王脱困,朱微本当前往大宁、面见兄长,奈何经历生死劫难,她与叶灵苏情谊日洽,朝夕照看,不忍分离。大宁之行也一拖再拖,乐之扬偶尔提起,她也只是笑笑,并不急着启程。
小公主性子温润、善解人意,叶灵苏起初将她视为情敌,可是直面相对,却又恨不起来,况且受了她的恩惠,感之念之,偶有嫉妒念头,便觉自惭自愧,如此矛盾反复,平添许多苦恼。
朱微久在宫廷,谙熟人心,叶灵苏的心思她并非不知,可她天生的大度,不知嫉妒为何物,纵有些微惆怅,一支曲子弹过,也如雨过天青,了然无痕。叶灵苏雅好音律,听朱微弹琴,感知琴中意境,心胸竟也开阔了不少,偶尔回顾生平,自觉对云虚太过苛刻,对云裳太过无情,纠结母亲之死,不过自寻烦恼,至于争胜之心、名利之欲,细细想来,尽都荒唐可笑,唯独一缕情丝,缠缠绵绵,纷纷扰扰,无论听过多少琴曲,总是难以割舍,只要想起,便觉心中酸楚:“天下之苦,莫如情苦,为情所苦,真不如死了的好!”小小年纪,竟然生出轻身的念头。
为让叶灵苏静养,徐妃特意辟出一间宫院,原是元帝宠妃的居所,邻近柳堤,花鸟怡人,院中陈设器具华而不奢、雅而不俗,颇投朱微、叶灵苏所好。
徐妃常来探望,她是将门之女,天生一股英气,但因世事打磨,锋芒内敛,绵里藏针,平素温柔和蔼,可是言谈之间,飞扬神采仍会不时流露。叶灵苏对于官府中人向来厌恶,但对徐妃另眼相看,直觉这女子允文允武,理应独当一面,困在王府深宫,平白糟践了才情。
这一日,乐之扬为叶灵苏疗伤,远隔三尺,挑动真气,十四条经脉便如十四根琴弦,按宫引商,飞徵流羽,强则抑之,弱而鼓之,叶灵苏只觉体内真气蹿来蹿去,所过轻重冷热麻痒酸疼,种种感受此消彼长,身子仿佛浸在热醋之中,又酸又胀,发热发烫,直至浑身香汗化为袅袅白雾,乐之扬这才抱元归一、收功起身。
叶灵苏出了一场透汗,四肢虚软,真气却很健旺,活泼泼有如贯珠,顺着经脉来回滚动,面庞嫣红迷人,仿佛菡萏初红、澄霞映波,坐在花间柳下,格外清艳脱尘。
乐之扬正面相对,见这艳光绝色,不觉微微失神。忽见叶灵苏张开双目,忙又匆匆收回目光。
朱微烧好茶水,斟满递来。叶灵苏细品慢饮,环顾四周,但见惠风畅和,庭院静好,高天上淡云舒卷,一片片宛如细羽微鳞。
叶灵苏心情大好,不觉笑道:“这样悠闲度日,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忽见朱微痴痴望来,不由问道,“你看什么?”
朱微缓过神来,笑道:“我第一次见你发笑,没想到,你笑得这么好看。”
叶灵苏面孔微红,不知如何应答。她以女子统领群雄,为了树立威仪,向来不苟言笑,此刻神舒意畅,卸去心防,嫣然一笑,恢复小女儿情态,换了别人,本是平常不过的事儿,可是朱微见惯了她冷若冰霜,忽而看见笑脸,竟是说不出的稀罕。
乐之扬笑嘻嘻说道:“这叫不笑则已、一笑倾城,朱允炆若要攻打北平,先拜叶姑娘为帅,只要她笑一笑,这北平城的男人全都神魂颠倒,丢了刀枪,乖乖投降。”
朱微正为此事发愁,听他一说,哭笑不得。叶灵苏越发窘迫,白他一眼,挺身跳起,使出一路“水云掌”,一来掩饰窘况,二来检验伤势。
她体态轻盈,招式潇洒,身子飘飘转转,袖掌上下翩然,穿行于乱花丛中,却不曾碰到一花一叶,仿佛一个白蒙蒙的幻影,疾如风,逝如云,缥缈盘旋,所过无痕。
这一门武功,与其说是掌法,不如说是舞蹈,水逝云舒,飘逸无伦。朱微看得入神,捧得茶杯,忘了入口,乐之扬也觉欣慰,叶灵苏掌法纷繁,可是劲力不衰,足见内伤大好,再过数日当可痊愈。
倏忽幻影消失,人形凝定,叶灵苏飘然卓立,犹如云收雾霁、明月当空,彩眸凝辉,洒落尘凡。
远处传来掌声,乐之扬回头一看,但见朱棣、徐妃并肩站在院门之前,朱高炽、朱高煦兄弟站在其后,朱高煦一双眼睛溜溜放光,只在叶灵苏身上打转。
叶灵苏暗生不悦,皱眉坐下。朱微起身笑道:“四哥、四嫂,二位贤侄,什么风把你们吹来啦?”
