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5章 烂糊泥工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宋谜最新章节!
整治西湖的工程终于开工了,辛苦生活,来自湖底。
看了布告,听了游说,一般的百姓还不敢闻风而动。因为前段时间,动拆迁的大动作,弄得官民很对立;因为前段时间,西湖里有湖怪,下湖需谨慎是你们说的,现在下湖有钱挣也是你们说的,人们心存疑虑;因为疏浚西湖拓宽湖面要伤害茭农的利益,这茭农及相关人员当然不乐意了;因为茭农及相关人员不乐意了,此外的人员也大都无意与其对立。所以,凡此种种,即使工程开工在即,可老百姓观望气氛浓重,报名者寥寥无几。
黄世仁有办法,既然项目已经立项,官方也己表态,那么,劳力不成问题,只要有钱,百姓百心,我还找不到卖苦力的人?
万事开头难,第一拔人,黄世仁也不找张三,也不求李四,他找上了几个只有一只耳朵的辽人,他让他们去跟萧仙儿和萧霞抹商量,你们现在又去不了流求,在杭州坐吃山空,不如来我这儿打打工,挖河泥,也免得饱暖思淫、闲生是非。至于这些人的本职工作,对小郡主的护卫,你们看,我伲杭州,山清水秀,政和人通,社会安定,百姓乐业……
哦,你说,前段时间还有人在打巷战、还有人失联、还有无头尸挂树上?懂不懂啊,那是极小部分地区不具有代表性的个别人的个人行为——这可是我们统一的宣传口径,你们广播时,可别搞混了。
至于安全,你们小郡主住旅店,有个十来个人伴伴就可以了,哪用2000个彪形大汉来守着啊。如果你们实在不放心,我也可以让领导调些厢兵来免费的帮你们看门站岗。再说,事实上,你们的1800名护卫,不是跟你们小郡主住两起的吗?一在城里,一在城外,那1800人不就成了肥料制造者了?……
现在,黄世仁带了1800名辽人先期跳下了西湖,终于打响了西湖整治的第一炮。
黄世仁,剥削阶级的本质没有忘,他让辽人从西湖中挖上来的河泥运去西湖西的农田里,跟相应的地主富农和贫下中农说,这西湖里的淤泥,里面有大眼的葑草,还有紫云英、苜蓿草、水葫芦、水浮莲,是上好的绿肥,而且我们大规模的疏浚,千铲齐下,淤泥中的螺丝、泥鳅、小鱼小虾也混杂在其中,这绿肥荤腥化了,肥效就更高。所以,你们得给西湖环境整治办公室支付相应的肥料费、配送费、物流费、资源占用费、公关管理费,等等。
小农经济的农民会算帐,说,我地本来就肥沃,不用施肥料,所以,你们也不要来给我施肥,我也不会给你们汇款。
结果,如此这般的,那些不接受大好形势的时代落伍者,成了挡车的螳臂,结果就被双规了,在规定的地方按规定办事了,这事办不好,你就一直在规定的地方规定下去吧!
另一些小农经济的农民想,这西湖里的淤泥又不是哪个人专属的,作为肥料,你能挖,我也能挖。于是,部分农民就也不在西湖环境整治办公室里注个册,就自行下湖取泥了。
作为工程组织方,乐见沿湖农民自发的去挖河泥,这些疏浚劳力,不发工钱,还白带口粮,何其美哉!
