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黄忠建功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
函谷关的守将乃是李傕手下的骑都尉张苞,听说城下的人居然是国丈董承,连忙命人打开了城门,将董承放进了城里。
董承骑着马穿过门洞,来到了城内时,见到一员武将垂手站在路边,连忙翻身下马朝对方走了过去。他和张苞曾有过几面之缘,一打照面,就认出了对方,连忙拱手笑着说:“老夫还以为函谷关的守将是谁啊,原来是张骑都尉。”
“见过国丈。”张苞躬身朝董承行礼后,客气地说:“国丈远道而来,想必已人困马乏,请到守将府中歇息片刻,但末将击退了来犯的贼兵,再设宴款待国丈不迟。”
满脸笑容的董承,听到张苞这么一说,立即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说道:“张骑都尉此言差矣。若是说贼,前有伏诛的董卓,今有乱京师的李傕、郭汜。他们才是危害社稷的国贼,冀州兵马正是前往京师讨贼的。”
“董国丈,”张苞将手搭在了剑柄上,望着董承问道:“你莫非是为贼兵来当说客的么?”
见到张苞的左手握住了剑柄,董承的心里也是一阵阵发慌,但他故作镇定地说:“张骑都尉差异,老夫并不是来做什么说客的,而是为了救骑都尉的性命而来。”
董承的话将张苞搞糊涂了,他不解地问:“不知国丈此话何意啊?”
“根据长安的线报,李傕、郭汜两人每日里大打出手,死伤狼藉。”董承望着张苞说道:“假以时日,等两人的兵马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就算冀州牧不起兵,也会有关中的诸侯兴兵讨伐李傕、郭汜二贼。若是两人败亡之后,骑都尉守在这个函谷关内,就算有天险可以依托,但若是断绝了钱粮,你认为还能支持多久?”
对于董承的这种说法,张苞的心里泛起了嘀咕:虽说函谷关乃是天险,但要是被断绝了钱粮,就算自己有心固守,关内的兵士也会发生哗变。这么一想,他不禁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连忙拉住董承的手臂,紧张地问:“董国丈,可有什么妙计,能救末将的一条性命。”
“冀州兵马就在关外。”董承朝关外一指,说道:“若骑都尉不想给李傕陪葬,就打开城门,请冀州兵马入关。冀州牧带人忠厚,若是知道你主动献关,想必将来对你必有重用。”
张苞听完董承的这番话之后,站在原地发了很久的呆。见他已经有些心动,但却迟迟不能下最后的决心,董承便趁热打铁地说:“张骑都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将来就算想归顺冀州牧,可能也不会得到重用。”
董承的话说完后,张苞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猛地一跺脚,说道:“既然国丈这么说,那末将就听你的,将函谷关献给冀州牧,为将来谋一出身。”随后,他吩咐兵士,“打开城门,请冀州兵马入城。”
黄忠和荀攸二人,就骑马站在离函谷关一箭之遥的地方。黄忠望着高高的城墙,有些担忧地问荀攸:“公达,你说董国丈能劝服守将吗?”
“若是李郭二贼没有反目成仇,估计董国丈的劝说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荀攸给黄忠分析说:“但如今李郭之乱,让两人的手下人人自危。若是有可以投靠的主公,那些人会毫不迟疑地舍弃李傕、郭汜,转投新的主公。若荀某判断无误的话,要不了一炷香的工夫,关门就会打开。”
他的话音刚落,函谷关门便被打开,随后从关内出来一群人,走在最前面的正是董承和一名顶盔掼甲的武将。荀攸冲黄忠一笑,说道:“汉升,看来事情要比我们预料得更加顺利。”
黄忠在马背上直起身体,冲着后面大声地喊道:“进城!”