朱棣笑道:“一来瞧瞧叶帮主的伤势,二来确有要事,须跟十三妹商议。”
而今大军压境,千头万绪,朱棣抛下军务,来这小小宫院,乐之扬不用细想,也能猜到他的来意,笑道:“为宁王么?”
朱棣看他一眼,笑而不答,朱微诧道:“这跟哥哥有什么关系?”
朱棣、徐妃落座,两个儿子站在身后,朱高煦两眼仍是不离叶灵苏,女子暗生愠怒,起身说道:“各位好好说话,在下倦了,回房休息。”不待燕王夫妇回答,转身进房去了。
朱棣浓眉微皱,神色不悦,朱微忙说:“叶帮主江湖儿女、率性而为,不似宫廷中那么多规矩。”
“说的是。”徐妃微微笑道,“叶帮主非常之人,自有非常之举,见了她的风采,我也时常羡慕,若能仗剑江湖、快意恩仇,倒也大有趣味。”
朱棣失笑道:“如此说,你是后悔嫁我,当不成女侠?”
“哪儿话?”徐妃笑道,“人间好处,总不能样样占尽,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嫁给王爷吾之所欲,走江湖、当女侠,不过闲来无事,胡思乱想罢了。”
朱棣大笑两声,注目凝视朱微,说道:“朝廷倾半国之兵,号称百万,进攻北平。”
朱微花容惨变,双手揪住衣角,乐之扬看她一眼,问道:“统帅是谁?”朱棣冷笑道:“李景隆。”
“他么?”乐之扬沉吟,“自负甚高,虚有其表!”
“说得好!”朱棣点头笑道,“此人清贵公子,仗着他老子李文忠的威名吃饭,名高于实,未经大敌。”
朱微奇道:“四哥似乎颇有胜算?”
“胜算不敢说!”朱棣笑了笑,漫不经意地道,“李景隆却颇有败算。”
“败算?”
“他有五败。”朱棣屈指说道,“其一,大军来自各省,政令必不统一。其二,兵马番号各别、将帅不一,李景隆年轻识浅,手下宿将必不服他,上下离心,难以如臂使指;其三,时当晚秋,寒冬将至,倘若风雪骤起,南方将士难以适应;其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朝廷急于北伐,百万之军仓促凑齐,粮草补给不力,势必动摇军心;其五、李景隆好高骛远,刚愎自用,听说他急于赶路,不计险易,一日百里,兵法云:‘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即使赶到北平,人困马乏,如何担当攻城大任?”
朱微叹道:“这么说来,四哥已是胜券在握了。”
朱棣沉默一下,说道:“也不尽然,他有五败,却有一胜。”
“胜在人多!”乐之扬接口说道。
“说得是!”朱棣叹一口气,“敌我兵马悬殊,即便李景隆一败再败,但仗着人多,又有朝廷支撑,大可败而复起,立于不败之地。我的兵却是死一个少一个,到头来,还是难逃一败。”
朱微扫视众人,心想:“倘若败了,四哥四嫂,高炽高煦恐怕都难以活命!”不由暗生愁意,问道:“四哥,你有什么法子?”
朱棣说道:“我欲示弱于敌,以北平为诱饵,诱使朝廷进薄北平。李景隆急功近利,必然围城攻坚,顿于坚城之下。那时合北平、大宁二镇之军,由北而南,里应外合,将朝廷百万之军,歼于北平城下。”他略一停顿,“唯有如此大胜,方可解除危局。”
“大宁?”朱微打了个突,“真要把哥哥卷进来?”
“北平大宁,唇亡齿寒。”朱棣神色肃然,“李景隆攻灭燕藩,势必趁势北上,那时宁王不死即降,即便降了又如何,朝廷也会关他一辈子。”
朱微脸色发白,徐妃趁热打铁:“十三妹,宁王如今犹豫不决,王爷派人送信,他也全不理睬,故此王爷打算亲走一趟。但要说服宁王,还需你从旁相助。”
“我早想前往大宁,可是……”朱微看向寝殿,欲言又止。
徐妃笑道:“叶帮主可由我照看,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联手大宁才是眼下所急。”
朱微呆怔不语,心思纷乱如麻。朱棣微感不耐,说道:“十三妹,你有何顾虑,不妨说来听听?”
朱微沉默时许,眉眼微微发红,轻轻说道:“本是同根,相煎何急?我们都是先帝的子孙,无论谁胜谁败,都是骨肉相残。再说了,为了我们的家事,尸积成山,血流成河,无数百姓水深火热,恐怕在天下人眼里,我们皇家子孙都是莫大的罪人。”
“胡说……”朱高煦听不下去,冲口而出。
“放肆!”朱棣恶狠狠瞪视儿子,“你敢对长辈无礼?”
“我、我……”朱高煦跋扈惯了,忘了场合,父亲一叱,心虚胆怯,面如土色。
“四哥不必生气。”朱微叹一口气,“高煦说的没错,方才那些话,都是我胡思乱想罢了。”
“十三妹!”徐妃笑道,“我知道你宅心仁厚,不忍见人受苦,更不愿皇家内讧。可你也看见了,树欲静而风不止,陛下一意孤行,非要将诸王置于死地,先燕后宁,那是确定无疑的。两家若不联手,只会被朝廷各个击破。你只有宁王一个同母哥哥,真的忍心看他重蹈湘王和周王的覆辙么?”
