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你不弃我,我不负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宝石小说网 www.bsskz.com,最快更新亡夫要出棺最新章节!
我这一生无情是为你,有情亦是为你,不管你是爱我也好,厌我也好,珍惜我也好,利用我也好,我都不会离开你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我前世求了多少年才求得与你相遇,而今生我又等了你多少岁月,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我知道若这一次离开你,便是永生永世的不复相见。我爱你爱的卑微,你爱我是我的幸福,你不爱我我就默默地守你,看你幸福,可如今你却告诉我,我才是你最大的不幸,你让我如何抉择?毒酒入断肠,心已碎,人已逝,现在的你幸福吗?
都说人乃常情,草木无情,可若草木有情,定当不离不弃。
一年去,一年归,周而复始,来来往往,你不弃我,我不负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然而不管大江如何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上的一些人却总能与日月争辉,辉映千古。
三国时代,社会动荡,仁君、奸臣、勇将、谋士纷纷登台亮相。也有醉月飞花的美貌佳人。其中总不能忘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而言,如果他泉下有知,英灵永存的话,他应该永远也忘不了与他荣辱相关,休戚与共的妻子,那位历史上有名的丑媳妇黄月英。
诸葛亮生在汉灵帝光和四年春三月五日,地点是琅玡郡,由于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侯,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荆州。当时在关中丧乱,中原鼎沸之际,荆州还算一片干净的乐土,因此各地的达官缙绅、商贾士子相率前来避难,形成了空前的畸形繁荣。
诸葛亮一家在荆州城外二十里的隆中,经营出一个象模象样约小小农场。
时间在一天一天地过去,诸葛亮的叔父亡故了,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姊姊诸葛惠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生活,转眼之间就二十五岁了。
在今天看来,一个男人二十五岁尚未婚配,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古代,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婚,小丈夫,小媳妇成双成对,象诸葛亮这样二十五岁还未成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谁也没有料到二十五岁的诸葛亮却找了个丑女结婚。
黄硕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一些鸡皮疙瘩,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后来就是这个黄承彦,救了东吴大将陆逊及几十万大军的命。蜀国与东吴猇亭大战,陆逊大败刘备,蜀国将卒损失殆尽,刘备也是经此一战死在白帝城。当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听到消息匆匆赶来,为挽救危局,设下八阵图,就用一些石头困住陆逊的几十万大军。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襄阳记说诸葛亮与黄硕的成亲也是破除世俗观念的,没有媒妁之言,是黄承彦自己找上门来问诸葛亮:“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诸葛亮立即许之,黄承彦即载送其女至隆中,以至时人以为笑乐。
这看起来有些不太可能。按常理揣测应是诸葛亮对于黄承彦的道德文章,早已有所了解,而对于黄硕的基本情况似乎也略有所闻,即使如此,诸葛亮也不至于了了草草地便答允了婚事,黄承彦也犯不着把亲生的女儿迫不及待地送往隆中。
既然东挑西捡,诸葛亮自然有他既定的标准,黄承彦看透了他的心思,认为诸葛亮对于大家闺秀与美貌佳人都不屑一顾,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就是他志在邦国,淡泊寡欲,他需要的是一位才德俱备的贤内助,而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美貌女子。
因此黄承彦才敢不揣冒昧,当面替自己的女儿说亲。诸葛亮看似随便的一答,实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不应是黄承彦把女送过来而是诸葛亮亲自前往沔阳黄府。
对诸葛亮的到来,黄承彦是作了充分准备的。老早就吩咐家人:“只要诸葛相公一到,不用通报,请其径行登堂入室。”
这是一项特殊的礼遇,诸葛亮兴冲冲地昂首而入,不料堂屋两廊间突然窜出两条猛犬,直往客人身上扑来,里厢闻声而出的丫环连忙朝两只猛犬的头上拍了一下,霎时两头猛犬就停止了扑跃之势,再把它们的耳朵拧一下,两只凶猛的猎犬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仔细一看,原来两只猛犬都是木头制的机械狗,诸葛亮不禁哑然失笑。
黄承彦盛情款待诸葛亮,诸葛亮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精巧,黄承彦哈哈大笑,说:“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不想累你受惊了,真是抱歉得很啊!”诸葛亮游目回顾,见壁上一幅曹大家宫苑授读图,黄承彦立即解释:“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不值行家一笑的。”跟着指着窗外如锦繁花说:“这些花花草草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
由木犬、图画、花草,诸葛亮已经把黄家闺女的模样与才干,在内心深处凭着想像已经绘出了一幅轮廓鲜明的画,他知道这就是他追求的目标。
诸葛亮把黄硕娶回家门,他的邻居们以貌取人,不明就理地讥讽:“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他们哪里知道诸葛亮正是得其所哉,庆幸自己娶到了一位贤德的媳妇呢。
黄硕到诸葛亮家后,亲操杵臼,兼顾农桑,里里外外的粗活儿与琐事,都按部就班地处理得妥妥贴贴,诸葛亮自然是身受其惠。
不止是诸葛亮本人受到了这个丑媳妇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侍侯,就连他的朋友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公威,颖川石广元及徐元直等人,也时常在隆中诸葛亮的农场盘桓,受到这位丑嫂嫂亲切的照顾,人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久而久之,远远近近对诸葛亮的丑媳妇,态度逐渐改变,从卑视到漠视,由漠视而重视。
据说诸葛亮的丑媳妇,不但是一个粗细活都能料理得干净利落的小妇人,每当春花盛开或秋月皎洁的当儿,也能出言不俗地与丈夫娓娓清谈,特别是在夜阑人静的朦胧灯光下,还能展现许多羞涩柔媚的表情,在光影的错觉下,诸葛亮居然感觉到这个小妇人,实在有着难以为外人道的美态,而且在灯熄之后,更有一种令他销魂蚀骨的风情。尽管外人只认为诸葛亮的丑媳妇貌丑德美,又哪里知道她还是一个具有另一种“内在美”的女人呢?这种“美”无以名之,姑且叫它为“内媚”吧!