骑兵大队进入了函谷关,黄忠、荀攸、董承跟着张苞来到了守将府。荀攸见张苞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便好言安抚了他几句,随后派人到后面去向韩湛报讯,说已经取得了函谷关。
就在张苞准备设宴款待黄忠等人时,忽然有人来报:“启禀骑都尉,关外来了数千人马,正在叫门呢。”
张苞听到手下这么禀报,还以为是冀州的后续人马,便笑着说:“我们已经归顺了冀州牧,那就立即将城门打开,放冀州的兵马入城。”
“骑都尉,”听到张苞这么说,兵士有些为难地回答说:“来的不是从东面来的冀州兵马,而是从西面京师来的。”
“什么,从京师来的?”张苞听到兵士这么说,立即从座位上蹦了起来,紧张的问:“你可看清楚领头的是何人吗?”
“小的只看到旗帜上有一个‘李’字。”兵士回答说:“但不知来的主将是谁?”
荀攸见张苞一脸慌乱的样子,便主动说道:“张骑都尉,我们不如上城墙去看看,来的究竟是谁。”
“如此甚好。”张苞此刻的心里格外后悔,刚刚归顺冀州,谁知从京师又来了一支人马还不知依靠关内的这些兵马能否应付呢。听到荀攸说上城墙去看看,便顺水推舟地同意了。
一行人来到了城墙之上,扶着垛口朝下面看。只见一名骑着枣红马的武将,冲着城墙上喊道:“吾乃是大司马之弟李应,速速打开城门,放我等入关。”
“是李傕的弟弟李应,”张苞得知来的是人李应后,大冷的天还是被吓得满头大汗。他一边抬手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紧张地问荀攸:“荀先生,我们该怎么办?”
荀攸听后,只是淡淡一笑,转身对黄忠说:“汉升,此人乃是李傕之弟,不知你可能应付?”
黄忠望着关外的李应,冷笑着说:“吾观李应,如插标卖首耳!”
荀攸虽说知道黄忠武艺高超,但深怕他过于轻敌,还是提醒他说:“汉升,千万莫要轻敌。”
黄忠用手里的大刀杆猛地一剁地面,大声地说道:“某虽不才,要取此人首级,犹如探囊取物一般。”说完,提着他的大刀,大步流星地下了城楼。
关门一开,黄忠就提着大刀策马冲向了不远处的李应。李应看到函谷关的关门打开,从里面冲出一将,正想问什么,谁知黄忠的马速快,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手起刀落,便将他劈于马下。随后翻身下马,剁下他的首级,高高地举过头顶,大声地说:“李应已死,尔等还不速速归降。”
李应带来的兵马,看到李应被城里冲出的一员武将一刀斩于马下,还没有回过神。此刻看到黄忠将李应的首级高高举起,不由人人大惊。看到从关内有大批的骑兵冲出,那里还有什么斗志,发一声喊便调头就跑。
黄忠趁势挥军掩杀,使李傕军声嘶力竭。在伤亡过半后,剩下的人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跑不过冀州骑兵的四条腿,慌忙跪地求饶。黄忠连忙制止了部下们的追杀,招呼让将降兵收拢起来,带回了函谷关。
张苞作为李傕的部下,自然知道李应的武艺如何。看到黄忠单枪匹马冲出关外时,还为他捏了一把冷汗。但看黄忠一刀斩了李应,又率领骑兵追杀李傕军,心里忽然觉得自己归顺冀州,也许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虽然不知冀州军的攻城能力如何,但说到野战,李傕军绝对不是他们的对手。
等黄忠回城时,张苞连忙跟着荀攸的身后,亲自到城门口去迎接黄忠。他冲骑马入关的黄忠抱拳施礼,随后恭恭敬敬地说:“将军神勇,在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真是令末将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说大败了李傕的兵马,但黄忠手里的兵力有限,因此他们没有继续前行,而是在函谷关里驻扎下来,等后面的大队人马赶到以后,再继续朝长安进发。
荀攸派出报讯的人,在路上跑了一天一夜,总算遇上了正刚渡过黄河的韩湛。见是荀攸派来的信使,郭嘉连忙上前接过了书信。等他看完上面的内容后,不禁笑着对韩湛说:“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函谷关的守将张苞,在董承的劝说下,已经归顺了我军。汉升他们兵不血刃,就取得了函谷关。”
在出征后,韩湛一直很担心函谷关,他觉得如果要强攻的话,就算黄忠和赵云的部队合起来,要夺取这座关隘,势必会付出让自己心疼的伤亡数字。但如今却是兵不血刃地夺取函谷关,怎么能不令人兴奋呢。于是他果断地说:“奉孝,给汉升回信,让他们暂时留在函谷关按兵不动,待大队人马到达之后,再继续西进也不迟。至于张苞,”一念到这个名字,他就想起了张飞的儿子也叫这个名字,总觉得有点别捏,“让他暂时留任函谷关守将一职,待我军扫平了李傕、郭汜之后,再论功行赏。”另外还派人给赵云送信,命他加快行程,尽快赶到函谷关,与黄忠汇合。
等大军都渡河之后,韩湛命人在河边安营扎寨。刚扎营完毕,荀攸派来的第二个信使又到了。
听说是荀攸的信使求见,韩湛不禁有些惊奇,他扭头问坐在一旁的郭嘉:“奉孝,公达表兄不久前才派人送信,说已经兵不血刃地取了函谷关。此刻又派人送信,不知为的是何事?”