湘王自焚,周王被囚,朱微想到二王惨状,哆嗦一下,内心悲苦无助,掉头看向乐之扬,流露询问神气。
“事已至此,骑虎难下!”乐之扬说道,“宁王如果尊崇朝廷,要么如谷王、辽王一般弃军南归,要么挥军进逼松亭关,与朝廷夹击北平。可他按兵不动,朝廷一定认为他有异心,灭了燕藩,下一个就轮到他了。大宁孤悬塞外,朝廷不必用兵,只要断绝补给,大宁也会不战而亡。”
朱微不觉动容,咬着嘴唇,仍不做声,只听乐之扬又说:“王爷的计谋气魄极大,可有一个麻烦,倘若宁王不肯南下,或是朝廷先行一步攻破北平,那时王爷丧失根本、岂不任人宰割?”
“富贵险中求!”朱棣漫不经意地道,“自古以弱胜强,谁能不冒风险?所谓王者不死,天命在我,一切无虞,倘若天命在彼,那也无可奈何。”
“王爷想得通脱!”乐之扬叹一口气,“在下无话可说。”注目看向朱微,小公主眼眶含泪,胸口起伏,口唇微微哆嗦,挣扎数下,终于说出话来:“好!我去!”
朱棣一愣,狂喜不禁,腾地站起身来,拱手道:“十三妹深明大义,先受为兄一礼。”作势要拜,朱微慌忙将他扶住,惨笑道:“四哥,你不用谢我,这件事,我也不知是对视错。我若不去,你和哥哥必定遭殃,我若去了,又会打更多仗,死更多人,留下更多孤儿寡母,唉,我……我……”泪如走珠,夺眶而出。
燕王抿着嘴唇,脸色阴沉,两个儿子也不以为然。徐妃默然微笑,不置可否,只有乐之扬明白朱微心中煎熬,说道:“公主殿下,我陪你走一趟!”
燕王微微皱眉,尚未出声,朱微抹泪道:“不,叶帮主的伤还痊愈,你留下来照看她好了。”
乐之扬欲言又止,徐妃忙说:“十三妹说的是,燕王一走,群龙无首,守住北平,还得仰仗足下。”
乐之扬暗生疑窦,可不待他细想,朱棣又笑道:“乐老弟,这些日子马不离鞍,剑不归鞘,耽误了你和公主的大事。今日我许诺,待我回来,打退敌军,立马举办婚事,让二位名正言顺、喜结良缘。”
这几句话有如纶音,朱微又羞又喜,禁不住将头埋在徐妃肩头,徐妃抚摸她的秀发,笑盈盈看向乐之扬。后者却是发怔,他与朱微身份悬殊,换了太平之世,休想堂堂正正迎娶公主,而今皇族内争、乱世再起,乐之扬屡立奇功,已是燕藩上下的大功臣,此时迎娶朱微,倒也名正言顺。这件事虽在意料之中,燕王当真说出,乐之扬仍觉心神摇荡,只觉是耶非耶、难以置信。
忽听燕王咳嗽一声,乐之扬回过神来,面皮发烫,朱棣瞅了瞅他,笑道:“事不宜迟,朝廷兵马将至,我们今日就须前往大宁。”
“好!”朱微起身道,“容我收拾一下,更与叶帮主告辞。”
她转身进屋,出来时双目微红,眼角泪痕犹存,寝宫门前人影晃动,惊鸿一瞥,倏忽不见。
出了王府,朱微上了一辆马车,乐之扬骑马相送,从北门出城,忽见一支人马等候在前,铠甲鲜明,一望无尽,粗略估算,约有万数。
乐之扬暗自纳闷,细看军容,杀气浮动,不似护卫之师,倒像决死之士。朱棣看出他的疑虑,说道:“大宁地处塞外,常有鞑虏出没,本王得到消息,元人颇有异动,不可不防。”
乐之扬半信半疑,只觉朱棣所言不尽不实,当下说道:“诸军北上大宁,北平空虚,兵少将寡,如何抵挡朝廷?”
“这也是无可奈何。”朱棣苦笑,“若无宁王相助,我便留在北平,众寡悬殊,早晚也是瓮中之鳖。”
乐之扬道:“人马太多,会否引来宁王误会?”
朱棣目光闪动,忽而笑道:“宁王心思莫测,万一心血来潮,抓了本王向朝廷邀功,那又如何是好?我带人马,不过防身而已。”
此话颇合情理,乐之扬转念一想,朱棣时下有求于宁王,与之交恶,势必背腹受敌,朱棣并非愚笨,理应不会出此下策。
思索间,忽见马车窗帷拉开,朱微的面孔微微晃动,当下纵马上前,两人隔窗对望,心中难以描画。朱微眼眶泛红,忽地轻声说道:“我去了,你等我回来!”