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又发明“连弩”这种新式武器,出敌致胜,魏国大将张颌就死在这种武器之下,实际上这些都是他媳妇教的。据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汝南入相传,诸葛亮居隆中时,友人毕至,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面者。顷之,饭、面俱备,客怪其速,潜往厨间窥之,见数木人椿米,一木驴运磨如飞,孔明遂拜其妻,求传是术,后变其制为木牛流马。”
此外,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南中,七擒孟获,为避瘴气而发明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也是丑媳妇教给他的。
在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贼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对联就是抓住诸葛亮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对他的一生进行评价,可见这两件事对他的影响是如何大。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跟着刘备出生入死,他的丑媳妇常带着幼儿诸葛瞻,守在隆中的家中静侯佳音。等到蜀汉在益州天府之国展开生聚教训之时,位居丞相夫人的黄硕还在隆中带领家人,在宅前宅后植桑八百株,以倡导蚕丝的生产。对此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得是那样一往情深。
诸葛亮身为丞相,贵为武侯,忧劳国事,日理万机。教育子女的责任自然全部落在他这个丑媳妇的身上。诸葛瞻后来奉命镇守绵竹,邓艾兵临城下,不受威胁利诱而壮烈成仁,他的儿子诸葛尚也同时殉国。晋代一统天下后,曾诏诸葛亮的第三个儿子诸葛怀到洛阳封赠显爵,诸葛怀上表说:“臣家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衣食自有余饶;才同棂栎,无补于国,请得归牖下,实隆赐也。”晋武帝司马炎只得顺其志向,可见诸葛亮的遗训和诸葛夫人的遗泽,仍然在他们后代的身上,展现出圣洁的光辉。
我这一生无情是为你,有情亦是为你,不管你是爱我也好,厌我也好,珍惜我也好,利用我也好,我都不会离开你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我前世求了多少年才求得与你相遇,而今生我又等了你多少岁月,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我知道若这一次离开你,便是永生永世的不复相见。我爱你爱的卑微,你爱我是我的幸福,你不爱我我就默默地守你,看你幸福,可如今你却告诉我,我才是你最大的不幸,你让我如何抉择?毒酒入断肠,心已碎,人已逝,现在的你幸福吗?
都说人乃常情,草木无情,可若草木有情,定当不离不弃。
一年去,一年归,周而复始,来来往往,你不弃我,我不负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然而不管大江如何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上的一些人却总能与日月争辉,辉映千古。
三国时代,社会动荡,仁君、奸臣、勇将、谋士纷纷登台亮相。也有醉月飞花的美貌佳人。其中总不能忘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而言,如果他泉下有知,英灵永存的话,他应该永远也忘不了与他荣辱相关,休戚与共的妻子,那位历史上有名的丑媳妇黄月英。
诸葛亮生在汉灵帝光和四年春三月五日,地点是琅玡郡,由于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侯,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荆州。当时在关中丧乱,中原鼎沸之际,荆州还算一片干净的乐土,因此各地的达官缙绅、商贾士子相率前来避难,形成了空前的畸形繁荣。
诸葛亮一家在荆州城外二十里的隆中,经营出一个象模象样约小小农场。
时间在一天一天地过去,诸葛亮的叔父亡故了,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姊姊诸葛惠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生活,转眼之间就二十五岁了。
在今天看来,一个男人二十五岁尚未婚配,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古代,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婚,小丈夫,小媳妇成双成对,象诸葛亮这样二十五岁还未成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谁也没有料到二十五岁的诸葛亮却找了个丑女结婚。
黄硕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一些鸡皮疙瘩,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后来就是这个黄承彦,救了东吴大将陆逊及几十万大军的命。蜀国与东吴猇亭大战,陆逊大败刘备,蜀国将卒损失殆尽,刘备也是经此一战死在白帝城。当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听到消息匆匆赶来,为挽救危局,设下八阵图,就用一些石头困住陆逊的几十万大军。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襄阳记说诸葛亮与黄硕的成亲也是破除世俗观念的,没有媒妁之言,是黄承彦自己找上门来问诸葛亮:“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诸葛亮立即许之,黄承彦即载送其女至隆中,以至时人以为笑乐。