郭嘉不是神仙,自然猜不到荀攸的第二封信写的是什么,只能笑着对韩湛说道:“主公只需将信使叫进来,一问便知。”
等信使一进大帐,韩湛就迫不及待地问:“公达的书信在何处?”
信使连忙从怀里掏出了荀攸的书信,递到了韩湛的面前。韩湛一把抢过了信封,从里面掏出信笺仔细地查看起来。看完上面的内容后,他将信笺递给了郭嘉,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说,说道:“汉升他们刚刚取得函谷关,还立足未稳之际。李傕之弟李应,便迎数千人马到了函谷关。汉升率骑兵出击,阵斩了李应,全歼了数千李傕军。如今,函谷关是固若金汤。”
“主公!”郭嘉看完书信后,望着韩湛说道:“既然汉升立下了如此大功,应该予以表彰,以激励我军的士气。”
“没错,奉孝所言极是。”其实就算郭嘉不说,韩湛也打算给黄忠升官。别人原本是蜀汉的五虎上将,结果在自己的手下待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是一名小小的校尉,真有点说不过去。如今他立下了这样的功劳,就算自己给他升官,估计也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因此他吩咐郭嘉:“奉孝,本侯打算晋汉升为裨将军,不知你可有异议否?”
“汉升屡立战功,主公早就该给他升官了。”郭嘉猜到了韩湛的心事,因此委婉地说:“昔日主公担心汉升资历浅,骤然晋升高官,会有文武官员心中不服。让自从他投入主公的麾下之后,建立了不少的奇功。莫说一个小小的裨将军,就算更高的官职,他也是当之无愧。”
见郭嘉不反对自己的决定,韩湛在心里暗暗想:“等平定了李傕、郭汜之后,一定要将手下这些文臣武将都升官。不然让一帮在三国叱咤风云的文武,只当一些芝麻小官,未免太屈才了。”
郭嘉在起草完晋升黄忠为裨将军的书信后,又对韩湛说:“主公,我们前几日提到的,派人到李傕、郭汜军中散布流言之事,如今倒有一个极好的机会。”
韩湛记得前几天,郭嘉是提议让徐庶寻找合适的人选,到李傕和郭汜的军中散布流言,瓦解两军的士气。今天他旧事重提,肯定是有了新的想法,便朝他扬了扬下巴说道:“奉孝,你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在公达的书信里,提到有不少李傕军的降兵。”说到这里时,郭嘉的脸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我们可以用他们来做做文章。”
韩湛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连忙试探地问:“奉孝的意思,某非是想将这批降兵放掉,让他们回到李傕军中,帮我们散布流言,以达到瓦解军心的目地。”
“没错,嘉就是如此考虑的。”郭嘉摇着羽扇说道:“可惜这些降兵都是李傕的手下,要想瓦解郭汜军的军心,还是需派人去通知元直,让他物色合适的人选。”
函谷关的守将乃是李傕手下的骑都尉张苞,听说城下的人居然是国丈董承,连忙命人打开了城门,将董承放进了城里。
董承骑着马穿过门洞,来到了城内时,见到一员武将垂手站在路边,连忙翻身下马朝对方走了过去。他和张苞曾有过几面之缘,一打照面,就认出了对方,连忙拱手笑着说:“老夫还以为函谷关的守将是谁啊,原来是张骑都尉。”
“见过国丈。”张苞躬身朝董承行礼后,客气地说:“国丈远道而来,想必已人困马乏,请到守将府中歇息片刻,但末将击退了来犯的贼兵,再设宴款待国丈不迟。”
满脸笑容的董承,听到张苞这么一说,立即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说道:“张骑都尉此言差矣。若是说贼,前有伏诛的董卓,今有乱京师的李傕、郭汜。他们才是危害社稷的国贼,冀州兵马正是前往京师讨贼的。”
“董国丈,”张苞将手搭在了剑柄上,望着董承问道:“你莫非是为贼兵来当说客的么?”