“好!”乐之扬按捺不舍,“塞外风寒,你保重身子。”
朱微点了点头,双眼忽又潮润起来,只怕哭出声来,猛一咬牙,拉上窗帷,蜷成一团,眼泪到底流了下来。
车轮滚滚,马蹄雷鸣,大军徐徐引去。乐之扬立马城下,不胜怅然,直到人马消失,方才还过神来,掉头一瞧,朱高炽引着几个亲兵在城门前等候,当下拍马回城,两人联辔而行,均不说话。朱高炽愁眉苦脸,气氛甚是凝重。
回到王府,朱高炽邀请乐之扬进餐,数杯下肚,忽而叹道:“父王看得起我,让我留守北平,留下的兵马却不过两万,多是老弱病残,李景隆一到,北平城恐怕撑不了几日。”
乐之扬心头一动,问道:“王爷此去,是否要攻打大宁?”
朱高炽看他一眼,犹豫时许,说道:“十三姑若能说服宁王,一切好说,但若谈不拢,恐怕难免一战。老实说,父王用兵,神鬼莫测,我这个当儿子的,也猜不透他的心思,好比这个节骨眼儿上,丢下北平,前往大宁。万一北平城破,大宁守军又没到手,父王进退失据,岂不成了无主的孤军?”
乐之扬心中大乱,燕王孤注一掷,不成即败,到了紧要关头,兄弟阋墙也未可知,那时朱微夹在两个兄长之间,又该如何自处?北平城精兵尽失,空虚莫名,李景隆百万大军压境,岂非以石击卵?虽知道燕王造反凶险,然而危急至此,倒也出人意料。
乐之扬定一定神,问道:“道衍和尚呢?”
朱高炽一愣,说道:“大师跟父王在一起。”乐之扬听了,稍稍放心,道衍智计了得,善于折中,或能化解双方危局,不至于手足相残。
朱高炽喝一杯酒,闷闷说道:“道衍大师临走时还说,守城若有疑难,可以向你请教。但不知时下情形,乐先生有何妙方?”说着抬眼望来,大有期盼之意。
乐之扬说道:“我有几斤几两,世子不是不知道。单人只剑,我还能在阵中杀几个来回,说到将兵临阵,北平城的将官胜过我的不知多少。至于守城御敌,更是一窍不通。世子放心,真到危难关头,我一定尽己所能,与北平城同存共亡。”
“同存共亡?”朱高炽哆嗦一下,举杯一饮而尽。
乐之扬见他身为守城主帅,意气消沉,倘若大军压境,北平城凶多吉少。乐之扬心生忧虑,然而不擅军事,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奇谋妙计。
朱高炽大喝闷酒,乐之扬枯坐无味,告辞出门,在冷风中伫立良久,忽而想道:“落先生深谋远虑,今日形势,他必然有所料及。”
待到夜深,乐之扬更换劲装,来到藏宝宅院。谁想大门紧锁,敲了几下无人应答。乐之扬看看无人,翻身跳入院中,扫眼望去,大吃一惊,院子里满地狼藉。墙穿屋破,俨然飓风扫过。仔细查看,破损处多为内家掌力击穿,墙壁、柱子上布满剑痕,轻飘流利,一看就是“飞影神剑”的手笔,一颗心登时高高悬起,环顾四周,不敢出气。
片刻不闻动静,乐之扬巡视四周,发现剑痕附近溅有一溜血迹,血色苍黑,粗略估算,打斗当在数日之前,中剑者必是西城弟子。乐之扬心急如焚,找遍宅院,宝藏痕迹也无,早已不知去向,看这情形,只怕落到了云虚手里了。
忽听脚步声响,来自远方屋顶,轻盈迅疾,直奔宅院而来。乐之扬轻轻跳上屋梁,缩成一团,藏身暗处。
两道人影捷如猿猱,落在庭院。借着星月光芒,乐之扬看清二人,一是施南庭,一是杨风来,两人不出一声,只是东张西望。过了半晌,杨风来粗声大气地说:“老施,没人啊!”
“奇怪!”施南庭闷声说道,“我明明见有人翻墙进来。”
“或许是梁上君子,偷鸡摸狗。”杨风来说道。
“不对!”施南庭摇头,“寻常蟊贼可没有那等身手。”
乐之扬沉思一下,纵身跳下,笑道:“二位尊主,久违了。”
二人应声跳开,死死瞪着乐之扬,施南庭惊讶道:“是你?”乐之扬笑道:“是啊!”杨风来脸色一沉,厉声叫道:“你怎么在这儿?”
“这儿住了几位故人。”乐之扬漫不经意地道,“我来拜会他们,谁知道却是这副光景。”扫视四周,不胜疑惑。
施南庭和杨风来对望一眼,均是惊疑不定,施南庭沉声道:“你认得八部之主?”
“认得!”乐之扬笑道,“你知道他们上哪儿去了?”
那二人脸色难看,杨风来哼了一声,冷冷说道:“我哪儿知道?”乐之扬指着剑痕,说道:“这是谁留下的?”