西湖的淤泥,既有本体中的湖泥,也有支流溪涧的河泥,把淤积的泥从湖河中甩上岸来作为肥料,农民也把这个做法叫做甩濠。所谓濠,本是指那些溪涧小河。
清淤甩濠时,一般,现场会很热闹,人一多,气氛就活跃,工作中,还常可以捉到一些黑鱼、黄蟮、泥鳅等,谁捉到就是谁的,所以,一有大鱼落网,岸上人,湖中人,都会小小的欢呼雀跃一番。
沿湖的居民,也有懂得与时俱进的,顺应大势,也不跳湖,而是截住西湖支流溪涧,干脆筑一道坝子,用水斗子把水戽出去,戽到西湖里面去。这水也不能完全戽出去,还有留下少许,因为在甩濠的过程中人们还要用它来利锨。
这些工作做完后,那些光着膀臂、穿着短裤,赤着双脚的人们,纷纷跳入冒着汽泡的乌黑的河泥中。站定以后,他们并不急于投入工作,而是在自己身边挖一个小坑,让小坑蓄满水,吐口唾沫搓搓手,再把手中的铁锨在水中湿湿,然后用湿过水的铁锨在一片淤泥的四边各铲一下,铲起中间的那块,臂膊一扬,只听“嗖”的一声,一块淤泥在空中划一道美丽的弧线,“啪”地一声落到了岸上,像豆腐一样整齐的淤泥随着响声向四下溅去。很快,岸上会传来一个姑娘或者老妈子的剌耳的尖叫声。显然这飞溅的泥巴溅到了人身上。这尖叫也立刻引起濠两岸观阵人的一阵哄笑。这尖叫声和哄笑声更激起了甩濠人的情绪,他们把一锨锨淤泥甩得更远了。持锨的双臂举起又落下,块状的肌肉随着他们的动作而起伏,黝黑的身躯,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
很快,濠边的淤泥就被甩完了。濠中心的淤泥,由于离岸边较远,一下子甩不到岸上,他们就采取一上一下的“接力”的方法来攻克这个碉堡。即一个人站在濠中,一个人站在濠的半坎上,站在濠中的人把淤泥用锨传给站在濠半坎上的人,再由这个人把泥甩到岸上去。
这样,挖河泥的工效虽然减少了一半,但却是最热闹、最欢乐的时候。河泥很稀很滑很臭,但现在更加没人嫌弃。因为,濠中间的淤泥中潜伏着的不仅有黑鱼、也可能有黄蟮、小鱼之类。而这些东西只有站在濠底的人才有可能捕获。在挖河泥的过程中,就时不时的有人逮到了这些东西。而每当有人捕获了这些,便会引起濠上濠下人们的欢呼和羡慕。这一段的淤泥甩完后,他们就会把原先筑起的坝子扒开一道口子,把戽出去的水引到这边,再挖下一段的河泥。
甩上去的淤泥为了减少物流量,要用十多天的时间等它晒干、晾干。干固后的淤泥像干旱了的水田一样,裂成一块一块的,这时要赶紧把它们用车拉走,平放在一块块田地的地头,一场大雨以后,这些成块的泥巴就会变成松散的泥土,等到再次晒干以后,就可以在秋种以前撒到每一块田地里作农家肥了。
湖岸的百姓才一天,就发现了这出力不出钱就能得到好处的活计,第二天拷贝的人就多了。甚至,为了效率,有些百姓,干脆以一天五文钱的租金,租了牛来运送河泥。黄世仁一看,这不行,我倒是欢迎你们来义务疏浚,但既然你们如此踊跃,那我就得“留下买路钱”了。于是,黄世仁的房产公司,又多了一项净收入。而更加聪明的是,黄世仁看见那些挖河泥的人,也不回家做饭吃饭了,就在湖边河边,拿那些捞上来的鱼,活杀烹饪,从诸葛烤鱼,发展到东坡鱼,各取名利,群众都是诸葛亮啊。