见到张苞的左手握住了剑柄,董承的心里也是一阵阵发慌,但他故作镇定地说:“张骑都尉差异,老夫并不是来做什么说客的,而是为了救骑都尉的性命而来。”
董承的话将张苞搞糊涂了,他不解地问:“不知国丈此话何意啊?”
“根据长安的线报,李傕、郭汜两人每日里大打出手,死伤狼藉。”董承望着张苞说道:“假以时日,等两人的兵马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就算冀州牧不起兵,也会有关中的诸侯兴兵讨伐李傕、郭汜二贼。若是两人败亡之后,骑都尉守在这个函谷关内,就算有天险可以依托,但若是断绝了钱粮,你认为还能支持多久?”
对于董承的这种说法,张苞的心里泛起了嘀咕:虽说函谷关乃是天险,但要是被断绝了钱粮,就算自己有心固守,关内的兵士也会发生哗变。这么一想,他不禁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连忙拉住董承的手臂,紧张地问:“董国丈,可有什么妙计,能救末将的一条性命。”
“冀州兵马就在关外。”董承朝关外一指,说道:“若骑都尉不想给李傕陪葬,就打开城门,请冀州兵马入关。冀州牧带人忠厚,若是知道你主动献关,想必将来对你必有重用。”
张苞听完董承的这番话之后,站在原地发了很久的呆。见他已经有些心动,但却迟迟不能下最后的决心,董承便趁热打铁地说:“张骑都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将来就算想归顺冀州牧,可能也不会得到重用。”
董承的话说完后,张苞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猛地一跺脚,说道:“既然国丈这么说,那末将就听你的,将函谷关献给冀州牧,为将来谋一出身。”随后,他吩咐兵士,“打开城门,请冀州兵马入城。”
黄忠和荀攸二人,就骑马站在离函谷关一箭之遥的地方。黄忠望着高高的城墙,有些担忧地问荀攸:“公达,你说董国丈能劝服守将吗?”
“若是李郭二贼没有反目成仇,估计董国丈的劝说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荀攸给黄忠分析说:“但如今李郭之乱,让两人的手下人人自危。若是有可以投靠的主公,那些人会毫不迟疑地舍弃李傕、郭汜,转投新的主公。若荀某判断无误的话,要不了一炷香的工夫,关门就会打开。”
他的话音刚落,函谷关门便被打开,随后从关内出来一群人,走在最前面的正是董承和一名顶盔掼甲的武将。荀攸冲黄忠一笑,说道:“汉升,看来事情要比我们预料得更加顺利。”
黄忠在马背上直起身体,冲着后面大声地喊道:“进城!”