燕王能软能硬,手腕圆通,盐帮群豪江湖之士,论权术加起来还不如他一个零头,不过数日工夫,就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乐之扬深知燕王心意所在,奈何素无将才,治军练兵一窍不通,加上心不狠、手不硬,压服不了一众盐帮枭雄,唯有交给燕军将校处置,久而久之,渐受排挤,空有官衔、并无实权,北方盐帮势力,大多落入燕王手中。
乐之扬乐得清闲,索性将军务丢给副将,自个儿呆在王府为叶灵苏疗伤。几经施展,驭劲之法越发精纯,叶灵苏康复神速,十余日后,已能下地行走,体内真气流转,渐可驾驭,进而滋润五脏,精力与日俱增。
按说北平事了,燕王脱困,朱微本当前往大宁、面见兄长,奈何经历生死劫难,她与叶灵苏情谊日洽,朝夕照看,不忍分离。大宁之行也一拖再拖,乐之扬偶尔提起,她也只是笑笑,并不急着启程。
小公主性子温润、善解人意,叶灵苏起初将她视为情敌,可是直面相对,却又恨不起来,况且受了她的恩惠,感之念之,偶有嫉妒念头,便觉自惭自愧,如此矛盾反复,平添许多苦恼。
朱微久在宫廷,谙熟人心,叶灵苏的心思她并非不知,可她天生的大度,不知嫉妒为何物,纵有些微惆怅,一支曲子弹过,也如雨过天青,了然无痕。叶灵苏雅好音律,听朱微弹琴,感知琴中意境,心胸竟也开阔了不少,偶尔回顾生平,自觉对云虚太过苛刻,对云裳太过无情,纠结母亲之死,不过自寻烦恼,至于争胜之心、名利之欲,细细想来,尽都荒唐可笑,唯独一缕情丝,缠缠绵绵,纷纷扰扰,无论听过多少琴曲,总是难以割舍,只要想起,便觉心中酸楚:“天下之苦,莫如情苦,为情所苦,真不如死了的好!”小小年纪,竟然生出轻身的念头。
为让叶灵苏静养,徐妃特意辟出一间宫院,原是元帝宠妃的居所,邻近柳堤,花鸟怡人,院中陈设器具华而不奢、雅而不俗,颇投朱微、叶灵苏所好。
徐妃常来探望,她是将门之女,天生一股英气,但因世事打磨,锋芒内敛,绵里藏针,平素温柔和蔼,可是言谈之间,飞扬神采仍会不时流露。叶灵苏对于官府中人向来厌恶,但对徐妃另眼相看,直觉这女子允文允武,理应独当一面,困在王府深宫,平白糟践了才情。
这一日,乐之扬为叶灵苏疗伤,远隔三尺,挑动真气,十四条经脉便如十四根琴弦,按宫引商,飞徵流羽,强则抑之,弱而鼓之,叶灵苏只觉体内真气蹿来蹿去,所过轻重冷热麻痒酸疼,种种感受此消彼长,身子仿佛浸在热醋之中,又酸又胀,发热发烫,直至浑身香汗化为袅袅白雾,乐之扬这才抱元归一、收功起身。
叶灵苏出了一场透汗,四肢虚软,真气却很健旺,活泼泼有如贯珠,顺着经脉来回滚动,面庞嫣红迷人,仿佛菡萏初红、澄霞映波,坐在花间柳下,格外清艳脱尘。
乐之扬正面相对,见这艳光绝色,不觉微微失神。忽见叶灵苏张开双目,忙又匆匆收回目光。
朱微烧好茶水,斟满递来。叶灵苏细品慢饮,环顾四周,但见惠风畅和,庭院静好,高天上淡云舒卷,一片片宛如细羽微鳞。
叶灵苏心情大好,不觉笑道:“这样悠闲度日,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忽见朱微痴痴望来,不由问道,“你看什么?”
朱微缓过神来,笑道:“我第一次见你发笑,没想到,你笑得这么好看。”
叶灵苏面孔微红,不知如何应答。她以女子统领群雄,为了树立威仪,向来不苟言笑,此刻神舒意畅,卸去心防,嫣然一笑,恢复小女儿情态,换了别人,本是平常不过的事儿,可是朱微见惯了她冷若冰霜,忽而看见笑脸,竟是说不出的稀罕。
乐之扬笑嘻嘻说道:“这叫不笑则已、一笑倾城,朱允炆若要攻打北平,先拜叶姑娘为帅,只要她笑一笑,这北平城的男人全都神魂颠倒,丢了刀枪,乖乖投降。”
朱微正为此事发愁,听他一说,哭笑不得。叶灵苏越发窘迫,白他一眼,挺身跳起,使出一路“水云掌”,一来掩饰窘况,二来检验伤势。
她体态轻盈,招式潇洒,身子飘飘转转,袖掌上下翩然,穿行于乱花丛中,却不曾碰到一花一叶,仿佛一个白蒙蒙的幻影,疾如风,逝如云,缥缈盘旋,所过无痕。
这一门武功,与其说是掌法,不如说是舞蹈,水逝云舒,飘逸无伦。朱微看得入神,捧得茶杯,忘了入口,乐之扬也觉欣慰,叶灵苏掌法纷繁,可是劲力不衰,足见内伤大好,再过数日当可痊愈。
倏忽幻影消失,人形凝定,叶灵苏飘然卓立,犹如云收雾霁、明月当空,彩眸凝辉,洒落尘凡。
远处传来掌声,乐之扬回头一看,但见朱棣、徐妃并肩站在院门之前,朱高炽、朱高煦兄弟站在其后,朱高煦一双眼睛溜溜放光,只在叶灵苏身上打转。
叶灵苏暗生不悦,皱眉坐下。朱微起身笑道:“四哥、四嫂,二位贤侄,什么风把你们吹来啦?”