西湖很大,有约陆点四平方千米,现在,1800多人的投入,平均每3556平方米才能见一人,这实在是太少了。对于这样大的工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而那些自发疏浚者,下河不下湖,对西湖本体的疏浚没啥贡献。于是,黄世仁再出高招,把曾经签署过万民状的家庭,每家至少要出一人,这是以工代赈,我们会一一记录在案,我们会免除一些你们相应的徭役和税收。于是,情愿的,不情愿的,又有一万人投湖了。如此,西湖工程人均整治面积开始回落到每人540平方米了。
苏大人在上呈朝廷的《乞开杭州西湖状》中,疏浚西湖的人工当不下二十万个。而王木木在前世所见的一些资料中,也比较一致地提到苏轼在1090年的西湖工程中,“花了20多万人工”。
现在,王木木站在西湖边在胡思乱想。他想,“20多万人工”,数目确不小。但是在这个年代,看看眼前的西湖工程,王木木很是不解。王木木在困惑什么呐?王木木在掰手指,在核算工程量。王木木前世所见的西湖,约6**.4平方千米。而现在的西湖跟后世的西湖相比,也能说大,也能说小。
说小,是因为,如果你粗纸条地来看现在这西湖,那,作个比喻,现在的西湖是“回”字的外面那个“口”,整治后的西湖是“回”字中的里面那个“口”。这内外两“口”间的间隙,眼下在湖中劳作的民工,正在用湖中起出的淤泥在作填充。当然,这些民工并没有意识到自已是在做填充题,他们只是偷懒,只是因为把起出的淤泥堆积在现在的西湖沿岸,远比开工第一天的将淤泥上岸外运送去做绿肥的工作量小得多。现在整治西湖的工程目标是清淤和清除葑田,并没有任何其它要求,所以,这些民工在领导认可的前提下,偷工减料,就近处置,在西湖的周长上,不少地方都开始让堆积的淤泥使湖岸线向西湖中心内缩了,因此,这个趋势,能说西湖被这样的整治缩小了面积。
说大,是因为,现在的西湖中,东南面北,到处是被瓜分圈占的湖田,田里在桥栏茭白和其它一些水生作物。如果把王木木前世所见的西湖看成个“田”字,那么那个“口”当然就是西湖的周长了,那个“田”中的“十”则是王木木为思考方便所加的一横一竖的两附加线。如此,“田”中,“十”将西湖划分成了四个区域,像四个象限那样,王木木姑且从东北角开始顺时针地分别叫它们为第一、二、三、四区。而这个“十”,其中一横是虚构的,一竖则可看作是即将要出现的“苏堤”。
在王木木的前世,在第三、四区,也就是西湖的西半湖,有着大大小小的一块块的“岛屿”。比如:从“曲院风荷”向南,依次有“青帘坊”、“琥珀苑”、“金溪山庄”、“流金桥”、“杨公堤”、“赵公堤”、“浣藻亭”、“丁家山”、“刘庄”、“松鹤山庄”、“纪杰山庄”等约三四十座大小岛屿。而在现在,以四周有水即为岛来计算的话,这里的岛屿应在一百多座。当然,这些岛屿都比较小,像后世的“花港观鱼”、“乌龟潭景区”等那样有几大块。
王木木现在看第一、二区,即西湖的东半湖。在他前世的这里,比较简单,仅“三潭印月”、“湖心亭”、“平湖秋月”等五六个岛屿,而在现在,这东半湖的岛屿的个数比西半湖多得多了,且其总面积也比西半湖多得多。这东半湖的这些在后世看不见的岛屿,大多是些将淤泥聚拢起来的农田和湖田。而西半湖的不少岛屿则是有山脉的依靠。
现在的王木木看见,现在的西湖整治工程,是1800名军人打的头炮,后签署万民状的百姓跟进了。前一二天,这近一万二千人还在起取湖底淤泥。但第二三天起,1800名军人带头,在东半湖,开始大面积地拆毁湖中的农田及其上的棚舍了。一时,湖边的居民跟湖中带着鼻钉的军人又产生了矛盾,于是,强拆和钉子户又碰撞出了水花!“扑通!扑通!”的,站田边的湖农被当兵的扯下水了,都变成了落汤鸡了,看你还能放什么屁!?