骑兵大队进入了函谷关,黄忠、荀攸、董承跟着张苞来到了守将府。荀攸见张苞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便好言安抚了他几句,随后派人到后面去向韩湛报讯,说已经取得了函谷关。
就在张苞准备设宴款待黄忠等人时,忽然有人来报:“启禀骑都尉,关外来了数千人马,正在叫门呢。”
张苞听到手下这么禀报,还以为是冀州的后续人马,便笑着说:“我们已经归顺了冀州牧,那就立即将城门打开,放冀州的兵马入城。”
“骑都尉,”听到张苞这么说,兵士有些为难地回答说:“来的不是从东面来的冀州兵马,而是从西面京师来的。”
“什么,从京师来的?”张苞听到兵士这么说,立即从座位上蹦了起来,紧张的问:“你可看清楚领头的是何人吗?”
“小的只看到旗帜上有一个‘李’字。”兵士回答说:“但不知来的主将是谁?”
荀攸见张苞一脸慌乱的样子,便主动说道:“张骑都尉,我们不如上城墙去看看,来的究竟是谁。”
“如此甚好。”张苞此刻的心里格外后悔,刚刚归顺冀州,谁知从京师又来了一支人马还不知依靠关内的这些兵马能否应付呢。听到荀攸说上城墙去看看,便顺水推舟地同意了。
一行人来到了城墙之上,扶着垛口朝下面看。只见一名骑着枣红马的武将,冲着城墙上喊道:“吾乃是大司马之弟李应,速速打开城门,放我等入关。”
“是李傕的弟弟李应,”张苞得知来的是人李应后,大冷的天还是被吓得满头大汗。他一边抬手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紧张地问荀攸:“荀先生,我们该怎么办?”
荀攸听后,只是淡淡一笑,转身对黄忠说:“汉升,此人乃是李傕之弟,不知你可能应付?”
黄忠望着关外的李应,冷笑着说:“吾观李应,如插标卖首耳!”
荀攸虽说知道黄忠武艺高超,但深怕他过于轻敌,还是提醒他说:“汉升,千万莫要轻敌。”
黄忠用手里的大刀杆猛地一剁地面,大声地说道:“某虽不才,要取此人首级,犹如探囊取物一般。”说完,提着他的大刀,大步流星地下了城楼。
关门一开,黄忠就提着大刀策马冲向了不远处的李应。李应看到函谷关的关门打开,从里面冲出一将,正想问什么,谁知黄忠的马速快,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手起刀落,便将他劈于马下。随后翻身下马,剁下他的首级,高高地举过头顶,大声地说:“李应已死,尔等还不速速归降。”
李应带来的兵马,看到李应被城里冲出的一员武将一刀斩于马下,还没有回过神。此刻看到黄忠将李应的首级高高举起,不由人人大惊。看到从关内有大批的骑兵冲出,那里还有什么斗志,发一声喊便调头就跑。
黄忠趁势挥军掩杀,使李傕军声嘶力竭。在伤亡过半后,剩下的人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跑不过冀州骑兵的四条腿,慌忙跪地求饶。黄忠连忙制止了部下们的追杀,招呼让将降兵收拢起来,带回了函谷关。
张苞作为李傕的部下,自然知道李应的武艺如何。看到黄忠单枪匹马冲出关外时,还为他捏了一把冷汗。但看黄忠一刀斩了李应,又率领骑兵追杀李傕军,心里忽然觉得自己归顺冀州,也许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虽然不知冀州军的攻城能力如何,但说到野战,李傕军绝对不是他们的对手。
等黄忠回城时,张苞连忙跟着荀攸的身后,亲自到城门口去迎接黄忠。他冲骑马入关的黄忠抱拳施礼,随后恭恭敬敬地说:“将军神勇,在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真是令末将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说大败了李傕的兵马,但黄忠手里的兵力有限,因此他们没有继续前行,而是在函谷关里驻扎下来,等后面的大队人马赶到以后,再继续朝长安进发。
荀攸派出报讯的人,在路上跑了一天一夜,总算遇上了正刚渡过黄河的韩湛。见是荀攸派来的信使,郭嘉连忙上前接过了书信。等他看完上面的内容后,不禁笑着对韩湛说:“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函谷关的守将张苞,在董承的劝说下,已经归顺了我军。汉升他们兵不血刃,就取得了函谷关。”
在出征后,韩湛一直很担心函谷关,他觉得如果要强攻的话,就算黄忠和赵云的部队合起来,要夺取这座关隘,势必会付出让自己心疼的伤亡数字。但如今却是兵不血刃地夺取函谷关,怎么能不令人兴奋呢。于是他果断地说:“奉孝,给汉升回信,让他们暂时留在函谷关按兵不动,待大队人马到达之后,再继续西进也不迟。至于张苞,”一念到这个名字,他就想起了张飞的儿子也叫这个名字,总觉得有点别捏,“让他暂时留任函谷关守将一职,待我军扫平了李傕、郭汜之后,再论功行赏。”另外还派人给赵云送信,命他加快行程,尽快赶到函谷关,与黄忠汇合。
等大军都渡河之后,韩湛命人在河边安营扎寨。刚扎营完毕,荀攸派来的第二个信使又到了。
听说是荀攸的信使求见,韩湛不禁有些惊奇,他扭头问坐在一旁的郭嘉:“奉孝,公达表兄不久前才派人送信,说已经兵不血刃地取了函谷关。此刻又派人送信,不知为的是何事?”