朱棣笑道:“一来瞧瞧叶帮主的伤势,二来确有要事,须跟十三妹商议。”
而今大军压境,千头万绪,朱棣抛下军务,来这小小宫院,乐之扬不用细想,也能猜到他的来意,笑道:“为宁王么?”
朱棣看他一眼,笑而不答,朱微诧道:“这跟哥哥有什么关系?”
朱棣、徐妃落座,两个儿子站在身后,朱高煦两眼仍是不离叶灵苏,女子暗生愠怒,起身说道:“各位好好说话,在下倦了,回房休息。”不待燕王夫妇回答,转身进房去了。
朱棣浓眉微皱,神色不悦,朱微忙说:“叶帮主江湖儿女、率性而为,不似宫廷中那么多规矩。”
“说的是。”徐妃微微笑道,“叶帮主非常之人,自有非常之举,见了她的风采,我也时常羡慕,若能仗剑江湖、快意恩仇,倒也大有趣味。”
朱棣失笑道:“如此说,你是后悔嫁我,当不成女侠?”
“哪儿话?”徐妃笑道,“人间好处,总不能样样占尽,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嫁给王爷吾之所欲,走江湖、当女侠,不过闲来无事,胡思乱想罢了。”
朱棣大笑两声,注目凝视朱微,说道:“朝廷倾半国之兵,号称百万,进攻北平。”
朱微花容惨变,双手揪住衣角,乐之扬看她一眼,问道:“统帅是谁?”朱棣冷笑道:“李景隆。”
“他么?”乐之扬沉吟,“自负甚高,虚有其表!”
“说得好!”朱棣点头笑道,“此人清贵公子,仗着他老子李文忠的威名吃饭,名高于实,未经大敌。”
朱微奇道:“四哥似乎颇有胜算?”
“胜算不敢说!”朱棣笑了笑,漫不经意地道,“李景隆却颇有败算。”
“败算?”
“他有五败。”朱棣屈指说道,“其一,大军来自各省,政令必不统一。其二,兵马番号各别、将帅不一,李景隆年轻识浅,手下宿将必不服他,上下离心,难以如臂使指;其三,时当晚秋,寒冬将至,倘若风雪骤起,南方将士难以适应;其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朝廷急于北伐,百万之军仓促凑齐,粮草补给不力,势必动摇军心;其五、李景隆好高骛远,刚愎自用,听说他急于赶路,不计险易,一日百里,兵法云:‘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即使赶到北平,人困马乏,如何担当攻城大任?”
朱微叹道:“这么说来,四哥已是胜券在握了。”
朱棣沉默一下,说道:“也不尽然,他有五败,却有一胜。”
“胜在人多!”乐之扬接口说道。
“说得是!”朱棣叹一口气,“敌我兵马悬殊,即便李景隆一败再败,但仗着人多,又有朝廷支撑,大可败而复起,立于不败之地。我的兵却是死一个少一个,到头来,还是难逃一败。”
朱微扫视众人,心想:“倘若败了,四哥四嫂,高炽高煦恐怕都难以活命!”不由暗生愁意,问道:“四哥,你有什么法子?”
朱棣说道:“我欲示弱于敌,以北平为诱饵,诱使朝廷进薄北平。李景隆急功近利,必然围城攻坚,顿于坚城之下。那时合北平、大宁二镇之军,由北而南,里应外合,将朝廷百万之军,歼于北平城下。”他略一停顿,“唯有如此大胜,方可解除危局。”
“大宁?”朱微打了个突,“真要把哥哥卷进来?”
“北平大宁,唇亡齿寒。”朱棣神色肃然,“李景隆攻灭燕藩,势必趁势北上,那时宁王不死即降,即便降了又如何,朝廷也会关他一辈子。”
朱微脸色发白,徐妃趁热打铁:“十三妹,宁王如今犹豫不决,王爷派人送信,他也全不理睬,故此王爷打算亲走一趟。但要说服宁王,还需你从旁相助。”
“我早想前往大宁,可是……”朱微看向寝殿,欲言又止。
徐妃笑道:“叶帮主可由我照看,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联手大宁才是眼下所急。”
朱微呆怔不语,心思纷乱如麻。朱棣微感不耐,说道:“十三妹,你有何顾虑,不妨说来听听?”
朱微沉默时许,眉眼微微发红,轻轻说道:“本是同根,相煎何急?我们都是先帝的子孙,无论谁胜谁败,都是骨肉相残。再说了,为了我们的家事,尸积成山,血流成河,无数百姓水深火热,恐怕在天下人眼里,我们皇家子孙都是莫大的罪人。”
“胡说……”朱高煦听不下去,冲口而出。
“放肆!”朱棣恶狠狠瞪视儿子,“你敢对长辈无礼?”