……
各位书友,上一章节的最后一句应为:“这真是:萧仙儿三写情书,王木木再遇难题;后续事如何打理,众书友请看宋谜。”可是上传多次,不行,大概被认作是广告了,很无语,一个很好的结尾,弄得不二不三,以分号结尾,而且改不回来,现说明一下。
整治西湖的工程终于开工了,辛苦生活,来自湖底。
看了布告,听了游说,一般的百姓还不敢闻风而动。因为前段时间,动拆迁的大动作,弄得官民很对立;因为前段时间,西湖里有湖怪,下湖需谨慎是你们说的,现在下湖有钱挣也是你们说的,人们心存疑虑;因为疏浚西湖拓宽湖面要伤害茭农的利益,这茭农及相关人员当然不乐意了;因为茭农及相关人员不乐意了,此外的人员也大都无意与其对立。所以,凡此种种,即使工程开工在即,可老百姓观望气氛浓重,报名者寥寥无几。
黄世仁有办法,既然项目已经立项,官方也己表态,那么,劳力不成问题,只要有钱,百姓百心,我还找不到卖苦力的人?
万事开头难,第一拔人,黄世仁也不找张三,也不求李四,他找上了几个只有一只耳朵的辽人,他让他们去跟萧仙儿和萧霞抹商量,你们现在又去不了流求,在杭州坐吃山空,不如来我这儿打打工,挖河泥,也免得饱暖思淫、闲生是非。至于这些人的本职工作,对小郡主的护卫,你们看,我伲杭州,山清水秀,政和人通,社会安定,百姓乐业……
哦,你说,前段时间还有人在打巷战、还有人失联、还有无头尸挂树上?懂不懂啊,那是极小部分地区不具有代表性的个别人的个人行为——这可是我们统一的宣传口径,你们广播时,可别搞混了。
至于安全,你们小郡主住旅店,有个十来个人伴伴就可以了,哪用2000个彪形大汉来守着啊。如果你们实在不放心,我也可以让领导调些厢兵来免费的帮你们看门站岗。再说,事实上,你们的1800名护卫,不是跟你们小郡主住两起的吗?一在城里,一在城外,那1800人不就成了肥料制造者了?……
现在,黄世仁带了1800名辽人先期跳下了西湖,终于打响了西湖整治的第一炮。
黄世仁,剥削阶级的本质没有忘,他让辽人从西湖中挖上来的河泥运去西湖西的农田里,跟相应的地主富农和贫下中农说,这西湖里的淤泥,里面有大眼的葑草,还有紫云英、苜蓿草、水葫芦、水浮莲,是上好的绿肥,而且我们大规模的疏浚,千铲齐下,淤泥中的螺丝、泥鳅、小鱼小虾也混杂在其中,这绿肥荤腥化了,肥效就更高。所以,你们得给西湖环境整治办公室支付相应的肥料费、配送费、物流费、资源占用费、公关管理费,等等。
小农经济的农民会算帐,说,我地本来就肥沃,不用施肥料,所以,你们也不要来给我施肥,我也不会给你们汇款。
结果,如此这般的,那些不接受大好形势的时代落伍者,成了挡车的螳臂,结果就被双规了,在规定的地方按规定办事了,这事办不好,你就一直在规定的地方规定下去吧!
另一些小农经济的农民想,这西湖里的淤泥又不是哪个人专属的,作为肥料,你能挖,我也能挖。于是,部分农民就也不在西湖环境整治办公室里注个册,就自行下湖取泥了。
作为工程组织方,乐见沿湖农民自发的去挖河泥,这些疏浚劳力,不发工钱,还白带口粮,何其美哉!