这看起来有些不太可能。按常理揣测应是诸葛亮对于黄承彦的道德文章,早已有所了解,而对于黄硕的基本情况似乎也略有所闻,即使如此,诸葛亮也不至于了了草草地便答允了婚事,黄承彦也犯不着把亲生的女儿迫不及待地送往隆中。
既然东挑西捡,诸葛亮自然有他既定的标准,黄承彦看透了他的心思,认为诸葛亮对于大家闺秀与美貌佳人都不屑一顾,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就是他志在邦国,淡泊寡欲,他需要的是一位才德俱备的贤内助,而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美貌女子。
因此黄承彦才敢不揣冒昧,当面替自己的女儿说亲。诸葛亮看似随便的一答,实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不应是黄承彦把女送过来而是诸葛亮亲自前往沔阳黄府。
对诸葛亮的到来,黄承彦是作了充分准备的。老早就吩咐家人:“只要诸葛相公一到,不用通报,请其径行登堂入室。”
这是一项特殊的礼遇,诸葛亮兴冲冲地昂首而入,不料堂屋两廊间突然窜出两条猛犬,直往客人身上扑来,里厢闻声而出的丫环连忙朝两只猛犬的头上拍了一下,霎时两头猛犬就停止了扑跃之势,再把它们的耳朵拧一下,两只凶猛的猎犬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仔细一看,原来两只猛犬都是木头制的机械狗,诸葛亮不禁哑然失笑。
黄承彦盛情款待诸葛亮,诸葛亮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精巧,黄承彦哈哈大笑,说:“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不想累你受惊了,真是抱歉得很啊!”诸葛亮游目回顾,见壁上一幅曹大家宫苑授读图,黄承彦立即解释:“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不值行家一笑的。”跟着指着窗外如锦繁花说:“这些花花草草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
由木犬、图画、花草,诸葛亮已经把黄家闺女的模样与才干,在内心深处凭着想像已经绘出了一幅轮廓鲜明的画,他知道这就是他追求的目标。
诸葛亮把黄硕娶回家门,他的邻居们以貌取人,不明就理地讥讽:“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他们哪里知道诸葛亮正是得其所哉,庆幸自己娶到了一位贤德的媳妇呢。
黄硕到诸葛亮家后,亲操杵臼,兼顾农桑,里里外外的粗活儿与琐事,都按部就班地处理得妥妥贴贴,诸葛亮自然是身受其惠。
不止是诸葛亮本人受到了这个丑媳妇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侍侯,就连他的朋友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公威,颖川石广元及徐元直等人,也时常在隆中诸葛亮的农场盘桓,受到这位丑嫂嫂亲切的照顾,人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久而久之,远远近近对诸葛亮的丑媳妇,态度逐渐改变,从卑视到漠视,由漠视而重视。
据说诸葛亮的丑媳妇,不但是一个粗细活都能料理得干净利落的小妇人,每当春花盛开或秋月皎洁的当儿,也能出言不俗地与丈夫娓娓清谈,特别是在夜阑人静的朦胧灯光下,还能展现许多羞涩柔媚的表情,在光影的错觉下,诸葛亮居然感觉到这个小妇人,实在有着难以为外人道的美态,而且在灯熄之后,更有一种令他销魂蚀骨的风情。尽管外人只认为诸葛亮的丑媳妇貌丑德美,又哪里知道她还是一个具有另一种“内在美”的女人呢?这种“美”无以名之,姑且叫它为“内媚”吧!
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又发明“连弩”这种新式武器,出敌致胜,魏国大将张颌就死在这种武器之下,实际上这些都是他媳妇教的。据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汝南入相传,诸葛亮居隆中时,友人毕至,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面者。顷之,饭、面俱备,客怪其速,潜往厨间窥之,见数木人椿米,一木驴运磨如飞,孔明遂拜其妻,求传是术,后变其制为木牛流马。”
此外,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南中,七擒孟获,为避瘴气而发明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也是丑媳妇教给他的。
在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贼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对联就是抓住诸葛亮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对他的一生进行评价,可见这两件事对他的影响是如何大。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跟着刘备出生入死,他的丑媳妇常带着幼儿诸葛瞻,守在隆中的家中静侯佳音。等到蜀汉在益州天府之国展开生聚教训之时,位居丞相夫人的黄硕还在隆中带领家人,在宅前宅后植桑八百株,以倡导蚕丝的生产。对此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得是那样一往情深。
诸葛亮身为丞相,贵为武侯,忧劳国事,日理万机。教育子女的责任自然全部落在他这个丑媳妇的身上。诸葛瞻后来奉命镇守绵竹,邓艾兵临城下,不受威胁利诱而壮烈成仁,他的儿子诸葛尚也同时殉国。晋代一统天下后,曾诏诸葛亮的第三个儿子诸葛怀到洛阳封赠显爵,诸葛怀上表说:“臣家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衣食自有余饶;才同棂栎,无补于国,请得归牖下,实隆赐也。”晋武帝司马炎只得顺其志向,可见诸葛亮的遗训和诸葛夫人的遗泽,仍然在他们后代的身上,展现出圣洁的光辉。