“我、我……”朱高煦跋扈惯了,忘了场合,父亲一叱,心虚胆怯,面如土色。
“四哥不必生气。”朱微叹一口气,“高煦说的没错,方才那些话,都是我胡思乱想罢了。”
“十三妹!”徐妃笑道,“我知道你宅心仁厚,不忍见人受苦,更不愿皇家内讧。可你也看见了,树欲静而风不止,陛下一意孤行,非要将诸王置于死地,先燕后宁,那是确定无疑的。两家若不联手,只会被朝廷各个击破。你只有宁王一个同母哥哥,真的忍心看他重蹈湘王和周王的覆辙么?”
湘王自焚,周王被囚,朱微想到二王惨状,哆嗦一下,内心悲苦无助,掉头看向乐之扬,流露询问神气。
“事已至此,骑虎难下!”乐之扬说道,“宁王如果尊崇朝廷,要么如谷王、辽王一般弃军南归,要么挥军进逼松亭关,与朝廷夹击北平。可他按兵不动,朝廷一定认为他有异心,灭了燕藩,下一个就轮到他了。大宁孤悬塞外,朝廷不必用兵,只要断绝补给,大宁也会不战而亡。”
朱微不觉动容,咬着嘴唇,仍不做声,只听乐之扬又说:“王爷的计谋气魄极大,可有一个麻烦,倘若宁王不肯南下,或是朝廷先行一步攻破北平,那时王爷丧失根本、岂不任人宰割?”
“富贵险中求!”朱棣漫不经意地道,“自古以弱胜强,谁能不冒风险?所谓王者不死,天命在我,一切无虞,倘若天命在彼,那也无可奈何。”
“王爷想得通脱!”乐之扬叹一口气,“在下无话可说。”注目看向朱微,小公主眼眶含泪,胸口起伏,口唇微微哆嗦,挣扎数下,终于说出话来:“好!我去!”
朱棣一愣,狂喜不禁,腾地站起身来,拱手道:“十三妹深明大义,先受为兄一礼。”作势要拜,朱微慌忙将他扶住,惨笑道:“四哥,你不用谢我,这件事,我也不知是对视错。我若不去,你和哥哥必定遭殃,我若去了,又会打更多仗,死更多人,留下更多孤儿寡母,唉,我……我……”泪如走珠,夺眶而出。
燕王抿着嘴唇,脸色阴沉,两个儿子也不以为然。徐妃默然微笑,不置可否,只有乐之扬明白朱微心中煎熬,说道:“公主殿下,我陪你走一趟!”
燕王微微皱眉,尚未出声,朱微抹泪道:“不,叶帮主的伤还痊愈,你留下来照看她好了。”
乐之扬欲言又止,徐妃忙说:“十三妹说的是,燕王一走,群龙无首,守住北平,还得仰仗足下。”
乐之扬暗生疑窦,可不待他细想,朱棣又笑道:“乐老弟,这些日子马不离鞍,剑不归鞘,耽误了你和公主的大事。今日我许诺,待我回来,打退敌军,立马举办婚事,让二位名正言顺、喜结良缘。”
这几句话有如纶音,朱微又羞又喜,禁不住将头埋在徐妃肩头,徐妃抚摸她的秀发,笑盈盈看向乐之扬。后者却是发怔,他与朱微身份悬殊,换了太平之世,休想堂堂正正迎娶公主,而今皇族内争、乱世再起,乐之扬屡立奇功,已是燕藩上下的大功臣,此时迎娶朱微,倒也名正言顺。这件事虽在意料之中,燕王当真说出,乐之扬仍觉心神摇荡,只觉是耶非耶、难以置信。
忽听燕王咳嗽一声,乐之扬回过神来,面皮发烫,朱棣瞅了瞅他,笑道:“事不宜迟,朝廷兵马将至,我们今日就须前往大宁。”
“好!”朱微起身道,“容我收拾一下,更与叶帮主告辞。”
她转身进屋,出来时双目微红,眼角泪痕犹存,寝宫门前人影晃动,惊鸿一瞥,倏忽不见。
出了王府,朱微上了一辆马车,乐之扬骑马相送,从北门出城,忽见一支人马等候在前,铠甲鲜明,一望无尽,粗略估算,约有万数。
乐之扬暗自纳闷,细看军容,杀气浮动,不似护卫之师,倒像决死之士。朱棣看出他的疑虑,说道:“大宁地处塞外,常有鞑虏出没,本王得到消息,元人颇有异动,不可不防。”
乐之扬半信半疑,只觉朱棣所言不尽不实,当下说道:“诸军北上大宁,北平空虚,兵少将寡,如何抵挡朝廷?”
“这也是无可奈何。”朱棣苦笑,“若无宁王相助,我便留在北平,众寡悬殊,早晚也是瓮中之鳖。”
乐之扬道:“人马太多,会否引来宁王误会?”
朱棣目光闪动,忽而笑道:“宁王心思莫测,万一心血来潮,抓了本王向朝廷邀功,那又如何是好?我带人马,不过防身而已。”
此话颇合情理,乐之扬转念一想,朱棣时下有求于宁王,与之交恶,势必背腹受敌,朱棣并非愚笨,理应不会出此下策。
思索间,忽见马车窗帷拉开,朱微的面孔微微晃动,当下纵马上前,两人隔窗对望,心中难以描画。朱微眼眶泛红,忽地轻声说道:“我去了,你等我回来!”