西湖的淤泥,既有本体中的湖泥,也有支流溪涧的河泥,把淤积的泥从湖河中甩上岸来作为肥料,农民也把这个做法叫做甩濠。所谓濠,本是指那些溪涧小河。
清淤甩濠时,一般,现场会很热闹,人一多,气氛就活跃,工作中,还常可以捉到一些黑鱼、黄蟮、泥鳅等,谁捉到就是谁的,所以,一有大鱼落网,岸上人,湖中人,都会小小的欢呼雀跃一番。
沿湖的居民,也有懂得与时俱进的,顺应大势,也不跳湖,而是截住西湖支流溪涧,干脆筑一道坝子,用水斗子把水戽出去,戽到西湖里面去。这水也不能完全戽出去,还有留下少许,因为在甩濠的过程中人们还要用它来利锨。
这些工作做完后,那些光着膀臂、穿着短裤,赤着双脚的人们,纷纷跳入冒着汽泡的乌黑的河泥中。站定以后,他们并不急于投入工作,而是在自己身边挖一个小坑,让小坑蓄满水,吐口唾沫搓搓手,再把手中的铁锨在水中湿湿,然后用湿过水的铁锨在一片淤泥的四边各铲一下,铲起中间的那块,臂膊一扬,只听“嗖”的一声,一块淤泥在空中划一道美丽的弧线,“啪”地一声落到了岸上,像豆腐一样整齐的淤泥随着响声向四下溅去。很快,岸上会传来一个姑娘或者老妈子的剌耳的尖叫声。显然这飞溅的泥巴溅到了人身上。这尖叫也立刻引起濠两岸观阵人的一阵哄笑。这尖叫声和哄笑声更激起了甩濠人的情绪,他们把一锨锨淤泥甩得更远了。持锨的双臂举起又落下,块状的肌肉随着他们的动作而起伏,黝黑的身躯,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
很快,濠边的淤泥就被甩完了。濠中心的淤泥,由于离岸边较远,一下子甩不到岸上,他们就采取一上一下的“接力”的方法来攻克这个碉堡。即一个人站在濠中,一个人站在濠的半坎上,站在濠中的人把淤泥用锨传给站在濠半坎上的人,再由这个人把泥甩到岸上去。
这样,挖河泥的工效虽然减少了一半,但却是最热闹、最欢乐的时候。河泥很稀很滑很臭,但现在更加没人嫌弃。因为,濠中间的淤泥中潜伏着的不仅有黑鱼、也可能有黄蟮、小鱼之类。而这些东西只有站在濠底的人才有可能捕获。在挖河泥的过程中,就时不时的有人逮到了这些东西。而每当有人捕获了这些,便会引起濠上濠下人们的欢呼和羡慕。这一段的淤泥甩完后,他们就会把原先筑起的坝子扒开一道口子,把戽出去的水引到这边,再挖下一段的河泥。
甩上去的淤泥为了减少物流量,要用十多天的时间等它晒干、晾干。干固后的淤泥像干旱了的水田一样,裂成一块一块的,这时要赶紧把它们用车拉走,平放在一块块田地的地头,一场大雨以后,这些成块的泥巴就会变成松散的泥土,等到再次晒干以后,就可以在秋种以前撒到每一块田地里作农家肥了。
湖岸的百姓才一天,就发现了这出力不出钱就能得到好处的活计,第二天拷贝的人就多了。甚至,为了效率,有些百姓,干脆以一天五文钱的租金,租了牛来运送河泥。黄世仁一看,这不行,我倒是欢迎你们来义务疏浚,但既然你们如此踊跃,那我就得“留下买路钱”了。于是,黄世仁的房产公司,又多了一项净收入。而更加聪明的是,黄世仁看见那些挖河泥的人,也不回家做饭吃饭了,就在湖边河边,拿那些捞上来的鱼,活杀烹饪,从诸葛烤鱼,发展到东坡鱼,各取名利,群众都是诸葛亮啊。
西湖很大,有约陆点四平方千米,现在,1800多人的投入,平均每3556平方米才能见一人,这实在是太少了。对于这样大的工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而那些自发疏浚者,下河不下湖,对西湖本体的疏浚没啥贡献。于是,黄世仁再出高招,把曾经签署过万民状的家庭,每家至少要出一人,这是以工代赈,我们会一一记录在案,我们会免除一些你们相应的徭役和税收。于是,情愿的,不情愿的,又有一万人投湖了。如此,西湖工程人均整治面积开始回落到每人540平方米了。