郭嘉不是神仙,自然猜不到荀攸的第二封信写的是什么,只能笑着对韩湛说道:“主公只需将信使叫进来,一问便知。”
等信使一进大帐,韩湛就迫不及待地问:“公达的书信在何处?”
信使连忙从怀里掏出了荀攸的书信,递到了韩湛的面前。韩湛一把抢过了信封,从里面掏出信笺仔细地查看起来。看完上面的内容后,他将信笺递给了郭嘉,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说,说道:“汉升他们刚刚取得函谷关,还立足未稳之际。李傕之弟李应,便迎数千人马到了函谷关。汉升率骑兵出击,阵斩了李应,全歼了数千李傕军。如今,函谷关是固若金汤。”
“主公!”郭嘉看完书信后,望着韩湛说道:“既然汉升立下了如此大功,应该予以表彰,以激励我军的士气。”
“没错,奉孝所言极是。”其实就算郭嘉不说,韩湛也打算给黄忠升官。别人原本是蜀汉的五虎上将,结果在自己的手下待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是一名小小的校尉,真有点说不过去。如今他立下了这样的功劳,就算自己给他升官,估计也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因此他吩咐郭嘉:“奉孝,本侯打算晋汉升为裨将军,不知你可有异议否?”
“汉升屡立战功,主公早就该给他升官了。”郭嘉猜到了韩湛的心事,因此委婉地说:“昔日主公担心汉升资历浅,骤然晋升高官,会有文武官员心中不服。让自从他投入主公的麾下之后,建立了不少的奇功。莫说一个小小的裨将军,就算更高的官职,他也是当之无愧。”
见郭嘉不反对自己的决定,韩湛在心里暗暗想:“等平定了李傕、郭汜之后,一定要将手下这些文臣武将都升官。不然让一帮在三国叱咤风云的文武,只当一些芝麻小官,未免太屈才了。”
郭嘉在起草完晋升黄忠为裨将军的书信后,又对韩湛说:“主公,我们前几日提到的,派人到李傕、郭汜军中散布流言之事,如今倒有一个极好的机会。”
韩湛记得前几天,郭嘉是提议让徐庶寻找合适的人选,到李傕和郭汜的军中散布流言,瓦解两军的士气。今天他旧事重提,肯定是有了新的想法,便朝他扬了扬下巴说道:“奉孝,你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在公达的书信里,提到有不少李傕军的降兵。”说到这里时,郭嘉的脸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我们可以用他们来做做文章。”
韩湛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连忙试探地问:“奉孝的意思,某非是想将这批降兵放掉,让他们回到李傕军中,帮我们散布流言,以达到瓦解军心的目地。”
“没错,嘉就是如此考虑的。”郭嘉摇着羽扇说道:“可惜这些降兵都是李傕的手下,要想瓦解郭汜军的军心,还是需派人去通知元直,让他物色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