“好!”乐之扬按捺不舍,“塞外风寒,你保重身子。”
朱微点了点头,双眼忽又潮润起来,只怕哭出声来,猛一咬牙,拉上窗帷,蜷成一团,眼泪到底流了下来。
车轮滚滚,马蹄雷鸣,大军徐徐引去。乐之扬立马城下,不胜怅然,直到人马消失,方才还过神来,掉头一瞧,朱高炽引着几个亲兵在城门前等候,当下拍马回城,两人联辔而行,均不说话。朱高炽愁眉苦脸,气氛甚是凝重。
回到王府,朱高炽邀请乐之扬进餐,数杯下肚,忽而叹道:“父王看得起我,让我留守北平,留下的兵马却不过两万,多是老弱病残,李景隆一到,北平城恐怕撑不了几日。”
乐之扬心头一动,问道:“王爷此去,是否要攻打大宁?”
朱高炽看他一眼,犹豫时许,说道:“十三姑若能说服宁王,一切好说,但若谈不拢,恐怕难免一战。老实说,父王用兵,神鬼莫测,我这个当儿子的,也猜不透他的心思,好比这个节骨眼儿上,丢下北平,前往大宁。万一北平城破,大宁守军又没到手,父王进退失据,岂不成了无主的孤军?”
乐之扬心中大乱,燕王孤注一掷,不成即败,到了紧要关头,兄弟阋墙也未可知,那时朱微夹在两个兄长之间,又该如何自处?北平城精兵尽失,空虚莫名,李景隆百万大军压境,岂非以石击卵?虽知道燕王造反凶险,然而危急至此,倒也出人意料。
乐之扬定一定神,问道:“道衍和尚呢?”
朱高炽一愣,说道:“大师跟父王在一起。”乐之扬听了,稍稍放心,道衍智计了得,善于折中,或能化解双方危局,不至于手足相残。
朱高炽喝一杯酒,闷闷说道:“道衍大师临走时还说,守城若有疑难,可以向你请教。但不知时下情形,乐先生有何妙方?”说着抬眼望来,大有期盼之意。
乐之扬说道:“我有几斤几两,世子不是不知道。单人只剑,我还能在阵中杀几个来回,说到将兵临阵,北平城的将官胜过我的不知多少。至于守城御敌,更是一窍不通。世子放心,真到危难关头,我一定尽己所能,与北平城同存共亡。”
“同存共亡?”朱高炽哆嗦一下,举杯一饮而尽。
乐之扬见他身为守城主帅,意气消沉,倘若大军压境,北平城凶多吉少。乐之扬心生忧虑,然而不擅军事,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奇谋妙计。
朱高炽大喝闷酒,乐之扬枯坐无味,告辞出门,在冷风中伫立良久,忽而想道:“落先生深谋远虑,今日形势,他必然有所料及。”
待到夜深,乐之扬更换劲装,来到藏宝宅院。谁想大门紧锁,敲了几下无人应答。乐之扬看看无人,翻身跳入院中,扫眼望去,大吃一惊,院子里满地狼藉。墙穿屋破,俨然飓风扫过。仔细查看,破损处多为内家掌力击穿,墙壁、柱子上布满剑痕,轻飘流利,一看就是“飞影神剑”的手笔,一颗心登时高高悬起,环顾四周,不敢出气。
片刻不闻动静,乐之扬巡视四周,发现剑痕附近溅有一溜血迹,血色苍黑,粗略估算,打斗当在数日之前,中剑者必是西城弟子。乐之扬心急如焚,找遍宅院,宝藏痕迹也无,早已不知去向,看这情形,只怕落到了云虚手里了。
忽听脚步声响,来自远方屋顶,轻盈迅疾,直奔宅院而来。乐之扬轻轻跳上屋梁,缩成一团,藏身暗处。
两道人影捷如猿猱,落在庭院。借着星月光芒,乐之扬看清二人,一是施南庭,一是杨风来,两人不出一声,只是东张西望。过了半晌,杨风来粗声大气地说:“老施,没人啊!”
“奇怪!”施南庭闷声说道,“我明明见有人翻墙进来。”
“或许是梁上君子,偷鸡摸狗。”杨风来说道。
“不对!”施南庭摇头,“寻常蟊贼可没有那等身手。”
乐之扬沉思一下,纵身跳下,笑道:“二位尊主,久违了。”
二人应声跳开,死死瞪着乐之扬,施南庭惊讶道:“是你?”乐之扬笑道:“是啊!”杨风来脸色一沉,厉声叫道:“你怎么在这儿?”
“这儿住了几位故人。”乐之扬漫不经意地道,“我来拜会他们,谁知道却是这副光景。”扫视四周,不胜疑惑。
施南庭和杨风来对望一眼,均是惊疑不定,施南庭沉声道:“你认得八部之主?”
“认得!”乐之扬笑道,“你知道他们上哪儿去了?”
那二人脸色难看,杨风来哼了一声,冷冷说道:“我哪儿知道?”乐之扬指着剑痕,说道:“这是谁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