苏大人在上呈朝廷的《乞开杭州西湖状》中,疏浚西湖的人工当不下二十万个。而王木木在前世所见的一些资料中,也比较一致地提到苏轼在1090年的西湖工程中,“花了20多万人工”。
现在,王木木站在西湖边在胡思乱想。他想,“20多万人工”,数目确不小。但是在这个年代,看看眼前的西湖工程,王木木很是不解。王木木在困惑什么呐?王木木在掰手指,在核算工程量。王木木前世所见的西湖,约6**.4平方千米。而现在的西湖跟后世的西湖相比,也能说大,也能说小。
说小,是因为,如果你粗纸条地来看现在这西湖,那,作个比喻,现在的西湖是“回”字的外面那个“口”,整治后的西湖是“回”字中的里面那个“口”。这内外两“口”间的间隙,眼下在湖中劳作的民工,正在用湖中起出的淤泥在作填充。当然,这些民工并没有意识到自已是在做填充题,他们只是偷懒,只是因为把起出的淤泥堆积在现在的西湖沿岸,远比开工第一天的将淤泥上岸外运送去做绿肥的工作量小得多。现在整治西湖的工程目标是清淤和清除葑田,并没有任何其它要求,所以,这些民工在领导认可的前提下,偷工减料,就近处置,在西湖的周长上,不少地方都开始让堆积的淤泥使湖岸线向西湖中心内缩了,因此,这个趋势,能说西湖被这样的整治缩小了面积。
说大,是因为,现在的西湖中,东南面北,到处是被瓜分圈占的湖田,田里在桥栏茭白和其它一些水生作物。如果把王木木前世所见的西湖看成个“田”字,那么那个“口”当然就是西湖的周长了,那个“田”中的“十”则是王木木为思考方便所加的一横一竖的两附加线。如此,“田”中,“十”将西湖划分成了四个区域,像四个象限那样,王木木姑且从东北角开始顺时针地分别叫它们为第一、二、三、四区。而这个“十”,其中一横是虚构的,一竖则可看作是即将要出现的“苏堤”。
在王木木的前世,在第三、四区,也就是西湖的西半湖,有着大大小小的一块块的“岛屿”。比如:从“曲院风荷”向南,依次有“青帘坊”、“琥珀苑”、“金溪山庄”、“流金桥”、“杨公堤”、“赵公堤”、“浣藻亭”、“丁家山”、“刘庄”、“松鹤山庄”、“纪杰山庄”等约三四十座大小岛屿。而在现在,以四周有水即为岛来计算的话,这里的岛屿应在一百多座。当然,这些岛屿都比较小,像后世的“花港观鱼”、“乌龟潭景区”等那样有几大块。
王木木现在看第一、二区,即西湖的东半湖。在他前世的这里,比较简单,仅“三潭印月”、“湖心亭”、“平湖秋月”等五六个岛屿,而在现在,这东半湖的岛屿的个数比西半湖多得多了,且其总面积也比西半湖多得多。这东半湖的这些在后世看不见的岛屿,大多是些将淤泥聚拢起来的农田和湖田。而西半湖的不少岛屿则是有山脉的依靠。
现在的王木木看见,现在的西湖整治工程,是1800名军人打的头炮,后签署万民状的百姓跟进了。前一二天,这近一万二千人还在起取湖底淤泥。但第二三天起,1800名军人带头,在东半湖,开始大面积地拆毁湖中的农田及其上的棚舍了。一时,湖边的居民跟湖中带着鼻钉的军人又产生了矛盾,于是,强拆和钉子户又碰撞出了水花!“扑通!扑通!”的,站田边的湖农被当兵的扯下水了,都变成了落汤鸡了,看你还能放什么屁!?
……
各位书友,上一章节的最后一句应为:“这真是:萧仙儿三写情书,王木木再遇难题;后续事如何打理,众书友请看宋谜。”可是上传多次,不行,大概被认作是广告了,很无语,一个很好的结尾,弄得不二不三,以分号结尾,而且改不回来,现说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